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锡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锡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锡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锡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无锡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无锡卷)

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者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Na23S32Ca40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70题每小题1分,11〜20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今建筑交相辉映。下列建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旧城墙的青砖B.古城门的铜钉

C.火车站立柱的水泥D.博物馆天窗的玻璃

【答案】B

【解析】A、青砖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铜钉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C、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2.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参与。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

基础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B.徐寿C.张青莲D.闵恩泽

【答案】D

【解析】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对制碱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符合题意;

B、徐寿为我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参与翻译《化学鉴原》并编写了多部化学著作,对化学知识在我国的

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C、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符合题意;

D、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我国炼油催化剂的空白,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

造技术的基础,符合题意;

故选:D。

3.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得到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

3.5%,是一种高效肥料,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化学肥料。这里的“钾”“钙”“磷”指的是

A.原子B.元素C.单质D.分子

【答案】B

【解析】这里的“钾”“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钙”是强调存在

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o

4.下列一般标识在矿泉水瓶上的标志是

A.有害垃圾当心火灾

D.当心爆炸/\

C.物品回收△

【答案】C

【解析】矿泉水瓶材质是塑料,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一般标识在矿泉水瓶上的标志是物品回收;

故选:C=

5.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B.植物油C.蔗糖D.牛奶

【答案】C

【解析】A、冰块与水混合,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镁有银白色光泽,可用于生产烟花

B.氮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可生产烟花则利用镁能够燃烧,放出耀眼白光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B、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稳定性,选项错误;

C、石墨质地柔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作铅笔,选项错误;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正确。

故选D。

7.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答案】A

【解析】A、过滤时不需要进行加热,无需使用酒精灯,故选项符合题意;

B、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使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使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使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A.C60——60个碳原子B.2K——2个钾元素

+

C.N2—氮气含两个氮原子D.3H——3个氢离子

【答案】D

【解析】A、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粒子中原子的数目,C60中60表示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

个碳原子,解释错误;

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2K中2表示2个钾原子,解释错误;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粒子中原子的数目,N?中2表示一个N2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解

释错误;

D、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3H+中的3表示3个氢离子,解释正确;

故选D。

9.我国科研工作者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玄武岩中的磷灰石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2Ca5(PO4)3OH—2Ca3(PO4)2+Ca4O(PO4)2+H2Oo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

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

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

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

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1=374.3。(2,P=22.05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

即称之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具有通常状态下水所没有的特殊性质,它可以和空气、氧气及一些有机

物均匀混合。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

等小分子化合物。有关超临界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B.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

C.超临界水是一种纯净物D.水转化为超临界水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如果超临界水中同时溶有氧气和有机物,则有机物可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等

小分子化合物,所以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废物,此选项正确;

B,超临界水可以将有机物迅速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等小分子化合物,所以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不形成二次污染,此选项正确;

C.超临界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所以属于纯净物,此选项正确;

D.超临界水仍然是水,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1.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锢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B.一个锢原子的质量为114.8g

C.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锢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答案】A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外电

子数,所以锢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实际质量特别小,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

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则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选项说

法错误;

C、锢带“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之质子数+中子数,则锢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15-49=66,所以锢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

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o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S矗>SC>3B.NH4HCO34CO2

MnO2A

CH2O2fC)2D-KMnO4fMno2

【答案】A

【解析】A、氧气和硫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故错误;

B、碳酸氢镂加热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故正确;

D、高锦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锦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故正确;

故选:Ao

13.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ABCD

X混合物浓溶液氧化反应合金

概念

Y纯净物不饱和溶液还原反应合成材料

【答案】B

【解析】A.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相交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浓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即浓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相交关系,故符合题意;

C.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并列关系,不是相交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合金和合成材料是并列关系,不是相交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据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对家庭装饰材料进行抽查,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它们会释放出300

多种能引发30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甲醛就是其中一种,它的化学式为CHQ。下列关于甲醛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醛中含有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

B.甲醛由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

【答案】C

【解析】A、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选项叙述错误;

B、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故选项叙述错误;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l):(lx2):(16xl)=6:l:8,故选项叙述正确;

D、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一,J«,*100%”47.1%,故选项叙述错误;

16+1x2+16x1

故选C。

15.“人造树叶”是一利新型材料。光照时,Ji?。和C0?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碳原子

幼氧原子

O氢原子

〃/〃/“人造树叶”勿影7“人造树叶”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C.该反应既能缓解全球变暖,又能产生燃料

D.参加反应的H?。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3:1

【答案】C

【解析】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

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二氧化碳和水,均由两种元素组

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共有二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

暖,乙醇可做燃料,故该反应既能缓解全球变暖,又能产生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乙醇,化学方程式:

