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PAGE1试题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30分)1.(7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今年教师节,某网站推出了特别短片《首届模范教师评选》,评选出来的教师有的能在课堂上跳出轻盈的舞蹈,有的能化身魔术师展现物理的神奇,有的能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有的能______。这些真实有爱的老师受到同学们由zhōng的喜爱。(1)给加点字注音:轻盈(2)根据拼音写汉字:由zhōng(3)根据语境,括号中最合适的词语是A.屏息敛声B.一丝不苟C.抑扬顿挫D.和颜悦色(4)请在横线上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写一句话。有的能2.(8分)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3)处需要填写作者。草木有情,常入诗文。“乱花渐欲迷人眼,(1)”,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初生之草;“(2),归雁入胡天”,这是(3)(填作者)自比的漂泊之草;“晴川历历汉阳树,(4)”,这是崔颢寄托思乡之情的芳草;“(5),山山唯落晖”,这是王绩眼中的秋日之树;“岂不罹凝寒?(6)”,这是刘桢心中的坚贞之树。请另写两句描写草木的诗文(本卷出现过的诗文除外):(7),(8)。3.(15分)红星中学八(1)班10月17日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老师请你在班级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不超过80字)(2)阅读下面三句话,探究“信”的内涵。A.轻诺必寡信。(《老子》)B.言必信,行必果。(《游侠列传序》)C.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文中子•周公》)(3)请以“人无信不立”活动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要求:(1)条理清楚,表达准确,符合文体要求,题目自拟。(2)120字左右。二、(35分)4.(3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____。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节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请选出最适合填入诗中空白处的一项,并说明理由。A.甜B.闲C.得我选,理由是5.(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与朱元思书吴均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蝉/则千转不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3)阅读上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写景方法例句作用调动感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①动静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静结合,写出了水的清澈。②③④6.(10分)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美丽的颜色(节选)艾芙•居里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吃的饭,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⑦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⑧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⑨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⑩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⑪……⑫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⑬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⑭……⑮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⑯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⑰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⑱“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⑲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⑳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㉑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事很讲究技巧,略写科研过程和方法,着力表现的是人物精神和品格。B.居里夫人在提取镭的艰辛过程中,感到“微妙的快乐”是因为有丈夫的支持。C.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展示她的心理感受,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D.“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一句,有作者对母亲的敬仰,也有心疼。(2)比较选文与《藤野先生》,仿照示例,自选角度,分析两文刻画人物方法的共同点。示例:都抓住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如选文叙述居里夫人利用简陋的设备在严寒中炼制沥青铀矿的事件,突出了她不畏艰辛的精神。《藤野先生》中叙述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事件,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3)若回到百年前,对居里夫人进行一次采访,请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采访地点娄蒙路的棚屋采访对象居里夫人采访目的①采访方式深度访谈、拍摄采访用具纸、笔、相机或手机采访问题②7.(10分)【材料一】“我父亲已经决定了送我到湘潭一家米店去当学徒,这家米店和他有关系。起初我不反对,觉得这或者会是很有兴味的事。可是后来我听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新学校,不管我父亲的反对,我决意要到那里去。这学校是在湘乡县我母亲娘家住的地方。我的一个表弟是那里的学生,他告诉我这个学校和‘新教育’的改革情形。在那里经书不那么被重视,而西方的‘新学’教得很多。教的方法,也是很‘维新’的。”【材料二】“我开始渴望着到长沙去。这是一个大城,湖南省的省会,而离我家只有一百二十里。人们传说这个城是很大的,里面有许多许多的人,许多的学校,抚台衙门也在这里。总之它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在那年冬天,我请求我的一个高等小学的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这个教员同意了。我步行走到长沙,感到极端惊讶,一面恐怕我会被拒绝入学,而我几乎不敢设想:我真会变成这个大的学校里的一个学生。出乎意料,居然没有什么困难我就进去了。但政治事变很快就发生了,我在那里仅仅停留了半年。”【材料三】“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是很受限制的,它的规则是很值得反对的。在读了《御批通鉴》以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我自学和研究,或许对我自己还要好些。六个月以后我离开了学校,自己安排了一个自我教育课程,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里读书。对于这件事我是很规矩很认真的,而在这样的方法中所消耗的半年,我认为对我是极端有价值的。每天早晨当图书馆开门的时候我就进去。在正午的时候,我仅仅休息片刻,去买两个糕饼吃。这是我每天的午餐。我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专题探究。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一个专题名称,并陈述理由。(2)读了【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说说毛泽东的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每天早晨当图书馆开门的时候我就进去。在正午的时候,我仅仅休息片刻,去买两个糕饼吃。这是我每天的午餐。我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3)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同学们有了不同的看法:小联: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英雄传奇”,它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革命英雄的形象。小合:我认为这部书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它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整本书的内容加以阐述。三、(35分)8.(35分)作文。请以“美丽的颜色”为题完成一篇写景的文章。