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课后限时集训(八)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4·合肥三模)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终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起先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斗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冲突已经上升为主要冲突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起先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日冲突成为主要冲突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2.(2024·贵州遵义航天中学二模)顾颉刚是“古史辩派”的创始人,他在1934年邀集同仁组建“禹贡学会”,致力于历史地理的探讨,旨在“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这表明他当时的着眼点在于()A.通过探讨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现实服务B.主要是想反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斗争C.服务于当时的经济建设运动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A[材料“1934年”“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表明,当时顾颉刚要通过探讨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抗战现实服务,故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是从1937年起先的,故B项解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无关,故C项解除;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经济,故D项解除。]3.(2024·太原二模)自1934年起先,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扬著作。这些举动()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起先觉醒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导致民族冲突渐渐上升为主要冲突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斗争形势的改变D[题干提及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打着民族复兴旗号,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4.(2024·兰州高三实战考试)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心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见。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共主动推动国共两党的其次次合作C.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倾向D.中共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B[材料中中共为抗日,主动进行政府和军队的改组,体现了中共主动推动国共两党的其次次合作,故B项正确。]5.(2024·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1938年2月21日,蒋介石在致世界反侵略和平大会的电文中指出:“盖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平安而战也。”该电文的主要目的是()A.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斗争 B.指责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C.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 D.昭示民族防卫斗争的正义性A[蒋介石的电文是在强调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抗战,并赐予怜悯与支持,故A项正确;电文中并没有指责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故B项错误;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是电文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目的是赢得关注、怜悯与支持,而不仅仅是斗争的正义性,故D项错误。]6.(2024·江淮十校联考)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斗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主动抗战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斗争成功的主要缘由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作A[依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相持期间仍在主动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斗争成功的主因,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主动抗战,解除B项;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渐渐成为主战场,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作的信息,而是强调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主动抗战,解除D项。]7.(2024·山师大附中模拟)难民垦殖是抗战时期救济难民最主要的救济方式,即“寓救济于生产”的举措之一,1942年部分垦荒区域如下表:垦区名称垦民人数已垦地亩面积陕西黄龙山垦区35860176959江西安康垦区215139959四川东山垦区6602035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A.将难民看成了国家的重累B.充溢了粮食和增加了凝合力C.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受到了国人安土重迁的影响B[1942年是抗日斗争时期,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国民政府实行难民垦殖的救济难民方式,一方面获得更多的粮食,另一方面难民得到安置,增加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凝合力,故答案为B项;A、D两项材料不能反映,解除;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解除C项。]8.(2024·新疆二模)美国“企图帮助支配一个既可避开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方法”,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与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与材料内容干脆相关的事务是()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为国民革命,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为推动抗战成功后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和避开内战,故C项正确;北平和谈是解放斗争国民政府战败后为缓解败局的努力,故D项错误。]9.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该公报()A.符合中美苏英共同利益 B.促进了政协会议的召开C.加速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D.反映了美苏冷战的局势B[“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表明在和平的背景下,促进政协会议的召开,故B项正确。]10.(2024·广西百校联考)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暴力革命观念深化人心B.国民党丢失了军心民心C.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C[材料说明当时国共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军队进攻上党地区,我们人民军队针锋相对不后退,由此可见,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C项正确;当时毛泽东的讲话目的并非肯定要暴力推翻国民政府而是在与国民党谈判期间不放弃斗争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民党丢失民心军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的证据,故D项错误。]1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近代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的状况。据此可知()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美国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8月上海中国民盟1941年3月重庆中国民建1945年12月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上海九三学社1946年5月重庆中国民革1948年1月香港A.抗日斗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B.解放斗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C.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D.学问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气A[依据表格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从1925年至1930年的5年间,近代中国成立的民主党派仅有两个,但在十四年抗战和之后三年的解放斗争中,这一数量增加五个,可知抗日斗争促进了民主力气的发展,故A项正确。]12.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逼京畿(指南京),西可威逼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斗争的态势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A[题干文献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国民党绽开战略进攻,是解放斗争由战略防卫向战略进攻转变的起先,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4·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农夫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使民众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当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夫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对于乡村教化,赐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化、中等教化和社会教化方面,即便在小学教化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完小均以《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板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等。——以上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材料二1933年山东省政府确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试验,由梁漱溟主持的探讨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探讨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区、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1937年,邹平已接近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探讨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1936年底,已经成立了棉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307所,社员8828户,已收股金12422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平乡村建设试验至此结束。——以上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1)依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依据材料一中的三个层次,即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可概括措施。第(2)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答案](1)陕甘宁边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化政治社会化;山东地区: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兴办农业合作社;普及教化。(2)背景: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化思潮;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14.(2024·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详细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再结合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的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可以确立的主题是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然后再结合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论述时肯定围围着所确立的主题进行阐述。[答案]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阐述:(1)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码垛机械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桦木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4年国家电投集团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实习生招募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手房买卖合同详析
- 幼儿园运动会租赁场地合同
- 促进班级多样化交流的活动项目计划
- 急诊营养支持与饮食管理计划
- 主管工作总结计划方案安排安排
- 安保服务合同协议
- 基于风险的生产计划设计
- 提高患者口服药服用的准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ppt模板
- 22S803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 能源中国学习通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GB/T 28712.5-2023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5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 无人机航拍技术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标准
- 设备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考试题与答案
- 自考07887平面设计(12-19)真题试卷
- 2023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笔试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大模板工程验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