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古诗词鉴赏经典解析与模拟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古诗词鉴赏经典解析与模拟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古诗词鉴赏经典解析与模拟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古诗词鉴赏经典解析与模拟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古诗词鉴赏经典解析与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古诗词鉴赏经典解析与模拟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诗词意象理解与分析要求: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1.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意象?A.明月几时有B.疑是地上霜C.举头望明月D.低头思故乡2.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杜甫的《春望》中的意象?A.国破山河在B.江山如此多娇C.感时花溅泪D.恨别鸟惊心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意象?A.明月几时有B.把酒问青天C.起舞弄清影D.举杯邀明月4.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意象?A.东风夜放花千树B.更吹落、星如雨C.明月几时有D.灯火阑珊处5.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意象?A.常记溪亭日暮B.沉鱼落雁鸟惊心C.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D.无可奈何花落去6.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意象?A.三万里河东入海B.五千仞岳上摩天C.千里共婵娟D.举头望明月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意象?A.白日依山尽B.黄河入海流C.欲穷千里目D.更上一层楼8.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杜牧的《秋夕》中的意象?A.银烛秋光冷画屏B.轻罗小扇扑流萤C.天阶夜色凉如水D.杜牧独登高9.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意象?A.离离原上草B.一岁一枯荣C.野火烧不尽D.春风吹又生10.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王维的《鹿柴》中的意象?A.空山不见人B.但闻人语响C.返景入深林D.复照青苔上二、古诗词名句默写要求:准确默写下列古诗词名句。1.《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的下一句是______。2.《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的下一句是______。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4.《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下一句是______。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上一句是______。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三万里河东入海”的下一句是______。7.《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8.《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______。9.《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的下一句是______。10.《鹿柴》中“空山不见人”的下一句是______。四、古诗词主题与情感分析要求:分析下列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1.《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请分析此诗的主题和情感。2.《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词中描绘了猎场的壮阔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词人豪放不羁的性格。请分析此词的主题和情感。3.《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瓜洲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请分析此诗的主题和情感。4.《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诗中批判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请分析此诗的主题和情感。5.《浪淘沙·北戴河》是近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词中通过对北戴河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请分析此词的主题和情感。五、古诗词修辞手法运用要求:分析下列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1.《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六、古诗词文化背景与作者生平要求:结合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下列古诗词的写作背景。1.《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结合李白的生平经历,分析此诗的写作背景。2.《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结合王勃的生平经历,分析此文的写作背景。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结合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分析此诗的写作背景。4.《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分析此诗的写作背景。5.《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结合王之涣的生平经历,分析此诗的写作背景。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诗词意象理解与分析1.A解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意象有明月、地上霜、月光、地面等,而“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非《静夜思》中的意象。2.B解析:《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意象有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等,而“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非《春望》中的意象。3.D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的意象有明月、酒、青天、宫阙等,而“起舞弄清影”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并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意象。4.C解析:《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的意象有东风、花、星、宝马、凤箫、玉壶、鱼龙舞等,而“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非《青玉案·元夕》中的意象。5.B解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诗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中的意象有溪亭、日暮、沉醉、归路、舟、藕花等,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并非《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意象。6.C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沙尽,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意象有河、海、岳、遗民、泪、胡沙、王师等,而“千里共婵娟”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并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意象。7.A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意象有白日、山、黄河、海、楼等,而“举头望明月”出自李白的《静夜思》,并非《登鹳雀楼》中的意象。8.D解析:《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的意象有银烛、秋光、画屏、罗、萤、夜色、水、牵牛织女星等,而“杜牧独登高”并非《秋夕》中的意象。9.B解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意象有原上草、岁、枯荣、野火、春风等,而“野火烧不尽”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并非《离离原上草》中的意象。10.D解析:《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意象有空山、人、人语、深林、青苔等,而“复照青苔上”是《鹿柴》中的意象。二、古诗词名句默写1.更上一层楼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想要看得更远,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2.低头思故乡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3.把酒问青天解析:此句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4.东风夜放花千树解析:此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繁华热闹的景象。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解析:此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6.三万里河东入海解析:此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描绘了壮阔的河山景象。7.白日依山尽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8.银烛秋光冷画屏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描绘了秋夜静谧、凉爽的氛围。9.离离原上草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抒发。10.空山不见人解析: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鹿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宁静、神秘的感悟。三、古诗词主题与情感分析1.主题: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2.主题:猎场的壮阔景象和豪放不羁的性格。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猎场上的英勇壮举,展现了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3.主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诗人通过对瓜洲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4.主题:批判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情感: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腐败现象的痛恨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5.主题: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情感:诗人通过对北戴河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四、古诗词修辞手法运用1.对比手法解析:《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对比黄河之水奔流不息和人生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2.比喻手法解析:《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比喻手法,将落霞和孤鹜与秋水长天相映成趣,展现了壮阔的景象。3.对比手法解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比原上草的生长与枯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4.对比手法解析:《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通过对比千山鸟飞绝和人踪灭,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寂寞的感叹。5.对比手法解析:《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通过对比返景入深林和复照青苔上,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五、古诗词文化背景与作者生平1.写作背景:《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生活在唐代盛世,但同时也经历了政治动荡,此诗反映了李白对人生、命运的感慨。2.写作背景:《滕王阁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