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課
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穀為之蕩波
——漢代辭賦
怜君何事到天涯——贾谊故居
记得在我读中学的时候,贾谊故居就已经修葺一新,并且等待着在闹市中寻求宁静和深沉的人们去瞻望。
那时,我的家离位居太平街的贾谊故居步行只需十分钟,但无数次萌发要去看看的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直到十多年后,我站在大学讲台上,向一百多号学生深情追述贾谊的时候,这个愿望才突然强烈得不可遏止。
贾谊故居是应该独自一人去流连的,因为只有独处的时光才能碰触到贾谊的高贵,正如同身处长沙城最繁华的地方,贾谊故居却偏偏选择了这样一种最孤独的姿态站立:两千年过去了,贾谊的高贵一如往昔。但是,我第一次去,和以后的每次去,都没能契合这种最高贵和最孤独的姿态,每一次都是被学生热热闹闹地簇拥着,不过,每一次,我们在贾谊故居都没能遇到另外的参观者,不论是热闹的,还是孤独的。
于是,我明白,贾谊仍然是孤独的,一如他的高贵,哪怕隔他二十米远的地方,转个弯,就是长沙城夜夜笙歌、不醉不休的解放西路。
第一次去踏访故居,是在深秋,这样的季节很适合品味贾谊故居的萧瑟。和几个研究生一起,从开福寺出来,直奔解放西路,根据我的印象,很快就在指示牌的指引下找到了邻近金线街的故居正门。灰砖青瓦在同样青灰色的天空下涂抹出几分凝重,这份凝重很快就穿透了我们到访时的愉悦心情。站在高墙深院外的我们,开始仰望贾谊,并且,任由那种莫名的震撼,在心中飘零成深秋的叶。
那种震撼,来自对一位天才少年的崇拜,来自对一位博学多识的政治家的景仰,来自对一位英年早夭的思想家的哀叹,来自对一位空谷佳人般遗世独立的文学家的深切共鸣……从据说是贾谊亲手开凿的长怀井边,一直望下去,仿佛私心里在希望那口已经破败的老井变身为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在隧道的另一端出口,挺立着宽袍大袖、面容清峻的贾太傅,他深邃和忧郁的目光,也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递着他永不褪色的“民为邦本”的智慧。在那一刻,我甚至希望,深秋的劲风,能远远地送来贾谊“可为痛哭者”、“可为流涕者”、“可为长太息者”的呼唤,那呼唤中,是他为国为民的深重的忧患意识。
了解贾谊,始于李义山的一首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世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二字,道尽贾谊一生的得意与失意。历史的烟尘滚滚,又有几个人能像贾谊这样,无论是做王太傅,还是任太中大夫,始终身处王室的核心,他的才华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叹赏,却始终没有人给他真正的理解和施展抱负的机会,就像他自己所感叹的一样:那些寻常的烂泥水沟,又怎能容得下“吞舟之巨鱼”?
“长怀贾傅井依然”,两千多年过去了,每一位踏上长沙的文人墨客,必会让他们的足迹循着秋天的声息来到这里,并且留下他们的景仰、崇拜、哀叹和共鸣。正如同贾谊初入长沙之时,同样对曾在这里挥洒过泪水的屈原吟咏着深切同情和崇敬。但是,无论长沙城包容过多少迁人骚客的足迹和叹息,这其中只有一位,能在中国的历史长卷中,将自己的名号和长沙实际联结在一起,那就是长沙王的太傅贾谊——贾长沙。
长沙不是贾谊的故乡,来自中原的贾谊却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之一留给了长沙,尽管这段时光只持续了短短三年——公元前177年到公元前174年,但就是在这里,他凭吊过先他而来的屈子,歌叹过夜访而至的鵩鸟——猫头鹰。
站在寻秋堂前,想象两千年前的一个下午,也是这样萧瑟的季节,一只猫头鹰闲闲地停留在贾谊的书桌旁,炯然的目光中似有无限深意,贾谊慌乱的解读竟成了他生命的谶言:“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直到现在,猫头鹰仍然会被长沙人视为不祥之物。
蓦然回首,我没有听到鵩鸟的鸣叫,但是我的泪水已经荒芜了一地的秋色。离开长沙后的第六年,贾谊真的去了,让他与生命决绝的原因令人难以相信:汉文帝的爱子梁怀王不慎堕马身亡,身为王太傅的贾谊深以自责,竟至哀伤而绝。那时,贾谊才三十二岁。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毛泽东留下这样的句子,我相信那不是因为毛泽东不理解贾谊的哀伤,而是超越时空的惺惺相惜,让他真心地希望,贾谊的生命不会终止于三十二岁,而是两千三百二十岁!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走出太傅殿,让秋天留在身后,让寂寞留在身后,眼前就是优雅的湘江水,和车水马龙的解放路:长沙城如今的熙熙攘攘定义不了两千年前的“寂寂天涯”,但是,贾谊清峻的面容和深邃的目光依然会守候在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角落,在所有媚俗的霓虹灯的闪烁辉耀下,守望着他的孤独与高贵。
高贵的生命,不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消逝。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世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一、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賈誼(西漢前期辭賦)《吊屈原賦》是賈誼赴長沙途經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名為吊屈原,實是自吊。其中“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彼尋常之汙瀆兮,豈容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都是用了屈原式的語言,來抒發自己受排擠遭打擊的憤慨。
在文體特徵上,《鵩鳥賦》可以說是楚辭體與漢賦之間的一種過渡。由於重視說理,直接抒情的成分已經減少;它的文句,除去語氣詞“兮”字,基本上都是整齊的四言句,這已經脫離了楚辭的風格;賦的內容,以假設自己與鵬鳥的問答展開,也隱然開漢賦問答體的先河。《鵩鳥賦》
《鵩鳥賦》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鴞飛入賈生舍,止於坐隅。楚人命鴞曰“鵩”。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鵩鳥賦》
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於坐隅兮,貌甚閒暇。異物來萃兮,私怪其故。發書占之兮,讖言其度,曰:“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請問於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災。淹速之度兮,語予其期。”鵩乃歎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枚乘《七發》是標誌著漢代新體賦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漢賦的基礎。
第一,《七發》是在一個虛構的故事框架中以問答體展開的。
二、不師故轍,自攄妙才,廣博閎麗,卓絕漢代
——枚乘與司馬相如等