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30分)1.(7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今年教师节,某网站推出了特别短片《首届模范教师评选》,评选出来的教师有的能在课堂上跳出轻盈的舞蹈,有的能化身魔术师展现物理的神奇,有的能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有的能______。这些真实有爱的老师受到同学们由zhōng的喜爱。(1)给加点字注音:轻盈yíng(2)根据拼音写汉字:由zhōng衷(3)根据语境,括号中最合适的词语是CA.屏息敛声B.一丝不苟C.抑扬顿挫D.和颜悦色(4)请在横线上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补写一句话。有的能用热切的目光把同学们的心揪住。【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轻盈”的“盈”应读作“yíng”。(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由zhōng”的“zhōng”应写作“衷”。(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屏息敛声:意思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与老师用“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矛盾,老师上课不能压抑声音,不能小心畏惧。B.一丝不苟:意思是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不能与“语言”搭配。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可以和老师用“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搭配,意思是老师的话语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有节奏,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D.和颜悦色:意思是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不能与“语言”搭配。故选:C。(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语句补写。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根据语境,可以夸大老师语言的感染力。示例:用丰富的表情让同学们舍不得眨眼。【解答】答案:(1)yíng(2)衷(3)C(4)用热切的目光把同学们的心揪住。【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8分)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3)处需要填写作者。草木有情,常入诗文。“乱花渐欲迷人眼,(1)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初生之草;“(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是(3)王维(填作者)自比的漂泊之草;“晴川历历汉阳树,(4)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是崔颢寄托思乡之情的芳草;“(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王绩眼中的秋日之树;“岂不罹凝寒?(6)松柏有本性”,这是刘桢心中的坚贞之树。请另写两句描写草木的诗文(本卷出现过的诗文除外):(7)树木丛生,(8)百草丰茂。【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浅草才能没马蹄(重点字:蹄)(2)征蓬出汉塞(重点字:蓬)(3)王维(4)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萋、鹉)(5)树树皆秋色(6)松柏有本性(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15分)红星中学八(1)班10月17日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老师请你在班级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不超过80字)(2)阅读下面三句话,探究“信”的内涵。A.轻诺必寡信。(《老子》)B.言必信,行必果。(《游侠列传序》)C.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文中子•周公》)(3)请以“人无信不立”活动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要求:(1)条理清楚,表达准确,符合文体要求,题目自拟。(2)120字左右。【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开场白的拟写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注意内容要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班将于10月17日开展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活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让我们畅游于浩瀚的诚信之海洋。(2)本题考查理解“信”的内涵能力。A.“轻诺必寡信”的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B.“言必信,行必果”的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既然行动就一定要有结果。C.“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的意思是只要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不用言说也会得到信任。依据上述三句话的意思可知,“信”的内涵是遵守承诺,言而有信。(3)本题考查新闻内内容拟写能力。要求以“人无信不立”为新闻主题。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求即可。【解答】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班即将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活动,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传承我们的传统美德。(2)示例:诚实守信,说到做到。(3)示例:“人无信不立”活动成功举行红星中学八(1)班10月17日电“人无信不立”活动今天在红星中学八(1)班成功举行。本次由探讨诚信内涵、讲述诚信故事和开展诚信演讲三个环节组成。同学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本次活动让“诚信”之风真正吹进了同学们的心里。【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二、(35分)4.(3分)阅读诗歌,完成小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____。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节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请选出最适合填入诗中空白处的一项,并说明理由。A.甜B.闲C.得我选B,理由是“闲”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本诗写了天平山上的云和水,从“云自无心”可以看出作者借云的自由飘逸,来抒发自己渴望自由和闲适的情感,所以选“闲”,符合作者的心境。【分析】《白云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解答】本题考查赏析词句。首先应排除“得”,这个字不能和“泉”“间”构成押韵。可选“闲”,“闲”字和“泉”“间”构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闲”为悠闲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天上云的自由飘逸。又以云的自由飘逸来隐晦地表达对于自由和闲适的追求。所以用“闲”不仅符合格律的要求,而且符合作者的心境。可选“甜”,“甜”字和“泉”“间”构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甜”为香甜之意,表现了白云泉泉水甘甜的特点。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还表现了作者对白云泉的喜爱之情。答案:示例一:B,“闲”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本诗写了天平山上的云和水,从“云自无心”可以看出作者借云的自由飘逸,来抒发自己渴望自由和闲适的情感,所以选“闲”,符合作者的心境。(或:B,“闲”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诗写了天平山上的云和水,从“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的反问,写出了作者不赞同白云泉奔向人间,给人间增添波浪,而是希望泉水在山上自由自地流淌,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和闲适的情感,所以选“闲”,符合作者的心境。)示例二:A,“甜”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甜”字写出了白云泉水的清甜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云泉的喜爱之情。