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捡、旧”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笔4个多音字,会写“柴、

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教学重难、难

点)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捡、旧”等11个生字,读准“挣、儿”笔4个多音字,会写“柴、

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4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3.能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I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观察插图,引发思考。

仔细观察教材中的第一幅图画,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预设1: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

大雪。

预设2:屋顶上、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雪。街道上只有一个小女孩,她穿

得很单薄,光着脚走在雪地里,身后留下了一串孤独的脚印。

预设3: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

2.引导:是啊,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

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

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讲解“柴”字,结合方法巧记:“此”“木”为柴。

4.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相关资料,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由课文插图切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关键信息,提出疑

问,有助于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自主阅读童话的兴趣。

II初读课文,排疑解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小组交流,自主识记“捡、旧、饿”等11个生字。

(2)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

学习多音字,可以采月据意定音。据意定音是指根据一个字在具体的词语或

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读音。示例:当表示明亮、光芒闪耀或很快地闪过时,

“晃”应读第三声,如:明晃晃(huang)>晃眼(huang);当表示(物体)摇动

或摆动时,“晃”应读第四声,如:摇晃(huang).晃动(huang)(>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思考该如何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加以想象,通过动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蜷着腿”。

②看图理解词语:出示铜火炉图片,请学生上台分别找到铜脚和铜把手,从

而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

上提出疑问,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排疑解难,有效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m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的街头卖火柴,结果冻死了的事。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3,给课文划分文章结构,总结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一年的最后一夜,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

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脚走在街上,因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写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暧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

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部分(第10-11刍然段):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板书: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

4,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5.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

预设1: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预设2:这是一个不被爸爸疼爱的小女孩。

IV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写字。

选择部分生字进行指导,点击出示相关生字e

柴:上半部分略扁,下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

裙:左边是衣字旁,提醒学生勿写错。

怜:右边是“令”,不要漏写最后的点。

奶:“女”略高,“乃”略低。“乃”的撇画与左半部分的“女”穿插。

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结构的字,上下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练写过程中与课本认真对照,有错误及时改正。

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要点,从写

正确、重穿插、中心对正、宽窄合适等方面开展评价。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结合插图引入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读准了

字音,学习了生字,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在初读课文的同时,对课文

故事进行了复述,分析了小女孩的形象。

5.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6.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③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可怜。

(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①发挥想象,这里的“谁”会是哪些人?

②两个“谁”要重读,读出无奈的语气。

③小女孩是多么悲惨,她生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儿

同情心。

④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

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①小女孩的家庭环境如何?

②小女孩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卖不出去火柴还要被打,而且家里也是很冷。

这种寒冷真是从身体冷到了内心啊!

③边读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4.小结:小女孩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难归,赤脚走在雪地里,

卖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却一根也没有卖出去,没有挣到一个钱,她不敢回家,怕

遭到爸爸的毒打,她家里十分贫寒,房子破旧不堪,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境,领悟情感,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感受,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读,旨在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用

心体会,感悟作者语言的巧妙。

m想象画面,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学习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

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1)找到相关语句。

①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她又擦了一根。③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④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⑤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1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2)学生自由读句子,思考: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

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

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二是很干脆的、毫不犹豫的C

预设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火柴,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火

柴。

(3)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了。(相机板书)

2.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

(I)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小女孩的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什么?(她很冷)

②小女孩为什么犹豫?(因为她全家人靠卖火柴挣的钱生活,不想浪费火

柴。)

③小女孩擦燃火柴后出现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她觉得自己面前出现了烧得

旺旺的大火炉,很暖和很舒服。)

④联系前面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

⑤这突然出现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渴望温暖)(板书:温暖)

⑥朗读指导:如“多么温暧”“小小的蜡烛”,朗读语调可以高亢激昂一些,

表现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的惊喜。朗读美妙幻象时语速可稍慢,读出神奇

的感觉。段尾写火柴灭了的语句,可以读得低沉舒缓一些,渐渐减弱,表现出

小女孩失望的心情。

(2)小组合作学习第6〜9自然段。

①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人设问有人解答,讨论交流,感受小女孩不同

的幻象和不同的愿望。教师相机指导。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一只烤鹅向她走来,为什么?(因

为此时她非常饥饿,而且“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她极度渴望食物。)(板

书:食物)

③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后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这时是一年的最

后一夜,正是阖家团聚的时刻,小女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圣诞树下过一个温

暖的夜晚,感受节日的幸福。)(板书:快乐)

④引导思考:在满足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之后,小女孩会渴望什么?(渴

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最后一次擦燃一大把火柴想要

留住奶奶。)(板书:疼爱幸福)

⑤指导朗读:如,第6自然段描写餐桌和烤鹅的语句可以读得轻快、高扬一

些,表现出幻象的奇特。第8自然段,小女孩的话可以读出恳求的语气,语调稍

高些,语速稍快些。

3.请大家再次默读第5~9自然段,完成表格。

擦燃次数看到的愿望

第一次大火炉得到温暧

第二次烤鸭得到食物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得到快乐(礼物)

第四次慈爱的奶奶得到疼爱

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了留住奶奶,得到幸福

4.交流对小女孩的幻想印象最深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小女孩的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小女孩面前

又都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预设2:见到了奶奶,小女孩想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爱。见到了奶奶,

小女孩见到了摆脱苦难生活的唯一希望,也勾起小女孩满腹的伤心事。她有千言

万语要对奶奶诉说,可她更想永远跟奶奶在一起。但火柴马上熄灭了,奶奶马上

消失了。

预设3: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

当奶奶出现时,她怕奶奶不见了。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来留住那样美好

的幻象。

5.为什么说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体会: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小女孩就是怀着这样一种美好的幻想,

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

6.小结:小女孩向往温暖,但是她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

更加突显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提取信息,并用表格的形式再次进行梳理概括,让学

生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看到的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

IV思考感悟,理解“幸福”的意蕴

1.学习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班内反馈。

预设1: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

笑?

预设2:小女孩只是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现实生活是残酷无

情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她曾经多么幸福”?

3.学生自学讨论,进行解疑。

4.分析重点句,加以理解。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体会理解。

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

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怎样读好这两个自然段?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读得轻柔、稍慢,读出小女孩是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的。

其他句子读得缓慢、低沉,读出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V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及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印象深刻的

部分。

2.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述了一年的最后一夜的街头乂冷又黑,一个穷苦、美丽的卖火柴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