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技巧(解析版)_第1页
热学-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技巧(解析版)_第2页
热学-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技巧(解析版)_第3页
热学-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技巧(解析版)_第4页
热学-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技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籍04热学

抢分通关

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

【典例探究1】甲图是常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温度示数,则甲图的读数是;乙图中如果眼睛在A

处俯视读数,则读数会0(选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羊小虎大”。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谐音即“羊

小";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谐音即“虎大”。

【答案】-22。(2;偏大

【大招快解】正确读出甲图温度计示数:零下22摄氏度,即-22。。乙图中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谐音即“虎

大"。故答案为:-22。(2;偏大。

【典例探究2】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

心,忘记将两体温计甩一甩。只是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

分别是36.5℃和39.5°C,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B.都是38.5℃C.都是39.5℃D.38,5℃>39.5℃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只升不降”。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测温时有初始读数,后续多次测量时用前不甩,则体温计示数“只升不降”。

【答案】D

【大招快解】体温计使用前未甩,体温计示数"只升不降",故36.5℃的读数为38.5。。39.5℃的

读数为39.5℃o故选D。

【典例探究3】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6℃教室的实际气温是()

A.26℃B.30℃C.32℃D.36℃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长比长,短比短”。

在利用不准温度计进行测温时,可以根据错误的示数差和实际的温度差成比例,进行计算得出准确的数据。

比例关系如图所示,即长比长等于短比短。

T1h

非标准温,

11■h

实际温度

度计读数

T.-T_T2-T

T

【答案】B

【大招快解】长比长为751一5:,短比短为、子;二50两者相等,可以计算出实际温度为30℃,

100C-0C实际温度-0C

故选Bo

【规律总结】1.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厂(工作原理厂

认识“量程”“分度值”

常见液体温度计一

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J使用方法}

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

能离开被测物体,要平视液面读数

2.体温计与常见温度计的对比

分类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使用前是否需要甩动

常见温度计无缩口不能不需要

体温计有缩口可以需要

3.测温液体的选择

测温液体的选择:被测物体的温度在测温液体的沸点与凝固点之间(测温液体处于液态)。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典例探究】下面的物质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海波、冰B.玻璃、松香C.铜、蜡D.石英、沥青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清理香料啦”。

常见的非晶体有:沥青、玻璃、松香、塑料、石蜡。为方便记忆,最后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就是“清理香

料啦”。

.有固定的熔化(凝固)温度)匚科晶体)

物体分类,

U没有固定的熔化(凝固)温度)非晶体।

【答案】A

【大招快解】B中玻璃和松香、C中蜡、D中沥青都是非晶体。故答案为A。

【典例探究2]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乙图是根据

实验数据得到的温度与时间的图像。

(1)甲图中对试管的加热方法叫,优点是

(2)乙图中,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用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该物质(吸热/

放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对应图线中的(用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该物质

(吸热/放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实验发现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3)乙图中第1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解题思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论证

海波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

[温度/℃惮度/℃

601口11111111160_________N二_

______L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050_/__1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0

)246810125寸间/min)24681012时间/min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直线上升;熔化时温度为48℃保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没有明显

持不变;全部熔化后,温度又直线上升。说明海波有

的停顿现象,说明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固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非晶体

海波、冰、食盐、石英、水晶、明矶、蔡、

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各种金属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物质从液态

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有”或“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

熔化过程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度升高

放出热量,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

凝固过程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固体,温度降低

17

熔化图像

时间〃min时间〃min

温度〃℃r温度〃℃-

凝固图像

时间〃min时间〃min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出热量

【答窠】水浴法受热均匀BC吸热EF放热晶体固液共存

【解析】(1)⑴⑵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优点是使得物质受热均匀,

并且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⑶⑷⑸⑹[7]由图像可判断,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8C段处于熔化过程。其

熔点为45回;该物质在EF段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EF段处于凝固过程。其凝固点为45回;该物质

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的,所以此物质是晶体。

(3)⑻图中跖段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4min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中,则14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典例探究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冰箱往外冒“白气”,冰箱往外冒的“白气”是()

A.空气B.水蒸气C.液化形成的D.汽化形成的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白气不是气,液化小水滴”。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液体的温度

