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往年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往年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往年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往年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往年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鱼落雁风度翩翩

B.惊心动魄毛骨悚然

C.雕梁画栋惊涛骇浪

D.恣意妄为碧空如洗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行端正,是老师的好帮手。

B.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C.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表现出了良好的体育精神。

D.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学习方法还是老样子。

3.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雕梁画栋

B.惊心动魄

C.毛骨悚然

D.风度翩翩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像一只小鸟,活泼可爱。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引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象征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双关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引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2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C.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古代汉语中的“之”字,在句中通常用作代词。()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4.词语“山清水秀”中的“山”和“水”都是名词,它们在这里起到了修饰作用。()

5.诗歌《登高》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6.词语“风花雪月”通常用来形容景色优美、宜人的地方。()

7.《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所著。()

8.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请简要说明“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2.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诗词的情感?

3.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4.在学习古诗词时,如何理解诗句中的“意象”?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分析《离骚》中屈原的“忠而见疑”思想,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卷答案如下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C

解析思路:A项中“落雁”应为“落雁”,B项中“悚然”应为“悚然”,D项中“碧空”应为“碧空”,故选C。

2.B

解析思路:A项中“不仅”应放在“学习好”之前,C项中“不仅”应放在“取得了好成绩”之前,D项中“还是”应改为“仍然”,故选B。

3.D

解析思路:A、B、C三项均为成语,D项“风度翩翩”为形容词短语,故选D。

4.B

解析思路:A项中“像一只小鸟”为比喻,C项中“像天籁之音”为比喻,D项中“像星星一样明亮”为比喻,故选B。

5.A

解析思路:A项中“像一只小鸟”为拟人,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6.A

解析思路:A项中“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排比,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7.A

解析思路:A项中“像一座宝库”为夸张,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8.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设问,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9.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反问,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0.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引用,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1.A

解析思路:A项中“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对比,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2.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象征,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3.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借代,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4.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双关,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5.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反语,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6.A

解析思路:A项中“像一座宝库”为夸张,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7.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设问,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8.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反问,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19.A

解析思路:A项中“那朵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引用,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20.A

解析思路:A项中“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对比,B、C、D三项均为比喻,故选A。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解析思路:诗句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内容正确。

2.×

解析思路:“之”在句中用作助词,表示所属关系或定语后置的标志。

3.×

解析思路:诗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内容正确。

4.√

解析思路:“山”和“水”在这里都是名词,修饰“清秀”。

5.√

解析思路:诗歌描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内容正确。

6.×

解析思路:“风花雪月”通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

7.√

解析思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曹雪芹。

8.×

解析思路:诗句出自杜甫的《望岳》,内容正确。

9.×

解析思路:诗句出自杜甫的《登高》,内容正确。

10.√

解析思路:诗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正确。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对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是使语言节奏和谐,增强诗歌的音乐美,同时使意境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

2.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诗词的情感,注意语气、语速、停顿等,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和意境变化。

3.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如比喻、拟人、夸张等,通过这些手法,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4.理解诗句中的“意象”需要结合诗歌的背景、诗人的情感和具体语境,通过分析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来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