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客因稱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於年。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結轖。紛屯澹淡,噓唏煩酲,惕惕怵怵,臥不得瞑。虛中重聽,惡聞人聲,精神越渫,百病鹹生。聰明眩曜,悅怒不平。久執不廢,大命乃傾。太子豈有是乎?”太子曰:“謹謝客。賴君之力,時時有之,然未至於是也。”第二,《七發》脫離了楚辭的抒情特徵,轉化為以鋪陳寫物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體。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湧而雲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者,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六駕蛟龍,附從太白,純馳皓蜺,前後絡繹。顒顒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將將。
第三,《七發》所鋪陳的內容,從多方面開拓了文學的題材,這些題材在後來的賦作中得到進一步發揮。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中關於遊獵和酒宴場面的描寫,可以看作是對《七發》第四節(宴遊)、第五節(狩獵)的擴充與發展;王褒專寫樂器和音樂的《洞簫賦》,可說是對《七發》第一節(音樂)的發展;《七發》中寫海濤的第六節,則啟迪了後來郭璞《江賦》等江河湖海題材的辭賦。
第四,《七發》已經出現道德主題與審美主題的矛盾,出現“勸百諷一”的現象,這也成為後來漢賦的基本特徵。
客曰:“將為太子奏方術之士有資略者,若莊周、魏牟、楊朱、墨翟、便蜎、詹何之倫,使之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孔、老覽觀,孟子籌之,萬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豈欲聞之乎?”
於是太子據幾而起,曰:“渙乎若一聽聖人辯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第五,《七發》既奠定了典型的漢代大賦的基礎,又是辭賦中特殊的一支——“七”體的開創之作。枚乘的《七發》標誌著賦體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的創作則真正使賦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形式,並且在鋪陳揚厲方面登峰造極,可以說,漢賦的真正代表人物首推司馬相如。(“枚馬”、“揚馬”)
相如時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令侍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且夫齊楚之事,又烏足道乎!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洲淤之浦,經乎桂林之中,過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順阿而下,赴隘狹之口,觸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上林賦
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虡,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穀為之蕩波。
靡曼美色,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妖冶嫻都,靚妝刻飾,便嬛綽約,柔橈嫚嫚,嫵媚纖弱,曳獨繭之褕絏,眇閻易以恤削,便姍嫳屑,與俗殊服,芬芳漚鬱,酷烈淑鬱,皓齒粲爛,宜笑的皪,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於側。
日本學者兒島獻吉在他的《中國文學史綱》中指出:“中國文字以象形為基礎,而指事會意形聲皆有一部分之象形。象形與圖畫,只有精粗之異耳。試觀郭璞《江賦》,通篇文字中以水為偏旁者占十之五六。水,象形字也;則滿目滔滔,長江萬里,流之江注五湖之象洋溢與紙上。更觀司馬相如之《上林賦》,篇中敘山者崇峨崔嵬嶄岩崛崎等字,皆冠以山。敘魚鳥者亦如之,皆冠以魚鳥之偏旁。山與魚鳥,皆象形字也;故一篇文字全體生動,善寫高山絕峰,峻極於天之雄勢;易使人想見鳥飛天魚躍淵之活境。皆於文字之構造含有圖畫性質之所致。”
“鴻筆之徒”,“莫不洞曉”小學,這正是漢代辭賦興盛的原因之一。
若夫終日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抏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亡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從此觀之,齊楚之事,豈不哀哉!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墾辟,而人無所食也。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侈,僕恐百姓被其尤也。”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謹受命矣。”勸百諷一曲終奏雅
明王世貞評《子虛》《上林》,以為材極富,辭極麗,運筆極古雅,精神極流動,長沙有其意而無其材,班張潘有其材而無其筆,子雲有其筆而不得其精神流動之處云云,其為歷代評家所傾倒,可謂至矣。
作者以“(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覽人物”(《史記》)的巨大時空意識所作的呆板堆砌而又渾厚雄偉的鋪陳描寫,正是展示了中華民族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之際,那種征服世界、佔有世界的自豪、驕傲,展示了那個時代繁榮富強、蓬勃向上的生氣,彌漫著令後人不斷回首驚歎的大漢氣象。
三、抗之則在青雲之上,
抑之則在深泉之下
—枚皋、東方朔等及漢代文人地位
朔初來,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求職記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求職記
久之,朔紿騶硃儒,曰:“上以若曹無益于縣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臨眾處官不能治民,從軍擊虜不任兵事,無益于國用,徒索衣食,今欲盡殺若曹。”硃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過,叩頭請罪。”居有頃,聞上過,硃儒皆號泣頓首。上問:“何為?”對曰:“東方朔言上欲盡誅臣等。”上知朔多端,召問朔:“何恐硃儒為?”對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硃儒長三尺餘,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臣朔長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錢二百四十。硃儒飽欲死,臣朔饑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詔金馬門,稍得親近。(《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升職記久之,伏日,詔賜從官肉。大官丞日晏不來,朔獨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伏日當早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賜肉,不待詔,以劍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謝。