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十九)——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阅卷人一、选择题得分1.(2024八下·乐昌期末)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A.“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答案】C【知识点】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2024八下·乐昌期末)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从5.1万亿元增长至11.8万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国同期1.1个百分点。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B.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D.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B【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答案】D【知识点】澳门回归【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可知,通过文化联谊活动,增加了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D项正确;
“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文化联系,不是经贸联系,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澳门的高度自治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祖国统一大业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4.(2024八下·厦门期末)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让“爱国者治港”的根本原则得以贯彻落实,为香港社会恢复安定繁荣提供法律保障。内地是香港发展最大的靠山,事实上香港回归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C.“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D.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答案】C【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5.(2024八下·彭阳期末)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证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政冶协商会议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答案】B【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2024八下·阿荣旗期末)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总值达3453.9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266倍、1958年的1053倍;全区城镇化率达58%,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1.4平方米。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答案】D【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2024八下·连平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A.三民主义 B.“求同存异”C.“九二共识”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8.(2024八下·盱眙期末)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两岸是一家人”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综合国力 D.军事力量【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9.(2023八下·莲湖期末)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A.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B.促进民族文化传承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答案】B【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彰显各民族大团结,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0.(2024八下·福州期末)图所示时间轴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学习内容的主题是()A.民族共同繁荣 B.经济特区发展C.香港回归祖国 D.对内改革深化【答案】C【知识点】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1.(河北省沧州市沧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材料描述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答案】C【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2024八下·萧县期末)澳门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于2019年2月28日公布: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4403亿澳门元(注:是1999年澳门回归前的8.5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666893澳门元,约合82609美元。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A.兴办“经济特区”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坚持“一国两制”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知识点】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3.(2024八下·于洪期末)如表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据该笔记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1992年“九二共识”A.经济改革的深化 B.统一大业的推进C.对外开放的扩大 D.民主法治的完善【答案】B【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澳门回归14.(2024八下·大足期末)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政治制度的创新【答案】D【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2024八下·江门期末)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见如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D.表明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答案】C【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6.(2024八下·辽阳期末)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答案】C【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澳门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7.(2024八下·邹城期末)2021年7月1日,香港警队全面将英式步操转用解放军队列,“正步每一步都更靠近祖国,每一步都更有归属感”。这一变化体现了香港警队()A.维护特区安全 B.提升战斗素养C.深化警民关系 D.加深国家认同【答案】D【知识点】澳门回归18.(2024八下·五莲期末)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下图所示的公开信。该“公开信”的发表()A.打破了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 B.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C.助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创办 D.使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答案】D【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19.(2024八下·凤翔期末)史明智同学喜欢把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习,下列图片是其学习时搜集到的历史纪念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国防建设 B.对内改革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答案】D【知识点】澳门回归20.(2024八下·商河期末)“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下列实践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C.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D.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答案】B【知识点】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阅卷人二、材料分析题得分21.(2023八下·期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许士玲《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材料三:2020年1月15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新的一年大陆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框架内,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而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新浪新闻》材料四: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伟大构想?(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九二共识”的内容。(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1)意义:结束了西藏被侵略的历史;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构想:一国两制。(3)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4)有利因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西方国家的干涉。【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西藏和平解放;“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解析】【分析】
(1)意义:根据材料一“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材料表明,西藏和平的解放结束了西藏被侵略的历史;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制度:根据所学可知,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制度。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祖国统一方针。
(3)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4)根据材料四“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材料表明,“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西方国家的干涉是影响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根据材料四“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是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故答案为:
(1)意义:结束了西藏被侵略的历史;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构想:一国两制。(3)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4)有利因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西方国家的干涉。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藏和平解放。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国两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九二共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九二共识”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海峡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海峡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22.(2023八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理论体系核心人物理论名称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摘编自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1)材料一的表格所示理论属于哪一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②材料三中的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的回归?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MACAU”是哪儿?(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和发展。(2)选择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3)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又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吻合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中共十九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分析】(1)理论:根据材料信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表格所示理论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和发展。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要注意理解题意,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方面选题做题。
①政策:根据材料二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西部大开发战略。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名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②构想:根据材料三“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19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