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港经济区专题小组高舒欣12302007高文韬12302008刘佩枝12302018叶永杰12302034谢楠12307428庄楚佳1230204201空港经济区概念、形成与模式02空港经济区规划解读03空港经济区产业特征现状解读04空港经济区案例分析借鉴目录空港经济区的概念、形成、机理和模式分类PART01空港经济是指以机场为载体,以航空运输(客运与货运)为核心,并由此衍生出的直接为航空运输服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合体,基本上由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组成。空港经济:空港经济相关概念空港经济区:通过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技术、资本、贸易、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附近集聚,逐渐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影响,这种土地利用模式随着机场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的加强开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随之改变,机场逐渐同周边的区域进行融合,从而逐渐演化成具有自我组织能力高度集中的经济区域(空港经济区)。010203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动力因素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外源性动力
主要指机场设施资源的驱动力。
指产生于区域外部,间接作用于空港经济发展过程的外生变量三力模型
指产生于空港经济区内部的动力,直接作用于空港经济发展过程,可被理解为导致空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具体为分工互补、降低交易费用、知识共享、外部经济、网络创新等。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基础性动力首先,机场的定位、功能和用途指标决定了产业区的走向其次,在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机场定位的变化、航线的拓展、机场规模的扩大、保障能力的增强、客货吞吐量的增大等都会在空港经济的演进中发挥关键作用最后,内生性动力的产生与外源性动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基础性动力,也就是都需要机场设施资源作为载体,对空港经济区的发展产生作用010203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动力因素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外源性动力
主要指机场设施资源的驱动力。
指产生于空港经济区内部的动力,直接作用于空港经济发展过程,可被理解为导致空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具体为分工互补、降低交易费用、知识共享、外部经济、网络创新等。
指产生于区域外部,间接作用于空港经济发展过程的外生变量三力模型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内生性动力①以某一产业为主导的众多相关企业与机构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在经济区内存在多个产业集群(如航空物流业、航空制造业、高新产品制造业等),区内产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会在发展过程中内生出弹性专精、专业化分工、相互学习等驱动因素,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②在空港经济发展的成熟期,多个产业之间需要协调配合以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这种多个产业之间产生的动力,保证产业的协同发展。010203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动力因素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外源性动力
主要指机场设施资源的驱动力。
指产生于区域外部,间接作用于空港经济发展过程的外生变量
指产生于空港经济区内部的动力,直接作用于空港经济发展过程,可被理解为导致空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具体为分工互补、降低交易费用、知识共享、外部经济、网络创新等。三力模型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外源性动力对于政府,其提供动力的方式主要是政策,对于外部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外部市场竞争、资本的流动以及区域品牌的建设。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机理——双向互动的自组织机制
空港经济由机场和经济环境两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缺少机场作用的经济模式不能称之为空港经济,而仅有机场缺乏经济环境则不能将空港经济产生的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两者的结合促进空港经济的诞生于发展。空港经济产生的一般机理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机理——双向互动的自组织机制以枢纽机场为发动机的空港区,作为空港经济的内核,通过交通走廊与城市圈层构成空港经济区,对腹地区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服务和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而腹地经济的发展则为空港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与经济总量的支撑。