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诗文阅读
第06讲文言文断句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文言文断句选择题
【题型二】文言句子节奏划分题
02真题实战练
03重难创新练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文言文断句选择题
(2024•新疆•一模改编)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
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目:“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
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目:“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
官歼焉。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有删改)
【注】①宋公:指宋襄公,名兹父,春秋时期宋国国君。②既成列: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③济:渡河。
④司马:主管军事的官员。这里指子鱼。⑤陈:同“阵”,列阵,布阵。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B.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C.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024•河北沧州•三模改编)阅佳作•古文共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
古。故至高尚传太之△格杀有商尚俅大之丈生煮楚木之有也_
(选自《文学小言》)
①荆公:王安石。②老杜:杜甫。③李格非:北宋文学家。④殊:彳艮,非常。⑤超迈:卓越高超。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B.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C.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D.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2023•新疆阿克苏•二模改编)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
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目:“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日:“死
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B.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C.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D.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2024•新疆乌鲁木齐.三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
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枪曳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
突然。犯:碰到。⑤沱:同“舵”。
(选自《贤弈编》)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B.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C.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D.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题型二文言句子节奏划分题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①。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②计有
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
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选自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进益:长进。②岁:年。③僻:嗜好,癖好。这里是毛病的意思。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文豪范仲淹”古诗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范仲淹传
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郛州人也,后琴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
孤,母更适④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
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急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
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②后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②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
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目: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知政事。会王
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目:“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
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
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
者,皆为叹息。
(节选《宋史・范仲淹传》,中华书局、有删改)
[注]①适,改嫁。②贼,这里指金人,③除:任命,授职。
用“/”为下面这句话断句。(断三处。)
后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2023•辽宁鞍山•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
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日:“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
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目:“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酒④欲退保江陵,
颖士日:“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淆乃按甲不出。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释]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治wdi:人名。⑤遽:匆忙。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苏捏①者,住虎丘山塘②,余尝以游山,坐观之。泥细如面,颜色深浅不一。有求像者煦西色要一
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出视之,即其人(B)。其有皱纹、疤痣、桑子@者,丝
毫无差,惟须发另着色(C)。晒干以衣冠靴袜装之,冬之单夹棉衣,各色悉备,至绫^纱罗布丝,随人意
也,其值之低用视此。
入一楠木匣,或坐榻,或椅机④,方几条案毕设焉,壁上悬小字画,案列瓶炉文具,概属真物,外
以铁线纱罩之。
细观须眉如活,形神逼肖,即画手传神,无以过也。真绝技矣。
(节选自《兰舫笔记》)
【注释】①苏捏:苏州的泥塑艺人。②虎丘山塘:地名。③桑子:特殊的面部特征。④椅机(wii):椅子
和凳子。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
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
真题实战练।
(2024•山东德州)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材料二: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度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
水仰射,沸冰结雪,汇於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
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若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
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
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
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港涉,小田南斗,鸟声
百唯,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记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呻的“奔”,动词用作名词;“折而南”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
B.材料一与李白《早发白帝城》都写到了猿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见石子鳞鳞”中的“鳞鳞”,“潜鳞了然”中的“鳞,和《岳阳楼记》中“锦鳞游泳”的“鳞”都代指鱼。
D.材料二中“浩浩”和“晶晶”用词巧妙,大田水面阔大和小田精致闪亮相互映衬。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是一个文化宝库,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发生于此,有白帝城托孤、昭君屈原故里、神
女峰传说等。
B.“曦”文中指太阳,在古代还有很多的别称,如金乌、东君、羲和、刑天等;月也有很多别称,如冰
轮、金蟾、婵娟、夸娥等。
C.“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各具特色。亭小巧,多为开敞式;台高起,可观景;楼多层,兼
具实用和文化功能;阁造型灵活,多用于藏书、阅文。
