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新教材)_第1页
(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新教材)_第2页
(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新教材)_第3页
(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新教材)_第4页
(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的定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二.观察的方法1.确定观察目的(1)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2)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3)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4)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的和不同点;等等。2.明确观察对象(1)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2)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3.做好观察记录——真实客观4.交流观察结果三.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2.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

后微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3.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4.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交流。四.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自养生物、异养生物)3.生物能进行呼吸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2)变异: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7.生物可以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1.镜臂:握镜部位2.镜柱:支撑载物台和镜臂3.镜座:稳定和支撑镜身4.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5.目镜(没有螺纹):放大物象,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6.物镜(有螺纹):放大物象,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7.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升降。8.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升降。9.通光孔:使光线通过10.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11.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12.载物台:安放玻片标

13.遮光器:其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光强:小光圈;光弱:大光圈)14.反光镜:反射光线(平面镜:光强;凹面镜:光弱)二.使用显微镜1.取镜与安放(1)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2)放置距离试验台边缘大约7cm处(3)安装目镜和物镜2.对光调光(1)转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3)转动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4)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3.调焦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观察。(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避免损伤物镜或压碎玻片标本。)(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4.练习(1)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标本实物的倒像。(2)若物像不正,那么物像在显微镜中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把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3)若视野中有污点,这个污点必然在目镜、物镜或标本三者之一上。(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5.收镜装箱(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2)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3)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4)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第二节植物细胞一.玻片标本(薄而透明)的类型1.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个体微小的生物也可直接制成装片。2.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3.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制成。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载玻片和盖玻片———避免视野中出现杂质2.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4.浸:浸入水中5.展:用镊子展平——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后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7.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使细胞核着色,以便观察三.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1.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2.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用铅笔轻轻画出细胞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4.一般在图的右侧注文字说明。用尺子引出指示线,在线旁注字。5.在图的下方要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四.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它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1.细胞壁:支持和保护2.细胞膜(光学显微镜最不易看清):控制物质进出3.细胞质:生命活动场所4.细胞核(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5.液泡:内含细胞液,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7.叶绿体(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光合作用的场所

第三节动物细胞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载玻片和盖玻片——避免视野中出现杂质2.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刮、涂:刮口腔内壁,涂抹———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4.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后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5.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使细胞核着色,以便观察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光学显微镜最不易看清):控制物质进出2.细胞质:生命活动场所3.细胞核(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4.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三.动植物细胞细胞结构的比较1.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2.不同点: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一.细胞中的物质1.无机物:分子较小,结构简单,一般不含碳,不可燃烧例如:水、氧、无机盐、二氧化碳等2.有机物:分子较大,结构复杂,含有碳,可燃烧例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二.细胞中物质的进出一细胞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且分子能够运动。三.细胞中的能量1.能量的存在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等2.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四.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1.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一线粒体、叶绿体2.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供细胞利用)五.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细胞核中有一种非常神奇的遗传物质,它的名字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上有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六.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这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是分不开的。一.细胞生长1.概念: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2.注意:细胞不能无限制地长大。二.细胞分裂1.概念: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2.过程:(1)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2)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3)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3.结果(1)细胞数量加倍。(2)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3)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4)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三.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种类构成分布功能上皮组织上皮细胞皮肤、消化道表面保护、吸收、分泌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韧带、肌腱、血液支持、连接、保护、营养肌肉组织肌细胞平滑肌、心肌、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系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皮肤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人体最大的器官。)三.器官构成系统1.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2.人体八大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四.人体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五.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名称分布特点功能分生组织茎尖、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进而分化成其他组织保护组织根、茎、叶等处由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功能机械组织茎、叶柄、叶片、花柄、果皮、种皮等处细胞壁增厚支撑和保护输导组织根、茎、叶等处细胞分化为管状分子运输一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表面,如叶片表皮、果皮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果实和种子中的薄壁组织细胞能够储存营养物二.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三.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四.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1.只由一个细胞构成2.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及运动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含氧丰富,草履虫比较集中2.放棉花纤维: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后端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细胞质口沟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大核小核细胞核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收集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伸缩泡收集起来,排出体外。前端图1-22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1.只由一个细胞构成2.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二.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及运动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含氧丰富,草履虫比较集中2.放棉花纤维: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后端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细胞质口沟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大核小核细胞核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收集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伸缩泡收集起来,排出体外。前端图1-22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三.探究草履虫的趋性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草履虫的身体虽只有一个细胞,却有精致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四.草履虫的生殖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五.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鱼类的天然饵料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3.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危害健康4.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类植物一.藻类1.生活环境:水中2.藻类的分类(1)生活环境:淡水:水棉、鼓藻等;海水:鹿角菜、海带等(2)结构:单细胞藻类:小球藻、衣藻等;多细胞藻类:水棉、海带等3.形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一般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4.生殖:孢子生殖5.与人类的关系(1)供人类食用(2)释放氧气(3)为植食性鱼类提供食物(4)供工业和医药等方面使用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2.举例:地钱、葫芦藓、墙藓等3.形态:植株矮小;一般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的简单,称为假根。4.生殖:孢子生殖5.与人类的关系(1)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重要的燃料资源:苔藓植物遗体堆积后会形成泥炭三.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暗潮湿处2.举例:铁线蕨、肾蕨、鳞毛蕨等3.形态:有根、茎、叶的分化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4.生殖:孢子生殖5.与人类的关系(1)优良的绿肥和饲料(2)供观赏(3)供药用和食用(4)蕨类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逐渐变成了煤

