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龙门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惠州市龙门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惠州市龙门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惠州市龙门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惠州市龙门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8惠州市龙门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1)老骥伏枥,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曹操《龟虽寿》)(2)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3)祖国河山,壮美如画。东皋薄暮中“树树皆秋色,_________”(王绩《野望》);凉州边塞上“大漠孤烟直,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三峡两岸边“_________,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4)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借“雁”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塞外夕照蓬飞图。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西湖早春莺歌图。【答案】①.志在千里②.壮心不已③.岂不罹凝寒④.山山唯落晖⑤.长河落日圆⑥.重岩叠嶂⑦.日暮乡关何处是⑧.烟波江上使人愁⑨.征蓬出汉塞⑩.归雁入胡天⑪.几处早莺争暖树⑫.谁家新燕啄春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罹、凝、晖、征、蓬、啄”等字词容易写错。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shǒu()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2)我念过sīshú(),光绪三十一年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3)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jīngjiélǜ(),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4)似乎正要说出yìyángdùn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答案】①.翘首②.私塾③.殚精竭虑④.抑扬顿挫【详解】考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翘首:拼音qiáoshǒu,指抬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2)私塾:拼音sīshú,旧时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3)殚精竭虑:拼音是dānjīngjiélǜ,褒义词,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4)抑扬顿挫:拼音是yìyángdùncuò,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B.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D.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答案】C【详解】A.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B.由衷:衷心的;出自内心的;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C.看着复杂纷繁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于形容故事情节。D.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故选C。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删去“至少”)B.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前加“是否”)。C.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太空开发研究工作。(“毅然”和“决定”位置对调)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扩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把“扩大”改为“提高”)【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C.词序颠倒,正确改法是“充分”应放到“发挥”的前面。故选C。5.为迎接“世界读书日”,你们学校推出了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宣传栏张贴了以下表格,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表格内容概述出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变化调查表读书计划情况(%)读书笔记情况(%)有计划有时有计划没有计划每读必做凭兴趣做从不做小学11.615.47307.192.9初中20.116.663.38.328.763高中30.319.450.313.833.4528(2)任务二:为迎接第27个“世界读书日”,你们班选定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名著,开展以“重读红色经典”为主题的阅读探究活动。李东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将有关红军领袖的故事情节概述如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恩来同作者首次见面,用英语跟他打招呼,还为斯诺精心设计采访行程。