D.柳树以优美的形态,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重要的观赏树种,在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广泛种植应
用于防洪护堤。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3.用7”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4.小诚发现,两文在写景顺序、语言风格、情感上有较大差异,值得探究。请简要分析。
(2024•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考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
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卓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
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写术学,
便称迟暮,因循面墙匕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
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迎寻阳/可以无大可矣
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用未学/中峨旌而多髯者为东坡
6.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8.三个文段都写了劝学,其中所体现的对学习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华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互里赴我机,送四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节选自《乐府诗集》)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柱①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多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
五百襄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于邓坎。明年正月二日,贼养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
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良
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理词翰,
仪度娴雅。
(选编自《明史・秦良玉传》)
【丙】
明妃
郭漱玉
竞抱琵琶塞外行,非关图画误倾城。
汉家议就②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
【注释】①石硅(zhu):地名,在重庆,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
9.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呻的“但”和“但当涉猎”(《孙权劝学》)中的“但”意思相同。
B.“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中的“从”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中的“从”意思相同。
C.“贼乘官军宴”中的“乘”和“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中的“乘’意思不同。
D.“兼通词翰”中的“通”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中的“通”意思不同。
10.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
1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1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中作者歌颂战争中的英雄,却不用过多笔墨正面写战争,暗含了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B.互文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表现丰厚的内容,《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例证。
C.《明妃》第二句运用毛延寿丑化昭君,丹青误人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昭君出塞的同情与惋惜。
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诗中理解为“甚”更能体现昭君的历史功绩。
13.阅读完三位巾帼英雄的事迹,同学们围绕巾帼英雄的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发表意见,将下面内容补
充完整。
小语认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士卒,表现出英勇善战、坚毅果敢的形象特征。
小文认为:良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美认为:昭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四川乐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可见
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
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日:”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
海,禹得势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光武大悦,常与定计议。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延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棚尉守关不开再攻十,日破之o王匡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
不利。今日暮,战罢,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
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孽而并进,大破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
【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西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擘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14.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B.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C.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D.建武元年/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
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而见光武知非常人”与乙文中“登轼而望之”的“而”用法不同。
B.“禹得效其尺寸”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会日暮”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会''含义相同。
D.甲文中“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与乙文中“一鼓作气”的“鼓'用法相同。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和曹刿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与指挥才能,善于选择有利的作战时机,取得战争的胜利。
B.甲文中邓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伟业;乙文以曹刿的镇定自若反衬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C.甲、乙两文都通过对战争场景和人物对话的详细描写,烘托出战事的紧迫,表现两位将领的果敢。
D.甲文先写邓禹结交光武帝,向他献策举贤,再写征战有功;乙文所选片段先写交战,后写论战。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重难创新练
【新考法J(2023・江苏盐城•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从军行
(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①,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②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③。
【注】①常山阵,古代阵法名。②弓月,弯月。③汉武帝时,曾收复淮南一带,取胜后建立一座纪念胜利
的“朔方之城”。
【乙】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①也,贺兰嫉巡、远②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
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羊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
义不忍;单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
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岂矢著其上砖半箭,目:“吾归破贼,必灭贺
兰,此矢所以志也。”愈④贞元中建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当巡,巡不屈,即牵去,将
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口:“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爸必有为也公有
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有删改)
【注】①贺兰,即贺兰进明,当时屯驻在临淮。②巡、远,即张巡和许远,各守睢阳城的一方,张守东北,
许守西南。③浮图,佛塔。④愈,即韩愈。⑤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弟兄中的排行。