方器铲「夜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蒸发体上方空气流速

然菖没布条件

表面和内部

广(汽化的方式

流胖r剧烈进过一、达到沸点,持续吸学

化、沸腾的特点色迎孥)

液一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点)

化降低温度

液化的方法H压缩体积

【答案】C

【大招快解】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答案为C。

【典例探究2】如图所示,图像a、b、c、d是相同实验装置在不同情况下水沸腾时的图像,关于图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由a和b图像可知两次实验仅水面气压不同B.由a和c图像可知两次实验仅水面气压不同

C.由c和d图像可知两次实验仅水的质量不同D.由b和d图像可知两次实验仅水的质量不同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质量看倾斜,沸点看高低”。

水沸腾图像中出现两条图线,做对比的时候,可以通过倾斜程度判断水的质量,倾斜程度大,水的质量小,

图像水平线高,水的沸点高。

【答案】A

【大招快解】质量看倾斜,a、b图线的倾斜程度一样,所以质量一样;d图线的倾斜角度最小,质量最大;

a、b质量最小;则质量大小关系是d>c>a=bo沸点看高低,b的沸点最高,也是外部大气压最大;a、c的

沸点相同,气压相同;d的沸点最低,气压最小。故答案为A。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典例探究1】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

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雾露白气是液化,霜雪冰花大骤华”。

在判断物态变化类型时,液化和凝华现象考查较多。喑自考的液化现象有:雾(云雾、晨雾)、露(露水、珠)、

白气(夏天冰糕冒白气、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常考件)凝华现象有:霜、雪、冰花。

道度

凝华(放热)/收

也放热)於"《

^/汽化(吸也

广f«,凝固(放l命、1酸蕊格化(吸

7r卡(gw时珅

(固态Y,(液态)

、=/熔化(吸热)J/O

甲乙

【答案】c

【大招快解】根据大招的前半句“雾露白气是液化”可.知,A、B都是液化,故AB错误根据大招后半句“霜

雪冰花是凝华”可知,C、D都是凝华,故C正确,E错误。故选C。

【典例探究2】寒冷的冬天,青青的妈妈正在厨房做饭,青青发现厨房的窗玻璃上出现了一层水雾这层水雾

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一侧?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高温伴霜珠”。

当发生物态变化时,若有霜或露珠产生,则产生位置为高温一侧。

【答案】寒冷的冬天,室内相对室外比较热,故水珠产生在窗玻璃的内侧。

【大招快解】寒冷的冬天,室内相对室外比较热,故水珠产生在窗玻璃的内侧。

【典例探究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

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雾必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解题思路】解题口诀“吸热容易生气”。

当遇到物态变化吸放热辨析的问题时,可以使用本大招。“容”谐音同“熔”,表示熔化;“生”谐音同“升”,表

示升华;“气”谐音同“汽”,表示汽化;“吸热容易生气”,可联想记忆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升华、汽化,

而剩余的凝固、凝华、液化则为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

【答案】B

【大招快解】题中A中的物态变化显然是凝固;根据大招“雾露白气是液化,霜雪冰花是凝华”,可以判断B

中物态变化为液化,C中物态变化为液化,D中物态变化为凝华。再根据大招“吸热容易生气”联想记忆可

知,熔化、升华、汽化为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而剩余的凝固、凝华、液化则为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故

答案为B。

知识点5:分子热运动

【典例探究11下列现象中,哪句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A.花香自有蝶飞来B.酒香不怕巷子深

C.鸭蛋泡盐成咸蛋D.风吹灰尘满天飞

【解题思路】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有何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力有关。这种

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答案】D

【解析】A.闻到花香是由于构成花的分子扩散在空气中,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

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闻到酒香是由于构成酒的分子扩散在空气中,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鸭蛋泡盐成咸蛋,说明构成盐的分子进入到鸭蛋中,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灰尘为固体小颗粒,为物体宏观的运动,与分子的运动规律无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故D符

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6:分子间的作用力

【典例探究11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

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分子和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形状有无体积

固态很小①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液态较大较大无固定形状②

气态很大很小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

A.很小;有固定体积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D.很大;无固定体积

【解题思路】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如何用微观特性解释?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分子排列分子间作用力体积和形状流动性

固态物质十分紧密强大形状固定无

液态物质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比固体的小无确定的形状有

气态物质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极小无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有

