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全套(融入思政) 李敏 -项目1-4:机构的 设计与 选用-连接件的设计与选用_第1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全套(融入思政) 李敏 -项目1-4:机构的 设计与 选用-连接件的设计与选用_第2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全套(融入思政) 李敏 -项目1-4:机构的 设计与 选用-连接件的设计与选用_第3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全套(融入思政) 李敏 -项目1-4:机构的 设计与 选用-连接件的设计与选用_第4页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全套(融入思政) 李敏 -项目1-4:机构的 设计与 选用-连接件的设计与选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附授课计划样例)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教师姓名 教师所在院部 适 用 专 业 授课进度计划表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课程名称机械设计与应用计划课时52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机电类专业使用教材/出版社/出版时间李敏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3月第二版制订时间年 月周次课时累计项目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备注122项目1:机构的设计与选用任务1机械传动系统工作分析机械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分析、传动系统动力参数分配124任务2连杆机构的设计与选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226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228平面连杆机构类型、应用、工作特性3210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3212任务3凸轮机构的设计与选用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及从动件运动规律4214凸轮机构的设计4216项目2:传动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任务1带传动的设计与选用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工作情况分析5218V带传动的设计及张紧、安装和维护5220任务2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与选用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啮合特性6222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622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及齿轮切齿原理7226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7228任务3斜齿圆柱齿轮的设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8230计与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及其它齿轮传动8232任务4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8234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9236项目3:任务1轴的设计与选用轴的功用、类型和材料10238轴的的工作情况分析和设计轴系零10240任务2滚动轴承的设计与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部件的11242设计与选用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和设计选用选用11244任务3选用滑动轴承的设计与滑动轴承的类型、应用及设计选用12246项目4:任务1螺纹连接的设计与螺纹类型、参数,螺纹连接的类型、应用及预紧和防松12248选用螺纹连接的设计选用连接件13250任务2用键连接的设计与选键连接的类型、应用与选择的设计与选用13252任务3用联轴器的设计与选联轴器的的类型、应用与选择教 案(1)授课名称机械传动系统工作分析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机械传动系统工作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机构的工作原理,本次课进一步学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为后续平面机构的设计打下基础。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动手测量机构尺寸,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加深对机构运动原理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分配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完成压力机总传动比计算和传动比分配。(2)能够正确计算压力机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4)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工作特性。教学难点: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分配。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机械传动系统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压力机组成?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3)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机械传动系统工作原理。(5)演示法:动画演示“压力机传动系统”。(6)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压力机、典型机构实体模型。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1的资源。3.压力机实物、典型机构实物、压力机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 教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课程通过压力机传动系统动画演示和实例分析,完成传动系统动力参数分配,并将课程思政元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机械传动系统工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作分析》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台《机械传动系统工作分主学习新知。习的能力。械组成和传动情况。平面机构类型举例。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回答自己所熟知的平面机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2.互动讨论:说明机械传动系统组成?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构类型。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调整教学策略。略。课中复习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机械传动系统的互动情况进行上对机械传动系统问题的互动情况,(5′点评,总结平面机构类型及应用。巩固对机械传动系统原理的理解。传动系统工作过程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课的知识储备。强化课程导入(5′)课程导入: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机1.教师播放压力机传动系统运动动1.学生观看压力机传动系械传动系统工作分析”。用压力机传动画。系统实物动画和图片冲击学生视觉,引2.提出问题:“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有初步的印象。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如何分配传动系统动力参数?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传动系统组成”?启发学生思维。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力机传动系统是如何连接的?。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内燃机传动系统运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新知探索(25′)1.学习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1.思政融入:教师介绍机械发展史,1.学生分组讨论我国机械和工作原理、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国发展成就。发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参数分配。主义情怀。2.学生学会分析压力机传神和爱国主义情怀。2.突出重点:机械传动系统讲授与动画动系统原理。演示和实例密切结合。3.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动力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3.思政元素融入:“精益求精、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家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引入机械发展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2.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利用动画讲解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参数分配。势和作用。3.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分配:教师讲解机械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分配方法。小组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每组计算出动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任务力参数分配。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合理分工。实施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2.小组合作完成压力机传(40中提出的问题。动系统动力参数分配。成学习目标。′)3.