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谴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

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

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

啼笑,鸣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un);确实。④浣:洗。

1.请翻译以下加点字。

(1)阡陌有厚交通:

(2)乃不知有汉乃:

(3)偶言骑步行舍:

(4)其丈夫方担粪园方: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笔法简洁却内涵丰富,“具言”“叹惋”“说如此”等可以体现其文笔凝练又不失韵味。

B.甲文以写实的笔法,反映在现实中经过多年战乱,桃花源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幸福、

快乐的生活。

C.乙文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温和谐的农家风情图,尾句抒发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

羡慕之情。

D.乙文作者将江北当地妇女也勤劳与西北男子的“游惰”习气比较,赞美了人们勤劳肯干

的“江北之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未果,寻病终。

(2)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哪些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众兄弟既①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

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目:“书不可不成诵。或④马上,或中夜不寝

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既:已经。②俟(si):等到。③讽诵:背诵。④或:有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初出迨迨:圆哀()

(2)及其日中如探海()

(3)孰为汝多期乎()

(4)学主编《资治通鉴》()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初出远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孰为汝多知乎为是其智弗若与

C.为一时书名臣弈秋,通国书善弈者也

D.俟能讽诵乃已蒙乃始就学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8.下列对甲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此不为……乎”两个反问句,表达出两小儿对个人认识的强烈肯定。

C.两小儿辩斗时充满自信、寸步不让;笑孔子时又有着小孩子的调皮与天真。

D.“孔子不能决也”,此时的孔子虽受窘,却坦然面对,不失至圣先师之风范。

9.你能从乙文的司马光身上学到哪些学习方法?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①,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②之间,山

之阴③,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④,对吾堂⑤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⑥数十,挺然直上,

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

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⑦,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莲,叶暖花酣气候浓。山

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⑧,花皆出叶上,

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三春: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莫:通“暮”。②太湖石、黄石:均为假山名。

③山之阴;上的北面。④燥:干燥之处。⑥堂:正屋。⑥箭:指兰花茎。⑦盎:腹大口小的

器皿。⑧余画此幅:指作者画的兰花。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香远旗清()

②陶后鳏有闻()

③国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

④又感燥()

11.翻译句子。

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

12.简要概括周敦颐爱莲和郑板桥喜爱兰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3.两文都托物言志,在写法上还有什么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目:“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目:“小

信未孚,神弟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目:“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哪①人军于蒲骚②,将与随、线、州、蓼伐楚师。莫敖③患之,日:“盍④请济

师于王?“斗廉⑤对日:“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⑥,君之所用也。成军⑦以出,又

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日:“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邨师于蒲骚。

【注】①员B:古国名。②蒲骚:哪国地名。③莫敖:楚国官名,掌管军旅之事。④盍:何不。

⑤斗廉:楚国大夫。⑥商、周之不敌:商不敌周。⑦成军:整顿军队。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时时而间进”的意思不同。

B.“必以信”中的“信”是实情的意思,“与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意思不同。

C.“军”有“军队,,“军队驻扎”“攻击,,等意向,根据语境推测,“哪人军于蒲骚”中的“军”

是“攻击”意思。

D.“闻”有“听到”“闻名”“名声”“传播”等意像,根据语境推测,“君之所闻也”中的“闻”是

“听到”意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6.作战时,智者能够抓住机会,巧者能够果断决策。你认为曹刿是“智者”和“巧者”吗?请

结合甲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简述理由。

1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斗廉认为不必请求增援,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这些

依据中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①,左控②垂崖③;叠石为磴④,十余级乃得度⑤。山之胜

⑥,盖自此始。循⑦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⑧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水皆清澈,自高淙②下,其声溅溅簸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⑪,小屋三间,

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⑫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②控:连接。③垂崖:陡峭的山崖。④磴(deng):山

道的台阶。⑤度:渡过,过去。⑥胜:美好。⑦循:顺着、沿着。⑧梁:桥。⑨淙:形容水

流动的声音。⑩溅溅:水流声。颂J门:寺院。⑫K:俯视。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2)日光下澈澈:

(3)登百丈山三里许许:(4)终日不箪绝:

19.请用7”为乙文中的画横线部分断句。(断一处)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循磴而东,既得小涧。

21.联系《小石潭记》全文,用原文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

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2.甲文第二段和乙文都描写了水的清澈,分别是怎样描写的?