空港经济产生的一般机理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分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③仁川模式——以休闲产业为主④史基浦模式——多元化综合性②法兰克福模式——物流商务并重①孟菲斯模式——航空物流强势发展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分类——从其他角度此外,也可以将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从扩展方式角度看,可分为:①渐进式发展模式②跳跃式发展模式③更新式发展模式例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例如:美国丹佛国际机场、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例如:上海虹桥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从主导方角度看,可分为:①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②以机场(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美国丹佛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的规划解读PART02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纲要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州空港功能区布局规划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广州市花都发展区总体规划花都副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广州白云区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广州市白云区发展战略规划暨“空港”发展策略研究空港经济区上层规划及相关规划分析《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纲要》发展策略导向:空港经济区是广州市现代服务业战略性地区之一,重点发展研发、商务服务、客运和临空物流职能。充分利用航空港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信息、中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升高端服务业区域辐射能力。《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发展策略导向:空港经济区起步区是广州“北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为北部地区整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端产业集聚区,带动全省空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广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2012)发展策略导向: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临空产业集聚区、幸福宜居新城。重点发展国际门户枢纽,面向国际和区域高端服务功能发展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宜居生态城乡等主要功能。
功能导向:以临空产业为依托,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现代物流、国际会展等高端生产服务业,大型商业、生态旅游等生活服务业,飞机零部件制造及研发、飞机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等。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合理提高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和合理安置村搬迁工程,强化机场与周边重点地区和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联系,强化机场与北站交通一体化建设。完善基本服务设施和落实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花都信息港、南航广州航空产业基地等近期重点项目。《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发展目标:建设高度成熟的国际门户复合型航空枢纽。经过10年的努力,把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第四代成熟的国际空港经济区,成为推动广州经济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空间结构:“一核、两轴、四区”,其中一核是指空港经济核心区,重点承担:航空运输和服务功能;航空维修和制造功能;空港商务功能;空港创新功能。
向南的功能辐射:高端生产服务门户功能——重点发展临总部经济、商务服务、休闲体验、会议展览等高端服务业,形成高端生产服务功能纽带。《广州白云区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定位:按照“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同空港经济区的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两园、三城九组团”的网络型、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其中一轴为机场南轴(广州北轴);两园为民营科技园与健康产业园;三城为白云新城、空港城、龙归新城;空港经济区内主要规划有江高商贸物流组团、临港商务组团、临港产业组团。《广州市白云区发展战略规划暨“空港”发展策略研究》发展政策引导:该规划明确了“空港带动”的关键点,形成“两心三圈”的空港经济主导的产业布局结构,重点建设高端空港发展门户。本次规划范围属于研究中划分的临空产业区,重点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完善机场配套商务和航空运输服务。