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答题方法 讲义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答题方法 讲义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答题方法 讲义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答题方法 讲义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答题方法 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答题方法讲义

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实词:

一、名词

1.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名称一一徐公、愚公、岳阳楼、江、河、剑等。

2.表示抽象事物一一仁、义、礼、信、福、意等。

3.表示时间一一朝、暮、春、秋、岁、年等。

4.表示方位—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二、动词

1.表示动作、行为一一坐、起、拜、观、临、往、来等。

2.表示存在、变化——消、亡、存、在等。

3.表示心理活动一一思、念、惧、愤、怨、喜等。

4.表示使令使、令、让等。

5.表示可能、意愿一一可、得、能、敢、肯等。

三、形容词

1.表示性质一一香、苦、大、深、曲、穷、远等。

2.表示状态一一霏霏、洋洋、缤纷等。

四、数词

1.表示确数一一一、二、十、百、千等。

2.表示概数一一几、几何、许、所、余等。

3.表示序数一一第一、初一等。

五、量词

1.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如匹、卷、只等。量词不能单独使用,常和数词结合,组合

成数量词,文言文中常省略量词。

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古代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作“通假”。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与“叛”

的读音相同,临时借“畔”代替“叛”,这里的“畔”就是通假字,“叛”是本字。又如“便

第1页共10页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代替了“邀请”中的“邀”,读作“yao”,“要”就是

“邀”的假借字。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有的词有十几个义项,如“通”在初中教材所选文言

课文中有多个义项。有些词不仅有多个义项,而且有多个读音,如“属”有两个读音,每个

读音各有多个义项。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

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本是名词,

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表示“挖洞”。

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形式比较多样,如古今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

情色彩的变化、名称说法的变化、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等。

文言句式

一些特殊句式可通过标志词进行判断。如判断句(“……者……也”“为……”"即……”

等);反问句(“孰与……乎”“其……乎”“安……哉”等);被动句(“为……所……”

“受……于……”"见……于……”等);倒装句(“何……之有”"……安在”"……于……”

“……以……”等)。

文言句子翻译

1.翻译标准:

信一一准确:忠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一一畅达: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无语病。

雅一一文采:语言规范、得体,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2.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一一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实词、虚词文意相对。

意译为辅一一根据句意翻译,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

3.翻译得分点:

关键字词义一一实词、虚词。

句式结构——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常见的文言虚词

叹词——唉、嘻、呜呼、嗟乎等。

第2页共10页

介词——以、因、与、于、为、同、乎、自、从、缘等。

兼词----诸、焉、叵、曷、MA旃等。

副词:

时间副词——业、已、曾、尝、适、将、俄而、未几等

否定副词一一弗、莫、毋、勿、无、匪等。

范围副词一一俱、皆、咸、悉、举、独、仅等。

程度副词一一少、极、甚、略、颇、太、至、愈、加等

情态副词——固、诚、卒、乃、故、徒等。

语气副词一一定、信、果、盖、竞、可、岂、宁等。

指代副词一一相、见等。

谦敬副词一一谨、幸、惠、蒙、窃、请、敬等。

连词:

表并列一一与、及、且、而、暨等。

表承接一一而、则、因、乃、于是等。

表递进而、且等。

表因果一一以、为、因、由、缘、是故、是以、所以等。

表假设一一向、向使、使、即、若、纵、纵使等。

表转折一一而、然、则、然则、可、却等。

助词:

音节助词一一有、其、然、焉等。

句首助词一一夫、盖、惟等。

句中助词一一之、也、所等。

句末助词——也、矣、欤、耳、已、乎、耶、兮、哉等。

据标题/出处知思想感情

四书五经类:

举例一一《〈论语〉十二章》《鱼我所欲也》

思想情感:强调“仁义礼智信”,人应该提高自我修养,追求高尚的品感情德,表现出对自

我修养和社会改革的重视。

劝谏、战争类:

举例——《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高数入谏》

第3页共10页

思想感情:赞扬不畏权贵、一心为国等人物美好品格;表现人物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

能。

山水游记类:

举例一一《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思想感情: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现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展现旷达胸襟及远大的政感情治抱负;寄情美景以排遣贬谪的忧郁之情;

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手工、技艺类:

举例一一《活板》《核舟记》《郑国渠》

思想感情一一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显示我国工艺技巧的卓越成

就。

书信类:

举例一一《诫子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思想感情:表达对他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劝诫他人修身养性,珍惜时间;表达自己的抱负

(报国无门或厌弃尘俗);表达沉醉山川美景的愉悦、得意之情。

神话寓言类:

举例一一《穿井得一人》《愚公移山》《三人成虎》

思想感情:借故事说明一些道理:尊重事实,注意调查,不要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不要毫

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或反映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美好品质;不畏艰难、迎难而上。

