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2025年度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瓜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下图是南瓜花的结构及传粉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南瓜花是单性花B.①花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C.南瓜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D.南瓜花的结构与桃花相似2.在一次生物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讨论中,阳阳同学说“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那么,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①长有雄蕊②长有雌蕊③经历了自花传粉④经历了传粉⑤经历了受精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3.如图是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Ⅰ阶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种子吸水BⅡ阶段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乳C.到Ⅲ阶段幼苗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Ⅰ、Ⅲ阶段种子的干重也会明显增加4.1个萝卜、3粒玉米、2粒黄豆、5个花生米、7个西瓜、1个白果,共几个果实()A.9个 B.10个 C.14个 D.19个5.《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过暴晒的小麦,趁热进仓贮藏,温度控制在46℃左右,贮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贮藏方法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暴晒后,小麦含水量明显减少B.暴晒后,小麦的胚会失去活性C.暴晒后的小麦有机物含量基本不变D.储存期间,小麦的呼吸作用很弱6.刚学完植物的蒸腾作用,李老师让大家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积极发言,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小明说: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产生向上的拉力,使水分向上运输B.小东说:温度越高、光照越强、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强C.小月说:移栽植物时,可以选择傍晚移栽,成活率更高D.小晶说: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参与了水循环7.构建模型能让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安同学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其中气球相当于()A.上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C.叶肉细胞 D.下表皮细胞8.植物学家希尔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从树叶的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中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丙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乙与丙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D.该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9.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A.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B.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为每个细胞提供营养10.农民伯伯将玉米播种之前要松土、浸种、浇水、施肥等。下列有关这些做法的原理分析不合理的是()A.松土——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B.浸种——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C.浇水——为植物的生长及蒸腾作用提供水分D.施肥——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机物11.夏季某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叶片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暗条件,M可代表能量B.光照充足下,M可以代表光能C.黑暗条件下,M可以代表二氧化碳,N可以代表氧气D.光照充足下,M可以代表氧气,N可以代表二氧化碳12.如图是温室大棚内一天24小时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此曲线可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弱变化B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C.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b点D.c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13.同学们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组是对照组B.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C.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氧气D.该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14.如图为我国植树节节徽,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移栽树木要带上土坨,以减少植物的水分散失B.植物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树的茎逐年增粗是木质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D.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可给移栽的树木打针输液,针头应插入茎的韧皮部15.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C.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D.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街道两侧的景观树整齐漂亮,生长茂盛,侧枝发达,为路人遮阴乘凉,园林工人每年要对其进行修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景观树枝条上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芽叫作()A.叶芽 B.花芽 C.顶芽 D.侧芽17.景观树的叶是由芽的那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A.生长点 B.叶原基 C.芽原基 D.幼叶18.在树下乘凉时,感觉特别舒服,与此无关的是()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蒸腾作用降低温度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叶片遮阴19.当夏季炎热高温时,为减少水分过度消耗,叶片上的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状态是()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关闭 B.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张开C.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20.街道两旁的景观树所起的作用不合理的是()A.净化空气 B.增加大气湿度C.美化环境 D.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自古以来,桃花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桃花娇艳,桃味鲜美,桃核还可以辟邪。下面是桃花和桃的结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21.图一中,组成桃花雌蕊的结构是()A.①② B.①②⑦ C.③④⑥ D.③④⑦22.图中形成花粉的结构是()A.① B.② C.③ D.④23.图二中的结构D由什么发育而来()A.⑥子房 B.⑤胚珠 C.⑨花托 D.③柱头24.桃可口多汁,桃肉属于______,桃肉中分布着大量储藏营养物质的______。()A.外果皮,保护组织 B.中果皮,薄壁组织C.内果皮,机械组织 D.种子,输导组织25.桃子是许多人喜欢食用的一种水果,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桃子(果实)属于()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拟南芥被称为“植物界的果蝇”。2022年9月,全国部分学生参与了“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种植与“神舟十四”飞船问天实验舱“同款”的拟南芥,开展“从种子到种子”的生命周期实验。