规划名称发展策略导向功能导向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先进制造业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纲要服务业战略性地区、国际物流服务中心、现代宜居生态城重要组成部分临空物流、商务、研发、会展、信息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北部地区整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端产业集聚区、重要引擎高端产业广州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临空产业集聚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航空物流中心以临空产业为依托、发展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等高端生产服务业,生态旅游等生活服务业;飞机零部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国家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航空运输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制造业广州空港功能区布局规划空港客运枢纽及服务片区航空企业总部基地、空港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客运枢纽及服
务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发展规划研究世界重要的空港经济产业基地,亚太地区综合性航空枢纽,广东省重要的发展引擎和增长极,广州生态空港城。国际物流保税加工、临空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广州市花都发展区总体规划现代物流基地、商务会展区,华南绿色国际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会展、物流、商贸服务、总部经济等花都副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和幸福宜居新城——广州白云区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国际空港门户、高端产业基地——广州市白云区发展战略规划暨“空港”发展策略研究高端空港发展门户临空现代服务业010203总结:总体发展定位及策略导向:门户、枢纽、增长极、引擎、示范区国际性门户复合型航空枢纽和综合性门户北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珠三角发展的重要引擎宜居、生态的“空港城“。
功能导向:有空港特色的高端产业体系。航空运输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先进制造业”空间结构:圈层轴线拓展,组团式布局。空港都市区圈层辐射理论,整合优化形成圈层模式、轴线空间等。以生态格局为基础,梳理形成带状或网络状生态结构,构建生态空港城。
0405土地利用:重点打造空港商务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与“国际性复合型空港枢纽门户”相匹配的功能配置。梳理并强化白云机场与广州北站之间、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并形成高端商务集聚服务区。规划控制要素:机场噪音线影响和机场限高影响因素、生态保护控制线等。PART
03
基于现状的空港经济区产业特征研究3.1基于现状的空港经济产业类型特征分析
3.2基于现状的空港经济产业空间特征分析以空港为核心,根据空间紧邻性、产业相关性、边界完整性三大原则,并综合考虑组团内部土地资源存储、生态资源、区域交通联系、综合城市服务资源等因素,划定空港枢15km范围内9大空间组团。作为空港经济区的研究范围。《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空港经济区范围广州空港经济发展状况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平稳发展夯实了空港产业的基础。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对空港依赖性提高。白云机场客货运能力不断增长:1、货运枢纽航线网络基本形成。2、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加快,国际旅客吞吐量将呈现高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高新技术产品情况资料来源:《广州统计年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20132014第一产业1.471.31第二产业34.0133.47第三产业64.5265.22项目企业数(个)总产值合计137379948409农业68160644工业85377308356服务业4522479409广州空港经济发展状况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重大临空产业项目已经在广州空港经济区落地开花,如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国际1号货站、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南方航空、省机场集团等空港经济区发展动力势头良好:花都、白云大力发展空港经济,通过编制空港产业规划、园区规划、转变招商策略等措施,引导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升级。花都:航空制造业、航空维修业和航空物流业集聚;高新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商务服务功能正日益强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白云:以批发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与空港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集群化发展的高新科技产业宏观层面空港经济区是广州加快实施“北优”战略的重要区域。同从化产业单位和生态旅游产业单元正形成一个经济组团。