填写任务实施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成果展示。评价互评、教师评价。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力。(10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打分。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绩,激励学生。小组的综合评价。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1.压力机传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果。头脑风暴讨论机构运动简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2.完成动力参数分配。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3.布置课后作业。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效果。)决方案。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微课、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2)授课名称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本次课在课前进行前导内容的自测,同时对后续内容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学生多维学情。1.知识和技能基础工作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机构的工作原理,本次课进一步学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并为后续要求高、难度大的“机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判断”打好基础。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动手测量机构尺寸,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加深对机构运动原理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通过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机构中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判断运动副的类型。(2)能够正确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3.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机构简图分析能力。(2)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家国情怀。重难重难点、知识技能点1.教学重点:机构运动链分析;运动副类型判断。2.教学难点:根据机构实例分析运动链;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3.知识点、技能点(1)知识点:运动副的类型、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方法。(2)技能点:运动副类型判断、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机构类型和应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内燃机传动系统组成?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3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运动副类型和表示方法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运动副的概念和运动副表达方法。(5演示法动画演内燃机传动系统颚式破碎机机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把运动副和机构运动情况清晰的展现出来。(6)总结法:课程最后给出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典型机构实体模型、直尺、游标卡尺、绘图工具。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3的资源。3.典型机构实物、机构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1.授课实效(1)学习效果将岗位任务融入到学习任务,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机构运动分析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提升了机构运动分析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教学效果燃机传动系统、颚式破碎机机构、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动画演示,机构运动直观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与反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3)思政效果结合本次课教学内容引入我国机构学专家黄真教授的事迹,以黄真教授对机构学做出的杰出贡献感召学生,学生从老一辈机构学专家的身上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爱国主义情怀”,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完成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过程中,积极探究、勇于探索,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存在不足本次课在机械原理与设计实训室内进行,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部分学生完成的机构运动简图质量不是太高,机构运动分析和绘图能力有待提升。3.改进设想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在企业环境下的感知,加强学生实践训练。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平面机构运动简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图绘制》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台《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主学习新知。习的能力。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平面机构类型举例。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回答自己所熟知的平面机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2.互动讨论:举例说明你所见过的平面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构类型。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机构有哪些?调整教学策略。略。课中强化复习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引导学生进入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平面机构类型问题的互动情况上对平面机构类型问题的互动情况,(5′进行点评,总结平面机构类型及应用。巩固对平面机构类型及应用的理解。机构类型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课的知识储备。课程导入(5′)课程导入: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平1.教师播放压力机传动系统、内燃机1.学生观看内燃机传动系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用内燃机传动传动系统等运动动画。系统实物动画和图片冲击学生视觉,引2.提出问题:“工程中用包含运动副和运动副产生直观的印象。容,启发学生思维。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如何来绘制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来分析机构运动情况,那么如何来绘制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呢”?启发学生思维。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连接的?如何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本次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和学习内容。新知1.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副及类型”、1.思政融入:教师首先播放机构学专1.学生观看黄真教授对机1.融入思政元探索家黄真教授对机构学贡献的介绍视(25“运动副及类型”为“平面机构运动简频,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可贵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爱国′)图的绘制”打基础,“平面机构运动简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爱主义情怀。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讨论黄真教授科学家黄真教授学习什么2.思政元素融入:“精益求精、勤于思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怀。可贵精神和品德。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考、严谨治学、家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并贯穿课程始终。型分析。引入机构学专家黄真教授对机构学贡献3.分组讨论平面机构运动事迹,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简图的分析和绘制方法。副和机构运动情况变得直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分析机构运动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副的概念和观易懂。简图绘制时,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无分类,播放颚式破碎机、牛头刨床主利用动画分析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运动简图绘制”教学难点。4.教学方法恰当,启发式、到好的教学效果。3.教师引导分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步骤。4.实例分析:教师引导分析绘制内燃机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小组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每组绘制完成1.