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诗中有画,既有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也有绚丽多彩的江南秀美画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2)君子修行,坚守本心。周敦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哗众取宠的节操;陆游坚信,即使身处困境,终能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豪情。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甲】谁也想象不到,隔壁新来的战友,竟有这样超人的顽强意志,被担架抬进牢房时,已经是奄奄一息,才过了短短的几天,谁能想到他竟挺身站起,哪怕拖着满身刑具,哪怕即将到临的更残酷的摧残,哪怕那沉重的铁镣钢锯似的磨锯着皮开肉绽沾满脓血的huái骨,那充溢着胜利信心的脚步,正是对敌人的极度轻miè,迎着初升的红日,从容不迫地在魔窟中顽强地散步。他用硬朗的脚步声,铁镣碰响的当啷声,向每间牢房致意,慰藉着战友们的关切;并且用钢铁的音节磨励着他自己的和每一个人的顽强斗争的意志。【乙】她们披着漂亮的舞蹈服装,绣花被面暂时变成了舞衣,闪着大红大绿的丝光,十分优美好看。江姐也出来了,走在扶着手杖的李青云旁边。江姐穿着整洁的蓝旗袍,上身罩着丝绒线衣,苍白的脸上,带着兴奋的微笑,透着淡淡的红润。瘦削的脸颊,显示着考验留下的痕迹。可是,衰弱的身体,丝毫无损她庄重乐观的深情。(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奄()奄一息huái()骨轻miè()瘦削()(2)甲段画线句中含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3)请联系整本书内容思考,甲段中“新来的战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乙段中江姐“带着兴奋的微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联系上述语段,概括其内涵。3.初中生活即将过去,学校举行“岁月如歌”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1)请你将同桌在毕业纪念册上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岁月如歌,谱写多彩人生(2)你准备从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送给同桌,请你将要说的话补充完整。亲爱的同桌,感谢你这三年的鼓励和陪伴,临近毕业,请收下我的______________(填作品序号)书法作品,希望你能像作品里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时,看见甲、乙、丙三位同学写的三条留言,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甲同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身在何方,心有灵犀。乙同学:古有伯牙子期惺相惜,今有你我同窗遇知音。丙同学:愿我们友谊如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如浓郁的咖啡,让人精神振奋;如甘甜的香茶,让人唇齿留香。我欣赏______________同学的留言。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九年级(10)班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是同学们设计的班徽(见如图),大圆的底色为蓝色。请你探究班徽的含义。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总与一缕炊烟有关①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每年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④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⑤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⑥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⑦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⑧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⑨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⑩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⑪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⑫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⑬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题,揭示文章内容和主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兴趣。B.文章的最后一段,卒章显志,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C.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的形象,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都是实景。5.第④⑦⑩段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6.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②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8.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本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说明理由。A.《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B.《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二)(17分)中国饮食文化的风貌【材料一】①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地理、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各具特色,饮食也呈现独特的风格,如鲁菜的香醇、川菜的麻辣、粤菜的鲜美等。②中国饮食尤其讲究“食以材为先”,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营养价值。烹饪过程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利用多种烹饪方法,如炒、煮、蒸、炸等,以达到色、香、味、形、养俱佳的效果。这既增强了口感,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③中国人还会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追求味道醇厚,多煲炖焖煨;夏天讲究清淡爽口,多凉拌冷拼。④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需求,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在宴请宾客、庆贺喜事等场合,人们通过餐桌上的礼仪来表达友谊、团结、礼貌和尊重。⑤中国饮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千百年来,食材、烹饪技艺等多种元素相互融合,不断丰富着中国饮食文化。⑥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并爱上了中国美食,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做“美食直播”。在新的时代,中国饮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融合性发展和创新性传播,从而在世界舞台上更显魅力。(摘编自《中国饮食文化》)【材料二】不同的食物在与口腔的碰撞中,会产生不一样的味道刺激与感受,这种感受便被称为“味”。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人对饮食的追求本质上是对“味”的追求。从酸甜、咸香到麻辣、香辣,即便是同一种食材,在中国厨师的手中也能千变万化出多种味道,红烧、醋熘、清蒸……这种在“味”上的追求与独到成就,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味”是食物的灵魂。如果说,茹毛饮血只是人类之初为满足生存需求而产生的最原始的饮食行为,那么当调味品进入生活时,人类才逐渐享受到食物带来的真正愉悦。众多调料的创制与融合,让中国味道在苦、甘、辛、咸之上推陈出新。酸甜酥嫩的“糖醋鲤鱼”、麻辣鲜香的“水煮肉片”,都充分吸收了多种调料的味道,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摘编自《我国饮食的调味艺术》)【材料三】张骞通西域,将西域与中原联系了起来,此举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为“凿空”,而张骞“凿空”西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凿通”的效果。伴随着军政、经贸的往来与文化传播,物产在汉唐丝绸之路的辉煌进程中得到交流。中原本土的梨、桃等得到西传,现在被誉为“果中王子”的库尔勒香梨,据考证,就是张骞通西域时带到新疆种植并不断改良而成的,葡萄、石榴、胡瓜、胡萝卜等得到东进,孜然、茴香、胡椒等香辛料也一举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记忆。多元交流中的灵感撞击,带来了植物栽培与食材处理的融会贯通。植物的交流,本质也是文化的开放与融合,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物种的传播、资源的丰富,更是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共赢。(摘编自《张骞通西域的历史馈赠》)9.下列诗句,可以体现材料三“物产在汉唐丝绸之路的辉煌进程中得到交流”的一项是()A.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B.