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复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见道德第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复习课编写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
执行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
学习目标通过“思维导图”,初步了解和构建本课知识框架。通过“考点梳理”和“知识背记”,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理解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要维护社会社会秩序,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知道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通过“真题链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信的重要性及做法。
学习难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标要求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恪守诚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复习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指导丛书、复习资料
复习方法讲、背、练相结合
单元知识一句话串讲社会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要求遵守规则。法律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要讲道德,学会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在社会生活中认识到法不可违,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善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二.考点梳理
考点1规则与秩序
★社会规则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社会规则的作用(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①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③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关联知识:八下第七课自由与法治的关系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犯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如何正确对待规则(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2)坚定维护规则(3)积极改进规则
★我们应该怎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①需要他律(即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和自律(即自我约束)。②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真题链接
1.(2024·山东济南)下面文明行为公约的内容,旨在倡议大家(
)A.善于改进规则,赢得他人尊重
B.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C.越过自由边界,享受合法权利
D.学会彼此欣赏,积极融入社会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对龙龙的“微行为"点评正确的有(
)序号微行为点评①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孝敬父母的表现②在历史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违背了社会公德③报名参加社区环保宣传活动践行了亲社会行为④把他人的秘密告诉最好的朋友友谊是毫无保留的分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4·湖南长沙)人民群众顺利出行与长沙地铁高效运转密不可分。某班同学收集到以下地铁运营举措。
这些举措表明长沙地铁(
)①加强管理,服务群众②遵守法律,维护正义
③改进规则,维护秩序
④惩恶扬善,保障公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湖北)目前多趟复兴号列车设有静音车厢,旅客在享受“静音福利”的同时,也须在车厢内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须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等。这表明(
)①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保障
②规则是人们在共同协商基础上形成的③违反社会规则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和遵守规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四川成都)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侵占应急车道是违法行为,但在社会生活中,侵占应急车道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呼吁(
)①提高文明素养,坚持生命至上
②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利益③增强安全意识,提升驾驶技能
④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山东日照)遵规守法促成长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学生骑电动车上下学,可八年级的小成同学(14岁)依然我行我素。当老师调查学生骑电动车情况时,他谎称没骑。最近,天气热起来,他干脆不戴头盔了。这一天上学,在十字路口遇上红灯,他左右看了看没有车辆、行人通过,便迅速骑了过去。相关链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第十九条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除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道路通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三)驾乘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结合材料,对小成同学的行为进行评析。
考点2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对个人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对社会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尊重他人的做法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欣赏他人。
考点3以礼待人
礼的含义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的品质。
礼的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考点4诚实守信
诚信的地位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诚信的重要性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如何践行诚信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真题链接
1.(2024·青海西宁)下表中的“微行为"与点评匹配不恰当的是(
)选项微行为点评A同学请教问题时,耐心解答不嘲笑尊重他人,与人为警B朋友相约跑步时,按时到达不迟到遵守承诺,诚实守信C亲戚来家用餐时,主动招呼摆碗筷孝敬长辈,文明有礼D老师给我讲题时,聚精会神认真听尊卑分明,理性竞争
2.(2024·山东青岛)大江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小美想让更多人帮助他,未经本人同意就把情况发布到某网络平台,并附上了大江的真实姓名和微信号。对此,大江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A.理解小美的善意,不必看重个人信息保护
B.说服小美改正错误,让她懂得尊重他人隐私C.在网上发帖驳斥小美,并且否认自己有困难D.独自面对生活困难,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3.(2024·山东淄博)人以信而立,城以信而兴。为擦亮“诚信淄博”品牌,淄博市通过打造城市“信用大脑”,优化信用数据治理等功能,提升信用监管服务能力,打造城市“信用大脑”(
)①能够杜绝弄虚作假,促进社会和谐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③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
④旨在提高市场交易成本,积累资本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2024·江苏徐州)传统书信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但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传递信息时,礼貌用语、礼仪规范往往被省略了。其实,不管是竹简木牍时代,还是纸质文明乃至互联网时代,文明有礼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启示我们(
)①应完全继承我国的传统礼仪
②要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③文明有礼促进人们友好交往
④生活中的礼主要表现为书信礼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山东东营)在以下表彰大会上,小华被评为“礼仪之星"和“诚信之星”,请你从中选出合适的颁奖词,为他颁奖(
)A.颁奖词一和颁奖词四B.颁奖词二和颁奖词三C.颁奖词一和颁奖词三D.颁奖词二和颁奖词四6.(2024·江苏常州)换位思考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智慧。下列能体现换位思考的是(
)A.妈妈说我穿着另类——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B.路上遇到同学,遭到对方白眼——难道是我做错什么了吗C.妈妈太烦人,总要我多穿点——这就是妈妈爱我的方式吧D.学习退步被老师批评——老师对我要求太严格,受不了啦7.(2024·湖南)2023年9月4日,某市发布了文明行为“十小事”,在尊老爱幼、友善待人、讲究卫生、勤俭节约、垃圾分类、排队礼让、文明出行、爱护公物、绿色上网、健康阳光十个方面,对全市中小学生提出要求。此举有利于(
)①优化文明有礼行为养成机制
②培养中小学生文明有礼的好习惯③夯实中小学生各学科的基础
④推进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深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24·吉林长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充分发挥诚信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积极推进诚信建设,我国已连续多次开展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诚信之星”评选活动。对此小吉发表了看法:(1)你赞成小吉的看法吗?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践行诚信,从我做起。请列举两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诚信行为。
9.(2024·四川广安)【探究感悟成长】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以下是同学们的三个生活情境,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情境一: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博物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小东却置之不理,转身离开。(1)你认为小东的做法妥当吗?______理由:______
___情境二:考试的时候,小川让我给他递纸条。(2)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该怎么做?______理由:______
___情境三:学校要求穿校服。可是,校服的颜色、款式我实在不喜欢。(3)我该怎么做?___
理由:______
___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复习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
课时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复习课编写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
执行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
学习目标通过“思维导图”,初步了解和构建本课知识框架。通过“考点梳理"和“知识背记”,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懂得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处罚,加强自我防范,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做守法公民;通过“真题链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应怎样依法求助?