题型请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常见问题:

1.请翻译下面句子。

答题思路:

①阅读句子,重点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关键点,将其准确翻译。

②结合文言现象或句式特点等翻译其他词语。

③运用“留”“替”“调”“补”“删”的方法,调整翻译后的句子,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规范。

知识储备:

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第4页共10页

1.留一一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2.替一一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3.调一一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补一一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5.删一一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题型请解释下列文言实词

常见问题:

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答题思路:

①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所在句子的大意。

②根据句意或知识积累(如课内所学、成语等),推测词语的意思。

③(填空题)写出词义;(选择题)判断选项正误,得出答案。

知识储备:

理解重要实词的“内记外推”法:

1.课内实词靠记忆一一识记、理解、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尤其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

义词、活用词这四大类词语。

2.课外实词靠推测一一①迁移推测法:根据课内所学的该词的意思,在新语境中比较迁移,

活学活用。②语法推测法:根据语法知识,判断主谓宾、定状补,推测该词的词性,进而推

测词义。③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测该词的意思,在整句中,上下句对应位置

的词的意思可能相近或相反。④成语推测法:联系与该词相关的成语,借助成语的意思推测

词语的意思。

题型请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常见问题:

1.文中哪两句最能体现XX“轻外物而自重”?

答题思路:

①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②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答案。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写……,体现了……。

第5页共10页

知识储备:

理解文章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

认识,明确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阅读时要思考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什么事,

文中所述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文章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等。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厘清文章的层次。读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

便于快速掌握文意。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

标题、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的出处、作者的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

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内容。

题型请为文言句子断句

常见问题:

1.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

答题思路:

①通读全文,感知句意。

②依据句子内容、结构或关键词进行断句。

知识储备:

1.抓主语

主要是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人称代词等。

2.辨对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日”“云”“言”“谓”“道”等词来判断人物对话,进行断句。

3.看句式

①判断句,如“……者……也””为……””即……”等。

②反问句,如“孰与……乎””其……乎”“安……哉”等。

③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④固定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可得……与”"无乃……乎”等。

4.找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等,常居句首,其前应该断开。

②句首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等,常居句首,其前应该断开。

③句末语气词,如“也”“矣”“焉”“耳”等,常居句末,其后应该断开。

第6页共10页

④疑问语气词,如“乎”“欤”“邪”“否”等,常居疑问句末尾,其后应该断开。

题型请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

常见问题:

1.你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

答题思路:

①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意。

②抓住文中人物相关事件以及对人物言谈举止的描写或他人评价性语句进行分析。

③分条概括作答。

答题模板:

文章通过写……,刻画/体现了人物……的形象。

知识储备: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能够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或形象特点。

题型请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拓展

常见问题:

1.面对生活中的难事、大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结合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看

法。

2.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他的回答对你处理事情有什么启发?

答题思路:

①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②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文章的主旨。

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作答。

答题模板:

本文主要写了……,这告诉我们……。

知识储备:

第7页共10页

1.紧扣要求,寻找依据:审清题意,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感悟和

见解,切不可只对文本进行粗略浏览后就随意分析。

2.依据原文,了解情感: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明确作者的意向及写作意图。就人物传记而

言,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和褒贬态度,是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键。

3.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试题,通常的提问形式有“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感悟)”“你

是如何看的”“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理解”等,因此在解答的时候,要先应题,

即先回答“我得到了什么启示”“我认为什么”“我赞同(不赞同)什么”等,再按顺序写

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题型请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常见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所在句子的大意。

②根据句意或知识积累(如课内所学、成语等),推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③(填空题)写出词义;(选择题)判断选项正误,得出答案。

知识储备:

文言虚词的五看:

1.看语境一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既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要根据虚词连接的词、词组、

句子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来理解。

2.看位置一一同一个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3.看标点一一同一个虚词放在句末作语气词时,其后标点符不同,表示的语气也不同。

4.看结构一一文言文中常用对偶句,上下句结构一致,一般实词与实词相对,虚词与虚词相

对,所考查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根据与其对应的虚词推断。

5.看句式一一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

装)等不同句式中的虚词用法往往也不同。

题型请分析文中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问题:

1.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8页共10页

答题思路:

①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②根据题干信息,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作者的情感。

答题模板

文章写了……(结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表达了……的感情。

知识储备:

文章分析角度:

1.抓住有感情色彩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抓住主旨句或总结性的句子,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题型划分朗读节奏

常见问题: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答题思路:

①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大意

②根据句意或语法结构来划分朗读节奏。

知识储备:

划分朗读节奏要点:

1.根据结构划分。主谓之间、谓宾之间、定语与宾语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盖”“若夫”“至若”“且”等后要停顿。

3.句首连词“至于”“然则”“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