第二节种子植物一.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减少水分散失胚乳:储存营养物质子叶(一片):转运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胚根:发育成根二.菜豆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胚芽:发育成植株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植株的根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减少水分散失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第二节种子植物一.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减少水分散失胚乳:储存营养物质子叶(一片):转运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胚根:发育成根二.菜豆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胚芽:发育成植株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植株的根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减少水分散失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三.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两片子叶(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玉米种子一片子叶(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四.双子叶植物:在绿色开花植物中,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比如:黄豆、花生、蚕豆等。单子叶植物:在绿色开花植物中,具有一片子叶的叫植物;比如:小麦、玉米、大米等。五.从繁殖角度分析,为什么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呢?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就会丧失生命力。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生命力更强;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待环境适宜时再萌发。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六.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比如:水杉、银杏、红豆杉等。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比如:猕猴桃、荔枝、水稻等。

七.为什么裸子植物长得高大,在干旱和贫瘠的地方也能生长?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还有输导组织。八.为什么被子植物能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1.一般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畅通无阻。2.一般能开花结果,果实靠果皮保护里面的种子。3.不少果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种子传播。九.果实的传播途径1.有些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飘散;2.有些果实表面有刺毛或钩刺,能够粘在或钩在动物的体表;3.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够诱使动物来吃,不少种子能够随着动物粪便的排出而传播。十.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食物来源2.制作轮胎的原料————橡胶树3.中药原料————人参、枸杞、黄连、甘草、车前等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无脊椎动物一.动物的分类1.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2.无脊椎动物(多):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结构特点刺胞动物水螅、海葵、海蜇等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线虫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等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多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节肢动物蝗虫、蜜蜂、蝴蝶、蝉等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软体动物河蚌、鲍、蜗牛等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棘皮动物海星、海胆、海参等生活在海洋中,体表有棘三.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2.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3.蝗虫啃食农作物,降低农作物产量甚至造成绝收;4.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还可以酿蜜;5.果蝇:经典的实验动物

第二节脊椎动物——鱼一.多种多样的鱼1.淡水鱼“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1)青鱼:体色为青黑色,栖息在水体中下层,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2)草鱼:体色为青黄色,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要以水草为食。(3)鲢鱼:体色较淡,因而又称白鲢,在水体的上层活动,以硅藻、绿藻等为食。(4)鳙鱼:头较大,故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有不规则黑点,因而俗称花鲢,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2.海水鱼:鲨鱼、带鱼、鲳鱼、石斑鱼等等。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1.能靠游动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2.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三.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1.体形: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2.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功能:保护身体和减小游动时的阻力。3.运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鳍:协调运动的平衡和方向4.侧线:感知水流方向;判别障碍物。5.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多细),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鳃丝: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便于气体交换。四.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五.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2.丰富人类文化3.鱼类生存面临的威胁——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

第二节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一)青蛙的形态特点1.眼:大而圆2.鼻孔: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3.鼓膜:可感知声波4.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辅助呼吸5.前肢:较短,可支撑身体1.眼:大而圆2.鼻孔: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3.鼓膜:可感知声波4.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辅助呼吸5.前肢:较短,可支撑身体6.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二)呼吸幼体用腮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三)生殖发育: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四)代表动物:蟾蜍/癞蛤蟆;大鲵/娃娃鱼;蝾螈等(五)主要特征: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二.爬行动物(一)蜥蜴的形态特点1.颈:使头能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和发现敌害2.四肢:短小,跳跃能力一般较差,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3.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

