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试题卷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试题卷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试题卷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试题卷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试题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说(2)敏(3)罔(4)殆2.请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请简述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5.请谈谈你对“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理解。6.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认识。二、文言文翻译要求: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节选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民皆曰:‘非我也,我实不欲弑吾君。’夫罪我者,其大夫与?是故诸侯虽有善政,民不以为善也。昔者齐国,其君善之,百姓则恶之;鲁国,其君恶之,百姓则善之。是以知仁义之不如利也。”三、文言文断句要求:请将下列文言文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四、文言文综合运用要求:根据下列文言文内容,回答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吴王问曰:“子之兵法,可得闻乎?”孙子对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地形有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与人相敌,必得地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敌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兵(2)察(3)地利(4)待2.翻译下列句子。(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3.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1)夫地形有远近,险易,广狭,死生。(2)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4.请简述孙子关于用兵之法的观点。5.请谈谈你对“兵者,国之大事”这句话的理解。6.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这句话的认识。五、古诗文默写要求: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古诗文。1.《离骚》中“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2.《出塞》中“_______,_______。”3.《登高》中“_______,_______。”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5.《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6.《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六、文学常识要求:根据下列文学常识,回答问题。1.《史记》的作者是谁?2.“诗言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3.《红楼梦》的作者是谁?4.“三曹”指的是哪三位文学家?5.《水浒传》的作者是谁?6.“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文学家?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1)说:同“悦”,高兴。(2)敏:敏捷。(3)罔:迷惑。(4)殆:危险。2.(1)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3.(1)排比:通过连续使用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子,强调了“三人行”中必有我的老师这一观点。(2)设问:通过提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来引出作者的观点。4.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温习旧知,要有朋友从远方来,要有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要有三省吾身,要有喜爱学习的心态,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要有乐学的态度,要有区分对待不同人的能力。5.“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并且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二、文言文翻译《孟子》节选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民皆曰:‘非我也,我实不欲弑吾君。’夫罪我者,其大夫与?是故诸侯虽有善政,民不以为善也。昔者齐国,其君善之,百姓则恶之;鲁国,其君恶之,百姓则善之。是以知仁义之不如利也。”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办法让我的国家受益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难道就没有‘仁义’吗?大王说:‘怎样让我的国家受益呢?’大夫说:‘怎样让我的家庭受益呢?’士人和百姓说:‘怎样让自己受益呢?’上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弑君,百姓都会说:‘这不是我们的意思,我们实在不想弑我们的君主。’那么真正该责怪的是大夫们。所以,即使诸侯有好的政治,百姓也不认为这是好的。以前齐国,国君做得好,百姓却厌恶他;鲁国,国君做得不好,百姓却认为他好。由此可见,仁义比不上利益。”三、文言文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断句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四、文言文综合运用1.(1)兵:军事,战争。(2)察:观察,了解。(3)地利:有利于用兵的地形。(4)待:等待,准备。2.(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翻译: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不能不认真观察了解。(2)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翻译:不要依靠敌人不来,要依靠自己有准备。3.(1)排比:通过连续使用四个相同的结构“夫地形有……”,强调了地形在用兵中的重要性。(2)设问:通过提问“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来引出孙子关于用兵策略的观点。4.孙子关于用兵之法的观点主要包括:要充分了解地形,要善于等待时机,要有充分准备,要灵活运用策略。5.“兵者,国之大事”这句话强调了军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意味着军事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6.“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这句话表达了孙子在用兵上的谨慎态度,即不要依赖敌人不来攻击,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来应对。五、古诗文默写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举世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