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条件,将150粒拟南芥种子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组种子未萌发,原因种子中缺少营养物质或处于休眠状态B.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C.甲组和丙组不能作为对照实验,因为两组实验存在了2个变量D.乙组和丙组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光对该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27.下图为萌发6天的拟南芥种子,它在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28.能正确表示拟南芥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A. B. C. D.29.下图是该生物学兴趣小组研究拟南芥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水位下降最显著的是哪支试管(注:凡士林是一种蜡状物质)()A. B.C. D.30.拟南芥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其意义不包括()A.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灼伤B.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有机物运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某校开展“中药进校园”活动,在校园综合实践基地种植了多种中草药。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叶片卵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蒴果球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种子寿命为1年,在低温下贮藏,能延长种子寿命。0-4℃干贮种子18个月,其发芽率比常温贮藏提高3.5-4倍。①在温度18-25℃,播种后15天出苗。桔梗可春播也可夏播。②春播宜用温水浸种,可提早出苗,③干旱地区播后要浇水保湿。④出苗期间要注意松土,当苗高约2厘米时进行间苗。⑤多施磷肥,少施氮钾肥,防止地上部分徒长,⑥必要时打顶,促使根部的正常生长。后期追肥可用清粪水,⑦追肥后若浓度较大应及时用清水洗苗。一般于播后秋末或早春萌芽前收获。(1)桔梗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植物,根据你有的知识判断,它应该是_________子叶植物。(2)蕨类植物用以繁殖的__________生命力比桔梗的种子差,种子一般在__________条件下,寿命可以延长。(3)对应资料内容写出桔梗种子萌发必须的环境条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4)措施④是为了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与措施⑤不同的是,如果种植白菜要多施__________肥(选填“氮”“磷”或“钾”)。(5)措施⑦目的是__________。32.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图乙为该小组进行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中,将绿色植物插入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瓶口用脱脂棉塞紧),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_____(填上升或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________的强弱。(2)该小组根据图甲装置,使用了五组海棠树枝条进行探究实验,应选择_______的枝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由图乙结果可知,该探究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_组(填序号)。(4)根据图乙中_____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5)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是________。(6)指导老师建议该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设置多组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33.下图是蚕豆种子、玉米种子、芽及幼苗的结构模式图,请读图回答:(1)蚕豆幼苗的茎和叶由图一中的[]____发育而来;胚由____组成(填字母)。(2)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中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____(填字母)。(3)用刀片____向剖开玉米种子,在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____,证明玉米种子的成分中含有____。(4)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的结构是____。(5)图三中的c发育形成____(填图四中的数字)。34.2023年4月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人冒雨来到北京市某公园,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亲自种下油松、柿树等树苗。如图,甲为柿树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生理活动;乙为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根尖的不同区域;丙图表示柿树叶片的横切示意图,⑤⑥⑦⑧代表叶片的不同结构。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植树选择阴雨天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______(填甲图中的字母)过程,该过程主要是通过图丙中的_______(填图丙中的序号)进行的。(2)柿树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图甲所示生理过程______(填甲图中的字母),该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该细胞结构在图丙中________(填图丙中的序号)内分布较多。(3)柿树生长过程中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填图乙中的序号),并通过位于木质部内的________向叶片运输。(4)某校兴趣小组调查发现我国新疆也有柿树种植,并且新疆柿子的含糖量较内地柿子更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人教版2024~2025年度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瓜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下图是南瓜花的结构及传粉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南瓜花是单性花B.①花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C.南瓜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D.南瓜花的结构与桃花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单性花是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花粉存在于花药中。异花传粉是指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桃花是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详解】A.南瓜花分雌花和雄花,雌花只有雌蕊,雄花只有雄蕊,属于单性花,故A正确。B.①花为雄花,其花药中含有大量的花粉,花粉中包含着雄性生殖细胞,故B正确。C.南瓜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花和雄花不在同一朵花上,需要借助外界力量,如风力、昆虫等将雄花的花粉传播到雌花的柱头上,这种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故C正确。D.南瓜花是单性花,而桃花是两性花,一朵桃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在花的结构上,南瓜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桃花则同时具备雌蕊和雄蕊,二者结构明显不同,故D错误。故选D。2.在一次生物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讨论中,阳阳同学说“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那么,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①长有雄蕊②长有雌蕊③经历了自花传粉④经历了传粉⑤经历了受精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详解】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是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Ⅰ阶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种子吸水B.Ⅱ阶段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乳C.到Ⅲ阶段幼苗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Ⅰ、Ⅲ阶段种子的干重也会明显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种子的胚根伸长首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种子进行萌发首先要吸足水分,鲜重在开始快速增加;种子还未萌发时,干重变化不大;种子萌发后,有机物被大量消耗,干重显著减少,鲜重进一步增加。