【答案】c

【解析】固态物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液态物体有固定的体积,故选C。

【典例探究2】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变黑,说明;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说明了;"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

(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

大引力”)。

【解题思路】破镜为何不能重圆?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短程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超过lO^m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镜块间的距

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答案】分子永不停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较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解析】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变黑,

说明分子永不停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⑷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作用力几乎没有。“破镜

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力。

【归纳总结】分子动理论

内容扩展实例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①食盐能溶于水中;②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小;③气体极易被压缩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①墙内开花墙外香;②把硫酸铜水溶液注入水底,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

烈,扩散现象就是由分子的无规过一段时间全部水都变蓝;③把铅块与金块紧压

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则运动引起的在一起,几年后它们相互渗入约1mm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固体不易被拉断;②把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有时以引

两个铅块的底部削干净,紧压一下,两个铅块就会

斥力力为主,有时以斥力为主

连在一块,下面再吊一个重物,两铅块也不分开

知识点7:物体内能的改变

【典例探究1】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要吸收热量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解题思路】如何辨析温度、热量和内能?

(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热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

而出现、终止后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

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2)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内能大小还与分子个数和分

子间作用力有关。

(3)准确把握三者的联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

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小),但不一定吸

(放)热,因为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答案】B

【解析】A.物体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高不一定放出的热量多,故A

错误;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热物体温度升高,放热物体温度降低,故B正确;

C.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相同,

故C错误;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Bo

【典例探究2】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锯木头锯条发热B.阳光下路面发热

C.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D.搓手时手掌发热

【解题思路】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a.高温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b.低温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是差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

属于能的转移。

【答案】B

【解析】A.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阳光下路面发热,路面从阳光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反复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搓手时手掌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综上分析可知,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B。

【归纳总结】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内能减少;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做女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状态改变造成

的,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因为吸收热量有可能改变物体的

状态。

(4)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传递热量;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一说具有

内能;温度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升高或者降低温度)

知识点8:比热容

【典例探究】脱排油烟机工作时,排油烟主要是的应用;锅炉液位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我们使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

【解题思路】如何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解释生活中现象?

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

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大气压连通器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解析】[1]脱排油烟机工作时,风扇转动,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大,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油

烟压入油烟机。

⑵锅炉液位计是两端开口,底部联通,构成了连通器,故工作原理是连通器。

⑶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每升高所吸收的能量最多。

【归纳小结】比热容的特性及应用

【典例探究2】现有同种材质的甲、乙两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和温度都一样。将甲球投入一杯热水中,充分

混合后,水的温度降低了6;取出甲球将乙球投入此杯热水中,充分混合后,又使水的温度降低了由混合

过程中无热量损失)。则()

A.t\-tiB.t\>tiC.t\<tiD.无法判断

【解题思路】

甲、乙两球的质员:和初温相同,

_c金加金△/金1

甲球与热水C金金A/金1=n—吸热,乙球的末温低于甲球的

充分混合c水卅M'C水m水

末温,可知A/金2vA,金1

乙球与热水

C金加金A%2二t一

n2C水加水

充分混合C水办水,2

【答案】B

【解析】设金属球的初温是水的初温是加2,水中投入甲球后水的末温是布-秋,水中投入乙球后水的末

温是仍1-/1-。2,甲球升局的温度是,乙球升局的温度是融-人心-加,甲球吸收的热量:Q(F=CWl(f02"fl"f01),

乙球吸收的热量:Q乙=或1(仍2-力-/2-仍),因为所以。甲〉。乙,不计热量损失,投入甲球时

水放出热量比投入乙球时放出热量多,所以投入甲球时水的温度变化量大,即故选B。

知识点9:热机效率

【典例探究1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实用型地效飞机,地效飞机可以低空飞行,能停在水面或地面上,

在客运、货运、旅游救护、海洋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地效飞机某次执行任务,以180km/h的

速度匀速飞行了90km,消耗燃油的质量为36kg,发动机的效率为40%,已知燃油热值为4.5x107J/kg,假

设燃油完全燃烧,地效飞机这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①地效飞机飞行的时间为0.5h;

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2X109J;

③飞机做的有用功为6.48X108J;