B.朱德用一把菜刀建立了湖南苏区,多次把哥老会成员收编进入红军,与部下同甘共苦。C.彭德怀童年读私塾时就反抗欺负他的老师和地主的孩子,还踢掉了祖母的鸦片烟。D.毛泽东对当今世界政治态势的熟悉程度和独到见解令斯诺敬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3)任务三:你们班级将在“世界读书日”捐献一批图书给山区的学生,请你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扉页上书写推荐语。【答案】(1)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缺少读书计划且很少做读书笔记;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读书计划以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越来越好。(2)B(3)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记录了长征时期作者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我希望收到这本书的你,永远铭记曾经在中国大地上,有一群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艰苦奋斗、不畏牺牲,只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炼能力。可根据图表中的信息来概括自己的观点,发表合适的看法。图表是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读书计划和读书笔记”情况的统计。总体上看,“没有计划”这一项,小学、初中、高中占比依次为73%、63.3%、50.3,均超过一半,而“从不做”这一项,三个年级占比依次是92.9%、63%、52.8%,同样超过一半。故可得: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缺少读书计划且很少做读书笔记。竖向来看,“有计划、有时有计划、没有计划、每读必做、凭兴趣做”这五项指标中,除了“没有计划”这一项,其他均不断提高,故而可得: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作课外读书计划和作读书笔记的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B.不是朱德,应是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把地方“哥老会”成员收编进红军。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语的拟写。本题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鼓励山区的学生努力学习,不忘过去,永远铭记在曾经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群红军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不畏牺牲,只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鼓励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美好的未来努力拼搏奋斗。示例:《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期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实际情况,并从这些人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开始,追溯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我希望收到这本书的你,既缅怀革命先烈,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二、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猛浪若奔___________(2)负势竞上___________(3)泉水激石___________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6.①.飞奔的马②.凭借③.冲击,撞击7.(1)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飞奔的马。(2)句意: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凭借。(3)句意: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激:冲击,撞击。【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从,跟,随;流,流水;东西,向东向西漂流。(2)经纶,治理;窥,看;反,同“返”,返回。【点睛】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于令仪诲人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何苦而为盗耶___________

(2)如其欲与之___________9.请在下边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三条“/”标出来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10.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答案】8.①.苦衷②.给9.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10.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苦:苦衷。(2)句意: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与:给。【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人怀疑责问。“曰”表说话,其后应断开。“尔贫甚”是一个主谓句,其中的“甚”是状语后置;“夜负十千以归”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其中“归”是动词谓语;“恐为人所诘”是一个被动句。故断为: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现实意义。