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 物质的转化_第1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 物质的转化_第2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 物质的转化_第3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 物质的转化_第4页
2025年高中化学同步讲义 必修第一册专项基础课时2 物质的转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课时2物质的转化

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

能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其原因。2.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

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性质

(1)主要化学性质

酸的主要现象或化学方程式基本

化学性质(以稀H2s04为例)反应类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显红色,酚醐

与指示剂作用——

溶液遇酸不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如Mg)Mg+H2SO4=MgSO4+H2t置换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CuO)CuO+H2sO4==CUSO4+H2。——

2NaOH+H2s04==Na2sO4+复分解

与碱反应(如NaOH)

2H2O反应

Na2cO3+H2s04=Na2sO4+复分解

与某些盐反应(如Na2co3)

82t+H2O反应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2.碱的性质

(1)主要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现象或化学方程式基本

化学性质(以NaOH为例)反应类型

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显蓝色,酚醐

与指示剂作用——

溶液遇碱显红色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如C02)2NaOH+CO2=Na2CO3+40——

与酸反应(如盐酸)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CuSO4=Na2SO4+

与某些盐反应(如CuSO4)复分解反应

CU(OH)21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旦

3.盐的性质

(1)主要化学性质

盐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基本反

化学性质(以Na2c。3为例)应类型

与某些酸反应Na2c。3+2HCl=2NaCl+

复分解反应

(如盐酸)

CO2t+H2O

Na2cO3+Ba(OH)2==BaCO31

与某些碱反应[如Ba(OH)2]复分解反应

+2NaOH

Na2CO3+CaC12==CaCO31+

与某些盐反应(如CaCl2)复分解反应

2NaCl

(2)同一类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组成上含有相同的

阴离子或阳离子。

对点训练

1.如图是某同学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酸I其,I酸碱指示剂_________

Ca(OH)2

IT]®谈|典型非金属氧化物

A.①中的酚醐溶液变红色

B.②中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0H)2+2HCl===CaCl2+2H2O

C.③中与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

答案C

解析①中Ca(OH)2能使酚酰溶液变红,A正确;②中Ca(OH)2与HC1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12+2H2(3,B正确;③中NaNCh溶液与Ca(OH)2

不反应,C错误;④中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I

+H20,D正确。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Na2s。4溶液和MgCl2溶液

B.Na2c。3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Ca(OH)2溶液和盐酸

答案A

解析物质在溶液中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可根据是否生成沉淀、气体或H2。

来进行判断。Na2s。4和MgCb溶液混合后既没有沉淀、也没有气体和H2O生成,

故不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某些酸、碱、盐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Na2cChB.CuO

C.CaCO3D.CO2

答案A

解析Na2cCh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某些酸、碱、盐反应,如Na2CO3+2HCl=2NaCl

+CO2t+H20,Na2c。3+Ca(OH)2=CaCO3I+2NaOH,Na2cO3+

CaCl2==CaCO3I+2NaCloCuO和CaCCh均不与碱、盐反应。CCh不与酸反应。

【题后归纳】

(1)认识物质的通性既栗注意一般情况,也要注意特殊情况。如金属十酸一盐+氢

气,但铜与盐酸不反应,与其他酸反应也不产生氢气。

(2)盐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物都必须是可溶性的。

二、物质的转化

1.基本依据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即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2.实例

⑴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I②④W⑥,

Ca~-Ca()~>Ca(()H),-*CaC()i-*CaCl,

①2Ca+O2=2CaO,化合反应;

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CO2==CaCO3,化合反应;

⑷Ca(OH)2+Na2cO3===CaCO3I+2NaOH,复分解反应;

⑤Ca(OH)2+2HCl=CaCb+2H2。,复分解反应;

⑥CaCO3+2HCl==CaCb+CO2t+氏0,复分解反应。

(2)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I_0@

C>C(X—>H9C()3—>CaC()3

If

写出图中序号所示转化所需反应物的化学式:

①袋;②氏0;③Ca(OH)2;④CaO;⑤Ca(OHM答案合理即可)。

3.研究物质的思维路径

例如,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为:

酸或酸性

氧化物

4.物质转化的应用——物质制备方法的选择

(1)确定物质制备方法的依据

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工业生产中最适当方法的选择

(3)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

①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Na2。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

②主要采用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③过去曾采用的方法:Ca(OH)2+Na2CO3===CaCOU^2NaOH0

对点训练

1.物质X可发生“X+碱一盐+H2。”的反应,则X不可能是()

A.CO2B.FezOs

C.H2SO4D.SO2

答案B

解析A项,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项,氧化铁不能与碱反应;C

项,硫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项,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利用下列流程制取烧碱,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石灰石屋墟生石灰一丞-熟石灰组支烧碱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石灰石高温煨烧,发生分解反应CaCCh至遑CaO+CCht;CaO与水发生