1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延霁云坐(2)里食,且不下咽
(3)愈贞元中过泗州(4)贼以刃胁隆巡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2)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21.回答下面问题。
(1)【甲】诗通过“细柳营”的典故,凸显了隋军军营J|勺特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甲】诗中的“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22.结合下列句子,探究它们相同的思想感情。
【甲】句: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
【乙】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23.梁羽生曾在《大唐游侠传》中评价南霁云:敢笑荆轲非好汉,好呼南八是男儿。请分析【乙】文中南
霁云的“分儿”形装结合具作内容简要分析。
【新考法】(2024•河南商丘•二模)班级正在举行“走进陶渊明的世界”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陶渊明的作
品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令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①又为之。余尝于三余之日②,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
去履信是顺③生人之喜彳"包杜守静芨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④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
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咚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⑥发”已
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⑦慷慨,屡伸而不能已
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
[节选自《感士不遇赋(并序)》,有删改]
【丙】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⑧。
羁鸟9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丁】
饮酒(其五)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②三余之日闲暇之时。③思顺:不忘忠孝。④闾阎:里巷的门,
这里指民间。⑤夷皓:伯夷、叔齐、商山四皓的合称。⑥三闾:屈原。⑦翰:毛笔。⑧三十年:或疑当作
“十三年”,陶渊明自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令,前后为十三年。⑨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任务一:疏通文意
2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便舍船、从
成语推断法:舍近求远
—
口入
(2)余拳于三余
课内迁移法:予掌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之日
(3)或线世以徒查阅词典法:①尽,完。②消灭,消亡。③没收。④隐没。(摘
_______(填序号)
勒自《古代汉语词典》)
2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6.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B.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C.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D.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任务二:诗文理解
2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渔人“缘溪行”拉开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做了铺垫。
B.乙文中,陶渊明发出“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的感叹,可见其并未完全放
下政治理想。
C.甲文中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和不喜
张扬的品质。
D.从甲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28.丙丁两首诗歌中加点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任务三:梳理探究
29.同学们关于“陶渊明是无奈避世还是淡然隐世”展开了一场讨论,请结合上面四个文本说说你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新考法1(2024•河南新乡•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生平及作品集录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
家。
(一)
【勤勉求学】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辞母求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
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馍②粥不充,日戾③始食。遂大通六经④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
(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二)
【治堰泰州】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西溪)盐仓监。
通州、楚州沿海,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始自唐黜陟使⑤李承实所建,遮护民田,屏
蔽盐灶,其功甚大。历时既久,颓圮⑥不存。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澹没⑦田产,毁坏亭
灶,有请于朝。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⑧沮海⑨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⑩至今赖之。
(选自《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有删改)
(三)
【任职苏州】景祐元年(1034年),为治理水患,范仲淹常亲临苏常江边察看水情。《江上渔者》作
于此间。
江上往来人,但爱妒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四)
【戍边西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此期间作《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五)
【贬谪邓州】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支持“庆历新政”,被贬河南邓州。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六)
【病逝徐州】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徐州病逝。
【注】①适:这里指改嫁。②馔粥:稠粥。③日戾:太阳偏西。④六经:这里指儒家经典。⑤黜陟使:唐
朝官职名。⑥颓圮:圮pi。倒塌。⑦浣没:yan,淹没。⑧海濒:海滨。⑨沮测:juru,低湿之地。⑩
奠居:定居,安居。
3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三处
遂使海濒沮珈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32.材料(五)中画线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3.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怀,并简析这种思想情怀是否因其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请你写出探
究结果,并简析过程。
专题二古代诗文阅读
第06讲文言文断句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文言文断句选择题
【题型二】文言句子节奏划分题
02真题实战练
03重难创新练
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文言文断句选择题
(2024・新疆•一模改编)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
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目:“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
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目:“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
官歼焉。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有删改)
【注】①宋公:指宋襄公,名兹父,春秋时期宋国国君。②既成列: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③济:渡河。
④司马:主管军事的官员。这里指子鱼。⑤陈:同“阵”,列阵,布阵。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B.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C.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彼众我寡”是一个简单的对比描述;“及其未既济也”是一个完整的时间条件描述;“请击之”是提出攻击的
请求。故断为: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故选C。
(2024•河北沧州•三模改编)阅佳作•古文共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
古。纹无圜尚传太之人格面直高尚传大之久坐煮是木差有也葭
(选自《文学小言》)
①荆公:王安石。②老杜:杜甫。③李格非:北宋文学家。④殊:很,非常。⑤超迈:卓越高超。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B.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C.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D.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因此,没有高尚伟大的人格,却有高尚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人,大概是没有的。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与“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是转折关系;“殆未之有也”句意表达完整;
