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链接朗读/整体感知/细读分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从诗歌的重音、节拍和韵律着手读好诗歌。2.从诗歌的文化原型意象着手解读诗歌。3.从诗歌的哲理着手解读诗歌的意蕴。4.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诗歌解读。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春秋佳日,古人特别喜欢登高望远,登则必有诗作。大致说来,古人登高望远,有这样一些缘由:伤春悲秋,写尽心事。感怀历史,凭高吊古。怀人思乡,满目愁绪。新课导入说说你所知道的登高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新课导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新课导入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和“登高”相关的佳作——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新课导入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武则天赞赏,拜麟台正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作者简介《登幽州台歌》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作者简介《登飞来峰》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登幽州台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huàngtì朗
读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疏通诗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疏通诗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朗
读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缘:因为。疏通诗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疏通诗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对两首诗歌诗意的初步理解,找出需要重读的字词,说说需要重读的原因。整体感知示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需要重读,因为两个“不见”突出了贤君良臣不遇,诗人生不逢时的惆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悠悠”需要重读,因为“悠悠”通过叠词手法,写出了天地空间的辽远;“独”也需要重读,因为“独”写出了个人的孤单渺小。(还可以重读“怆然”“而”“涕下”。“怆然”、“涕下”二词写出了作者的孤寂悲凉,“而”字延续诗歌节奏,也需要重读)整体感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中的“千寻”需要重读,古代八尺为寻,千寻,极写塔之气势高峻;“日升”也需要重读,旭日东升,诗人借眼前景,极写自己志向远大、豪情满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需要重读,在古代诗歌中,浮云是有其指代含义的,往往用来代指奸险小人;“最高层”也需要重读,它写出了诗人矢志不移的强大的精神世界。
通过寻找两首登高诗中的重音来重读,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两首登高诗所表达的诗人的内心情感。看来,古人登高这一行为绝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其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知人论世”来深入学习这两首登高诗。整体感知教师小结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其年,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时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王安石出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知县。三年后,即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任满回其老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之后,王安石即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立陈变法,后来实施变法,他和保守派开展了坚决斗争。《登飞来峰》整体感知陈子昂登上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他在此感叹身世,进而联想到天地悠远而生命短暂,其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之情、极度苦闷忧愤之情深蕴其中。结合写作背景,说说对这两首诗中诗人情感、思想的理解。整体感知从王安石的背景材料看,登飞来峰时应该正是他踌躇满志之时,所以这首诗表面是即景说理,说的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臆。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往往用来借代奸佞小人,联系到后来诗人上万言书及与保守派的斗争,那么这首诗就可以看作是诗人战斗前的宣言了,其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由此可见端倪。结合写作背景,说说对这两首诗中诗人情感、思想的理解。
正如本节课开始时所言:“登高诗”往往不是无缘故的,而是借登高抒发心中的郁结,借登高一吐胸中的志向,借登高来表达家国忧思。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陈子昂的沧桑与无奈,读出王安石的豪情与壮志。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游历诗也是古诗百花苑中常见的一类。有的诗专门记述在某地的游览经历,如《游山西村》;而有的诗,则是记述一次游历的缘由和感受,如《己亥杂诗》(其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这两首诗。新课导入知识链接
诗歌研究专家刘逸生先生在《龚自珍和他的〈己亥杂诗〉》一文中指出:“龚氏在写给吴虹生信中的所谓‘往返九千里’,大抵是这样的:己亥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出北京,行前向一些老朋友告别,然后遵陆路南行。五月十二日抵达江苏省清江浦,再南行至扬州,沿路会见一些友人,渡长江到镇江,历江阴、秀水、嘉兴,于七月初九日抵达杭州。在杭州稍作停留,与旧友相见,大约八月底回到昆山县的羽琌别墅。住到九月十五日再出发北上迎接妻儿。《己亥杂诗》知识链接
九月二十五日重到清江浦,十月初六日渡河北上,在山东曲阜稍作勾留,然后在河北省固安县等候妻儿出都。十一月二十二日,与妻何颉云及儿子昌匏、念匏、女儿阿辛等南归,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抵羽琌别墅。《己亥杂诗》就是在这大半年时间内写成的。”按刘先生的研究,《己亥杂诗》组诗是龚自珍在这一年南北奔走的记录,而《其五》恰好记录了他临出都门,即将开始这场壮游的心境,因而,将之归于“游历”诗也是说得通的。《己亥杂诗》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留世。作者简介《游山西村》龚自珍(1792—1841)
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作者简介《己亥杂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游山西村》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朗
读《己亥杂诗》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tún朗
读腊酒:腊月所酿的酒。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诗中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箫鼓:吹箫打鼓。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疏通诗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疏通诗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朗