已同东部地区的知识城、南部地区的南沙新区被明确为带动全省空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广州空港经济发展状况广州空港经济发展状况中观层面机场周围已初步形成了以临空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圈层,主要包括总部经济、商务、航空物流、航空维修、保税园区等产业类型。同时周边也具有汽车制造、电子、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基础。经济区东西两侧,作为空港经济区的外围辐射全层,两区各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聚集区。西侧以花都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基地为主,东侧以区域对接为基础,产业以生态健康、教育产业为主。产业方向均有潜力可以纳入空港经济区的统筹协调产业范围。规划范围内第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仍占有一定的比重,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共9959.99亩。农业以传统的果蔬种植及水稻耕作为主,规划区内有丰华园所在的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周围花山镇铁山村香草世界,人和镇空港特色农业园区等,已经有一定的特色花卉、果蔬种植规模,并初步发展了食用采摘、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生态农业功能。第一产业现状特征所在地面积(亩)人和镇黄榜村715.78人和镇岗尾村1777花东镇九一村15.61花东镇石角村1137.29花东镇大塘村1088.75花东镇李溪村2293.49花山镇东湖村2932.07总计9959.99花山镇铁山村香草世界人和空港特色农业园区丰华园——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区微观层面——规划地块空港经济分析第一产业现状特征用地代码土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比例大类中类小类(公顷)(%)E非建设用地5358.6560.38%E1水域568.486.41%E2农林用地4434.6649.97%E9其他非建设用地355.514.01%
总用地面积共5358.6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0.38%。其中农林用地面积最大,为4434.66公顷;水域用地则为568.48公顷。规划范围内第二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临空指向性弱。现状24个工业园区中,有22个(约91%)为传统工业园区,以低端的金属制造、电子电器加工、化工产品、纺织衣帽等制造业为主。根据初步统计分析,2016年规划范围内第二产业中,企业数量排前六位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上述六个行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制造业数量的约62%。第二产业现状特征第二产业的布局特征从整体布局看,第二产业(地块以工业为主)有一个明显的分布规律。大面积的工业都分布在地块的西南侧,并且沿着国道106的两侧分布。其余则小面积集聚在地块东侧和东北侧。第二产业各类主要产业布局第二产业各类主要产业布局第二产业各类主要产业布局现状制造业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间联系较弱,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产业根植性弱。部分村镇建有工业园区,但没有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用地粗放,分布较散,呈现“村村点火”的态势;园区规模小,多在1-2平方公里之间,集聚效益差,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产业现状特征规划范围内第三产业业态较简单,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根据初步统计分析,2016年规划范围内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数量的75%。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少,占比低。第三产业现状特征第三产业的布局特征第三产业(此地块主要是各类商业与仓储物流业)主要特征:机场的首末进出口沿线道路两侧,有较多的航空指向的商业和仓储物流业。其余的商业主要是和工业区结合的餐饮零售业,零散得分布在国道106两侧。第三产业各类主要产业布局第三产业现状特征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初级服务业为主。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主要分布于各镇区以及迎宾大道两侧,已初步具备临空服务业雏形;现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为空港周边及各村镇工业园区物流产业。仅机场紧邻地区布局有少量航空物流业、临空先进制造业及临空服务业等临空产业;但规划范围内产业类型整体上与机场联系薄弱,临空指向性差。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广州空港产业选择与空港经济发展的探讨》(国际经贸探索期刊)一文作者谈到培育空港产业园的基本思路是: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大体上从机场向外实行“圈层规划”,粗略分四个层次:临空指向性最强临空指向性较强临空指向性一般临空指向性较弱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白云机场的的产业经济已经具有圈层特征的雏形。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1、临空指向性最强圈层:机场周边大约1公里,这主要为飞机运行、旅客、货物流动服务的基础产业,包括飞机维修及地勤服务、旅客出行所必须的候机及食宿服务、零售商业、货物急送快递、仓储及货物装卸、货运。2、临空指向性较强圈层: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内,主要满足空港运营、空港服务人员、旅客活动的需要,包括仓储业、物流及配送业、商贸、商务、金融、保险、酒店、会展、会计及审计、呼叫中心服务等信息服务产业。3、临空指向性一般圈层:是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区域,在机场周边5~10公里范围内,包括总部经济、休闲旅游业、数据处理、中介及咨询、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元件与附件制造、医疗器械制造与供应、药物制品批发及配送、电器配送、公共仓储业等产业。