4CO2+6H2O-2C2H5OH+60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3: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鉴别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锦粉末,观察现象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其中,观察现象

C除去MnO2粉末中的少量木炭粉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鉴别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锦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变化的是水,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所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其中,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铳粉末和木炭粉都不溶于水,所以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不能除去Mil。?粉末中的木

炭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既可以与硫酸铜反应,也能与硫酸亚铁反应,除去FeSCU溶液中的少

量CuSO4加足量锌粉会与主要物质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a

1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2040温度rC

A.在40。(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2(FC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将40。(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2,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D.将2(TC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4(F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大于乙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40。(2时,溶解度曲线点甲在上方,故甲,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B、20℃,甲、乙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八,谷七士心x100%,贝I]甲、乙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但由于不确定溶液的具体情况,不能确定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C、由于不确定两者溶液质量的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升高温度,甲、乙溶解度均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FC时,

甲、乙溶解度相同,两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相同,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故选A。

18.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钢、氯化钠、硫酸铜,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

验:

第一步: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第二步:向第一步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再过滤,滤液为无色。

第三步:向第一步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依据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这包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B

【分析】碳酸钾和氯化钢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领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钾和氯化/反应生成不溶于酸

的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

【解析】第一步: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白色沉淀可

能是碳酸/沉淀、硫酸领沉淀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为无色,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第二步: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有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碳酸/、硫酸钢同

时存在,因为碳酸钢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钢、水、二氧化碳,硫酸钢与硝酸不反应,所以白色固体中

一定含有氯化钢、硫酸钠、碳酸钠;

第三步:向第一步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产生

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氯化钢中的氯离子也会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氯化钠

可能存在;

综上分析,白色固体中肯定含有氯化钢、硫酸钠、碳酸钠,肯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

Bo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铁锈蚀条件的探究。两个透明塑料瓶中均装满冷开水(煮沸后迅速冷却的

水),并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已知小苏打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冷开水

三天;打磨过??:-???

金鱼藻-裁/的铁钉\昌芸

等量

甲小苏打乙

A.将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铁钉出现锈迹

C.金鱼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该实验可证明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答案】D

【解析】A、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并

防止氧气再次溶于水中,A正确。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甲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出现

锈迹,B正确。

C、金鱼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正确。

D、甲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锈蚀;乙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会发生锈蚀该实验可证明铁锈

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D错误。

故选D。

已知:),O$□现有)与一

20.2Na2O2+2CC2=2Na2co3+O22Na2O2+2H2SO4=2Na2SO4+2H2O+231.2gNa2C2

定量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35.4g。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200.0g稀H2so4,产生气体通

入过量石灰水中,得至U15.0gCaCC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z。2需密封保存

B.与CO2反应,生成。2的质量为2.4g

C.与CO?反应后的固体中Naz。?和Na2c。3的质量比为65:53

D.与稀H2s。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2s。4的质量分数约为24.8%

【答案】D

【解析】A、由于过氧化钠能和水、二氧化碳等反应,则应密封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则

2Na2O2+2c。2=2Mz2。。3+。2Am

X35.4g-31.2g

32X

212-15635.4g-31.2g

解得x=2.4g

该选项说法正确;

C、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小则

2Na2O2+2c。2=2Na2CO3+5Am

156212212-156

y35.4g-31.2g

212_y

212-156-35.4g-31.2g

解得尸15.9g

与CO2反应后的固体中Na2C>2和Na2cO3的质量比为(35.4g-15.9g):15.9g=65:53,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最终钠元素全部在硫酸钠中,设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z,根据钠元素守恒,则

Na2O2〜Na2soJ卫=31.2g

78142142z

31.2gz

解得z=56.8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则

CO2+Ca(OH)2=CaCO3J+H?。

44100

a15g

44_a

100-15g

解得a=6.6g

则过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为b

2Na。-5'15619^g;.

=h=

1563232b

35.4g-15.9gb

则最终溶液质量为35.4g+200g-6.6g-4g=224.8g,则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x100%。25.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24.8g

故选D。

第n卷(非选择题共5。分)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前沿科技、生产生活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完成21〜23题。

21.(3分)中华传统文化

(1)过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用墨书写的春联,字迹很长时间不变色,其原因是常温

下,。

(2)《天工开物》记载“点铅成锡”是炼锡的关键一步,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理是制成的

合金_____(填“硬度”或“熔点”或“沸点”)低于其组分金属。

(3)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夜幕降临,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架起一堆堆

巨大的篝火,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将柴火架空的目的是o

【答案】(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1分)

(2)熔点(1分)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分)

【解析】(1)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用墨书

写的春联,字迹很长时间不变色;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金属,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这是利用了合金熔点低的特性;

(3)将柴火架空,能增大柴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柴火能更充分地燃烧;