教师发布教学任务,阐明绘制平面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各自分配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简图任务的要求和标准。并合理分工。2.发放直尺、游标卡尺工具。2.确定任务实施路线。3.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小组合作完成机构的测成学习目标。任务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量和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施中提出的问题。4.填写任务实施表。(40′)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评价(10′)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机构运动简图绘1.组织学生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成1.每组进行机构运动简图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制成果。果展示,安排各组进行自评、互评。绘制成果展示。2.结合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成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表彰优秀组,激励其他组。见和建议。小组的综合评价和力。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改进意见。4.优秀组获得奖励。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1.运动副的概念和类型。果。2.头脑风暴讨论机构运动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2.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简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3.识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并为后续平3.布置课后作业。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面机构的设计打好基础。效果。)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求。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预习机构自由度计算和平面四杆机构的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试题和互动。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3.完成课后作业。自测题。教 案(3)授课名称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学生已经能够分析平面机构运动情况,本次课进一步机构自由度,为后续平面机构的设计打下基础。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完成自由度计算,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2)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判断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2)能够判断平面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机构创新设计思维。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判断平面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教学难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教学方法、手段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的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3)讲授法:教师讲解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4)演示法:动画演示“典型机构”。与学法(5)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典型机构实体模型。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2的资源。3.典型机构实物、机构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 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于思考,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平面机构的自由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微课运动的条件》微课学习。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习的能力。平面机构类型举例。度和传动情况。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回答自己所熟知的平面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2.互动讨论:什么是机构自由度?调整教学策略。构类型。略。课中强化复习1.复习巩固:运动副有哪些类型。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互动情况上对机械传动系统问题的互动情况,(5′进行点评,总结平面机构运动情况。巩固对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理解。机构运动简图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课的知识储备。课程导入(5′)课程导入: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教师进行典型机构运动视频引入和讲解,学生观察机构工作过程,冲击学生视觉。1.教师播放缝纫机踏板机构、鄂式破碎机主体运动机构动画。2.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典型机构的自由度,并通过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来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启发学生思维。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1.学生观看缝纫机踏板机步的印象。力机传动系统是如何连接的?。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式破碎机主体运动机构动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热情和学习兴趣。新知探索(25′)1.学习内容:包括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1.学生观察缝纫机踏板机算、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激发学生对机构运动的学习兴趣,学发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2.突出重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讲授与动画演示和实例密切结合。3.思政元素融入:“精益求精、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家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引入典型机构运动,培养学生爱国习机构设计者的聪明智慧和专研精神。2.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F=3n-2PL-PH。3.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自筛机构运动情况。2.学会计算机构的自由度。3.用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验证以上机构运动确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势和作用。主义情怀。由度F等于定情况。机构的原动件数目。小组任务实施(40′)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每组计算出机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构的自由度。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合理分工。2.小组合作完成机构的自否确定。3.填写任务实施表。成学习目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成果展示。评价互评、教师评价。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力。(10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打分。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绩,激励学生。小组的综合评价。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果。头脑风暴讨论机构运动简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2.判断机构运动是否确定。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3.布置课后作业。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效果。)决方案。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预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浏览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资源:PPT、微课、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4)授课授课名称平面连杆机构类型、应用及工作特性分析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机构自由度计算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本次课进一步学习平面连杆机构工作特性,为后续平面机构的设计打下基础。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观察连杆机构实物,加深对机构工作特性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应用。(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2.能力目标(1)能够判断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2)能够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教学难点:平面连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3)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工作特性,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平面连杆机构工作特性。