水分的流失4.呼吸:蜥蜴的肺比青蛙的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部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5.生殖:体内受精,将卵产在陆地上卵的特点:大,卵内养料多且含有一定水分,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二)主要特征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4.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三)代表动物:龟、鳖、蛇、鳄等。三.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牛蛙、养殖的鳖等可食用2.青蛙: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3.避役/变色龙:能捕食昆虫,其中包括危害林木的昆虫4.蟾蜍分泌的毒液能制成重要蟾酥5.牛蛙是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

第二节脊椎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一.鸟(一)鸟的结构特点1.除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2.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中遇到的阻力3.体表覆羽———防风保温、辅助飞行4.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成排的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使鸟能高飞,或平稳滑翔5.骨骼轻、薄———可减轻体重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龙骨突6.肌肉发达:发达的胸肌一端附着在龙骨突上,另一端附着在前肢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7.视觉发达8.有喙无齿9.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形成粪便排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随时减轻体重10.双重呼吸:呼吸一次,肺内气体交换两次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辅助呼吸11.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鸟和哺乳动物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2.生殖: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

13.心跳频率高(二)鸟的主要特征1.体温恒定2.体表覆羽3.前肢变成翼4.有喙无齿5.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二.哺乳动物(一)哺乳动物的结构特点1.体表被毛————保温(鲸:体毛退化)2.生殖:(1)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2)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幼崽,使幼崽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3.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胎生的方式,可以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营养、保护以及稳定的条件,减少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生长和发育,同时哺乳动物的雌兽能较好地保护幼息,因而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较高。4.牙齿: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

也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体温恒定2.胎生,哺乳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三.鸟、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猫头鹰等猛禽是鼠类的天敌,大山雀、啄木鸟等捕食农业害虫2.鸡、鸭、鹅等家禽是人类食物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3.鼠类猖獗会对农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4.动物生动的姿态和神韵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深圳的“拓荒牛”雕塑就展现了拓荒者埋头苦干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第三章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一.微生物1.概念: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统称为微生物2.分布:空气、土壤、水中和动物身体表面及内部等3.分类: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二.观察菌落1.菌落: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比较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较小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颜色白、黄、红等多种颜色白、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形态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三.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养基:配制固体培养基通常要加入琼脂,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凝固的物质。例如,可以将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固体培养基。2.高温灭菌: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温灭菌,待冷却后,就可以使用。3.冷却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接种。4.恒温培养: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四.细菌和真菌的生存基本条件1.水分2.适宜的温度3.有机物4.有的还需要特定条件(例如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五.探究实验的步骤————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提出问题: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或真菌的数量比洗手后多吗?2.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或真菌的数量比洗手后多。3.制定并实施计划(1)配制好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均匀倒入9个培养皿,均分为“洗手前”“洗手后”和“空白”三组。(2)用无菌棉棒分别在三位同学洗手前的手心取样,并轻轻涂抹在标有“洗手前”的3个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用无菌棉棒分别在刚才的三位同学洗手后的手心取样,并轻轻涂抹在标有“洗手后”的3个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空白”组不作处理。(3)恒温培养:将各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37℃培养3~4天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得出结论: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或真菌的数量比洗手后多。六.思考1.为什么要准备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它们各有什么用处?空白对照,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统,确保实验结果不是由培养基、培养器材以及培养过程本身受到了污染。

2.应考虑好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为什么?需要;控制单一变量3.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灭菌?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经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用无菌棉棒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形态——单细胞、独立生活1.外形呈球状统称: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金黄葡萄球菌等)2.外形呈杆状统称: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乳酸杆菌等)3.外形呈弯曲或螺旋状统称:螺旋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旋菌、厌氧螺旋菌等)二.细菌的结构1.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2.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3.荚膜:对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与致病性有关4.细胞壁:细胞壁5.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4.细胞壁:细胞壁5.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三.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比较项目细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有无有细胞膜有有有细胞核无有有细胞质有有有特有结构菌毛、荚膜、鞭毛/液泡、叶绿体

四.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具有细胞壁厚、含水量少等特点,对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恢复为正常的细菌细胞。五.细菌分布广泛原因1.个体微小,易扩散传播;2.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3.能形成芽孢,抵抗能力强;4.芽孢小而轻,易于萌发。六.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食用;醋酸菌制醋;乳酸菌使牛奶变为酸奶,将蔬菜制成泡菜;棒状杆菌可以生产味精。2.药用: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人大肠杆菌,培养这种大肠杆菌,就可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3.污水处理厂可以利用细菌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4.清洁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菌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产沼气。5.使食物腐败变质。6.引发传染性疾病。

第三节真菌一.各种各样的真菌1.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2.多细胞真菌(1)霉菌:如青霉、曲霉(2)大型真菌:如蘑菇二.真菌的结构和生殖酵母菌青霉蘑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