示例三:A,“甜”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或者只回答:“甜”字写出了白云泉水的清甜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云泉的喜爱之情。译文: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5.(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与朱元思书吴均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蝉/则千转不穷(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3)阅读上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写景方法例句作用调动感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①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写出了早晨雾气消散,猿鸟欢鸣的情态。动静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静结合,写出了水的清澈。②巧用修辞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水的迅疾【分析】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A.朗读停顿不正确。“实是欲界之仙都”意思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实是”偏正结构作谓语,“欲界之仙都”偏正结构作宾语,应在之间停顿,可断句为“实是/欲界之仙都”,而非“实是欲界之/仙都”;B.朗读停顿不正确。“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未复有”偏正结构作谓语,“能与其奇者”动宾结构作宾语,应在之间停顿,可断句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而非而非“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朗读停顿不正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自富阳至桐庐”介宾结构做主语,应在“庐”后停顿,可断句为“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而非“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欲,要。颓,坠落。句意为: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中重点词语有: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赏析。①根据例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结合“写景方法”是“调动感官”分析可知,“晓雾将歇”是视觉角度,“猿鸟乱鸣”是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雾气消散,猿鸟欢鸣的情态。②根据“写景方法”的角度,阅读甲文,可知还运用了不同角度描绘,可表述为:转换视角根据“写景方法”的角度,阅读乙文,可知还运用了修辞,可表述为:巧用修辞;③根据对甲文“巧用修辞”的角度,可找到“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根据对乙文“巧用修辞”的角度,可找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根据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高峰”是仰视,“清流”是俯视,可知,由仰视转为俯视,写出了山峰的高耸和溪流的清澈,视角转换使景物更丰富。根据乙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把急流比作箭和奔驰的马,可知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兼格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迅疾。答案:(1)D(2)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3)①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写出了早晨雾气消散,猿鸟欢鸣的情态。②示例:巧用修辞。示例:转换视角。③示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示例: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水的迅疾。示例:由仰视转为俯视,写出了山峰的高耸和溪流的清澈,视角转换使景物更丰富。【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6.(10分)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美丽的颜色(节选)艾芙•居里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吃的饭,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⑦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⑧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⑨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⑩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⑪……⑫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⑬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⑭……⑮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⑯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⑰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⑱“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⑲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⑳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㉑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BA.本文叙事很讲究技巧,略写科研过程和方法,着力表现的是人物精神和品格。B.居里夫人在提取镭的艰辛过程中,感到“微妙的快乐”是因为有丈夫的支持。C.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展示她的心理感受,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D.“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一句,有作者对母亲的敬仰,也有心疼。(2)比较选文与《藤野先生》,仿照示例,自选角度,分析两文刻画人物方法的共同点。示例:都抓住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如选文叙述居里夫人利用简陋的设备在严寒中炼制沥青铀矿的事件,突出了她不畏艰辛的精神。《藤野先生》中叙述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事件,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3)若回到百年前,对居里夫人进行一次采访,请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采访地点娄蒙路的棚屋采访对象居里夫人采访目的①了解居里夫人在科研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感采访方式深度访谈、拍摄采访用具纸、笔、相机或手机采访问题②您在发现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析】《美丽的颜色》是艾芙•居里写的传记文章,出自她的作品《居里夫人传》。本文以艾芙•居里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赞美了他们不怕困难,坚韧顽强、任劳任怨,执着忘我的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ACD.正确;B.有误,根据第⑥段句子“……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第⑧段句子“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可知,居里夫人感到“微妙的快乐”的原因是有工作的快乐,就是“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故本项表述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刻画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心理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例外刻画人物选取的事例要典型。