(5)演示法:动画演示“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6)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典型机构实体模型。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1的资源。3.压力机实物、典型机构实物、机构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引入典型机构设计成就,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通过各类连杆机构的动画演示,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进而了解急回特性传力特性死点位置等工作特性培养学生机构创新思维将思政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融入到课程中,激发学生机构设计的创新意识和专研精神。“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融入到课程中,激发学生机构设计的创新意识和专研精神。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平面连杆机构的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1.《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微课类型和应用》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学习。生自主学习新知。习的能力。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平面机构类型举例。用情况。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回答自己所熟知的平面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2.互动讨论:举例说明平面连杆机构的调整教学策略。构类型。略。类型和应用?课中强化复习1.复习巩固: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平面机构类型的互动情况进行上对平面机构类型问题的互动情况,(5′点评,总结平面机构类型及应用。巩固对平面机构类型的理解。传动系统工作过程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课的知识储备。课程课程导入:引入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类型、应用及工作特性分1.教师播放典型机构运动动画。2.提出问题:平面连杆机构有什么类1.学生观看典型机构运动导入析”。用压力机传动系统实物动画和图型?应用在哪些场合?启发学生思步的印象。(5′片冲击学生视觉,引发学习兴趣。提出维。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平面连杆机构有什么类型?应用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面连杆机构有什么类型和2.通过典型机构运动动画在哪些场合?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用途。思维。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情和学习兴趣。新知探索(25′)1.学习内容:包括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含有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2.突出重点: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和工作特性讲授与动画演示和实例密切结合。3.思政元素融入:“精益求精、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家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引入典型机构运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1.思政融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平面机构工作特性。激发学生机构设计的创新意识和专研精神。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利用动画讲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3.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教师讲解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4.含有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教师引导含有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分析。5.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教师引导分析急回特性、受力特性、死点位置。1.学生观察缝纫机踏板机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学生说明平面四杆机构角、死点位置。3.学生分组讨论机构工作特性。发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势和作用。小组任务实施(40′)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说明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合理分工。2.小组合作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及工作计机构打下了基础。3.填写任务实施表。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成学习目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评价(10′)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进行自评、互评。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打分。小组的综合评价。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力。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本学习任务以典型机构为载体,分析了果。头脑风暴讨论机构运动简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及工作特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图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性,同时也为今后创新设计机构打下了3.布置课后作业。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基础。效果。)决方案。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5)授课名称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本次课进一步学习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观察连杆机构实物,加深对机构工作特性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根据连杆的位置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2)掌握根据急回特性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用图解法设计曲柄摇杆机构。(2)能够用图解法设计曲柄滑块机构。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面系统设计思想。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教学难点:根据急回特性设计平面连杆机构。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3)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5)演示法:动画演示“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6)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典型机构实体模型。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1的资源。3.压力机实物、典型机构实物、机构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引入典型机构设计成就,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通过各类连杆机构的动画演示,分析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进而了解急回特性、传力特性、死点位置等工作特性,培养学生机构创新思维。引入机构学专家黄真教授的成就,引导学生学习发扬我国老一辈机械设计专家的责任担当、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习发扬我国老一辈机械设计专家的责任担当、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曲柄摇杆机构的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1.《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微课学习。设计》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台《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学习新知。习的能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平面机构类型举例。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回答自己所熟知的平面机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2.互动讨论:举例说明平面连杆机构的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构类型。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类型和应用?调整教学策略。略。课中强化复习1.复习巩固:平面四杆机构类型。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平面机构类型的互动情况进行上对平面机构类型问题的互动情况,(5′点评,总结平面机构类型及应用。巩固对平面机构类型的理解。机构类型的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课的知识储备。课程导入(5′)课程导入:引入典型机构运动视频,学生观察机构工作过程,冲击学生视觉。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机构设计的兴趣。1.