4、临空指向性较弱圈层:第四层是外围辐射区,在机场周边10公里外,主要布局临空指向性较弱产业,一般是指新一代机电仪化产业、光学仪器制造、电子和电器设备制造、工(量)具与控制仪器制造、特殊化工制品制造、通讯器材制造、特殊塑料部件制造、特殊构造金属制品、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工业、汽车产业等。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1km和5km的范围根据以上的模式,我们也将规划地块以机场为中心分圈层,分别分为1km、5km和5km以外的圈层。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1、临空指向性最强圈层(1km以内)PS:”H型机场”是指机场跑道分布于航站楼两侧,且与航站楼垂直,两者构成“H”形态的机场。白云机场是一种“H型机场”。航站楼前后均有发展空港经济的空间,使空港经济布局具有双向发展的特点。
所以这个空间也大概就是临空指向性最强的圈层主要分布的范围。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1、临空指向性最强圈层北侧:从cad和机场规划图看出机场出口北侧目前形成综合保税区、航空货运区和维修制造区,链接空港大道的沿路还分布较多的物流仓储用地和村内密集的货运代理公司。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1、临空指向性最强圈层南侧:南侧目前较多还处于建设中。目前只有综合服务区建设了安监局、机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航空办公楼和游客中心等行政服务的用地,包括几家航空食品公司和一家南航明珠酒店。其余的联运集散中心和飞机零部件制造区还尚未建设。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2、临空指向性较强圈层从第二个圈层开始事实上就已经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圈层特征。
地块主要的产业都分布在5km的范围内,主要有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主要都是金属非金属材料,化妆品和服装鞋帽等临空指向性较弱的产业。地块的餐饮住宿和批发零售都较为低端,并没有联系过多的商务、金融和会展的作用。并不存在较强的临空指向。
产业布局特征圈层分析3、5km以外的圈层虽然圈层的特点并没有非常明显。但是5-10km的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临空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圈层,主要包括总部经济、商务、航空物流、保税园区等产业类型。而10km范围之外,也具有汽车制造、电子、生物医药、皮具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基础,可以看出已初步具有临空产业集聚的基础和优势。南北侧临空产业侧重发展:在机场及紧邻机场地区南北侧,已发展有少量的航空物流业、临空先进制造业及临空服务业等临空产业,其中机场北侧主要为联邦快递、富力国际空港物流园等航空物流业;机场南部主要是酒店等商务服务业。临空产业多方面建设:紧邻机场地区还在建或规划有新科宇航、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等临空先进制造业企业或园区,以及运集散中心和飞机零部件制造区等不同方面的临空产业。临空产业圈层产业有待提升:目前距离机场1km-5km的圈层中,产业需增强临空指向性以及产业质量小结:机场周边已有形成一定的临空产业基础,但临空产业业态比较简单,数量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临空经济现状特征总结
基于研究的空港经济产业和空间分析4.1基于研究的空港经济产业发展分析
4.2基于研究和案例的空港经济空间布局分析PART
04航空物流模式-孟菲斯模式孟菲斯机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基地,其物流量一直遥遥领先。孟菲斯机场集聚了一批世界知名的航空物流企业,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物流企业联邦快递的总部设在孟菲斯,其他世界知名的航空物流企业如UPS、DHL、KLM、CathayPacific等都在机场设有航空物流机构。
Fedex、UPS等大公司拥有庞大的全货机队和快递配送网络,在美国境内任何两个城市和居民点之间可以做到24小时内送货上门。围绕航空物流,集结一批相关的商务机构,使之成为世界航空物流规模最大、货运效率最高、服务设施最齐全的空港,在世界航空物流界一枝独秀。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物流与商务综合发展模式-法兰克福模式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主要航空枢纽之一。2007年,机场客运量超过5416万人次,居世界第八位,货运量近217万吨,居世界第七位。法兰克福机场是德国最主要的国际客运机场,人气很旺,为此,该机场在做大航空运输的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商务。机场现有129家航空公司运营飞往112个国家、304个机场的定期航班,29家航空货运公司运营飞往44个国家、88个机场的货运航班。机场规划的物流中心共占地1.18km2,含13.3万m2的物流商务办公用房。在占地35公顷的生态绿地中建设办公楼、贸易中心、会展中心,在机场周边形成一块以现代商务为主的黄金地段。尚有1.1km2土地留作贸易、办公和物流中心用地。因此,法兰克福的空港经济是典型的物流和商务并重发展的空港经济模式。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休闲产业自由经济区模式-仁川模式仁川空港经济区由永宗、松岛和青萝三个岛屿组成,三岛各有特色,最终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经济区。永宗岛面积最大(138km2),是空港所在地。该岛有“水之翼”之称,利用海水环绕的优越环境,除发展航空物流外,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业,在机场四周建设了梦幻主题公园、水上运动公园、航空城公园、时装主题公园等4个大型休闲旅游项目,以优质人文生态环境凸显自由经济区的特色。