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人应该尊重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4赤字一:空气污染大气和固体废物的污染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API)是为了使公众对污染情况有直观的认识,而根据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来的。一般而言,监控部门会监测数种污染物分别计算指数,并选取其中指数最大者为最终的空气污染指数。各个国家或地区对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和规定有所不同,称谓也稍有区别。在中国,监控的污染物包括如下几种: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赤字二: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万亿吨,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第一类水最好,可以直饮。第二类第三类水,适宜生活使用。第四类水,只可用作工业用水。第五类水,用于农业灌溉。第六类水,就是有毒的污水了。在我国目前总体水量中,已经有1/5属基本丧失水体功能的劣五类水。在全国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条受到污染。赤字三:土地资源恶化
20世纪70年代,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千米,80年代增加到2100平方千米,90年代前期达到2460平方千米,90年代末期扩大到3436平方千米。国家林业局2005年发布的《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显示,到2004年,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近年新增沙漠化土地中,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草地的退化和沙漠化。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41个县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三北”和西南地区。9土地资源恶化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但天然林和成熟林的比例却不断下降,人工林面积虽然有所扩大,但林相单一,保护生态的功能要逊色许多。10赤字四: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物种数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0%,在3万种高等生物中约有3000种处于濒危灭绝状态。联合国《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名单中,我国就占156个,约占其总数的1/4。在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有4000—5000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肯尼亚是全球野生动物天堂,得力于肯政府意志!为保护大象,89年肯政府把12吨库存象牙全部当众烧毁!少了几百万美元收入在所不惜!当时象牙走私主要目的地是日本,香港和泰国。过去十年中国人在非洲增长15倍,国际机场被拘捕象牙携带者90%是中国人。惊心吗?生态问题的新特点:第一,从局部到全球第二,升级换代第三,从富国到穷国潘岳:“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我们一直说要搞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实际上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度过的问题。”一、生态与生态文明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一)生态请用“生”组词,五人一小组;请将建立五个词与“生态”之间关联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生态——包括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所谓环境就是围绕着某个主体的周围世界。英语的environment(环境)这个名词,就是由environ(围)这个动词造出来的。”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中心主体就是人类。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中,环境被理解为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2、文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的进步的状态和成果。四首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夫妻双双把家还咱们工人有力量北方的狼3、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指人类在实践生活的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
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赫哲族世代居住在中国东北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沿岸地带,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民族,也是唯一能用“鱼皮”缝制衣服的民族,史称“鱼皮部”。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因居住区域、语言和服饰用料的不同,有“奇楞”、“赫哲”等自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乡、街津口乡,饶河县的四排乡,其余散居在佳木斯、富锦、依兰、抚远等市县,现有四千余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4、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十八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一)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五)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是内在统一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自然环境一起发展的。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谁设想人已完全克服了自己身上的固有的自然生物因素,那就天真可笑了。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马克思也认为,人有两个“身体”,一个是他的有机身体即血肉之躯,另一个是他的无机身体即外部自然界。“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说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界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制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人从属于自然,但人又与自然界中所有其他的存在物都不同。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双向建构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在人的劳动实践中,人和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的变换,“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违背生态规律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恩格斯就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追求利润的盲目冲动而使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成为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共同伤害。
生态危机不仅是一种自然现实,而且是一种社会现实,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自然界的遗害和写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生态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思路,即只有变革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真正的解决。”生物中心论:施韦泽(史怀哲):《敬畏生命》史怀哲语录:
(1)我的生命对我来说充满了意义,我身旁的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要别人尊重我的生命,那么我也必须尊重其他的生命。(2)除非你能够拥抱并接纳所有的生物,而不只是将爱心局限于人类而已,不然你不算真正拥有怜悯之心。(3)有思考能力的人一定会反对所有的残酷行径,无论这项行径是否深植传统,只要我们有选择的机会,就应该避免造成其他生物受苦受害。(4)除非人类能够将爱心延伸到所有的生物上,否则人类将永远无法找到和平。(5)在我心中一股坚守的信念油然而生,除非有不可避免的理由,我们没有权利在其他生物(人、动植物)身上加诸痛苦和死亡。我们应该觉得在无心之下造成其他生物的受害和死亡是件非常可恶的事。2、西方的生态理论
●作者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1952年凭借“敬畏生命”理论获诺贝尔和平奖
●生态文学的创始人雷切尔·卡森和生态文学先驱、《沙乡年鉴》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都从这部作品中深受启发,并对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以作者名字命名的研究机构、学校、医院不胜枚举,所有生态思想、文化研究者都将书中理论作为探索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
《敬畏生命》对于人类的思想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敬畏生命理论把生命整体性作为思想的逻辑起点,指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否定了生命的价值序列,进而将人类的伦理关怀从人扩展至所有生物和整个世界,倡导所有生命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倡导人类建立与万物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有学者在《图书馆杂志》月刊上发表文章,盛赞史怀泽“搭建了珍视生命整体性和重视生物个体性之间的桥梁”。2、西方的生态理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地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动物解放/权利论:
彼得·辛格:《动物解放》1975
汤姆·雷根:《动物权利研究》《动物解放》是动物保护运动的圣经,是生命伦理学的经典之作,是素食主义的宣言。动物与人类同属自然的生灵,但人类却在根深蒂固的动物歧视下,对于与人一样有知觉、有痛觉的动物们肆意剥削、欺凌和杀戮。《动物解放》一书,将人类应当如何对待非人动物的问题,作为一个伦理问题来探讨,告诉读者做一个素食主义者,会使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也将拯救不堪重负的地球。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正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生态中心论:利奥波德:《沙乡年鉴》,1949
《沙乡年鉴》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生态社会主义:坚持一种弱(有限制)的人类中心主义。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1994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
》3、中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一)建设生态文明(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自诞生以来与自然界的关系发展:A、依赖关系B、顺应关系C、掠夺关系D、和谐关系