学习难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标要求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法治教育)
复习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指导丛书、复习资料
复习方法讲、背、练相结合
单元知识一句话串讲社会生活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要求遵守规则。法律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的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要讲道德,学会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在社会生活中认识到法不可违,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善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二.考点梳理
考点5违法与犯罪
★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后果含义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分类①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①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或情节的轻重),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
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
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法律责任对社会危害程度典型表现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等)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相对轻微,社会危害较小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或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相对轻微,社会危害较小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殴打他人造成轻伤等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规范(刑法)刑罚处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严重社会危害性拦路抢劫、殴打他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故意杀人等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相同点、联系、启示。
违法行为相同点联系启示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①具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触犯了法律过规;④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拓展: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辨别技巧。
违法行为辨别技巧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个人(团体)损害个人(团体),有具体受害人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行政违法行为个人(团体)损害社会,无具体受害人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别管损害谁,事儿大了,被判刑了
刑法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犯罪★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法律后果刑罚。
★刑罚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使用)
★未成年人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真题链接
1.(2024·江苏淮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依据处罚结果,下列违法行为属于犯罪的是(
)A.舒某某“飙车炸街”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B.陈某乘坐机动车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被罚款二十元C.张某侵犯他人名誉,被判处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害抚慰金五千元D.朱某伙同另外四人辱骂、殴打他人,情节恶劣,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2024·内蒙古)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学生陈某的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陈某不接受教训,因聚众斗殴、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②陈某结识了社会上的“朋友”,便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架,受到学校纪律处分③陈某用切身经历告诫他人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④陈某仍不知悔改,为搞钱上网,和他人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3.(2024·甘肃兰州)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相对应的是(
)选项案例违法类别A柴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被判有期徒刑八年。民事违法行为B刘某过年期间非法存储烟花爆竹,警方给予其行政拘留5日。刑事违法行为C出版社未经钱某同意发表其作品,被判赔偿钱某损失2000元。刑事违法行为D赵某看演唱会时,起哄、打闹并向场内投掷饮料瓶,公安机关给予其警告处罚。行政违法行为
4.(2024·北京)交通警察走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普法活动,宣讲了以下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车辆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每秒钟会驶出28米左右,如果分心两秒钟,车辆就能驶出将近60米,容易发生危险。
交通警察的宣讲让我们认识到(
)①上述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社会成员共同执法②上述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③要珍爱生命,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④要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自觉规范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湖北武汉)学校法律社团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小法官作出如下“判决":被告人冯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判决依据的法律是刑法___②冯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③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行政处罚
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四川自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这说明(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24·山东烟台)为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某班开展“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活动。下列案件可以作为模拟法庭使用的是(
)A.高某因违反管理规定向大熊猫投掷物品,被终身禁止进入此熊猫基地参观B.李某因超速违章,被系统拍照并曝光在电子屏上C.段某非法搜集军事情报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D.王某与果农张某签订果园承包合同后,看到张某获利颇丰,王某见利眼红,私自毁约8.(2024·山东泰安)下面是某初中学校法治兴趣小组在开展活动时交流的两则材料:材料一:2024年4月8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准追诉,检察机关将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力度。案件中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终究要为他们的犯罪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充分展现出国家为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力度的决心,给所有未成年人上了一节深刻的法治课。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分析材料,我们青少年从中得到哪些警示?
考点6善用法律
★当我们遇到法律问题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限时办结管理办法
- 高管委派管理办法
- 煤矿知识竞赛课件模板
- 集体物品管理办法
- 校车网格化管理办法
- cba绩效管理办法
- 生态林采伐管理办法
- 湖北场所码管理办法
- 事业编管理办法职级
- 预算跟踪管理办法
- DBJ50-T-157-202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配备标准
- 员工手册的范本守则
- GB/T 4852-2002压敏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滚球法)
- GB/T 21558-2008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 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课件
- 万科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手册
-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 数学好玩第03课时《包装的学问》课件
- 熔化焊接与热切割实操培训大纲
- 腺样体肥大与鼻炎中医治疗方法ppt课件(PPT 30页)
- 天然气制氢工艺及设备简介
- 最新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国家题库练习题精选455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