教师进行典型机构运动视频引入和讲解,学生观察机构工作过程,冲击学生视觉。2.提出问题:平面连杆机构有什么类型?应用在哪些场合?启发学生思维。1.学生观看典型机构运动设计的兴趣。面连杆机构有什么类型和用途。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典型机构运动动画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内容。情和学习兴趣。新知探索(25′)1.思政融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平面1.学生观察学生观察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机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机构设计的工作过程,冲击学生视觉。发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2.突出重点:平面四杆机构设计讲授与动画演示和实例密切结合。3.思政元素融入:“精益求精、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家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引入机构学专家黄真教授的成就,创新意识和专研精神。2.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设计要求:用图解法设计曲柄摇杆机构,并求出曲柄、连杆和机架的长度。3.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设计要求: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机构设计的兴趣。2.学生说明根据主要参数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用图解法设计此曲柄滑块机构,并求块机构设计。出曲柄、连杆的长度。小组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主要参数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和要求,用作图法设计曲柄滑块机构,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合理分工。分组完成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2.小组合作根据主要参数中提出的问题。成学习目标。任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施构设计。(403.填写任务实施表。′)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评价(10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成果展示。互评、教师评价。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力。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打分。小组的综合评价。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本学习任务运用图解法设计了曲柄摇杆果。头脑风暴讨论图解法机构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机构的设计、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典型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机构。3.布置课后作业。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效果。)决方案。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预习凸轮机构的类型,浏览资源:PPT、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微课、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6)授课授课名称凸轮机构的类型、应用及从动件运动规律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平面连杆机构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工作特性、设计,本次课学习另外一种常用机构——凸轮机构。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凸轮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凸轮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观察凸轮机构实物,加深对凸轮机构工作特性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和选择。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选择凸轮机构移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2)能够绘制凸轮机构常用运动规律的位移曲线。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难点教学重点: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教学难点:凸轮机构位移曲线的绘制。教学方法、手段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凸轮机构的类型?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与学法(5)演示法:动画演示“凸轮机构的典型类型”。(6)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典型凸轮机构实体模型。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1的资源。3.压力机实物、典型机构实物、机构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教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引入典型凸轮机构设计成就,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通过各类凸轮机构的动画演示,分析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进而了解从动件运动规律,培养学生机构创新思维,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凸轮机构的类型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和应用》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台《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主学习新知。习的能力。柄摇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平面机构类型举例。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回答自己所熟知的平面机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2.互动讨论:举例说明凸轮机构的类型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构类型。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和应用?调整教学策略。略。课中复习1.复习巩固: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平面机构特点的互动情况进行上对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问题的互动(5′情况,巩固对平面四杆机构的特点的机构类型的知识。次课做好铺垫。)理解。课的知识储备。强化课程导入(5′)1.教师进行典型凸轮机构运动视频引1.学生观看典型凸轮机构入和讲解,学生观察机构工作过程,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凸轮机构设计的兴冲击学生视觉。机构设计的兴趣。趣。2.提出问题:凸轮机构有什么类型?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用在哪些场合?启发学生思维。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面连杆机构有什么类型和用途。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2.通过典型凸轮机构运动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新知1.学习内容:包括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1.思政融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凸轮1.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凸轮用、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和选择。2.突出重点:凸轮机构类型、从动件的激发学生凸轮机构设计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机构设计的兴趣。作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常用运动规律讲授与动画演示和实例密专研精神。神。切结合。2.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介绍凸轮图法绘制凸轮机构的位移探索3.思政元素融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机构的组成、凸轮机构的应用、凸轮曲线。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25机构的分类。势和作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和选择:分析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特点(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小组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运动规律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任务要求,用作图法绘制凸轮机构的位移曲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合理分工。实施线。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2.小组合作根据主要参数(40中提出的问题。成学习目标。′)机构的位移曲线。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3.填写任务实施表。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成果展示。评价互评、教师评价。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力。(10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打分。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绩,激励学生。