上曰:“先生起,自責何也。”朔再拜曰:“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無禮也!拔劍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乃反自譽!”復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自我批評記時朔在傍,進諫曰:臣聞謙遜靜愨,天表之應,應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之應,應之以異。今陛下累郎(廊)台,恐其不高也;戈獵之處,恐其不廣也。如天不為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為苑,何必盩厔、鄠、杜乎!奢侈越制,天為之變,上林雖小,臣尚以為大也。……故務苑囿之大,不恤農時,非所以強國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台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不勝大願,願陳《泰階六符》,以觀天變,不可不省。
(《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進諫記是日因奏《泰階》之事,上乃拜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進諫記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
《答客難》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固非子之所能備也。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禽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談說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廩倉,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流德,天下震懾,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動猶運之掌,賢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
《答客難》
人各有情,不能相強。使得為清時之賀監,放浪江湖;亦何必學漢室之東方,浮沉金馬乎?
(納蘭性德《與顧梁汾書》)
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於財。其進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閒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即空居。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無他書。”其遺劄書言封禪事,奏所忠。忠奏其書,天子異之。……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君若愛遊蕩,城東有春園。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白居易《中隱》
其他重要賦作:
王褒《洞簫賦》是第一篇專門描寫樂器與音樂的賦。《洞簫賦》的取材深受《七發》第一段的影響,但王褒將之發展為全賦,擴大了漢賦的題材範圍,開了後世的詠物賦和音樂賦的先河;《洞簫賦》雖多用騷體句,但雜以駢偶句,在賦的發展史上首開其端。
四、攬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
——西漢後期至東漢前期的辭賦
西漢後期最著名的賦家是揚雄。揚雄(前53—18)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是繼司馬相如和王褒之後蜀地出身的又一位傑出文人。他的賦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有十二篇,今存《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反離騷》、《解嘲》、《解難》七篇,及《蜀都賦》、《太玄賦》、《逐貧賦》等幾篇殘文。
西漢後期的主要辭賦家揚雄、劉向、劉歆等人,直到東漢前期的主要辭賦家如班彪、班固、傅毅等人,其身份已經不再是前一階段枚乘、司馬相如、東方朔那樣專以文學寫作為業、侍奉於帝王宮廷的文人;他們或主要是學者,或以官僚兼學者。這種身份上的變化,在辭賦創作中帶來一種新的現象:即為了顯示學問,引用典故及古書中成語的風氣開始盛行。劉勰指出:“自卿(司馬相如)、淵(王褒)以前,多俊才而不課學;雄(揚雄)、向(劉向)以後,頗引書以助文。此取與之大際,其分不可亂者也。”(《文心雕龍·才略》)用典雖然增加了閱讀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涵量。在西漢後期開始形成的重視用典的現象,以後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極重要和極普遍的特色,其技巧和效果也日益豐富。劉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
結合途中所見景物與有關的史事,抒發感想。
隮高平而周覽,望山谷之嵯峨。野蕭條以莽蕩,迥千里而無家。風猋發以漂遙兮,谷水灌以揚波。飛雲霧之杳杳,涉積雪之皚皚。雁邕邕以群翔兮,鶤雞鳴以嚌嚌。遊子悲其故鄉,心愴恨以傷懷。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攬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海运货物运输合同文本
- 理发店员工合同协议书
- 《房地产基础》课件 情境一 教你选对地段
- 新房交易合同中介四方
- 普法宣讲【法律学堂】第二十二章 起诉意见书-ldfjxs004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文言文教案
-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卷数学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矿资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宁都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7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宜昌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与管理
- 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模拟试题(有答案)
- 设备移机合同模板
-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 中班幼儿主题墙设计方案
- 健身房市场调研报告总结与反思
- 钢结构施工准备-钢结构识图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 华为培训教程01网络基础
- 《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课件-前庭觉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