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州卷)
化学•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n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Na-23S-32Cl-35.5Ca-40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世界最精密的中微子实验室,修建在地下700米深处。该实验室将安装世界上最大
的有机玻璃球(直径35.4米)用作探测设备。有机玻璃属于
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C.复合材料D.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料,故选B。
2.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1kg人体脂肪可储存约32200©的能量。下列食物中富含脂肪的是
【答案】A
【解析】A、牛油属于油脂,富含脂肪,该选项符合题意;
B、西红柿属于蔬菜,富含维生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面条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鸡蛋富含蛋白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金刚石、水银、干冰
B.合金:生铁、不锈钢、铝合金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化合物:高锌酸钾、天然气、稀硫酸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为碳单质,水银为汞,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碳和汞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
质,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B、生铁、不锈钢为铁合金,则生铁、不锈钢、铝合金均属于合金,该选项分类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空气和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属于
纯净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D、高镒酸钾为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稀硫酸中含有水和硫
酸,两者均属于混合物,该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B。
4.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工序是
A.采摘:将茶叶从茶树枝上摘下
B.揉捻:轻轻揉搓使茶叶发生酶促氧化
C.发酵:使茶叶由绿色变为红色
D.烘干:高温烘焙,终止酶活性,防止发酵过度
【答案】A
【解析】A、从茶树上采摘茶叶嫩芽,只是将其采摘下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轻轻揉搓使茶叶发生酶促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发酵:发酵过程的实质就是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将温度设置在酶的最适温度下,使多酚氧化酶保持
最大活性,才能获得更多的茶黄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不符合题意;
D、烘干:高温烘焙,终止酶活性,防止发酵过度,酶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氮气无色无臭,可用于食品防腐
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A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故A说法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B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故D说法正确;
故选:Ao
6.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乙是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6S18Ar
硫X元素<2/7/
32.0639.95/Y元素
图甲图乙
A.X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C.若硫原子与Y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n等于6
D.图甲、乙中的所有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X是氯元素,质子数为17,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
思;
B.由图甲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
题意;
C.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可知,当n=6时,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
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此时Y原子与硫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图甲中元素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而图乙中Y元素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甲、
乙中的所有元素不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方案现象结论
A加热不再有气体生成除去二氧化锦中的高锌酸钾
B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浑浊程度不再增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称量铜加热反应前后的质量质量增加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同时加热木块和煤块一会儿木块燃烧了,煤块没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答案】C
【解析】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
杂质。高锌酸钾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锈酸钾、二氧化锦、氧气,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锦中的
高铳酸钾,因为会引入铳酸钾杂质,此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
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得到的是一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C.铜在加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大于铜的质量,该反应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此选项正确;
D.同时加热木块和煤块一会儿,木块燃烧了,煤块没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木块的着火点,没有达
到煤块的着火点,此选项错误。
故选C。
8.“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氢原子
。2
否七转%-8)+缪氧原子
转化①A
甲乙丙丁O氮原子
A.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乙的化学式为N2。
C.丙、丁均可参与大气循环
D.转化①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A、甲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乙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由二氧
化氮分子构成的)、丙为氮气(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丁为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甲、乙、丙、
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的一个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NO?,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为氮气、丁为水,均属于空气成分,可参与大气循环,故选项说法正确;
D、转化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的价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化合价,
+4
+2
0
质氧
、<
Ln
一其他物质类别
化
物化合
物
A.A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B点表示的物质有毒
C.C点表示的物质可以灭火
D.D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CaC2
【答案】D
【解析】A、A点所示物质是碳的一种单质,可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刚石、石墨等,故选项
说法正确;
B、B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物质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
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所示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碳化钙中钙元素显+2
价,其中碳元素化合价为匕等辿=-1,不可能是CaC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用途性质
A氧气在工业上可用于炼钢氧气能供给呼吸
B干冰可用于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C生石灰可作自热食品发热包的材料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答案】A
【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炼钢,故错误;
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作作制冷剂,能用于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生石灰可作自热食品发热包的材料,说法正确;
D、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可用来制造人造骨骼,说法正确。
故选A。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C>2中的co点燃
加水溶解并过滤
B除去CaO中的CaCO3
C除去铜中的铁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后过滤
D区分Hz、CH4>CO观察颜色
【答案】C
【解析】A、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B、CaO与水生成氢氧化钙,能与原物质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C、铜不与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故除去铜中的铁,可以加入过量稀盐酸,
反应后过滤,故正确;
D、H2、CH4>CO都是无色气体,故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C。
12.如图为NH3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O(NH2)2
②|cc>2
、》一加压、降温CuO>A「
液氨《-----------------------►小
①③
④NaCl溶液、CO2
NaHCO3
A.转化①中氨分子间空隙变小
B.转化②中NH3与CO2的质量比为17:44
