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其次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一、选择题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当包括()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子摄取了草,其中一部分被同化了,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流向下一养分级——狐,可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也可流向分解者。在兔子摄入的能量中,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的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答案B2.假如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A.10kg B.40kg C.100kg D.280kg解析由题意知人的能量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人,②植物→羊→人,③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则a×20%=1×1/2kg,b×20%×20%=1×1/4kg,c×20%×20%×20%=1×1/4(kg),求出a=5/2(kg),b=25/4(kg),c=125/4(kg),进而求出a+b+c=40(kg)。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B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依据图中箭头指向推断,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中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③和④过程表示捕食的过程。缺少甲,则碳元素无法完全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同化量小于摄入量是因为食物中有一部分不能被消化汲取,与呼吸作用无关。答案C5.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B、C包含全部种群构成的生物群落解析④表示光合作用,A表示分解者,B表示生产者,C表示消费者,A、B、C构成生物群落,而且碳元素在A、B、C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答案C6.导学号10894077依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通过光合作用B.参加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共同构成了群落C.该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淌D.若绿色植物的优势种为草本植物,将来可能会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答案A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是有限度的解析生态系统很高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表现,并不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答案A8.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D.可以提高农作物反抗害虫的实力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限制。但信息传递不能提高农作物反抗害虫的实力。答案D9.草原上有一种鸟,当雄鸟发觉危急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躲避的信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整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答案C10.下列有关负反馈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整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整C.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属于负反馈调整解析负反馈调整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A项错误、C项正确;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两者之间依靠负反馈调整维持相对平衡,B项正确;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也属于负反馈调整,D项正确。答案A11.导学号10894078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图解,对此图理解有误的是()A.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解析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相邻两个养分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C项正确。相邻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按20%计算,B为A的20%,C为B的20%,D为C的20%,则B+C+D=20%A+20%×20%A+20%×20%×20%A,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答案D二、非选择题12.(2024海南)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犹如“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能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3)在草→蚱蜢→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蛙为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能起到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等作用。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2)自我调整的实力(3)青蛙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重要环节;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从[]固定的太阳能起先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淌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B为。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实现的,C→D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的形式贮存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

答案(1)C生产者(2)CO2消费者分解者(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4)化石燃料CO2碳酸盐1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Δ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a)](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m2·a)。

(3)依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从B到C的传递效率依次约为、,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因此能量流淌具有的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指和H2O等物质的流淌过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图中D是,其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中的有毒物质,可通过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此越高的生物受害程度越大。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B摄入体内,另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D分解而释放出来,即97+63+306=466[kJ/(cm2·a)]。能量从A到B的传递效率=63÷466×10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