第一问:根据“尔贫甚,夜负十干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的意思“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可知,于令仪从小偷的角度上考虑他们的处境,给他钱并让小偷有尊严的回家,故可以向他学习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第二问:根据“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可知,于令仪并非因为一件事而妄下结论,而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盗大感惭,卒为良民”可知,正是拥有一颗原谅和向善的心,最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甚至改变他人向善。(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①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陌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晴里有一百只眼珠。”——节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有删减材料二①环球时报4月28日报道据路透社28日报道,在本次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一些乌克兰城市计划根据“去俄罗斯化”进程,重新命名与俄罗斯有关联的街道和广场。②在基辅拆除了一座象征俄罗斯和乌克兰友谊的苏联时期纪念碑一天后,基辅市议会在周三宣布,已经编制了一份名单,列出了467个可以考虑重新命名的地点。③报道称,其中包括一个以19世纪作家列夫·托尔斯泰(LeoTolstoy)命名的中心广场和一条以俄罗斯贝加尔湖命名的街道,甚至一条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命名的道路也在这个名单上。——节选自《环球时报》百家号,有删减材料三①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7日发表文章称,乌克兰各地官员正在启动所谓的城市“去殖民化”计划。全文如下:②远在乌克兰战火纷飞的东部前线之外,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打响:不是从战壕里,而是在绿荫遮蔽的小路和宽阔的大道上。那就是名叫“巴甫洛夫”或“柴可夫斯基”或“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敌人。③在乌克兰全国各地,官员们正在启动城市“去殖民化”计划。乌克兰民众急于将2月底发动军事行动的那个国家的一切痕迹全部消除,他们正在仔细检查一切会激起对俄罗斯帝国或苏联历史记忆的街道和地铁站的名称。④在首都基辅,市政委员会正在研究将列夫·托尔斯泰地铁站改名为瓦西里·斯图斯站,斯图斯是乌克兰诗人和异见人士。以白俄罗斯首都命名的“明斯克”站可能不久将改名为“华沙”站,以示对支持乌克兰的波兰的尊敬。——《乌克兰掀起“去俄化”浪潮》有删改11.下面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材料一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绘运用大量比喻、夸张,是传记文学性的体现,但不符合传记的真实性。B.材料二、材料三是新闻消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及时性)、准确性等特点。材料二的电头和导语,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C.材料一中引用了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一百只眼珠”运用夸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极富情感的特点。D.材料三中引用了美国《纽约时报》网站的文章,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打响”是指乌克兰启动了城市“去殖民化”计划。12.茨威格人物传记语言极富文学性,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1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根据新闻知识,完成以下任务。(1)假如你是校园小记者,请根据材料二为校报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2)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请你从材料三中找出一例进行分析。【答案】11.A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托尔斯泰的面部比喻成小屋,将他的额头比喻成木柴,生动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印象是粗鄙的。13.(1)俄乌冲突爆发后,部分乌克兰城市推进“去俄罗斯化”进程。(2)范例一:“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7日发表文章称”指出参考消息网是转载《纽约时报》的新闻,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范例二:“以白俄罗斯首都命名的“明斯克”站可能不久将改名为“华沙”站,以示对支持乌克兰的波兰的尊敬。”“可能”一词是指预测,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11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分析。A.“但不符合传记的真实性”理解错误,传记的文学性并不影响真实性。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根据题干“茨威格的人物传记语言极富文学性”的提示,从该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即可。“小屋粗制滥造”把托尔斯泰的面部比作小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把额头比作横梁和树柴,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托尔斯泰给人粗鄙的形象。