小组的综合评价。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本学习任务运用图解法绘制凸轮机构的果。头脑风暴讨论图解法绘制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位移曲线。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位移曲线中应注意的问题。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3.布置课后作业。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效果。)决方案。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预习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类型,浏览资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源:PPT、微课、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7)授课名称凸轮机构的设计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凸轮机构类型及运动规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凸轮机构类型及运动规律,本次课进一步学习凸轮机构的设计。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凸轮机构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凸轮机构运动特性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观察凸轮机构实物,加深对凸轮机构工作特性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2)掌握凸轮机构重要结构的确定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用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2)能够正确选择凸轮基圆半径、滚子半径。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机构创新设计思维。(3)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系统设计思想。重难点教学重点:凸轮廓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教学难点:尖顶对心式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凸轮机构的类型?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3)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原理。(5)演示法:动画演示“凸轮机构的设计过程”。(6)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典型凸轮机构实体模型。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1的资源。3.典型凸轮机构实物、机构运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教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各类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绘制,培养学生机构设计创新思维。将课程思政元素“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及全面系统设计思想融入到课程中。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凸轮轮廓曲线的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1.《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微课学习。设计》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台《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学习新知。习的能力。原理。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法原理?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说明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2.互动讨论:说明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法原理。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法原理。调整教学策略。略。课中复习1.复习巩固:凸轮机构的特点。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法原理互上对凸轮机构设计的反转法原理问题(5′动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反转法原理。的互动情况,巩固对反转法原理的理机构类型的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解。课的知识储备。强化课程课程导入:凸轮机构运动视频引入和讲1.教师进行典型凸轮机构运动视频引1.学生观看典型凸轮机构解,学生观察机构工作过程,冲击学生入和讲解,学生观察机构工作过程,视觉。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凸轮机构设冲击学生视觉。机构设计的兴趣。计的兴趣。2.提出问题:凸轮轮廓曲线是如何设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入计的呢?启发学生思维。轮轮廓曲线绘制方法。2.通过轮廓绘制反转法动(5′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内容。热情和学习兴趣。新知探索(25′)1.思政融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盘形1.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凸轮典型凸轮轮廓的设计。凸轮廓线的设计。激发学生凸轮机构2.突出重点:凸轮廓线设计的反转法原设计的创新意识和专研精神。探究凸轮机构设计的兴趣。作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理、尖顶对心式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动画演示和实例密切结合。3.思政元素融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凸轮廓线设计的反转法原理:介绍反转法原理设计凸轮廓线,应反向量取推程角等凸轮角度。3.尖顶对心式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作出图法绘制盘形凸轮廓线。神。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势和作用。从动件的位移线图,绘制出尖顶对心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小组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运动规律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要求,用作图法绘制凸轮廓线曲线。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合理分工。任务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2.小组合作根据主要参数实施中提出的问题。成学习目标。(40廓线曲线。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3.填写任务实施表。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评价(10′)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进行自评、互评。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打分。小组的综合评价。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力。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分享总结(5′)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本学习任务运用图解法绘制凸轮廓线曲果。头脑风暴讨论图解法绘制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线。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3.布置课后作业。凸轮廓线曲线中应注意的问题。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决方案。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效果。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预习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浏览资源: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PPT、微课、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8)授课名称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工作情况分析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凸轮机构类型及运动规律、轮廓曲线的设计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凸轮机构设计与选用。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带传动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带传动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观察带传动实物,加深对带传动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2)掌握带传动的工作特性。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析带传动的标准要求。(2)能够正确分析带的传动能力和应力情况。--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2)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重难点教学重点: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和工作特性。教学难点:带传动的工作特性分析。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课堂: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线上浏览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视频,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导入学习:带传动的类型?