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一)-史前时期(教师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一)-史前时期(教师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一)-史前时期(教师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一)-史前时期(教师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一)-史前时期(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一)——史前时期阅卷人一、选择题得分1.(2024七上·新津月考)山西夏县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相传黄帝之妻嫘祖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入锅里,嫘祖用树枝捞茧,捞起了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截至2022年,考古学者在该县发现了多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蚕茧和石雕蚕蛹。据此可知()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2.“民以食为天。”从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远古时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结构是()A.南稻北粟 B.北稻南粟 C.东麦西黍 D.西麦东黍【答案】A【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故得出结论:南稻北粟。

A项南稻北粟是我国远古时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结构,符合题意;

B项北稻南粟说法相反,不符合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黍,是中国小杂粮的一种,一年生粮食作物,成熟以后是金黄色,在中国的北方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农业种植。准确识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生活状况。3.(2023七上·黄埔期中)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答案】C【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及所学可知,图示文物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二者能够相互印证,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项正确;

传说和神话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排除A项;

“唯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传说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考古发现,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4.(2023七上·新会期中)七年级的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如下历史思维导图。据此可知,其空白处应填入的是()A.禅让制 B.等级制 C.奴隶制 D.私有制【答案】A【知识点】禅让制【解析】【分析】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2024七上·罗定期末)以下3图是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插图,北京人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不同的工具猎取动物,会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改善生存条件。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图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2北京人狩猎想象图图3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B.史书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最能支持这一结论,A正确;史书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有主观评论,属于第二手资料,B错误;

神话传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属于第二手资料,C错误;

学者的推测,毕竟是一种推断而已,不能算是一手资料,属于第二手资料,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北京人。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手资料的概念,再逐一与选项对比即可。6.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答案】A【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可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浩如烟海,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兼容并包,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多元一体,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7.(2023七上·德庆月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 B.C. D.【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A:北京人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靠采集、狩猎为生,还未进入原始农耕生活,A项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已经有了爱美的意识,还未进入原始农耕生活,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已经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C项符合题意;

D: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期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始农耕文化,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8.(2020七上·高安期中)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由地点可知是黄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C正确;

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A排除;

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B排除;

河姆渡遗址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半坡居民的生活区域。9.(2021七上·夏津月考)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历史学家的著述【答案】C【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不符合题意;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北京人死亡后留下来的,这是研究北京人最原始的最直接的证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历史学家的著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第一手史料的含义,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题干中对第一手史料的含义的解释。10.(2019七上·磴口期末)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种植水稻”可知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语句“种植水稻”,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11.(2022七上·紫金期中)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①处于旧石器时代②处于新石器时代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根据“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粮食,出现原始农业,处于新石器时代。水稻是长江流域的作物,排除①④,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代时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12.(2023七上·端州期中)如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头盖骨、牙齿化石史料实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C.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D.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答案】A【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炭屑和烧骨化石”可以说明“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头盖骨、牙齿化石”可以验证“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这说明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故选A项。

只有北京人会保存火种,元谋人不会,排除B项;

材料没有介绍元谋人的体貌特征,所以没法证明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排除C项;

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在非洲,不是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早期人类遗址的相关史实。13.(2024七上·衡阳月考)2023年9月12日,《光明日报》刊文《穿越170万年寻迹”元谋人”--现场直击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记者深入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追随考古专家们穿越170万年,探寻元谋人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想实地观看此次考古发掘,应该去的地方是()A.陕西 B.北京 C.浙江 D.云南【答案】D【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以其发现地命名的,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D正确;

位于陕西的早期人类是蓝田人,A错误;

位于北京的早期人类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B错误;

位于浙江的是河姆渡遗址,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元谋人。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题干的时间和名称,该遗址位于哪个省份即可得出答案。14.(2023七上·栾城期末)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 D.专家推测【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现、神话传说、影视作品、文献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状况,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B正确;

神话传说要提供考古发现的文物、遗物、遗迹来验证,A错误;

远古人类没有文字,B错误;

专家推测要依据考古发现的文物、遗物、遗迹等,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解题方法:结合所学分析选项看哪个选项符合题干要求。15.(2021七上·吉林月考)下列能够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是()A.种植水稻 B.种植粟C.住干栏式建筑 D.使用青铜器【答案】B【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16.(2021七上·恩平期中)某班同学对史前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题目,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北京人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B.《河姆渡遗址:杂交水稻的源远流长》C.《半坡遗址:领略半地穴式建筑的智慧》D.《神话与传说:历史研究的可靠依据》【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打猎、捕鱼。制造彩陶(半坡人面鱼纹盆)。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发现纺轮、有乐器埙。C符合题意;

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排除A;

河姆渡人时期没有杂交水稻,排除B;

神话与传说不是历史研究的可靠依据,排除D;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即可作答。同时对北京人、河姆渡人、神话与传说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17.(2021七上·龙门期中)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答案】C【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题干现象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山顶洞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8.(2016七上·海南期中)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答案】D【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解析】【分析】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知识点。19.(2016七上·常熟期中)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答案】A【知识点】炎帝和黄帝【解析】【分析】根据课本知道轩辕即黄帝,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是华夏族的祖先。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针对华夏之祖的考查。20.(2023七上·天山期末)传说中炎帝教民垦种、制陶、纺织、煮盐,黄帝建造宫室、挖掘水井、制作衣裳,尧鼓励垦种。这些远古传说()A.无任何证据,纯属美好的传说B.有史料依据,是不容辩驳的事实C.无科学依据,是后人的凭空想象D.有一定依据,有待进一步证实【答案】D【知识点】炎帝和黄帝阅卷人二、材料分析题得分21.(2023七上·浏阳期末)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摘自班固《汉书》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