松岛(53km2)以国际商务、研发、教育、文化、居住等功能为特色;青萝重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外籍职工居住区,以及相应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如高尔夫球场、运动休闲中心)。总之,由于在众多的休闲、旅游、娱乐设施衬托下,仁川机场的物流、金融、贸易等空港经济是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发展壮大的,也许这代表着新一代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香港机场的“天空之城”也体现了上述理念,在机场附近的半岛上建有迪斯尼主题公园。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松岛——国际商务、IT、BT、R&D作为最具国际化城市意象片区,承载跨国企业及国际机构总部、国际会议会展、国际金融、国际尖端科技及国际化生活社区的复合功能永宗——旅游休闲凸显自然景观资源,与机场区传统物流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多个特色化旅游、休闲度假项目青萝——商务金融、休闲游乐、尖端产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务同时发展功能完善、科技化的都市休闲环境永宗松岛青萝作为韩国政府指定的全球化商业前哨基地和保障最优经济活动的国际城市,松岛、永宗、青萝三个区域被开发为其核心铁三角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模式-史基浦模式
该模式的的最大特色是实施一、二、三产的联动发展。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是欧洲重要航空枢纽之一。2007年史基浦机场客运量超过4779万人次,名列欧洲第五,货运量超过156万吨,名列欧洲第三。除专门的航空物流设施外,机场航站楼设有购物中心、餐饮酒店、博物馆以及休闲娱乐场所。航站楼附近的甲级综合大楼设有世界贸易中心,进驻了公司总部、金融服务、商务办公、航空公司、旅行社等500家企业,雇员人数超过5.4万人。机场周边有序分布多个高科技产业园,发展信息技术、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与航空物流产业无缝对接。此外,空港附近始终保留着一块农业用地,种植各种出口花卉,成为航空物流的货源之一,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可见,史基浦机场的空港经济不但全面覆盖了空港服务业,而且还横跨了三大产业,形成了典型的多元化、综合性发展模式。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单元布局图空港经济与所在城市的经济、就业、旅游的相互影响是空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而相关研究又主要集中于探讨机场运营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国外研究表明,航客货运量和区域经济、就业之间存在一定数量关系,航空客货运输将持续作为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场运营不但可以改善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并且优质的航空配套服务还对会城市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对新加坡樟宜机场和中东迪拜机场的研究表明,机场、民航公司和政府的制度创新共同推动了城市旅游业与空港经济的良性互动,使两个城市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一些社会与环境学者却持有不同观点,对美国孟菲斯机场的研究表明,由于孟菲斯机场的繁忙货运业务,导致近邻区人居环境受到破坏,一些非盈利的组织机构纷纷成立以促成周边环境改善。近年,随着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的快速发展,国内文献逐渐增多,分析方法不断丰富。在采用相关性分析并得出机场运营与区域发展呈强相关的结论基础上,因果关系分析使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在对货运与台湾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较之经济增长对货运的带动作用,货运更为显著的推动了经济增长,张蕾对南京禄口机场与都市区不同空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南京仍然处于区域带动机场发展的阶段,但中心城区已经显示出对机场客货运业务的极强的带动作用。空港经济的产业影响产业特征-高端产业是空港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产业选择上,受制于空港经济对产业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特殊要求,高端产业(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精密仪器、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通常成为发展的重点,这正是空港作为高端生产要素集散中心的反映。产业特征-混合式产业是空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并非高新技术制造业才是临空产业的最核心部分,不少城市(如韩国仁川)的临空产业中,商务、研发、总部、会展、旅游等产业功能十分突出,甚至成为空港最具吸引力的方面。因此,选择具有明显临空指向性的高端制造业或服务业,并对区域原有产业进行调整,更符合空港经济的产业需求。产业特征对白云空港经济区的启示美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日本羽田国际机场日本成田国际机场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紧扣“航空经济”理论前沿,深入案例研究,总结广州空港的空间模式空间发展模式代表性机场空间发展模式图空港经济区规模(平方公里)2011年客运吞吐量(万人次)2011年货运吞吐量(万吨)交通条件功能定位生态空港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3803995222是主要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欧洲主要洲际高速公路也在此汇聚集办公、服务、酒店、餐饮、商贸会展、国际会议交流中心、科研、国际贸易中心、零售、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国门商务区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2853755155阿姆斯特丹机场与东北部海港为阿姆斯特丹经济的两大支撑。