22.(4分)中国前沿科技

(1)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入驻“天宫”。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

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性。

(2)“天舟号”货运飞船换装了以LiFePCU作正极材料的新型锂电池。电池充电时,电能主要转化

为=

(3)“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助力我国天宫空间站建设。该火箭助推器使用煤油(含CUH24、

Cl2H26、Ci3H28等碳、氢化合物)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煤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煤油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的化学式为0

【答案】(1)吸附(1分)

(2)化学(1分)

(3)混合物(1分)CC)2、H2O(1分)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所以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

生的废气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3)煤油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如C11H24、Cl2H26等,所以煤油属于混合物;煤油(主要成分是

碳氢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式为CC>2、H2o;

23.(3分)生产生活社会

(1)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填化

学式)。

(2)某自热火锅的发热包成分有氧化钙、活性炭、还原性铁粉等。发热包发热的原理之一是氧化钙与

水发生化合反应而放热,写出该化学方程式o

【答案】(1)CO2(1分)

(2)CaO+H2O=Ca(OH)2(2分)

【解析】(1)干冰(CC>2)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从而产生云雾缭绕的景象;

(2)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Q=Ca(OH)2。

24.(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在自然界里,氮元素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

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锈盐中。氮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自然界是怎样通过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的呢?

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作氮的固定。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

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从而实现自然固氮;人类则通过

控制条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实现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是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不仅为农

作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氮元素,也为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原料。

N2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氨气(NH3)能制造化肥,还能通过催化氧化生产硝酸(HNO3)在高温

或放电的条件下,M与。2反应生成NO,NO进一步氧化生成NO2。大气中过量的NOx和水体中过量

的NH:,NO1均是污染物。催化还原可将烟气和机动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N2,也可将水体中的NO;

转化为N2。自然界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

大气、水、土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间不

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共同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

U)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字母)。

a.NH4clb.KNO3c.NH4NO3

(2)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一级饮用水源中氨氮含量小于0.5mg/L、总氮含量小于

30mg/Lo0.5mg/L的含义是。

(3)机动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可能是o

(4)氨气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粕)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

a.自然界中存在氮循环,空气中N2的含量相对稳定

b.水体中过量的NH;,NO]转化为N2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c.科研人员将N2与H2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和。2可实现人工固氮

【答案】(1)b(1分)

(2)每升饮用水源中“氨氮”的质量为0.5mg(合理即可)(1分)

(3)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N与。2反应生成NO/机动车燃料燃烧放出NO(1分)

催化剂

(4)4NH3+5O24NQ+6H2O(2分)

(5)ac(1分)

【解析】(1)a.NH4cl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b.KNCh中含有钾和氮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C.NH4NO3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故选b;

(2)由题文可知,O.5mg/L的含义是每升饮用水源中“氨氮”的质量为0.5mg;

(3)分析题文可知,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用与。2反应生成NO或机动车燃料燃烧放出NO;

(4)氨气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柏)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齐U

4NH3+5O24NO+6H2O.

(5)a.由题文可知,自然界中存在氮循环,空气中N2的含量相对稳定,故说法正确;

b.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作氮的固定,水体中过量的NH;,NO]转化为N2,不是

氮的固定,故说法错误;

c.科研人员将N2与HzO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和。2,是人类则通过控制条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

化合物,是人工固氮,故说法正确;

故选aco

25.(8分)柠檬酸亚铁(FeC6H6。7)是一种补血剂,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制备

柠檬酸亚铁。

I.制碳酸亚铁

用预处理后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图:

稀硫酸铁粉Na2cO3溶液

IIJ

烧渣T酸浸卜梅阑T操作XfFeSC)4溶液T沉铁fFeC。?固体

己知:a.Na2c。3溶液呈碱性;

b.FeSO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OH)2沉淀。

(1)“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

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操作X”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X”是(填操作名称)。

(3)“沉铁”时,反应原理为FeSCVNa2cO3=FeCC)31+Na2s0”

①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o

②实验时需将Na2cCh溶液滴入FeSC>4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

③待FeSCU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洗涤前,FeCO3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填化学式)。

II.制柠檬酸亚铁

(4)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柠檬酸亚铁:

搅拌器

80。(2水浴]了;一二颈烧瓶

FeCC)3、铁粉上且碧柠檬酸溶液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质量FeC03固体、少量铁粉及足量柠檬酸(C6H8。7)溶液,控制温度约

80℃,搅拌,充分反应;

步骤2:将所得混合溶液加热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柠檬酸亚铁晶

体。

制备原理为FeCO3+C6H8O7=FeC6H6O7+X+H2O,物质X是(填化学式)。

②“步骤2”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③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的质量,原因是=

【答案】(1)Fe3+、H+(1分)