由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思维。(3)任务驱动法: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4)讲授法:教师讲解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5)演示法:动画演示“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6)总结法:课程结束进行本次课总结。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操教学手段。3.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工具准备教学环境:机械原理与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智慧树平台。、 教具、工具:带传动实物。学生课前分组: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教学设计图教学资源1.《机械设计基础》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2.智慧树平台精品在线课《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项目1任务1的资源。3.带传动的实物、带传动动画。4.《机械设计与应用》课程试题库。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各类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创新思维。将课程思政元素“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及全面系统设计思想融入到课程中。22教学不足与改进教室内不能较好呈现实际工程场景,课堂有效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有偏差。改进措施:与企业合作研发VR仿真平台,利用虚拟场景,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教学实施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与设计意图课前初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课前初学。1.发布任务:发布《带传动的类型和1.将本次课的理论学习前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微课学习。应用》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台《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学习新知。习的能力。原理。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3.检查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在线检查说明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学中薄弱环节和普遍存在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平台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调整教学策略。略。课中复习1.复习巩固:凸轮机构的特点。1.组织教学,签到考勤。1.通过签到调整学生情绪,2.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在智慧树课程2.总结、点评学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巩固平台上对凸轮机构特点互动情况进行点上对凸轮机构特点的互动情况,巩固(5′评,总结反转法原理。对反转法原理的理解。机构类型的知识。次课做好铺垫。)课的知识储备。课程课程导入:教师进行带传动视频引入和1.教师进行带传动视频引入和讲解,1.学生观看带传动运动动强化讲解,学生观察带传动的工作过程。引学生观察带传动工作过程,冲击学生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带传动的兴趣。视觉。计的兴趣。导入2.提出问题:带传动工作特性?启发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5′学生思维。传动工作特性。)3.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讲3.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本次课学习内容,解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新知探索(25′)典型凸轮轮廓的设计。2.突出重点:分析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分析压力机中带传动的结构、标准、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3.思政元素融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思政融入:通过机械工程专家沈鸿的成就介绍,引导学生学习发扬我国老一辈机械设计专家的责任担当、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2.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介绍带传动的类型、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3.V带和V带轮:V带的结构和标准、V带轮的结构。4.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失败与挫折,但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1.学生观察带传动工作过的兴趣。析带传动的工作。作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体现教学资源应用的优势和作用。小组任务实施(40′)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观察带传动运动情况,进行带传动工作分析,分析带传动的传动能力影响因素。2.巡视课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回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合理分工。2.小组合作进行带传动工能力影响因素。3.填写任务实施表。1.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成学习目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展示评价(10′)1.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实施成果。2.结合任务完成成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安排各组进行自评、互评。2.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对各组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3.公布本次课综合评价结果。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打分。小组的综合评价。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力。2.通过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分享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1.总结本次课的知识技能点和任务成1.与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本学习任务进行带传动工作分析,分析果。头脑风暴讨论带传动的传共同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带传动的传动能力影响因素。2.针对任务中的重难点进一步强化。动能力。点和弊端,明确改进方向,总结3.布置课后作业。2.各组自我评价本次课的有效提升以后教学的课堂(5′效果。)决方案。求。课后拓展1.作业:智慧树平台上布置作业:完成1.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对本1.完成智慧树平台上的测1.通过智慧树平台完成测测试题和互动。次课的掌握情况。试题和互动。试、互动,巩固所学知识。2.下次课自主学习内容:智慧树平台上2.检查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2.浏览下次课的学习资料,2.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预习V带传动的设计,浏览资源:PPT、质量情况,回答学生课后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微课、动画、自测题。3.发布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要求。教 案(9)授课名称V带传动的设计及张紧、安装和维护所属专业大类装备制造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机电类专业所属课程机械设计与应用适用对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课时2学情分析1.知识和技能基础学生对本次课所需的前导知识和技能准备充分,通过前述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工作情况分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带传动的工作情况。2.认知和实践能力学生认知特点是更容易接受感观直接的知识和原理,因此课程中采用了带传动实物、动画和视频,使难于理解的带传动很直观的体现出来;学生善于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中学生观察带传动实物,加深对带传动的理解。3.学习特点学生愿意个性化学习,对实践工程案例兴趣浓厚,不喜单纯理论教学;喜欢利用手机APP、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不喜单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因此,课程中师生互动进行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动画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因此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2)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设计标准V带传动。(2)能够正确张紧、安装和维护带传动。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具备安全责任意识。(3)培养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肯于吃苦的劳动精神。重难点教学重点: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教学难点:带传动参数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与学法1.教学方法(1)翻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