【详解】A.Ⅰ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原因是种子吸水的结果,A正确。B.Ⅱ阶段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子叶,B错误。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由于吸水,鲜重增加;因为叶没有展开,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由图可知,种子的鲜重明显增加的是I、Ⅲ阶段。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有机物,导致干重下降,种子萌发首先吸收水分,第Ⅰ、Ⅲ阶段种子干重减少,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收水分,D错误。故选A。4.1个萝卜、3粒玉米、2粒黄豆、5个花生米、7个西瓜、1个白果,共几个果实()A.9个 B.10个 C.14个 D.19个【答案】B【解析】【分析】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萝卜是根,玉米是果实,黄豆是种子,花生米是种子,西瓜是果实,白果是种子。【详解】A.9个错误。萝卜不是果实,3粒玉米、7个西瓜是果实,共10个,不是9个,故A错误。B.3粒玉米和7个西瓜是果实,共10个,故B正确。C.14个错误,萝卜、黄豆、花生米、白果都不是果实,不能算在果实总数里,故C错误。D.19个错误,只有玉米和西瓜是果实,总数为10个,故D错误。故选B。5.《齐民要术》记载了“热进仓”贮麦法:将经过暴晒的小麦,趁热进仓贮藏,温度控制在46℃左右,贮藏7~10天后通风降温,该贮藏方法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暴晒后,小麦含水量明显减少B.暴晒后,小麦的胚会失去活性C.暴晒后的小麦有机物含量基本不变D.储存期间,小麦的呼吸作用很弱【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的还有胚乳。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详解】A.小麦在收割后,其含水量通常较高,一般在25%~30%之间。为了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延长储存时间,农民会将小麦摊开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晾晒的过程是通过蒸发的方式去除小麦中的水分,从而降低含水量,A正确。B.当小麦种子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强烈的阳光下时,会脱去一定的水分,但是不会使胚失去活性,B错误。C.小麦在暴晒过程中,水分会大量蒸发,导致小麦的重量减轻,但是暴晒不可能导致小麦中部分有机物分解或流失,C正确。D.暴晒后的小麦在储藏期间呼吸作用会变得微弱,比其他谷类粮食都低,这意味着小麦具有较好的耐藏性,可以在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D正确。故选B。6.刚学完植物的蒸腾作用,李老师让大家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积极发言,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小明说: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产生向上的拉力,使水分向上运输B.小东说:温度越高、光照越强、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强C.小月说:移栽植物时,可以选择傍晚移栽,成活率更高D.小晶说: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参与了水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一部分变成热能散发出去了。【详解】A.蒸腾作用确实能够产生向上的拉力,这种拉力被称为蒸腾拉力,它有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特别是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A正确。B.温度对蒸腾速率的影响很大;当大气温度降低时,叶温比气温高出2~10℃,因而气孔下腔蒸气压的增加大于空气蒸气压的增加,使叶内外蒸气压差增大,蒸腾速率增大;当气温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气孔关闭,蒸腾减弱,B错误。C.傍晚时,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逐渐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相应减弱。此时移栽植物,可以减少因蒸腾作用过强而导致的水分过度散失,有利于植物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提高移栽成活率,C正确。D.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方式,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的水分,最终会以降水等形式回到地面,从而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D正确。故选B。7.构建模型能让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如图是小安同学制作的植物气孔模型,其中气球相当于()A.上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C.叶肉细胞 D.下表皮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保卫细胞的内外壁厚度不一样,当植物体内水分较多,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壁就会伸长,细胞向外弯曲,于是气孔就张开;当植物体内水分较少,保卫细胞失水时,较厚的内壁被拉直,气孔就关闭了。【详解】AD.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组成,AD错误。B.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图中气球相当于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B正确。C.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由叶肉细胞组成,C错误。故选B。8.植物学家希尔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从树叶的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中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丙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乙与丙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D.该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详解】A.装置甲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A错误。B.装置乙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的条件--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错误。C.乙与丙有两个变量,光照和叶绿体,所以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C错误。D.甲与丙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含有叶绿体的悬浮液在光照条件下有气泡产生,除去叶绿体的悬浮液在光照条件下没有气泡产生,由此可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故选D。9.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A.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B.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为每个细胞提供营养【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详解】呼吸作用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为细胞和整个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选项A、C和D虽然涉及到呼吸作用的相关过程,但它们并不是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农民伯伯将玉米播种之前要松土、浸种、浇水、施肥等。下列有关这些做法的原理分析不合理的是()A.松土——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B.浸种——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C.浇水——为植物的生长及蒸腾作用提供水分D.施肥——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无机盐。【详解】A.松土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因此适时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B.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浸种——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B不符合题意。C.生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浇水为植物的生长及蒸腾作用提供水分,C不符合题意。D.