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突破:小说环境描写主观题(原卷版)_第1页
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突破:小说环境描写主观题(原卷版)_第2页
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突破:小说环境描写主观题(原卷版)_第3页
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突破:小说环境描写主观题(原卷版)_第4页
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突破:小说环境描写主观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05现代文阅读n(三)

小说环境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

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

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

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

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绡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

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

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

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

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

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

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

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

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

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

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

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

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

《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

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g激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

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

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

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

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⑨攵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

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

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严冬海猎

陈秉汉

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

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

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服。衣服又宽又

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

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

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

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

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

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

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

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

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

担挑着鱼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

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

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

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枝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

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

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

在水里的萝|',——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

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焙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

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

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

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

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

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

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

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

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松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

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

的母亲……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

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

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

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声,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

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霍页,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

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

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

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

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

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

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

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髯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

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

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

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

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

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

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

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

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

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

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

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

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改)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溜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

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

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

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

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

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

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

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

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

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

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

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

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

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

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

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

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

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

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

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

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嗯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

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3.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麦子

红柯

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

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

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

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

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窜到

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

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

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

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

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

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

地方。

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大,比

麦粒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

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

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吃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

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

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

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注]

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

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

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

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

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

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

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

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

谈成。她跟猪呆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是没人

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

“你找对人啦。”

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

圆浑浑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

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一个顶三个。

“你说我一个顶三个。”

“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

“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

“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

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

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

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

[注]簸箕:用竹蔑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1.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原创题)第二段描写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3.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原创题)试分析这篇小说所具有的当时社会环境特点。

4.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原创题)试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描写的家庭环境特点及作用。

5、鉴赏环境描写的手法(原创题)第十段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

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

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

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

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

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

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

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亥,他的脸上

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有时,

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

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

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

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

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最为奇怪的

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

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

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

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儿子俯下身子

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

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

外润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衔接自

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倭德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既有效调节了叙事

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主要是照顾

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D.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

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2.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

.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

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讷

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

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

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

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

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

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

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

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

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好,你刘玉升

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

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

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

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

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

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

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

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

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

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

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

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

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

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

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

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为线索,重点描写孙少安的心理变化,

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B.作者通过对孙玉厚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他朴实木讷、胆小怕事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C.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

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D.双水村村民对建庙与建校出现了三种观点同时并存的现象,是我国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小

说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5.小说节选部分中,孙少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6.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984年的北风

韦名

那是1984年的冬。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

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

“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分地向台下听众宣布,

“11月14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

盛况空前!”

“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一支股票也将要在这里

诞生!”

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

“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

油!”

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

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人称“郭大胆”的滨海

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看新鲜,有的碍于面

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

②北风呼呼地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