④地效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7200N。

【解题思路】热效率和热机效率

(1)热效率:〃=&里xlOO%,其中。有用指有效利用的热量,E指总能量。如果是炉子,则E为燃料完

E

全燃烧放出的热量(E=Q总=9帆);如果是太阳能热水器,则E为太阳光照射到热水器上的总能量;如果是电

热器,则E为电流做功放出的热量(E=W=U〃)。

(2)热机效率:rj=有用-xlOO%,其中W有用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总指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Q总

【答案】D

【解析】①由丫=)可得地效飞机飞行的时间为

S90km

=0.5h

V180m/s

故①正确;

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放=qm=4.5x107J/kgx36kg=1.62x109J

故②正确;

W

③发动机的效率为〃=40%,由—可得飞机做的有用功为

。放

W=Q放〃=1-62x1()9jx40%=6.48x108J

故③正确;

④由W=Fs可得地效飞机飞行过程的牵引力为

6.48xIO®J

=7200N

s90xl03m

因为地效飞机匀速飞行,所以飞机受到的阻力、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受到的阻力

/=F=7200N

故④正确。故选D。

【典例探究2】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型新一代战斗机,它具备超音速巡航、电磁隐身、超机动性、超视距攻击

等优异性能,该飞机最大起飞质量为M3最大飞行高度为Hm,最大航行速度达3马赫[马赫(Ma)是表示

航空航天飞行器速度的量词,又叫马赫数(MachNumber),lMa=v声m/s],油箱最大容积为WL,若飞机巡

航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巡航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见下表:

速度W(m-s-1)100200300400500

阻力/N0.3X1041.2X1042.7X1044.8X1047.5X104

已知飞机发动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名,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的密度为pokg/nR

热值为goJ/kg,求:

(1)飞机发动机完全燃烧一满油箱燃油获得的能量是多少焦?

(2)当飞机以最大航行速度巡航时,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少千瓦?

(3)若在飞机油箱中加满燃油,并且以最大航行速度巡航时,飞机的最大航程约是多少千米?(温馨提示:

在推导计算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提前设定)

【解题思路】如何计算能量转化型热量计算题?

【备注】无论是能量的转移型,还是能量的转化型,若无能量损失,则

Q吸=Q放=后太=卬电(机)

若有能量的损失

Q吸二〃0放二太二〃邛电(机)

上式中的〃为转移或转化的效率。

X]0-6

327v

【答案】(1)poVo^oxW;(1)8.1xl(T3v声3;。)-^

【解析】(1)油箱最大容积为WL,航空燃油的密度为〃okg/irf,则一箱油的质量为

m=pv=povoxlCT'kg

燃料的热值为wJ/kg,则完全燃烧一满油箱燃油获得的能量

-3

Q=qm=qopovoxlOJ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由表中数据可知,速度为100m/s时,受到的阻力为0.3X104N;速度为200m/s时,

受到的阻力为1.2x104;通过分析可知飞机受到的阻力的增大倍数与速度增大倍数的平方成正比,即白0.3丫2,

所以飞机以最大速度3马赫(即为丫=3%)巡航时,此时受到的阻力为

f=0.3x9y2声=2.7v之声

因为飞机为巡航,所以动力等于阻力。故此时飞机发动的的输出功率为

尸=Fv物=2.7一声x3v声=8.1n$W=8.1xl(T3%3kw

(3)完全燃烧一满油箱燃油获得的能量

3

Q=qm=qopovoxlO~J

因飞机发动机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仇,则输出的能量为

3

W=r]Q=T]QqopovoxlO-J

则以最大航行速度巡航时,由卬=尸5可得

w_%%夕0%3J%/R%

xlO^km

F-2.7/声-2.7/声

答:(1)飞机发动机完全燃烧一满油箱燃油获得的能量是pOWqOxlOTj;

(2)当飞机以最大航行速度巡航时,飞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8.1X1&3V声为w;

(3)飞机的最大航程约是绥空Xi。/千米。

2.7v声

知识点10: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典例探究】(多选题)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解题思路】如何解答有关能量的相互转化问题?