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因此适时给农作物施肥,主要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D符合题意。故选D。11.夏季某绿色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叶片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暗条件,M可代表能量B.光照充足下,M可以代表光能C.黑暗条件下,M可以代表二氧化碳,N可以代表氧气D.光照充足下,M可以代表氧气,N可以代表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淀粉)。(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图中,M、N表示叶片与外界进行的物质或能量的交换。【详解】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所以黑暗环境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需要的能量不需要从外界环境吸取,由叶片自身的呼吸作用提供,A错误。B.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M),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M可以代表光能,B正确。C.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M可代表氧气,N可代表二氧化碳,C错误。D.充足光照下,叶片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M二氧化碳,释放N大量氧气;因此,光照充足下,M可以代表二氧化碳,N可以代表氧气,D错误。故选B。12.如图是温室大棚内一天24小时二氧化碳(CO2)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此曲线可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弱变化B.一天中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C.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b点D.c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解】A.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此曲线可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变化,A错误。B.a点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有机物积累最多,C错误。D.c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D正确。故选D。13.同学们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组是对照组B.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C.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氧气D.该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图中实验装置,甲组为萌发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乙组是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2)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详解】A.该实验要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假设一致的组为实验组,不一致的为对照组。甲组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为实验组;乙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为对照组,A正确。B.种子萌发时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甲组实验装置中温度计读数升高;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乙组实验装置中温度计读数不变,证明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B正确。C.种子萌发时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从而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氧气,C正确。D.验证萌发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该实验不能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D。14.如图为我国植树节节徽,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移栽树木要带上土坨,以减少植物的水分散失B.植物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树的茎逐年增粗是木质部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D.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可给移栽的树木打针输液,针头应插入茎的韧皮部【答案】B【解析】【分析】(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2)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详解】A.移栽树木的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B.根系是一棵植物根的总和,植物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固定植物的作用,B符合题意。C.木质茎有形成层,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使茎逐年增粗,所以茎逐年增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D.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因此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C.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详解】A.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A错误。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说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D.碳中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为了减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门多步行多乘公交,D错误。故选C。街道两侧的景观树整齐漂亮,生长茂盛,侧枝发达,为路人遮阴乘凉,园林工人每年要对其进行修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景观树枝条上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芽叫作()A.叶芽 B.花芽 C.顶芽 D.侧芽17.景观树的叶是由芽的那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A.生长点 B.叶原基 C.芽原基 D.幼叶18.在树下乘凉时,感觉特别舒服,与此无关的是()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蒸腾作用降低温度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叶片遮阴19.当夏季炎热高温时,为减少水分过度消耗,叶片上的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状态是()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关闭 B.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张开C.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20.街道两旁的景观树所起的作用不合理的是()A.净化空气 B.增加大气湿度C.美化环境 D.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答案】16.A17.D18.C19.D20.D【解析】【分析】(1)芽按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按照芽将来发育情况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叶芽的结构主要包括生长点、叶原基、芽原基、幼叶、芽轴。(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3)气孔是由成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外壁伸展拉长,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内外壁都拉直,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关闭。【16题详解】A.叶芽将来发育成枝茎和叶,A正确。B.花芽将来发育成花,B错误。CD.顶芽、侧芽是描述芽的位置(顶端或侧面),而非功能,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叶芽各部分结构的发育为: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8题详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会使空气清新,人会感觉舒适,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树下乘凉时,感觉特别舒服,B不符合题意。