机场至市中心交通基础建设完善,方便快捷荷兰的空中门户,重要的北欧空中门户与航空网络中心。汇聚人流、物流、展览、观光以及娱乐的商贸一体化的“国际空港城”带状空港区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1954550210机场与区域铁路RER系统以及高速铁路TGV系统相连,区域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欧洲主要的航空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的总部自由拼接式空港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05267167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较好,可通过四种方式(机场北线、机场高速、机场第二高速以及轨道交通机场线)直达机场航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共同推动,物流、会展等快速发展的高端产业功能区,首都东部发展带最具经济活力的新增长极多港联动空港区阿联酋迪拜世界中心机场4003698227与中心城区及阿拉伯地区其他地区有多条高速公路通道联系;同时杰贝阿里港口是阿拉伯地区重要的客货港口阿拉伯地区综合国际交通枢纽及物流枢纽紧密发展型空港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5727.720.2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较好,可通过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机场北路、津汉公路等连接
重点发展航空制造研发、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教育培训以及航空商业服务等紧扣“航空经济”理论前沿,深入案例研究,总结出适合广州空港的空间模式“H型机场”是指机场跑道分布于航站楼两侧,且与航站楼垂直,两者构成“H”形态的机场。“H型机场”的航站楼前后均有发展空港经济的空间,使空港经济布局具有双向发展的特点。在布局产业时应根据产业特点充分利用好航站楼前向和后向空间,并在侧向空间上可因地制宜发展航空制造业和仓储业。空间布局模式“H”型机场空间布局模式“平行型机场”是指航站楼与机场跑道相互平行的机场。这类机场的航站楼除承担旅客出入港功能外,还承担着过港人员的餐饮、购物等生活服务功能。航站楼两侧靠近机场跑道的地方是航空物流的布局空间。航站楼前方进港大道两侧是空港经济的主要集聚区块,其中靠航站楼的地方,以空港管理机构、海关商检、航空公司、物流公司、货代公司等行政、通关服务机构为主,外侧以公司总部、贸易、旅游集散等航空商务机构为主。平行型机场圈层模式图空间布局模式轴线模式图白云空港经济区的空间模式四个层次空间模式和演变产业布局区域辐射三个方面航空大都市空间模式和演变产业布局区域辐射白云空港经济区的空间模式划定9大空港经济区功能组团空间紧邻性产业相关性边界完整性采用权重系数,科学判定产业相关性土地资源交通联系性生态资源综合服务狮岭花都城区北站汽车城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北部物流及综保区钟落潭民科园花都、白云临空区空港枢纽城15km白云空港经济区的空间模式图例:城际轨道城市轨道轻轨有轨电车高快速道路4条城际轨道3条城市轨道2条轻轨7条有轨电车7条高速公路11条快速路打造国内首个整合“国际机场-高铁站-铁路集装箱货运站”三大综合交通枢纽、集七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空港经济区。1小时覆盖珠三角20分钟至市中心空港经济区3小时覆盖南中国紧扣“航空经济”理论前沿,深入案例研究,总结出适合广州空港的空间模式圈层模式图轴线模式图
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空港经济空间布局案例2003年8月韩国政府依托仁川国际机场,在其周边地区划定了169.5平方公里的自由经济区,仁川自由经济区分为三个部分:机场所在的永宗岛,机场东北面的青萝自由贸易区,机场东南面的松岛自由贸易区。规划总人口64万人。在空间布局模式上,仁川自由经济区则更依赖交通走廊的辐射作用,一开始就按照空港都市区的目标建设。自由经济区的三部分相互对立,依靠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并进一步通向仁川和首尔市中心。空间布局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发展特征转运强力通航城市达122个,航线网络覆盖全世界,仁川机场的货邮吞吐量超过50%都是转运货物。政府支持政府投资超过90亿的专项资金来扩大釜山和光明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并在仁川机场周边兴建了能容纳百万居民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计划以三层发展模式促进孟菲斯市由单纯的物流枢纽转变成综合性的空港都市区。第一层:孟菲斯国际机场内部。第二层:空港城(AirportCity)——以机场为圆心5分钟车程内的范围,以航空业相关的工商业为主的地区。机场应与各种相关的工商业机构、市政府及县政府共同合作,将该地区打造成国际企业进驻美国的入口。第三层:空港都市区(Aerotropolis)——以机场为圆心15-20分钟车程内的范围,将会跨越3个州。都市区内将会有各种不同的产业,铁路、公路及水路交通将各地区系统地连接在一起。空间布局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发展特征(1)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孟菲斯空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公路方面,共有7条联邦高速公路及3州际公路穿越。铁路方面,孟菲斯市亦是轨道运输的枢纽地带,五条一级铁路在此交汇。水路方面,孟菲斯港是全美第四大内陆港口。(2)孟菲斯是全球第一个明确提出按照JohnD.K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