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

移.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消耗了什么形式的能,而最终获得了什么形式的能。

【答案】AB

【解题大招】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A正确;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AB。

【归纳总结】1.热机效率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取决于燃料的种类,而与燃料的质量、放热多少等无关。不同燃

料的热值一般不同。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反映了燃料在燃烧过程

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

热机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1)公式:〃=畦由=%&;

Q&qm

(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使燃料充分燃烧;②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③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

减小摩擦。

热机的能量流向图

燃料很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也没有全部用来做有用功,损失了大部分,在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

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热机效率和炉具效率的求解方法

求热机的效率:发动机的牵引力做功消耗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六其中W有二片或W有二P/(厂是牵引力,s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尸是汽车发动机功率,才是行驶时间),

Q总

Q总二mqo

求炉具烧水的效率:水吸收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4=疑

Q/

其中。吸水A,,Q&=m燃q。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利用废气的能量;保证良好润滑,减少摩擦;改进热机,减少

各种能量的损失。

।—।

名校模拟

一、单选题

1.(2024・湖南邵阳•一模)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

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刘怀同学查阅到该火箭使用的燃料是航天煤油。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该火箭使用航天煤油是因为该燃料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B.货运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之前,货运飞船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C.货运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材料是超导体

D.货运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正常工作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太阳能

【答案】B

【解析】A.该火箭使用航天煤油是因为该燃料具有较大的热值,完全燃烧的质量相同,该燃料释放的热量

较多,故A错误;

B.货运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之前,货运飞船与运载火箭的相对位置不变,货运飞船相对于运载火箭是静止

的,故B正确;

C.货运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材料是硅晶体,是半导体,故C错误;

D.货运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正常工作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用电器使用,故D错误。

故选Bo

2.(2024・安徽阜阳•一模)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改变物体的内能和热机工作原理的两个演

示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操作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塞子冲出前,烧瓶和试管内气体内能增加的方式不相同

B.塞子冲出时,烧瓶和试管内气体的温度均降低

C.乙图中水蒸气推动瓶塞过程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D.酒精灯里面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的热值变小

【答案】D

【解析】A.甲图中,对烧瓶内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烧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

能;乙图中,加热时试管内水不断汽化成高温水蒸气,试管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内

能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图中塞子冲出过程均是烧瓶和试管内气体对塞子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正确,不符

合题意;

C.乙图中水蒸气推动瓶塞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

题意;

D.热值与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与质量、燃烧情况等因素无关,所以酒精灯里面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

的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4・湖南株洲•一模)冬天,小刘一家人驾车外出,小华发现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

开热空调除雾功能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

C.热空调加热玻璃可有效防止起雾D.热空调加热车内水蒸气可有效防止起雾

【答案】C

【解析】A."水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汽车内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挡风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故"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表面,故B错误;

C.热空调加热玻璃,使玻璃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挡风玻璃不能降温液化,可有效防止起雾,故C正确;

D.热空调加热车内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挡风玻璃依旧会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4.(2024•广东佛山•一模)如图所示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某个冲程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B.该图表示汽油机的排气冲程

C.该冲程中汽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

D.一个工作循环中有一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答案】C

【解析】AB.如图,两气门关闭,活塞上行,为压缩冲程,故AB错误;

C.如图为压缩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压缩缸内气体,对气体做功,使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更剧烈,故c正确;

D.一个工作循环中,除做功冲程外,其余三个冲程都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故D错误。

故选Co

5.(2024・陕西西安•三模)周末小陆将外卖包装袋中用来保鲜的干冰倒入碗中,观察到碗外壁出现“白霜”,

向碗中加入水后碗上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C.用干冰保鲜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B错误;

C.常温下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

到保鲜的目的,故C错误;

D.出现在碗外壁的“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6.(2024・广西南宁•一模)如图所示,围炉煮茶是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

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燃烧过程中热值不变

B.茶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比热容不变

D.茶水沸腾时将盖子顶起的过程能量转化和热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答案】AC

【解析】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无关,因此木炭在燃烧过程中热值不变,故A

正确;

B.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错误;

C.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只与种类、状态有关,因此茶水沸腾时比热容不变,故C正确;

D.茶水沸腾时将盖子顶起的过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不同,

故D错误。

故选AC。

7.(2024・湖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冰粒内能增大

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火箭内能增加

C.开水壶的塞子被水蒸气冲开,水蒸气内能增加

D.水凝固成冰,内能增加

【答案】AB

【解析】A.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使冰粒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其内能增大,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