根据第⑨段句子“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及《藤野先生》句子“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知,两文都选择了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的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根据第③段句子“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可知,属于细节描写,描写居里夫人他们工作环境的简陋,突出他们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根据《藤野先生》中句子“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知,也是通过语言既细节描写,突出藤野先生的实事求是地科学精神。根据第⑫段句子“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可知,是通过语言描写,突出居里夫人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根据《藤野先生》中句子“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知,也是运用语言描写,突出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的态度。(3)本题考查设计采访提纲。采访目的可以有很多,对人物行为深度的探索,可以探求他们这样做的动力,可以是怎么对待困难的。采访问题可以针对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初衷提问,也可以针对对于能否坚持的信念的考量,还可以是怎么对待取得的成就。示例:采访目的,了解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提出的问题:①面对如此简陋的环境您是否有过放弃的想法,为什么?②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之后,您还有新的目标吗?答案:(1)B(2)共同点:都抓住典型事件,都借助人物的具体言行,都注重细节描写。示例一:都借助人物的具体言行刻画人物。如选文中居里夫人在看到镭的颜色后激动说道“看哪……看哪!”,突出了她坚持不懈、热爱科学的精神。《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细致讲解正确的解剖图如何绘制,可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品质。示例二:都借助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选文中“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对居里夫人外貌的细节描写,突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忘记戴领结的细节描写体现出他在生活上不拘小节。(3)示①例:了解居里夫人在科研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感②示例一:您在发现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示例二“您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是什么?【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7.(10分)【材料一】“我父亲已经决定了送我到湘潭一家米店去当学徒,这家米店和他有关系。起初我不反对,觉得这或者会是很有兴味的事。可是后来我听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新学校,不管我父亲的反对,我决意要到那里去。这学校是在湘乡县我母亲娘家住的地方。我的一个表弟是那里的学生,他告诉我这个学校和‘新教育’的改革情形。在那里经书不那么被重视,而西方的‘新学’教得很多。教的方法,也是很‘维新’的。”【材料二】“我开始渴望着到长沙去。这是一个大城,湖南省的省会,而离我家只有一百二十里。人们传说这个城是很大的,里面有许多许多的人,许多的学校,抚台衙门也在这里。总之它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在那年冬天,我请求我的一个高等小学的教员介绍我到那里去,这个教员同意了。我步行走到长沙,感到极端惊讶,一面恐怕我会被拒绝入学,而我几乎不敢设想:我真会变成这个大的学校里的一个学生。出乎意料,居然没有什么困难我就进去了。但政治事变很快就发生了,我在那里仅仅停留了半年。”【材料三】“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是很受限制的,它的规则是很值得反对的。在读了《御批通鉴》以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我自学和研究,或许对我自己还要好些。六个月以后我离开了学校,自己安排了一个自我教育课程,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里读书。对于这件事我是很规矩很认真的,而在这样的方法中所消耗的半年,我认为对我是极端有价值的。每天早晨当图书馆开门的时候我就进去。在正午的时候,我仅仅休息片刻,去买两个糕饼吃。这是我每天的午餐。我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专题探究。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一个专题名称,并陈述理由。(2)读了【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说说毛泽东的这段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每天早晨当图书馆开门的时候我就进去。在正午的时候,我仅仅休息片刻,去买两个糕饼吃。这是我每天的午餐。我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3)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同学们有了不同的看法:小联: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英雄传奇”,它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革命英雄的形象。小合:我认为这部书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它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整本书的内容加以阐述。【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专题名称。结合材料一“可是后来我听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新学校,不管我父亲的反对,我决意要到那里去”“在那里经书不那么被重视,而西方的‘新学’教得很多。教的方法,也是很‘维新’的”分析,写的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新学”的追求;结合材料二“我步行走到长沙,感到极端惊讶,一面恐怕我会被拒绝入学,而我几乎不敢设想:我真会变成这个大的学校里的一个学生”写的是毛泽东对进入大的学校的渴望;材料三“六个月以后我离开了学校,自己安排了一个自我教育课程,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里读书。……我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写的是他自我教育、勤学的事例。三则材料都是关于毛泽东求学的经历,所以可拟写为:伟人的求学经历。(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每天早晨当图书馆开门的时候我就进去”“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可见毛泽东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一个自我教育课程,很规矩很认真的去施行。“在正午的时候,我仅仅休息片刻”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我每天停留在图书馆直到它关门的时候”启示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去买两个糕饼吃。这是我每天的午餐”启示我们生活上要朴素、简单。(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围绕“是一部英雄传奇”或“纪实作品”谈论,结合原著情节分析即可。示例一:赞同小联的观点。“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军战士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红军就是勇者,就是英雄。在红军长征队伍中,红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表现出了无所畏惧、乐观的品质。他们心中有信念,相信红军,相信革命,他们就是“英雄”。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应该有红军战士那种迎难而上,不畏挫折,越挫越勇的精神。因此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英雄传奇”。示例二:赞同小合的观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去红都的道路”记录了作者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答案:(1)示例:专题:伟人的求学经历。理由:材料一写的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新学”的追求,材料二写的是他对进入大的学校的渴望,材料三写的是他自我教育、勤学的事例。都是关于他求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