化合反应CaO+H2O=Ca(OH)2;Ca(OH)2与纯碱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Ca(OH)2+Na2CO3=CaCO3I+2NaOH,则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

型是置换反应。

3.根据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O—碳原子

•一氧原子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囱量CO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O+O2仝外C02

C.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D.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C+O2迫组2cO,A错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co+。2理丝2co2,B错误;反应②为化合反应,C错误;反应①为化合反应,

D正确。

课堂达标训练

1.分别能实现下列从左到右转化的单质是()

金属碱性

+O4十酸或酸性氧化物士卜

+H2Q碱rm.

单质氧化物

非金酸性

+碱或碱性氧化物士卜

+0]+H2O酸rm

属单质氧化物

A.Ca和CB.Ca和C1

C.Cu和CD.Cu和C1

答案A

解析Ca与氧气反应生成CaO,CaO是碱性氧化物,CaO与水反应生成Ca(0H)2,

Ca(OH)2是碱,Ca(0H)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CaCL;C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02

是酸性氧化物,C0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A符合题意;

Ca能完成题中的转化,但是Cb与氧气不反应,不能实现题中的转化,B不合题

意;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是碱性氧化物,但是CuO与水不反应,C

不合题意;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是碱性氧化物,但是CuO与水不反

应,D不合题意。

2.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t+2R,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R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反应前后,H2s。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R的化学式为

H2OOH2sO4属于酸,CuS04属于盐,S02、H2O属于氧化物,该反应中涉及了3

种类型的化合物,A正确;R的化学式为H2O,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正确;硫酸中部分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CuS04中硫元素的化合

价未改变,C错误;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D正确。

3.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

士安7稀H2s。4口CuO„

方案一:Zn------>H2------>Cu;

方案二:CuO稀延式NuSCU乌L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

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方案一中:Zn+H2SO4=ZnSO4+H2t,H2+CuO=^^Cu+H200反应

需加热,①对;H2还原CuO时需先通H2排出空气,否则易爆炸,反应结束后还

需通入H2至生成的Cu冷却,否则Cu又易被氧化,②④正确。

4.宏观一微观一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

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

“O”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0+8催化剂QSO+

38加热'Q9O

ABCD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3)此过程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只有两种元素,并且均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2CO+2NO嗟号叫+282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本题用模型来模拟化学反应,不但直观,而且形象,既能考查学生的观察

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

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A为NO,C为CO2,

二者质量比为:2X(14+16):2X44=15:22O(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

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

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课后巩固训练

A级合格过关练

1.魔术“水变红”(如图),杯子中先涂有酚醐溶液,然后加入“水”,则加入的“水”

是()

变红了!)

A.H2OB.HNO3溶液

C.NaOH溶液D.NaCl溶液

答案C

解析只有碱性溶液(如NaOH)能使酚酰变红。

2.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D

解析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无

沉淀产生。

3.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

A.碱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盐与盐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碱和盐能生成新盐和新碱,所以X和Y可能是碱和盐;B项,碱

性氧化物和水能生成碱,X和Y不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和水;C项,两种盐能反

应生成两种新盐,X和Y可能是盐与盐反应;D项,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X和Y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和碱。

4.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变化观念。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

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Zn—ZnSCUB.CuO-CuCb

C.CaCO3-*CO2D.BaCl2-*BaSO4

答案B

解析A项,锌能与稀硫酸或排在锌后面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锌;B项,

氧化铜为碱性氧化物,只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项,碳酸钙能与盐

酸反应或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D项,氯化钢能与硫酸或硫酸镁等反应生成硫

酸冷贝。

5.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

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一氢原子

•一氧原子

物一氮原子

反应前反应后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答案D

解析图示反应为4NH3+5O2簟型4N0+6H20,然后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反

应特点分析判断。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A错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

化,B错误;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N0、氏0两种氧化物,C错误;NH3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7,D正确。

6.(2022.深圳实验学校高一月考)以下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的是()

①C-C02-co

②Cu-CU2(OH)2c03-CuO

③Na2cO3-NaOH—NaNCh

④CaCCh-CaO-CaCb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共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则一定条件下题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②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则一定条件下

题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

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则一定条件下题

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④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

二氧化碳,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一定条件下题给物质均能一步

实现,故正确。

7.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

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A、

B、C、D四个反应的类型分别是()

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

盐和水的反应,同时属于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所以A为复分解反应或中和反应;氢氧化钙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

化钙,该反应属于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B

为复分解反应;Fe和氯化铜反应生成Cu和氯化亚铁,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

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C属于置换反应;铁和

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D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的为C项。