C.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不会感觉舒适,C符合题意。D.树下有大面积的树荫,阳光照射不到,温度较低,人感觉舒适,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题详解】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A错误。B.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B错误。C.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水分会大量散失,C错误。D.高温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可减少植物体的水分散失,D符正确。故选D。【20题详解】A.绿化植物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故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经过叶片的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可以起到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C不符合题意。D.“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描述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但白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远强于呼吸作用,整体仍为释放氧气。因此“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片面描述,不合理,D符合题意。故选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自古以来,桃花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桃花娇艳,桃味鲜美,桃核还可以辟邪。下面是桃花和桃的结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21.图一中,组成桃花雌蕊的结构是()A.①② B.①②⑦ C.③④⑥ D.③④⑦22.图中形成花粉的结构是()A.① B.② C.③ D.④23.图二中的结构D由什么发育而来()A.⑥子房 B.⑤胚珠 C.⑨花托 D.③柱头24.桃可口多汁,桃肉属于______,桃肉中分布着大量储藏营养物质的______。()A.外果皮,保护组织 B.中果皮,薄壁组织C.内果皮,机械组织 D.种子,输导组织25.桃子是许多人喜欢食用的一种水果,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桃子(果实)属于()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植物体【答案】21.C22.A23.B24.B25.C【解析】【分析】图1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花柱、⑤是胚珠、⑥是子房、⑦是花瓣、⑧是萼片、⑨是花托。图2中,A是外果皮、B是中果皮、C是内果皮、D是种子。【21题详解】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③柱头、④花柱和⑥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题详解】A.①是花药,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药是形成花粉的结构,A符合题意。B.②是花丝,花丝有支持花药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D.③是柱头,④是花柱,它们属于雌蕊的组成部分,不能形成花粉,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3题详解】花的子房在传粉和受精后发育果实,果实包含了果皮及种子两部分,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极核和受精卵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图2中的结构D是种子,种子由⑤胚珠发育而来。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题详解】桃的果皮包括A外果皮、B中果皮、C内果皮,桃肉属于中果皮,中果皮中分布着大量储藏营养物质的薄壁组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题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果实属于器官层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拟南芥被称为“植物界的果蝇”。2022年9月,全国部分学生参与了“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种植与“神舟十四”飞船问天实验舱“同款”的拟南芥,开展“从种子到种子”的生命周期实验。据此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条件,将150粒拟南芥种子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组种子未萌发,原因是种子中缺少营养物质或处于休眠状态B.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C.甲组和丙组不能作为对照实验,因为两组实验存在了2个变量D.乙组和丙组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光对该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27.下图为萌发6天的拟南芥种子,它在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28.能正确表示拟南芥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A. B. C. D.29.下图是该生物学兴趣小组研究拟南芥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水位下降最显著的是哪支试管(注:凡士林是一种蜡状物质)()A. B.C. D.30.拟南芥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其意义不包括()A.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灼伤B.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有机物的运输【答案】26.A27.C28.D29.A30.D【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对照组。(2)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包括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些植物种子还要度过一定的休眠期,种子萌发要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3)拟南芥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膨胀,子叶中储存的营养物质转运到胚芽、胚轴和胚根,供给它们进行生长发育,其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体的根,然后胚轴伸长把胚芽顶出土壤,胚芽出土后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植物体连接根和茎的部位。(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5)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受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6)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包括: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对外界环境的意义包括:提高大气湿度、降低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等。【26题详解】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由图可以看出,甲组种子无水,因此甲组种子未萌发,原因是缺少一定的水分,故A错误。B.甲组和乙组只有水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并且适宜,它们的变量是水,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组种子不萌发,乙组种子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故B正确。C.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比较甲组和丙组,出现了水和光2个变量,因此甲组和丙组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故C正确。D.乙组和丙组的变量是光,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并且它们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光对该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故D正确。故选A。【27题详解】在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膨胀,子叶中储存的营养物质转运到胚芽、胚轴和胚根,供给它们进行生长发育,其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体的根,然后胚轴伸长把胚芽顶出土壤,胚芽出土后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植物体连接根和茎的部位,于是植物体就形成了。