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揭开中华文明神秘的面纱,探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历史的旅程吧!🚀💪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4.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学习。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包括农业、手工业、文字、城市和国家等要素的形成。
②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尤其是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明和周朝的礼乐制度。
2.教学难点,
①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理解夏商周时期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从部落联盟到国家政权的转变。
③在史料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④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夏商周时期的图片、青铜器模型、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历史。
3.实验器材:准备考古模拟工具,如泥土、小铲子等,让学生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摆放实验操作台,营造互动学习的氛围。教学过程设计**用时:45分钟**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是怎么起源的吗?”
3.**学生回答**:简要听取学生的回答,为后续课程内容做铺垫。
###讲授新课(25分钟)
1.**夏朝的建立**:介绍夏朝的建立背景、历史地位和主要成就,用时5分钟。
-讲解夏朝的历史背景,强调部落联盟向国家政权的转变。
-分析夏朝的都城、农业、手工业和文字等成就。
2.**商朝的青铜文明**:介绍商朝的青铜文明,用时5分钟。
-讲解商朝的青铜器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和象征意义。
-分析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3.**周朝的礼乐制度**:介绍周朝的礼乐制度,用时5分钟。
-讲解周朝的礼乐制度形成背景、内容和影响。
-分析周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4.**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变迁**:总结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变迁,用时5分钟。
-比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就。
-强调夏商周时期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
###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有哪些特点?
-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中华文明的起源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用时5分钟。
2.**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用时5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2.提问:“商朝的青铜文明有哪些代表作品?”
3.提问:“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提出课后思考题。
###课堂小结(2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课后作业(2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古代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遗迹**: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如二里头遗址、殷墟、周原等,这些遗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古代文献资料**:推荐学生阅读《尚书》、《史记》等古代文献,这些文献中记载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
-**考古发现**:介绍近年来在夏商周时期考古发现的重要成果,如甲骨文、青铜器等,这些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新的线索。
2.**拓展建议**: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如博物馆、考古遗址等,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夏商周时期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古代祭祀活动等,通过合作学习提升研究能力。
-**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学习古代的文字、艺术、哲学等,以获得更全面的历史视角。
-**制作历史卡片**:让学生制作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卡片,包括人物简介、事件背景、历史影响等,通过动手制作加深记忆。
-**撰写历史小论文**:鼓励学生针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现象或问题,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观看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纪录片,如《中华文明探源》、《中国通史》等,通过视觉影像感受历史的魅力。
-**参与历史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扮演不同历史人物,体验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课,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华民族从部落联盟到国家政权的转变,从夏商周到周朝的礼乐制度,感受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了夏朝的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夏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期,也奠定了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石。
接着,我们学习了商朝的青铜文明。商朝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些青铜器不仅反映了商朝的强大国力,也展现了商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后,我们探讨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周朝的礼乐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维护了社会秩序。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总结了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变迁。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就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将进行以下检测:
1.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从()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商朝的青铜器制作工艺()。
A.粗糙
B.精湛
C.一般
-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的影响。
A.深远
B.一般
C.没有影响
-夏商周时期,我国的主要农业作物是()。
A.稻
B.黍
C.稻和黍
-周朝的都城是()。
A.殷
B.邑
C.镐
2.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简述夏朝的主要成就。
-简述商朝的青铜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分析题(10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时期社会变迁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认真作答,通过检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学习,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内容逻辑关系1.夏朝的建立
①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②夏朝的建立地点在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二里头遗址。
③夏朝的主要成就包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文字。
2.商朝的青铜文明
①商朝的青铜器制作工艺达到了高峰,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商朝的青铜器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商朝社会的重要资料。
③商朝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3.周朝的礼乐制度
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包括礼仪、音乐、教育等方面。
②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周朝的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变迁
①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就来看,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
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基础的巩固和文化的发展。
③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变迁为后世中华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课后作业1.**历史人物小传**:
-选取一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商汤、周武王等,撰写一篇简短的人物传记,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和历史影响。
**示例**:
-人物:商汤
-传记:商汤,名履,商朝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发动起义,成功推翻了夏朝的暴政,建立了商朝,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历史事件分析**:
-选择一个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盘庚迁都、武王伐纣等,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示例**:
-事件:武王伐纣
-分析:武王伐纣的原因是商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武王在姜太公等贤臣辅佐下,联合各部落,发动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建立了西周。
3.**历史地图绘制**:
-根据课本内容,绘制一张夏商周时期的地图,标注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都城位置,以及重要的历史遗迹。
**示例**:
-地图:夏商周时期地图
-标注:夏朝都城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商朝都城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周朝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等。
4.**历史故事改编**:
-选择一个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进行改编,创作一篇短篇故事。
**示例**:
-故事:《夸父追日》改编
-改编: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不畏艰难,跋山涉水。他最终追到了太阳,却因为口渴而渴死。夸父的精神感动了天地,他的手杖变成了桃林,他的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票据管理办法
- 高速公路收费站改建项目涉路工程安全评价
-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课件
- 陕西计划管理办法
- 事业编绩效管理办法
- 煤矿班队长现场管理课件
- 上市许可人管理办法
- 河北执业证管理办法
- 烧结用原料管理办法
- 石柱县项目管理办法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公司人效提升方案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
- 专题12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含答案)
- 职业素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教材素质类-配套课件(下)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急诊科院感培训
- 《电机与变压器》教案
-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