8.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如图中甲、乙、丙、X分别是FezCh、C、CO、

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是()

A.CB.FezOs

C.COD.盐酸

答案B

解析FezCh与C、CO、盐酸均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C+

2Fe2O3奠遑4Fe+3cCht、3co+Fe2()3屋^2Fe+3co2、Fe2O3+6HCl=2FeC13

+3H2O,故X为FezCh。

9.(2022.忻州高中高一月考)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A.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氧气、丙为水

B.甲为碳酸钠、乙为二氧化碳、丙为碳酸钙

C.甲为氧化铜、乙为氯化铜、丙为氢氧化铜

D.甲为碳、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过氧化氢自身分解得氧气和水,氧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氧气燃烧生成水,

水电解得氧气,A符合;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也可以与氯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碳酸钙,B符合;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

化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但氧化铜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C不

符合;碳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符合。

10.(2022•保定定州二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铁、

稀硫酸、氢氧化领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

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Y为CO2,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X是稀硫酸

B.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

C.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

D.R与E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答案C

解析在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钢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只有Ba(0H)2、

H2s04能与另外三种物质反应,则Z、R为Ba(OH)2、H2sO4中的一种。因为X和

R反应有气泡出现,所以R为H2SO4,X为Na2co3,从而得出Y为CO2,Z为

Ba(0H)2,E为Fe2O3oX是Na2co3,A错误;X(Na2co3)和Z[Ba(0H)2]反应,

生成BaC03白色沉淀,B错误;E(Fe2O3)在一定条件下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转化

为Y(C02),C正确;R(H2so4)与E[Ba(OH)2]反应,产生BaS04沉淀,无气体产生,

D错误。

1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

“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一”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

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uO、Ba(0H)2、CuSO4

B.NaOH、HNO3、K2CO3

C.KOH、FeCb、Na2cO3

D.NaOH、Ba(NO3)2、H2SO4

答案B

解析盐酸不与硫酸铜反应,盐酸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钢,氢氧化钢不与氧化铜反

应,故A不符合题意;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

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故B符合题意;氯化铁和碳酸钠均为盐,

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钢,盐酸不与硫

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钢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12.“碳捕捉技术”常用于去除或分离气流中的二氧化碳。利用NaOH溶液“捕

捉”C02的基本过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已略去):

⑴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O+H2O==Ca(OH)2和

⑵高温反应炉中,涉及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o

(3)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化学式为。

答案(l)NaHCO3+Ca(OH)2=NaOH+CaCO3I+H20[或Na2CO3+

Ca(OH)2=2NaOH+CaCO3I](2)分解反应

⑶NaOH、CaO

解析(1)由题干及图示知,捕捉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或

碳酸氢钠),则反应分离室中还存在的反应是Na2CO3+Ca(OH)2=2NaOH+

CaCO3I[或NaHCO3+Ca(OH)2=NaOH+CaCO3I+H20]O(2)根据图示,高温

反应炉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

反应。(3)参加反应且又生成的物质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

利用的物质为NaOH、CaO„

B级素养培优练

13.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

反应,“一”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①会放出热量,而反应③能耗大

C.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D.图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中包含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物质X可以转化为碳酸钙,也能由碳酸钙反应转化得到,且能和氢氧化钙

反应,是常见物质二氧化碳。A.二氧化碳虽然是含碳化合物,但它是无机物,不

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B.反应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放热反应,

而反应③是高温煨烧碳酸钙得到氧化钙,能耗大,正确;C.反应②是氢氧化钙转

化为碳酸钙,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也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与氢氧化

钙反应,所以不一定有盐参加,错误;D.反应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是化合反应;反应②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可以是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可溶性碳

酸盐的反应)也可以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而反应③是高温煨烧碳酸钙得到氧化钙,为分解反应;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

化钙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⑤是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是高温分

解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分解反应)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钙、水和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反应⑥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可以和氢氧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没有涉及置换反应,错误。

14.已知S02是酸性氧化物。由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金属02|碱性一|月2。斤时酸或酸性氧化物E

wr1叁花物|一幽-国

_02|酸性|氏0府碱或碱性氧化物中

H一|氧化物|一国一同

下列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A.Cu-^-CuO-^>CU(0H)2^^CuCh

c—O2cHC1R“—Na2SO4,,仁八

B.Mg------>MgO------>MgCh------MgS04

C2

C.C-^-CO2^^H2CO3-®CaCO3

D.S-^-S02^^H2so4^^Na2sO4

答案c

解析CuO不能与水反应生成CU(0H)2,A错误;MgC12不能与Na2sO4发生反应,

B错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02,C0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与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CaCCh沉淀,C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02,S02与水反应生成

H2so3,D不正确。

15.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绿锈”

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