C.转化③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
D.转化④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0+C02+NH3=NH4C1+NaHCO3i
【答案】B
【解析】A、气态物质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态物质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大。转化①中氨气变为液氨,
因此氨分子间空隙变小,选项A正确;
B、转化②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一定条件C0(NH2»
+出0,该反应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4:44=17:22,选项B不正确;
C、转化③中,CuO变为Cu,氧化铜中铜呈+2价,单质铜中铜的化合价为0,铜元素化合价降低,选
项C正确;
D、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镂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因此转化④中,将氨气、二氧化碳先后
通入氯化钠的浓溶液中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H20+C02+NH3=NH4C1+NaHCO3l,选项D正确。
故选B。
13.北京时间2024年10月9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在蛋白质研究的领域做出
了杰出贡献。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下列有关丙氨酸[CH3cH(NH2)COOH]
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丙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7
C.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73%
D.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A、丙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丙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1义7)=36:7,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赤昕若,wX100%~157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3):(1x7):(14xl):(16x2)=36:7:14:32,则
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关于如图所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接触
D.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滴有酚猷
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中左边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右边试管内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
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入二氧化镒时,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复燃不明显;过氧化氢溶
液中加入二氧化锦后,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复燃明显,说明二氧化镒能加快过氧
化氢的分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白磷、红磷均与空气接触,其中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不燃
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醐变红,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酸变红,往滴有酚猷的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
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其他物质,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
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0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
化将H2O、82直接转化为CH3OH、4、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
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碎化秘(Bi2Te3)纤维素复
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
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写出图一转化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O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能;该反应与图一所示的反应都能够
说明水是由____组成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标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
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答案】(1)2H2噢锻2H2f+02f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节约能源
(2)化学氢元素和氧元素
(3)AD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CU和FeO,其中FeO作为反应催化剂,
FesCU是FeO参与反应的中间体,所以该反应是水在氧化亚铁做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比0普解2H2T+O2T;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电解水
得到氢气和氧气,节约能源,故填:2H2。町盥2H2T+。23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节约
能源。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说明了水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化学;2H2+O2点燃2H2。;氢元素和氧元素。
(3)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正确;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C、可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热来发电,故生活中的废热可以利用,错误;
D、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正确。
故选:AD。
16.(5分)“福建舰”解缆启航,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建设迈向新征程。
(1)航母建造需使用纯铜、钢铁、钛合金等。
①航母电缆用纯铜制作,主要利用铜的延展性和性。
②钢铁的硬度比纯铁(填“大”或“小”)。
③钛可由二氧化钛(TQ)制得,TQ中Ti的化合价为o
(2)航母动力由重油(含C8H18等多种成分)燃烧提供。C8H18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填
最简整数比)。
(3)“福建舰”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接触而锈蚀。
【答案】(1)导电大+4
(2)4:9
(3)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解析】(1)①铜可以导电,航母电缆用纯铜制作,主要利用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②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钢铁的硬度比纯铁大。
③钛可由二氧化钛(Ti。?)制得,TiC)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
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0,x=+4,故Ti的化合价为+4。
(2)C8H18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8:18=4:9=
17.(9分)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利用CaO高温捕集CO?是目前很有
前景的技术之一。
(1)制备CaO。
以蛋壳(主要成分为CaCCh,还有少量有机物等杂质)为原料可采用两种方法制备CaO:
方法一:将蛋壳粉碎后,80(TC燃烧,得到CaO。
方法二:将蛋壳粉碎后,用醋酸(CH3co0H)将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醋酸钙[Ca(CH3coOh]后,800℃
燃烧,得到CaOo
已知:a.醋酸钙在空气中800。(3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H3co0)2+4。2驷:£CaO+4c。2+
3H2。;b.制得的CaO固体越疏松多孔,捕集CO?的效果越好。
①方法一煨烧过程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中含有—(填字母)。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
②含有Ca2+的盐称为钙盐。下列关于方法二中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CaCC>3和Ca(CH3coO)2均属于钙盐
b.无色酚酥溶液遇醋酸溶液显红色
c.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的同时,有CO2气体生成
③研究表明:方法二制得的CaO捕集CO?的效果比方法一的更好,原因是—=
(2)捕集CO2o64CFC时CaO能与C02反应生成CaCCh,固定封存CO2o28gCaO最多能捕集C02的
质量是O
(3)CO2的资源化利用。光照条件下,将捕集的CO?催化转化为高价值燃料的反应过程如题图所示。
该转化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光照时,比在催化剂表面失去e-转化为H+。
第二步:CO?在催化剂表面获得不同数目的e-和H+,分别转化为甲、乙、丙等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
①图中产物甲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生成1个乙分子时有2e一参加反应,则生成一个丙分子时,需要有—5参加反应。
【答案】(1)aac获得等量CaO固体,方法二产生的气体比方法一的多,导致方法二生成
的CaO更疏松多孔
(2)22g
(3)CH46
【解析】(1)①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方法一煨烧过程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中含
有蛋白质,故选:a;
②
a、含有Ca2+的盐称为钙盐,CaCCh和Ca(CH3co0)2均是含有钙离子的盐,均属于钙盐,说法正确,符
合题意;
b、醋酸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醐溶液变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碳酸钙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的同时,有CO2气体生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c;
③研究表明方法二制得的CaO捕集CO2的效果比方法一的更好,原因是:获得等量CaO固体,方法
二产生的气体比方法一的多,导致方法二生成的CaO更疏松多孔,因此捕集CO?的效果越好;
(2)计算过程见答案;
(3)①由图可知,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所以“•”表示碳原子,1个