读浩荡:形容广阔或壮大。这里形容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落花。疏通诗意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疏通诗意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押韵是古诗的一大特点。那么小小的韵脚在表情达意上是否也能起到作用呢?我们首先来找出韵脚,在两首诗的韵脚下加上点。整体感知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再读这两首诗,重点咀嚼两首诗的韵脚。你感觉两首诗的韵脚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不同?整体感知《游山西村》通押un、en韵,这些韵属于前鼻韵,发声沉着明快,应该读得稍缓慢一些;《己亥杂诗》(其五)通押a韵,发声响亮洪大,应该读得更快速一些。
你觉得两首诗的韵脚是否表达了情感呢?整体感知教师小结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韵脚的表情达意,我们还得借助“知人论世”的解读原则,才能走进两首游览诗的细微世界。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陆游正因罢官闲居在家。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俗图。
诗人游览山西村,总的心情是悠闲惬意的,饱含着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游山西村》写作背景
己亥是古代干支纪年法,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从京城辞官南归故乡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壮游中,写成了315首《己亥杂诗》。课本所选的是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所作。
这次离别京城,对于龚自珍而言,可视为逃出了被桎梏多年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但更多的是不忘报国的一腔壮志。《己亥杂诗》(其五)3.在对作者和诗歌创作的情况作了一番了解的前提下,我们再来朗读两首诗,注意将韵脚所表达的情意读出来。整体感知《游山西村》中所蕴含的感情是淡淡的悠闲,因此,读un、en韵脚的时候,不宜太快,应读得平缓一点,声音也不宜太过于响亮。《己亥杂诗》(其五)中所蕴含的感情则是豪放洒脱,因此,读a韵时,应该读得快一些,声音也应洪亮一些。整体感知教师小结
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要适当关注下有特色的韵脚,注意韵脚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因为声音也可以传递情感。在本课伊始,我们就提到,这两首诗都属于古代的“游历诗”,可是我们发现,两首诗中并无一个“游”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细读两首诗,能否找出两首诗都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游览的?细读分析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游览缘由:农家丰年,设宴待客。写游览路径:经山涉水,柳暗花明。写游览所见:春社歌舞,人情淳朴。写游览所感:悠闲惬意,追慕古风。细读分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本课伊始,我们就提到,这两首诗都属于古代的“游历诗”,可是我们发现,两首诗中并无一个“游”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细读两首诗,能否找出两首诗都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游览的?吟鞭东指,暗示即将离京远游,浪迹天涯。落红飘零,暗喻自身漂泊无定,游踪无定。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游览诗,在游山赏景中,两位诗人都收获了人生感悟,两首诗中表达人生感悟的诗句,同学们能找到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深入探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2.这两句诗分别蕴含了怎样的哲理?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有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的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了自己的欣喜之情。深入探究这两句蕴含着生活中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人生哲理。诗人以“落红”自比,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深入探究这两句展现了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游历类诗歌往往会带着读者一边面向美景,看繁花随处开,一边又以哲思启发着读者,景美、意美兼备。我们将来读到这类诗歌时要特别注意诗歌的这种特点,真正领悟到游览类诗歌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课堂小结第三课时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五首古诗《望岳》。本首诗的学习,我们准备从五言律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入手,争取达到“读一首诗,及一类诗”的效果。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望岳》的写作背景,对于这首五言律诗而言,“知人论世”依然是阅读的前提。再想一想:诗歌名“望岳”,是登上泰山游览的意思吗?新课导入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内容深刻,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其中许多优秀作品,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作者简介《望岳》
岳,指五岳,即在古代地位崇高的五座高山,这里指东岳泰山。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试,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时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动身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经过泰山时所作。写作背景1.诗歌名“望岳”,是登上泰山游览的意思吗?整体感知不是。望,指在一定距离之外眺望。因作者并没有登上泰山,故本诗是其眺望泰山时有感而作。朗
读《望岳》自由朗读诗歌两遍。要求用竖线为诗歌画出停顿节拍,并按照节拍抑扬顿挫地读这首五言律诗。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9970:2025 EN Refrigerated hydrocarbon and non-petroleum based liquefied gaseous fuels - Metering of gas as fuel on LNG carriers during cargo transfer operations
- 知爱防艾健康同行
- 凉鞋制作流程
- 喘病病人的健康指导
- 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诊断
- 《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课件-环形路口通行场景测试评价
- 《社会财务共享服务实务》课件-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 预防流感班会课件
- 秋季施工安全培训
- 消防设施使用培训大纲
- 贵州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乙烯 - 辛烯溶液共聚反应机理及聚合物链结构调控策略探究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矿井自查表
- 2025至2030年中国椭偏仪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含答案
- 2025年高考全国二卷数学高考真题解析 含参考答案
- 铁路营销考试题目及答案
- 商场人员出入管理制度
- 工程监理资料管理制度
- DB31/T 560-2011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道班房设置和设计要求
- 2025-2030废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