“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具有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可据此作答。【13题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此题可根据导语部分“在本次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一些乌克兰城市计划根据‘去俄罗斯化’进程,重新命名与俄罗斯有关联的街道和广场”概括为:乌克兰城市重命名与俄罗斯有关联的街道和广场。(或俄乌冲突爆发后,部分乌克兰城市推进“去俄罗斯化”进程)(2)本题考查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此题可从准确性的角度,从材料三找出相关语句并作分析。如“市政委员会正在研究将列夫·托尔斯泰地铁站改名为瓦西里·斯图斯站”中的“正在”一词,表示行为动作在进行之中,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英雄村的家书徐立新①斯莫科夫是苏联列宁格勒的一名中学生,他打算在二战胜利纪念日时,在学校举办一个“英雄遗物展”。几经打听,他得知几十里外有个叫乌卡拉的英雄村,村里的卡秋莎大娘有他想要的东西。很快,他和同学们见到了大娘。斯莫科夫问:“卡秋莎大娘,听说您这里有二战遗物?”“没有。”大娘立刻就回绝了。他没死心,继续问:“那有军人的勋章或战斗日记吗?”“也没有,但我这里有一封从前线寄来的信,行不行?”“给我们看看吧!”斯莫科夫说。大娘找出信,小心翼翼地交到他手中。“您丈夫是个大英雄吗?”一个女同学急切地问。“不,他什么也不是!”卡秋莎大娘有些生气。斯莫科夫开始读信:②“你好,我亲爱的妻子卡秋莎,我在前线一切都好。烟按战时规定供应,只是都是些劣质烟叶,一下抽一包也不过瘾。好在,它还能冒出烟来。③“我把你给我的一条裹脚布不小心弄丢了,因此,现在每天都只能裹另外一条。白天穿,晚上洗晾,有时天气不好,晾不干,第二天就只能将它湿乎乎地裹在脚上,很难受。④“现在我们很少真枪实弹地跟德军拼命,每天的任务是挖战壕。每当我挖到战壕深处,总能闻到一股家乡泥土的味道。我想战争很快就能结束了,请安心地等我凯旋吧……你的丈夫马特洛夫。1942年4月5日。”⑤斯莫科夫把信还给大娘,失望地说:“这不是遗物,全讲些烟叶和裹脚布的琐事,一句报国誓言都没有!”然后就走了。⑥“那时,这封信多重要呀!”卡秋莎陷入了回忆……⑦那是一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这封信从前线寄来时,全村的妇女都羡慕死她了。因为那是一年多来的唯一来信,村里的男人都上前线了,家里的妇女们等信都等疯了,她们白天拼命地干活,就是想借此忘掉一切。可到了晚上有人实在受不了,便跑来找卡秋莎:“你给我念念信吧!”⑧卡秋莎大声念道:“你好,我亲爱的妻子卡秋莎……”而妇女们听到的仿佛是:“你好,我亲爱的妻子伊万诺娃;我亲爱的妻子维妮耶娜……”她们觉得自己的丈夫还活着,不是在枪林弹雨中穿行,而是抽着烟,闻着家乡泥土的味道……那颗悬着的心便放下了。“姐妹们,我们在家乡的泥垄上也能闻到前线战壕的味道!”卡秋莎鼓励着妇女们。后来,一到晚上,卡秋莎家便聚满了人,听她读那封不知读过多少遍的信,直到战争结束。⑨一周后,斯莫科夫回来了,因为他在二战纪念馆里查到信息:“在战争中,乌卡拉村牺牲了不少人,其中马特洛夫最为勇敢,歼敌100多人,于1942年10月牺牲……”⑩孩子们再次敲开卡秋莎大娘家的门,他们是来取那份英雄遗物的,还有大娘在1942年11月收到的烈士勋章。⑪因为爱,丈夫向卡秋莎隐瞒了战事,而她也向全村妇女隐瞒了丈夫牺牲的消息。14.随着事件的发展,斯莫科夫对“英雄村的家书”的态度与做法有所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事件找卡秋莎大娘要英雄遗物②查到马特洛夫早已英勇牺牲态度与做法①③④15.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卡秋莎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指出其表达效果。大娘找出信,小心翼翼地交到他手中。“您丈夫是个大英雄吗?”一个女同学急切地问。“不,他什么也不是!”卡秋莎大娘有些生气。17.斯莫科夫看到马特洛夫的信感到很失望,而全村的妇女却反复地要求卡秋莎念信。马特洛夫的信都讲了些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封信的内容?【答案】14.①被拒绝,仍不死心;②读马特洛夫的家书;③失望离开;④尊敬、回村取遗物与勋章(围绕斯莫科夫的行为和态度来答题,表述合理通顺即可)。15.卡秋沙大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丈夫的家书,为了给全村女希望隐瞒着丈夫已经牺牲的事实,可见她是一个支持丈夫、热爱丈夫,坚忍顽强的了不起的妇女。她给丈夫准备出行的烟草、裹脚布,给全村妇女一遍遍念信,鼓励妇女,可见她是一个勤劳朴实,热忱,有着朴素智慧的妇女。16.运用神态与语言描写。“小心翼翼”表明卡秋莎对这封家书的珍爱,他对丈夫的怀念。“不,他什么都不是!”,语气急切、肯定,甚至有些生气,表明卡秋莎对同学们问题的不满,她还在隐瞒丈夫成为牺牲的英雄的事实,她希望保有全村的妇女们对丈夫归来的希望,体现她的坚忍,善良。17.(1)马物洛夫的家书讲了烟叶和裹脚布的琐事,讲他们担任挖战壕的工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马特洛夫的家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报国誓言,没有丰功伟绩,就是一个普通人对家人的唠叨,对亲人的思念,对回家的渴望,这不像是英雄的行为,所以斯特洛夫有些失望。而这些实实在在的唠叨、生活琐事的叙述,对卡秋莎及像卡秋莎一样盼望丈夫平安归来的妇女来说就是最好的福音。她们的丈夫平安,心里惦记妻子做过的一切,惦记着她们。而一个男人心中有国也有家,他奋力抗争,保家卫国,为了让妻子安心,选择用了隐瞒的方式,这正是一个男子成为伟丈夫的标志,他就是真正的平凡的英雄。【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已知信息“找卡秋莎大娘要英雄遗物”对应第①段,由第①段“他没死心,继续问:‘那有军人的勋章或战斗日记吗?’”可知,①空应填“被拒绝,仍不死心”。由第①段结尾“斯莫科夫开始读信”可知,②空应填“读马特洛夫的家书”。由第⑤段“斯莫科夫把信还给大娘,失望地说:‘这不是遗物,全讲些烟叶和裹脚布的琐事,一句报国誓言都没有!’然后就走了”可知,③空应填“失望离开”。已知信息“查到马特洛夫早已英勇牺牲”对应第⑨段“在战争中,乌卡拉村牺牲了不少人,其中马特洛夫最为勇敢,歼敌100多人,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