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C.姜宜山茗留闲啜,豉下湖莼喜共烹。 D.桂汀霜鲫长如许,绝似松江一尺鲈。10.通读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饮食文化的风貌与变迁。1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饮食的特点,完成下图。12.材料三提到“凿通”的效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述“凿通”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体现。(三)(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管燕①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②与我赴诸侯乎?”左右嘿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③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④,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⑤糅⑥罗纨,曳绮毂⑦,而士不得以为缘⑧。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⑨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①管燕:齐人。②而:能。③田需:战国魏人,官魏相。④餍:满足。⑤下宫:后房的美人。⑥糅:混杂。⑦毂:绉纱类丝织品。⑧缘:衣边上的镶嵌。⑨责:求。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______(3)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赴:______(4)管燕连然流涕曰涕:______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1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16.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如何对待人才。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由“读”到“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美好风景背后的柔情……请以“读懂___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一篇文章。要求:(1)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题答案】【答案】①.大漠孤烟直②.长河落日圆③.日出江花红胜火④.春来江水绿如蓝⑤.出淤泥而不染⑥.濯清涟而不妖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⑧.柳暗花明又一村⑨.会当凌绝顶⑩.一览众山小【2题答案】【答案】(1)①.yǎn②.踝③.蔑④.xuē(2)①.磨励②.磨砺(3)①.许云峰②.江姐乐观和坚强,她想向战友们传递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示例:在甲文中,新来的战友展示了超人的顽强意志和对敌人的极度轻蔑,哪怕面临残酷的摧残和磨难,他仍保持着充溢着胜利信心的态度,从容不迫地散步,这正是红岩精神中顽强斗争的体现。乙文中,江姐虽然身体衰弱,但她的脸上带着兴奋的微笑,透着淡淡的红润,显示了她庄重乐观的深情,这也是红岩精神中乐观生活态度的体现。同时,他们都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不畏艰难险阻,坚持斗争到底。因此,红岩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革命信仰、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3题答案】【答案】(1)示例:青春似画,描绘缤纷世界(2)①.示例一:第一幅②.多读书,读好书,永不停步。示例二:第二幅以宽容的心胸看待万事万物。示例三:第三幅以书为舟,以勤奋为帆,以坚持为桨,在辽阔的知识海洋里遨游。(3)①.示例:丙②.采用排比修辞,赞颂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表达了美好的愿望,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4)示例:班徽内部是两个击掌的人物,意为同学之间的情谊永存。外环的字体“十班十班、你我相伴、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则是对同学们的美好祝福。二、阅读(55分)【4~8题答案】【答案】4.D5.第④段和第⑦段(前两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和无奈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第⑩段(第三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6.①内容上: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②结构上: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中心,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意思对即可)7.(1)运用比喻修辞,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慢腾腾”“举箸援筷”“似乎品尝”“难以下咽”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想让儿女吃的情形,表现母亲的无私与慈爱,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8.B单元;理由:B单元四篇文章都是通过小人物的普通事,但在这些凡人琐事的记叙中却彰显着人物崇高的精神;而本文记叙了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吃”的忧与乐,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仁爱的优秀品质。赞美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和母爱的无私伟大。本文与之相似。故应编入B单元。(二)(17分)【9~12题答案】【答案】9.B10.①凝聚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饮食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变迁。②同一种食材在中国厨师手中变化出多种味道,体现中国人饮食上对“味”的追求。③孜然、胡椒等香辛料等调味品传入后,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对中国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答出任意两点,意对即可)11.①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营养价值;②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采用多种烹饪方法;③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12.示例:张骞通西域带来了物产交流,如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原,中原本土的梨、桃等西传,丰富了食材种类;香辛料的传入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记忆,推动了中国菜的发展;物产交流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发展,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这种交流本质上也是文化的开放与融合,促进了文明的共赢。(三)(16分)【13~16题答案】【答案】13.①.同“饲”,喂②.才能、才干③.奔走④.眼泪14.(1)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死是士人所看重的。15.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16.示例:要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积极发掘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自己本领的平台。三、写作(55分)【17题答案】【答案】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纵隔占位影像诊断
- 工厂承包货柜方案简单
- 原料检验面试题及答案
-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
- 脑卒中康复面试题及答案
- 货物类投标技术方案
- 首都机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机构对外宣传方案模板
- 小儿结核病护理
- 酒店培训内容课件
- 七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2025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一中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含解析)
- JJF 1183-2025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光伏 安装合同范本
- 上海黄浦老西门项目概念方案设计(260P)
- 金融服务不良体验投诉书范文
- 碳排放与财务绩效-深度研究
- 食品加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
- 2025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高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8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7145-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