【甲】

舜发于味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目:“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

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②辞以请汆

③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日:“善!”乃使人请食

于吴。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④为禽⑤。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II):人名,越国大臣。②卑:谦卑,不自高自大。③汆(出):买进谷物,

这里指借粮。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同“擒”,捉住。

23.下列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B.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C.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D.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发于声,晅后喻委则去之

B.乃攻之女子多嫁

C.苦若心志基如土石何

D.告之于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如甲文第一段运用排比,列举多个事例阐述同一观点,行文

如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使文章气势非凡。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

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在论述的思路上,从国家的兴亡推及个人的成才规律,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

清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范蠡的建议,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郁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才啬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攀,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冬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目:“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绫③不可竭。当大暑

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

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

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目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日清白亭。

庶几④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

(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释】①芟(sh&n):除草。②扃(jiong):关锁。③税(ge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④庶几:但愿,希望。⑤忝(tian):玷污。

2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浊浪不登()

(2)沙鸥翔集()

(3)奉辱偕忘()

(4)微斯人()

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9.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乙文段中的“嘉泉”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2)甲乙两文段各体现了作者范仲淹怎样的为官之道?请分别概括。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余忆少年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

边亭中。为正港忽及太遮像叁面至湖中苞花尽作飘搔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

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

3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标两处)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菁:

②不蔓不枝:

③荷花为雨所洗: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33.【甲】文题目是《爱莲说》,文中为什么还写了牡丹和菊花?

34.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描绘雨后荷花

的语句是“,,

35.赏荷,可观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中赞荷花仿若花中仙子“袅娜

多姿,清丽雅致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

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

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

因而翳之以桧竹,甘⑥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

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

⑤蔚(shi):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3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苔痕上阶绿—(2)无案牍之劳形

(3)民学与伐木阁之材(4)若观于通都中

37.用/给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划2处)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3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39.甲乙两文都体现了“陋室不陋”,具体表现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辱呼。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与》,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

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

此即日可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

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

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

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皇匹致远:(2)淫慢则不能恸精励精:

(3)悲守穹庐穷庐:(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

41.【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白—”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

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

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4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

何培养“俭”的习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与芸寄居锡山华氏,时华夫人以两女从芸识字。乡居院旷,夏日逼人,劳教其家,

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约长四五寸作矮条凳式,虚其中,横四挡,宽一尺

许,四角凿圆眼,插竹编方眼,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

动。多编数屏,随意遮拦,恍如绿阴满窗,透风蔽日,纤回曲折,随时可更,故日活花屏,

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沈复《浮生六记》

【乙】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益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梅之。

张潮《虞初新志》

44.请你解释【甲】【乙】两文中的加点字。

①作活花屏法卷妙②随时可更

③圈不因势象形④石青榕之

4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B.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C.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D.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此/真乡居之良法也

46.请翻译下列句子。

(1)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窘篷覆之。

47.小品文兴盛于明清,明清小品文在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请你从说

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甲】【乙】两文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

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

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选自宋史《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

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眠之久而不去睨:(2)康肃簿然曰忿然:

(3)陈尧咨善射善:(4)及守荆南回及: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50.【甲】文中,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

51.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由锅耳至特里①,路甚崎岖。是日,车在前,主人正襟危坐,仆夫扶辕缓行。行数十

里,路始平,仆夫回尊主人目:”而今而后,吾知免夫②。”于是,仆夫升车而坐,主人凭轼

而观。行数里,主人拥鼻微吟,仆夫执缓鼾睡。已而,左枯根,右巨石,车仄③以翻,马卧

且踢,主人猬缩于箱中④,仆夫鹄立于辕外。众至,解勒断鞅,出马于辕,乃出主人于箱。

仆夫曰:“异哉,不覆⑤于高冈而覆于平地也。‘'主人日:“宜哉,高冈防其覆,是以免

于覆;平地自以为必不覆,安得而不覆也!“谢子闻之曰:“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⑥!”

(节选自谢济世《梅庄杂著》,有删改)

【注】①锅耳、特里:古代地名。②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从今往后,我知道不用牵着走了。

③仄:倾斜,偏斜。④主人猬缩于箱中:主人像刺猬一样蜷缩在车厢中。猬,像刺猬一样。

⑤覆:倾覆,倾倒。⑥善哉言乎,独车也乎哉:说得好啊,这不仅仅是对车而言啊!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2)仆夫回顾主人曰顾:

5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吠亩之中皆以美于徐公

B.饿基体肤总真无马邪

C.不覆于高冈加覆于平地也出淤泥画不染

D.谢子闻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5.【甲】文开头运用了①—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接着从个

人成才谈到国家治理。如果一个国家要兴盛,在内要有“②”,在外要有“③—”,由此

自然引出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乙】文通过一个小故事,阐述了与【甲】文相同的道理,即:

④(用甲文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二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曾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御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

旦。(B)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

遂为通儒。

(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挞:用鞭棍等打人。④长明灯:

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⑤恬:安然、坦然、不在乎。⑥韩性:元末大学者。

5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录毕,本送之走马观花B.又用无硕师名人与游卓得患失

C.色愈恭,礼愈至无微不至D.安阳韩性闻而号之异口同声

57.把【甲】选段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58.甲、乙两选段最能体现宋濂、王冕好学的一个字分别是_、_o

59.宋濂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特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请从两个选段画横线句子(A)

(B)中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辱,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②……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穹,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岁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苏轼徒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镭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沈③者三版。轼后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同辈。③不沈:没有受损。

6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云归而岩穴限()②树林阴鳍()③太守谓谁()

61.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在悬/问其姓氏,星金陵人

B.轼承武卫营/阴太守,说如此

C.虽禁军耳为我尽力/耳焉置土石

D.雨日夜不止/止有剩骨

63.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64.欧阳修曾说:“凡治人者不问吏材能否,施设何如,但民称便,也成为了‘良吏请结

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和苏轼是“良吏”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获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

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

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永叔集》,有删改)

【注】①欧阳公:欧阳修。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③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④闾里:乡里。

6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尝稍降蒋色(2)礼愈至(3)悖读书是务

6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7.【甲】文段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68.【甲】【乙】两文中的人物,幼年时的读书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

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古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

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②,使

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厘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目:“国亡,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法然出涕,目:“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

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

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目:“吾事毕矣。”南

彳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屋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6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士之怒士:官吏B.长跪而啰之谢:道歉。

C.安事二姓事:侍奉。D.南乡拜而死乡:同“向”,面向。

70.下列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本刺王僚也/左右命之拜

B.四至于此!/汝何愿?

C.徒以有先生也/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D.挺剑加起/南乡拜则死

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

B.文天祥被捕之后,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并以诗明志。

C.在“义”和“生”之间,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D.唐雎面对强秦敢于拔剑,文天祥宁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赞颂的“大丈夫”。

7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自《论语》)

【乙】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①之肆②,久而自臭

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

③,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①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②肆:店铺。③颜、闵之徒:颜回、闵损那样的人。

7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人谋而不学乎?忠: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74.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5.语段【甲】内容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孔子对此的观点是什么?请

简要概括。

76.语段【甲】【乙】对与朋友交往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御孙①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

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②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③节用远罪④丰家。

故日:“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改)

[注释]①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②役:役使。③谨身:约束自己。④远罪:避免犯罪。

7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便直道而行

B.夫馋则寡欲/隹以养德

C.非宁静无以致年/有朋自匹方来

D.惠与日去馋暇甚

7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79.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2处)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80.下列对【甲】文的分析有送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

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不仅指一般的学习,而且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单纯指宁静,而且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独善其身、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

81.【乙】文节选自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结合【甲】文说一说这两位父亲给儿子

写信的共同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

一小舟,拥羹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九月二十三日,晨钟初歇,披衣启户。薄云飘忽,细雨溟蒙。湖光山色,不甚

分明,模糊之中别有妙趣。茂之方浓睡,余抚其背目:“黄粱①熟矣,何尚遽遽然②耶?“茂之

摩挛双眼,一笑而起,不暇束带,倚户延望,目:“此真米家③泼墨法也。”既而叔父至,仲

兄以告,叔父亦云然。相与读画久之。童子汲清泉,品龙井明前茶,又试武夷,余终推龙井

第一。弈棋四局,击箸曼歌,后凭栏纵目,云开雨止,夕阳在山。湖中歌舫纵横急弦繁管断

续未歇。俄而灯火已上,若流萤风中不定。

(节选自浦祐君《游明圣湖日记》)

注释:①黄粱:此处指梦醒之时。②遽(qil)遽然:用庄周典故,指梦境。③米家:指宋代

画家米芾,其山水画自成一家。

8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湖中歌舫纵横急弦繁管断续未歇

8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湖中常得更有此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售

B.余强饮三大白画别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余抚基背茶真无马耶

D.相与读画久书嘱予作文以记本

8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俄而灯火已上,若流萤风中不定。

85.【甲】【乙】两文均是叙写西湖美景雅事的佳作,但所绘之景和所叙之事不同,结合文章

内容填空。

选文所绘之景所叙之事

【甲】冬夜西湖雪景①

【乙】②③

86.【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

【甲】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

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俞大猷①,少好读书,尝谓兵法之数起五,犹一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