由此可见,拟南芥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题详解】在拟南芥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幼苗,幼苗还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之前,种子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当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后,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得到了积累,有机物又会逐渐增多,因此拟南芥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9题详解】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该装置中枝条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没有涂抹凡士林,蒸腾作用最强,散失的水分最多,水位下降最显著,故A符合题意。B.该装置中的枝条没有叶,蒸腾作用最弱,散失的水分最少,水位下降最不显著,故B不符合题意。C.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面,该装置中的枝条叶片下表面涂抹凡士林,蒸腾作用较弱,散失的水分较少,水位下降较显著,故C不符合题意。D.该装置中的枝条叶片上表面涂抹凡士林,蒸腾作用较强,散失的水分较多,水位下降第二显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题详解】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随着水分的散失,带走了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太阳光灼伤,故A不符合题意。B.植物蒸腾作用过程中能够产生蒸腾拉力,从而促进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B不符合题意。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然后再以降雨的形式落回到地面,从而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量,故C不符合题意。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水分的运输,有机物是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根不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蒸腾作用不能促进有机物的运输,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某校开展“中药进校园”活动,在校园综合实践基地种植了多种中草药。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叶片卵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蒴果球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种子寿命为1年,在低温下贮藏,能延长种子寿命。0-4℃干贮种子18个月,其发芽率比常温贮藏提高3.5-4倍。①在温度18-25℃,播种后15天出苗。桔梗可春播也可夏播。②春播宜用温水浸种,可提早出苗,③干旱地区播后要浇水保湿。④出苗期间要注意松土,当苗高约2厘米时进行间苗。⑤多施磷肥,少施氮钾肥,防止地上部分徒长,⑥必要时打顶,促使根部的正常生长。后期追肥可用清粪水,⑦追肥后若浓度较大应及时用清水洗苗。一般于播后秋末或早春萌芽前收获。(1)桔梗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植物,根据你有的知识判断,它应该是_________子叶植物。(2)蕨类植物用以繁殖的__________生命力比桔梗的种子差,种子一般在__________条件下,寿命可以延长。(3)对应资料内容写出桔梗种子萌发必须的环境条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4)措施④是为了促进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与措施⑤不同的是,如果种植白菜要多施__________肥(选填“氮”“磷”或“钾”)。(5)措施⑦目的是__________。【答案】(1)①.被子②.双(2)①.孢子②.干燥、低温(3)①.适宜的温度②.适量的水分③.充足的空气(4)①.呼吸②.氮(5)防止烧苗【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小问1详解】由资料可知,桔梗可以开花,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据图可知,桔梗根为直根系,叶为网状脉,因此为双子叶植物。【小问2详解】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孢子的生命力比桔梗的种子差,局限性是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而种子一般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储存,寿命可以延长。【小问3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小问4详解】措施④出苗期间要注意松土,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含氮的无机盐促进植物枝繁叶茂,所以与措施⑤不同的是,如果种植白菜要多施肥。【小问5详解】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措施⑦追肥后若浓度较大应及时用清水洗苗目的是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防止植物烧苗。32.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图乙为该小组进行的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中,将绿色植物插入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瓶口用脱脂棉塞紧),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_____(填上升或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________的强弱。(2)该小组根据图甲装置,使用了五组海棠树枝条进行探究实验,应选择_______的枝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由图乙结果可知,该探究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_组(填序号)。(4)根据图乙中_____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5)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是________。(6)指导老师建议该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设置多组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答案】(1)①.下降②.蒸腾作用(2)①.长势相同或叶片面积相同②.控制单一变量(3)①(4)①②③(5)光照越强,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6)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小问1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图甲中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玻璃瓶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因此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小问2详解】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量,即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棠树枝,这些枝条应长势相同,叶片面积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3920-2025柔性石墨板试验方法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当前趋势试题及答案
- 项目实践中的决策分析框架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学员心得体会试题及答案
- 标准车位个人出租合同协议2025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集中概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成功路径试题及答案
- 在线学习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优化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案计划
- 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计划
- T-GMIAAC 004-2024 医疗建筑综合能源管理规程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UL746A标准中文版-2019聚合材料短期性能评估第六版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 2024年装饰公司员工合同范本
- 患者床头抬高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
- 2021年1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模拟试题及答案卷3
- 2024年学校采购员岗位职责(五篇)
- 药物临床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探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