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

文言文•特殊句式

灵魂拷问:

下面是两位同学写的《莫须有先生(勘,请黜文言表达更规范的一项:

•莫须有先生者,凭空乡人也。

自谓长于诗词,通于医术。

适逢诗会,沉吟久之,乃为八言诗一首,遂见逐。

闻疫作,自创一方,一服而病,再服而秃,为人所笑。

•莫须有先生是凭空乡人。

自称于诗词擅长,于医术通晓。

适逢诗会,莫先生沉吟很久,作一首八言诗,乃被驱逐。

听闻瘟疫爆发,莫先生自创一方,一服而病,两服而秃,被人笑话。

讲句式:判断句

非人话版:文言文中,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就

是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如:“我是中国人。”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以下为正常老师讲法)

1.使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A<者>,B<也〉)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句末用“也”字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

省去“者”,有时省去“也”,变化使用。

①有''者"有''也"

陈胜者,城阳人也。(《陈涉世家》)

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

开火者,军中发抢之号也(《冯婉贞》)

②无''者"有''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衡,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有''者"无''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无嗜"无''也"

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讲法:到底啥是''判断句"

1.句子没有谓语动词;

2.在动词的位置可以放上“是”;

3.“是”的前后是大致等同成分;

4通常会有“者”“也作为标志;

【送分】下列属于判断句的是•多选()

①五爷者,又高又帅也。

②五爷,又高又帅也。

③五爷者,又高又帅。

④五爷,又高又帅。

【互动1]下面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苏轼,奇才也。B.苏辙,轼之弟也。

C.苏轼之词,传世之宝也。D.苏轼之才,远胜时人也。

接上L使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2.非基本句式(A乃/即/则/本B)

A.有副词"乃…即仆则“"本小诚™亦心皆仆非仆耳”等修饰(包括否定

副词

、、弗心毋心勿小非”)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③臣本布衣。(《出师表》)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陈涉世家》)(强调)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强调)

B.用代词''此八是小斯”等做主语(此/是/斯B也)

①此壮士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互动2】对句中的'、是",理解正确的是()

子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A.是句子的谓语,翻译成'是"。B.是句子的主语,翻译成“这”。

3.判断句式的其他意义

①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②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

③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互动3]下列有关判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1…者…也’是判断句的判断标准,一定是判断句。B.

文言判断句中的谓语动词“是”通常省略。

A.判断句中有时有“乃”“本”“亦”“皆”等词,它们不是动词。

B.判断句有时会表示比喻或原因,翻译为"“……像……”和“……是因为……

补一句:有的奇葩句子,有“者”有“也”也不是判断句。

有志者,事竟成也!

讲句式:被动句

官方解释: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

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妈妈朝着我房间大声喊:苹果吃完了吗?

苹果:吃完了。(这怕是个恐怖片)

我:我吃完苹果了(苹果被我吃完了)。

人话版:你把本该做“动作承受者”的宾语放在了谓语之前,把本该做“动作发起

者”的主语放到了谓语后面,就是被动句了。

或者说:判断主语跟谓语的关系,如果是被动关系,那就是被动句。

A.用语义表示被动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③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溺豺笏怀韦迁蜀,世传《吕缈;韩非囚泰,W蒯怫;《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参考译文:

(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

《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

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窿国,写出《说被、we;(至于)《诗》三

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互动4】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庄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oC.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B.用''为.所………为'’表示被动

①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

②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③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屈原列传》)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C.用\'见……于."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君子)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

④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后者王承福传》)

D.用''被"表示被动(出现的很少)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②子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讲句式: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

的句法,所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这是现代汉语的语序:

大王!那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在门前要师傅哩!

这是文言文的语序:

大王!和尚之毛脸雷公嘴者要师傅于门前!

常见的倒装句:

A.宾语置(把宾语仍在谓语前了)

A.疑问代词做宾语,须前置(何/胡/安/焉/孰/谁)

①子曰:"天何言哉?”(《论语》)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沛公安在?(《鸿门宴》)

【互动5]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籍何以至此?

B.阁中帝子今何在?

C.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D.主人何为言少钱?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须前置(我/余/吾/之+V)0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互动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此寡人之愿也。

B.寡人不之疑矣。

C.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D.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C.用‘'之"或''是"可以将宾语提到动词前(宾语+之/是+V)。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马首是瞻

【互动7]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C.臣未之闻也。

D.吾谁欺?欺天乎!

E.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F.“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之谓也。2.

状语后置(常表现为:V于/以n)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④屠惧,投以骨。(《狼》)

A定语后置(常表现为:n(之/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互动8]下列句子,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是0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R谓语前置、主谓倒装(不常见,为了强调)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君子哉遽伯玉!(《论语》)

③死矣盆成括!(《孟子》)

【互动9]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

批注巩固1: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菊,花之君子者也。

3.甚矣,汝之不惠!

4.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文言文,特殊句式(答案)

【互动1】D【互动2】B【互动3】A【互动4】C【互动5】C【互

动61A

【互动7】C【互动8】B【互动9】D

批注巩固1:

1.省略句:(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2.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

3.倒装句: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

,,

4.省略句:(曹岁U)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II

O

5.倒装句:“告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