(2)过滤(1分)

(3)复分解反应(1分)避免生成Fe(0H)2(1分)Na2SO4(1分)

(4)C02(1分)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1分)铁粉与柠檬酸

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1分)

【解析】(1)“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即铁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同时

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存在氢离子,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故“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Fe3+,H+;

(2)铁粉不溶于水,除去铁粉和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3)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信息:“FeSC)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0H)2沉淀”,实验时需将Na2CO3溶液滴入FeSC»4溶液中,

而不能反向滴加,避免生成Fe(0H)2;

③依据FeSO,+'出。。3=后。。3J+Na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钠,所以FeCO3沉淀表面吸附

的主要杂质是Na2so4;

(4)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Fe、C、O、H原子的个数分别

为1、7、10、8,反应后Fe、C、0、H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6、8、8,则物质X是CC>2;

②柠檬酸亚铁难溶于乙醇,所以“步骤2”中,加入无水乙醇可以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

于晶体析出;

③铁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

的质量。

26.(8分)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1)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________,溶液

脱氧剂中含有

加入适量稀盐酸变成浅绿色

铁单质。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加入__溶液

任务二:效果检验

(2)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

这是从________(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尺,软塑

(y料瓶

一整包

脱氧剂

(3)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

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o

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

流程。

资料卡:

i.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ii.FeCl3溶液与Fe、Zn均能反应生成FeCl2。

(4)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5)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

【答案】(1)硫酸铜(1分)有气泡产生(1分)

(2)软塑料瓶变瘪(1分)反应物消失(1分)

(3)防止食物腐败(1分)

(4)Fe2O3+6HCl=2FeCl3+3H2O(2分)

(5)这是回收铁的流程,步骤①用磁铁吸引出来的铁又要加入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回

收的铁,所以可以省略步骤①,让磁铁吸引出来的铁直接在溶液中参与这些反应,效果是一样的(1

分)

【解析】(1)根据结论②中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减少,

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③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再根据结论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结合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应为被铁置换出来的铜,故加入硫酸铜溶液(其它合理

答案均可)。

(2)软塑料瓶中放一整袋脱氧剂,脱氧剂中铁单质与软塑料瓶中氧气、水蒸气反应产生铁锈,瓶内气

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故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现象,这是从反应物消失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

生;

(3)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

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防止食物腐败;

(4)脱氧剂样品中只有氧化铁为氧化物,故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5)这是回收铁的流程,步骤①用磁铁吸引出来的铁又要加入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回

收的铁,所以可以省略步骤①,让磁铁吸引出来的铁直接在溶液中参与这些反应,效果是一样的。

27.(9分)某校研究型学习小组对催化剂开展以下探究。

I.认识催化剂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B.没有二氧化镒,过氧化氢就不能反应生成氧气

C.使用二氧化锌,可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更多的氧气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

n.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3)为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的部分设

计如下表:

实验实验1实验2

二氧化锦的质量/g0.50.5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40待填

水浴温度/℃2080

①向右拉动针管活塞,能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②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mL„

③两次实验中,根据现象比较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大小。

(4)硫酸铜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二氧化锦和硫酸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使用图1装置

进行实验:分别加入上述两种催化剂,启动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

情况记录如图2和图3。

3mL、5%的%((

32)%32

过氧化氢溶液、氧)

东2828

及2424

rr

g20

崛20

.0化3

剂6968O

1220

时9G)

|1§](

图430

①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

②分析图2、图3,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判断依据是—。

【答案】(1)A(1分)

MnO,

(2)2H2O2=^2H2O+O2?(2分)

(3)①松手后活塞会恢复到原位置(1分)②40(1分)

③相同时间收集气体的体积/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1分)

(4)①装置中含有空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1分)

②二氧化锦/MnO2(1分)收集等体积的氧气,二氧化镒所需时间较短(1分)

【解析】(1)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没有二氧化锦,过氧化氢也能反应生成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o

MnO2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TO

(3)①向右拉动针管活塞,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则松手后,可观察到松手后活塞

会恢复到原位置。

②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则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为40mL。

③若想比较反应速率,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4)①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则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

②由图可知,加入二氧化镐时,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较短,则说明二氧化镒使过氧化氢分解较

快。

28.(9分)葡萄糖酸具有酸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葡萄糖酸钙可用作钙营养强化剂。

(1)制备葡萄糖酸。葡萄糖与在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葡萄糖酸(化学式为c6Hl2。7,可用HA表示),

制备时向含有酶的葡萄糖溶液中鼓入空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经处理得到HA产品。

①鼓入空气除能提供外,还能起到作用,促进反应充分进行。

②酶的催化效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过程中需缓慢添加适量NaOH溶液,作用是。

加入NaOH对产品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