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自然资源与人类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含解析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61页)一、选择题2024年10月12日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开采可燃冰胜利。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自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运用便利、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各地区中,最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A.①③ B.②④C.③⑤ D.④⑥2.对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A.清洁可再生 B.运输便利C.开采成本低 D.能量密集1.C2.D[第1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图中⑤地)或陆域的永久冻土(图中③地)中,所以最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③⑤地,C正确。第2题,据材料可知,可燃冰是由自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运用便利、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D正确;结晶物质中的自然气属于矿物能源,非可再生,A错误;需高压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利,开采成本高,B、C错误。]马略卡岛是世界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逼。据此完成3~4题。3.推想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A.河湖水 B.雨水C.地下水 D.淡化海水4.推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惊慌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3.C4.B[第3题,该岛年降水量约400mm,总体降水量不大,且该地纬度和海陆位置确定降水主要是由西风带来的,而城市分布在背风坡,故城市降水更少;图示城市旁边河流较短,则河湖水较少;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说明地下水资源丰富,则城市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第4题,由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补给到地下的水量也很少,则夏季城市用水最惊慌。]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状况下,由于种种缘由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峻。读2013年我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kw·h),完成5~7题。5.我国“弃风限电”最严峻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6.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缘由是()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C.我国风能资源特别丰富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7.下列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不行行的是()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实力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5.A6.D7.B[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弃风限电”最严峻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选A项。第6题,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A错;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但由于经济发展快速,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B错;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出现“弃风限电”的主要缘由,C错;甘肃、蒙东、蒙西等大型风电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实力又不足,只能“弃风”,D对。选D项。第7题,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有: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实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不是解决的措施,故B错。选B项。](2024·河南安阳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8~9题。8.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难是()A.地震 B.倒塌C.山洪 D.干旱9.防卫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难的有效措施是()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浇灌8.C9.D[第8题,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难。第9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难;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削减灾难损失。](2024·湖南衡阳八中模拟)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多为丘陵地形,每年有百十起倒塌、滑坡等地质灾难发生。倒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义是()A.滑坡、降雨量、倒塌B.倒塌、滑坡、降雨量C.降雨量、滑坡、倒塌D.降雨量、倒塌、滑坡11.关于该市地质灾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明该市地质灾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地质灾难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难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倒塌多10.C11.B[第10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广西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丰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数值可知a曲线应代表降雨量。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会很大,可知滑坡的频次应高于倒塌,则b、c曲线应分别代表滑坡和倒塌。第11题,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性)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难种类不一样)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难集中发生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难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难,但并非全部地质灾难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材料可知倒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高度大于30m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二、非选择题12.(2024·黄冈中学期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读图及所学地理学问,完成下列问题。(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缘由。(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想其用水来源及成因。(3)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解析]第(1)题,可结合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分析,地表径流少,与本区域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剧烈,径流汇入少,地表地形无形成径流等环节有关,并结合本区域的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北回来线穿过该地区,所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限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该地纬度低,山地海拔低,无永久高山冰雪融水。沙漠地区气温高,风沙大,风力强,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难以形成径流。沙漠遍布,透水性好,有利于下渗,因此形成无流区。第(2)题,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区域内少河流和湖泊,推想其主要为地下水。且读图,依据图例可知,甲地的海拔低,地下水埋藏较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故该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第(3)题,这是开放性试题,理由与观点匹配即可得分。可行,主要答题角度是其可以解决本区域缺水问题。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以增加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所以可行。不行行,主要答题角度是本区域实施人工降雨的不利因素。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有,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有,沙漠广布,易下渗,因而形成无流区。(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缘由: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3)不行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或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加大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材料二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浇灌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河、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灾多发的缘由。(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的建议?[解析]第(1)题,自然因素主要从淮河水系、水文特征、淮河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及降水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