故断为: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故选D。
(2023•新疆阿克苏•二模改编)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
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目:“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目:“死
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B.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C.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D.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马已死”是个完整的句子,“买其首五百金”是涓人的行为,“反以报君”是涓人的目的和结果。
故断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故选A。
(2024•新疆乌鲁木齐•三模)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
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④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枪包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
突然。犯:碰到。⑤沱:同“舵”。
(选自《贤弈编》)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B.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C.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D.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
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就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洲渚之间”是“小试”的具体地点,其后应断开。“遂”是句首连词,其前面应断开。
故断句为: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故选A。
题型二文言句子节奏划分题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①。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②计有
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
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选自陈善《扪虱新话》)
【注释】①进益:长进。②岁:年。③僻:嗜好,癖好。这里是毛病的意思。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答案】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是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且前后语义形成一个对比,故二者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文豪范仲淹”古诗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范仲淹传
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郛州人也,后替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
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
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急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
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②后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②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
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目: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知政事。会王
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目:“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
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
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
者,皆为叹息。
(节选《宋史・范仲淹传》,中华书局、有删改)
[注]①适,改嫁。②贼,这里指金人,③除:任命,授职。
用“/”为下面这句话断句。(断三处。)
后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答案】后/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辛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后来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后”表示时间,在其后断开;“仲淹为将”主谓结构完整,
断开;“号令明白”“爱抚士卒”分别是对范仲淹作为将领时不同方面的描述,中间断开。结合句意断句为:
后/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辛。
(2023•辽宁鞍山•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
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目:“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
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日:“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清④欲退保江陵,
颖士日:“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消乃按甲不出。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释]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喑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淆w。:人名。⑤遽:匆忙。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答案】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分析,“襄阳乃天下喉襟”中“襄阳”是主语,“乃”是谓语,“喉
襟”是宾语,故在“襟”后断句;“一日不守”表达了一个假设条件,“则”是连词,表示结果,“大事去矣”是结
果,故在“一日不守”后断句;再结合句意“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
去”可断句为: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苏捏①者,住虎丘山塘②,余尝以游山,坐观之。泥细如面,颜色深浅不一。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
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9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出视之,即其人(B)o其有皱纹、疤痣、桑子@者,丝
毫无差,惟须发另着色(C)o晒干以衣冠靴袜装之,本之单夹棉衣,各色悉备,至绫缎纱罗布丝,随人意
也,其值之低单视此。
入一楠木匣,或坐榻,或椅机④,方几条案毕设焉,壁上悬小字画,案列瓶炉文具,概属真物,外
以铁线纱罩之。
细观须眉如活,形神逼肖,即画手传神,无以过也。真绝技矣。
(节选自《兰舫笔记》)
【注释】①苏捏:苏州的泥塑艺人。②虎丘山塘:地名。③桑子:特殊的面部特征。④椅机(啦):椅子
和凳子。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7”标示,限三处)。
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
【答案】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有求他捏人像的,他照着求像人的面色选取一团泥,用手摆弄着,谈笑自如。“有求像者”交代人物;
“照面色取一丸泥”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后面应断开;“手弄之”和“谈笑自若”二者是不同的动作和状态,中
间应断开。
故断句: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谈笑自若。
真题实战练I
(20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经典文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蓝桥杯java决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安中级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级普车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语言等级试题及答案
- 村民选楼协议书
- 村道保洁协议书
- 杨帆离婚协议书
- 林地回收协议书
- CJT 457-2014 高杆照明设施技术条件
- GB 25038-2024鞋类通用安全要求
- IWE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程
- 员工赔偿金保密协议书
- 分户委托书范本
-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食品保质期公开课课件
- 客房服务员:高级客房服务员题库考点
- 脾破裂介入栓塞术后护理
- 2023北京高三一模英语汇编:阅读理解A篇
- 中暑的院前急救和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