美丽的净月潭江城护鸟第一人:任建国如何和谐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1.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同时考虑2.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同时考虑3.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同时考虑。
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P120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文化根源是近代以来的以利己为特征的人类中心主义文化。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人是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近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的利己性、自私性,或者说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在这种文化观中,以人类为中心只是以个人、集团、阶级、民族或国家为中心,而并不是以整个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中心。人们的视线中只有自我,没有他者,没有未来,没有子孙后代,更没有自然的内在价值。
经济根源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口数量的急速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在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和物质财富的欲望驱使下,人们开始了对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在大量生产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由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难以处理的废弃物更是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政治根源
受传统发展观影响而导致的政府环境职能缺位是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政治原因。另一重要原因即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制度供应不足,特别是针对政府行为的制度供应不足。
不能吃祖宗饭,绝子孙粮。不能只知赚钱,不想自然。不能只想现在,不顾未来。
保护生态,我的责任。更新理念落实责任赏罚分明(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资源节约型: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消费强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倍;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公斤标准煤创造的GDP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约是我国的15倍,世界均值为1.86美元;工业锅炉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水平高4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工业部门多消耗2至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5。
新疆乡镇煤矿平均回采率仅为10%-15%,国有地方煤矿约有30%,直属国有重点煤矿也不足60%。
陕西、内蒙古等西部能源产区煤层较厚,新疆一些煤层平均厚度可达50米,而部分企业使用仅高4.8米的综采支架,直接从中间采掘,对资源的浪费难以估量。
石油开采中综合利用率也较低。新疆油田的回采率平均为40%,而陕北一些油井的回采率不足20%,这意味着,埋藏于地下的原油每吨仅能开采出100多公斤,而其余800多公斤都被白白浪费。(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环境友好型: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目前全球总碳排放量仍处在上升之中。其中经合组织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在2011年中,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有所下降,比如欧洲下降了3%,日本下降了2%,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则有所上升,像印度就增加了6%。(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012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40号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分现状与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保障措施,规划实施6部分。——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目标。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耗增幅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大幅提高,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见表1)。风机、水泵、空压机、变压器等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国产家用电器和一些类型的电动机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重点行业、农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节能改造工程。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实施燃煤锅炉和锅炉房系统节能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在部分地区开展锅炉专用煤集中加工,提高锅炉燃煤质量;推动老旧供热管网、换热站改造。推广四通道喷煤燃烧、并流蓄热石灰窑煅烧等高效窑炉节能技术。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大城市居民采暖除有条件采用可再生能源外基本实行集中供热,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背压式热电或集中供热改造,提高热电联产在集中供热中的比重。“十二五”时期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节约和替代石油。推广燃煤机组无油和微油点火、内燃机系统节能、玻璃窑炉全氧燃烧和富氧燃烧、炼油含氢尾气膜法回收等技术。开展交通运输节油技术改造,鼓励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在有条件的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城际客货运输车辆等推广使用天然气和煤层气。因地制宜推广醇醚燃料、生物柴油等车用替代燃料。实施乘用车制造企业平均油耗管理制度。“十二五”时期节约和替代石油800万吨,相当于1120万吨标准煤。(五)走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的全面发展(三生有幸)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为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目标:双型社会(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控制排放生态观念意义:解决发展的瓶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与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科学发展观(二)正确政绩观(三)建设双型社会(四)推进公众参与(五)环境法治建设(六)全球治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双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过去很长时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的一种修正,指导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其中就包括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综合全面地发展,从不协调的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重物轻人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人与自然对立的发展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从追求当代人的发展转向同时追求后代人的发展,实现了发展范式的重大转换,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变革。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就是追求和谐。和谐,不仅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种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了,就会导致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另一方面,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对人的统治和剥削是通过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剥削而实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环境公平。在代内层面,潘岳认为,我国的环境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不公平。
如果代内环境公平不能相对实现的话,代际环境公平的实现也就失去了前提和保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保证公正性是其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2011年8月8日,受台风“梅花”影响,大连福佳化工有限公司在建防波堤坝发生溃坝。经市民的强烈反对,大连市14日宣布,福佳大化PX(对二甲苯)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决定将搬迁。这个2007年厦门市民极力反对的项目,如何会落户大连?搬迁了就不污染了吗?(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政府的环保绩效考核
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而政绩观则是价值导向,如果政绩观是错误的,那么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向、施政行为必然就会产生偏差。绿色GDP则是对传统GDP的一种调整,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环境和资源的成本后的总值。
(三)建设双型社会(四)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恩节团日活动策划方案
- 学校品德活动设计策划方案
- 哈市初三模拟数学试卷
- 广西技校单招考试数学试卷
- 小班五一安全活动方案
- 贵阳7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 产品研发及成果共享协议
- 农业投入与利益分配模式优化协议
- 华县八年级学生数学试卷
- 河南2024文科高考数学试卷
- 购买甲醇安全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高空外墙清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工程部分
- 租用公司车辆合同协议
- 中国荷文化课件
-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策略与方法
- 小升初英语语法专项练习
- 2025年智力残疾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 iata第 66版危险货物规则(dgr 66th)
- 某某光伏电站运维月报
- 肺癌胸腔积液患者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