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组成,所以表示氢原子,则图中产物甲的化学式为CH4;
②分子不带电,所以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不带电,光照时H2在催化剂表面失去e-转化为H+,氢离子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参加反应的氢离子数目和电子数目相等,由图可知,
生成1个乙分子需要2个氢离子夺走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所以需要2b参加反应,生成1
个丙分子需要2个氢离子夺走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同时还需要4个氢离子进入1个丙
分子中,所以一共需要6个氢离子,则需要6e-参加反应。
18.(10分)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获取和制备碳酸钠有多种方法。
I、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溶解度曲线分析,提取碳酸钠的季节最好是,配制等质量分数的碳酸钠和氯化钠
的饱和溶液,需要将温度控制在____O
(2)图2流程图,苛化反应时将温度升高至99-10(TC的原因是o
II、侯氏制碱法。1943年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发明了侯氏制
碱法,促进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模拟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3)操作a名称是o
(4)步骤ni中,NaCl、NH4CI、NaHCC)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写出该步骤中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o
(5)“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6g纯碱样品,
加入过量的CaCb溶液,过滤出的沉淀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重得5.0g沉淀。
①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向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中滴加,若无沉淀生成,则表示沉淀已洗涤
干净。
②该纯碱样品中Na2c。3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冬季t2℃
(2)温度较高时碳酸钠溶解度大,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更多
(3)过滤
(4)碳酸氢钠/NaHCChCO2+NH3+H2O+NaCl=NaHCO3i+NH4Cl
(5)硝酸银溶液88.3%
【解析】(1)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提取碳酸钠的季节最好是冬季;
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配制等质量分数的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需要将温
度控制在tzY;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碳酸钠
溶解度大,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更多,所以苛化反应时将温度升高至99-100。(:;
(3)操作a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即为过滤操作;
(4)步骤HI中NaCl、NH4cl为液体,NaHCCh为晶体,故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NaHCCh;
氯化钠、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镀,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CO2+NaCl=NaHCO31+NH4Cl;
(5)①纯碱(Na2c。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加入过量的CaCb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
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沉淀中可能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向最后
一次的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表示沉淀已洗涤干净;
②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
+Na2CO3=CaCO3i
CaCI2106100+2NaCl
x5.0g
106_x
100=5^0g
x=5.3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警X100%Q88.3%。
6g
19.(7分)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
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因此,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ag淀粉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
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填名称)
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目■氧化氢溶液瑁
AB
II.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淀粉的_____和____在反应前后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
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
质量为_____g
干燥、称量滤渣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拓展】
(2)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锦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
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I20mL淀粉0.5ga
II20mL二氧化锦0.5gb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若心卜则可得出的结论是O
【拓展探究】
(3)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填“能”或“不能”)提高产物产量。
【答案】(1)氧气a质量化学性质
(2)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镒的催化效果比淀粉好
(3)不能
【解析】(1)试管A、B中均放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B中加入ag淀粉,试管A中不加淀
粉,观察到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则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说明淀
粉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根据实验结论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
前后不发生变化,则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
渣,观察到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ag,说明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
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该实验探究淀粉与二氧化锦的催化效果,并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则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收
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
若a>b,说明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淀粉作为催化剂时所需的时间比二氧化锦作催化剂时所需的时间长,
由此可得: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镒的催化效果比淀粉好;
(3)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催
化剂不能提高产物产量。
20.(11分)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产生兴趣,想通
过实验来证明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提出问题】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何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将打磨过的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实验操作-铁丝-铝丝一铜丝
t-稀盐酸i-稀盐酸i一稀盐酸
实验现象缓慢产生少量气泡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无气泡
【讨论交流】
(1)分析上述现象,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o
(2)写出铁丝插入稀盐酸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思改进】小虹同学提出利用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也可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
是大家做了如下实验,
铝丝铁丝铝丝
CuSC>4溶液CuSC>4溶液FeSC)4溶液
(3)小桥思考后认为(填序号)实验是多余的,不需要进行该实验。
(4)反应一段时间后,小虹同学取出甲试管中的铝丝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1g,试管内溶液质
量减少了gO
(5)小真将反应一段时间后的乙试管中的溶液取出,向其中加入Zn粉,发现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b点对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冬春季传染病防治
- 2025年山西省风陵渡中学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二中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版:文化娱乐产业合作补充协议文化娱乐权益拓展
- 2025年度高端不锈钢厨具加工定制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安装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藏式建筑装修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森林资源调查与测绘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体育设施PPP项目特许经营合同
- DB11T 2442-2025 学校食堂异物管控规范
- 企业防汛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年武汉市汉阳区社区干事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接警调度培训课件
- 药企批生产记录培训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 吉林:用水定额(DB22-T 389-2019)
- 疼痛护理规范化管理
- 调价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 企业招聘授权委托书范本
- 2025年智慧校园市场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