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S-32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3分)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
A.无色无味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D.能供给呼吸
2.(3分)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冰:H2OB.铁锈:Fe3O4
C.黄铜:CuD.食盐:Na2so4
3.(3分)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B.白酒C.食醋D.铝合金
4.(3分)《抱朴子•金丹篇》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银”是指金属汞
B.“烧之”说明该反应需要加热
C.上述反应中可能有硫生成
D.“积变又还成丹砂”是物理变化
5.(3分)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食盐
6.(3分)实验室制取。2下列操作、试剂或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三
KMnO4
A.选择试剂检查气密性
棉花
C.c发生装置D.收集装置
7.(3分)过氧乙酸(CH3co00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3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需具备科学严谨性,以下类推错误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用洗涤剂去油污是一种乳化现象,但用汽油去油污不是乳化现象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献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献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9.(3分)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10.(3分)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
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氧气传感器_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实时检测氧气含量实时记录氧气含量呈现实时数据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8分)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土壤的酸碱性会对茶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某兴趣小组
测定了某地茶园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改良方案。
查阅资料:茶树最适宜生长在pH为5.0-5.5的土壤中
【任务一】测定土壤酸碱性
(1)将土壤样品与蒸储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4。
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o
【任务二】调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
(2)经调查发现,长期过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请写出一种氮肥的化学
式O
【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
(3)牛牛同学认为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写出熟石灰与酸(以硫酸为例)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4)农业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碱性。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该小组在
同一块土地的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实验。50天后,测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填字母序号)。
pH7|
6---------------------------------------
5----------------------..............——
4—~----------——
3—-
2\_____________________
0〜10cm10〜20cm20〜30cm
掩埋深度
A.0〜10cm
B.10〜20cm
C.20〜30cm
12.(8分)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
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I分离转移卜
混合物I~~U性质差异i―”目标组分i卜恢复原态
U反应转化卜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分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分。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储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
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领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
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o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储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
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储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o
13.(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碳
达峰、碳中和”研究。“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
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实现碳达峰的总体思路是以清洁低碳可持续发
展为方向,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使用实施电能替代。“碳中和”是指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与通过植树造林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吸收
的CO2相互抵消,从而实现CO2“净零”排放。
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85%,以燃煤发电和供热为主排放的CO2占总排放量的47%o
因此,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任重道远。2019〜2030年间的部分年份,在现有模式和替代情景下我国煤电
行业排放CO2如图所示。
f煤电行业排放co2(亿吨)
48.0-46.4
45.9
46.0-44.5
44.0-
42.242.9
42.0-
43.0
40.042.0
.39.6
38.039.0
36.0
34.0
20192023202520282030年份
・现有模式延续情景-O-加快两个替代情景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含量过高导致的环境问题是=绿色植物"消耗CO2”的主要途径
是O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填字母序号)。
A.煤
B.可燃冰
C.石油
(3)根据图中信息,在“加快两个替代情景”下,我国煤电行业排放CO?于年达到峰值。
在2030年这一年内,采用该模式比“现有模式延续情景”下少排放CO2亿吨。
(4)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成功范例。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一。
14.(8分)锂(Li)离子电池应用广泛,有利于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
(1)Li(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Li+;
(2)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铝箔,通常由铝锭打造而成,说明铝具有良好的性。
(3)锂离子电池中还含有铜箔,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将铝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金属片上出现划痕者更活泼。
【方案二】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mL相同的稀盐酸中,金属丝表面产生气泡者更活泼。
【方案三】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mL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金属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
析出者更活泼。
以上方案中,你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方案序号),该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15.(10分)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
抽取了I、II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大理石、KC1O3>MnO2>稀盐酸、NaOH溶液、H2O2
溶液、酚酥溶液、石蕊溶液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组:。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0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填字
母)。其中,制取。2的化学方程式为。
II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的化学性质
(1)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
测得pH=l的溶液为o
(2)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
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无色。
16.(10分)常见的氯化钙产品有无水CaCb和CaCdxHzO(x=l、2,4,6),除CaCb^H2。不具有吸
水性外,其他均具有吸水性,可作除湿剂。
(1)不同温度下,CaCb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10306080
溶解度/g59.564.7100137147
①30℃时,饱和Ca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低温下从饱和CaC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的化学式为o
(2)针对某氯化钙除湿剂,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适量氯化钙除湿剂于烧杯中,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触摸烧杯壁,感觉热,静置一段时间
后恢复至室温。
步骤二:取少许步骤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三:取少许步骤一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饱和NaHCCh溶液,有白色沉淀和大量无色气体
产生。
①由步骤一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写出步骤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③根据步骤三,可用饱和CaCl2溶液鉴别饱和NaHCO3溶液和饱和Na2CO3溶液的理由
是O
(3)为测定某氯化钙除湿剂(含CaCb・2H2O和少量NaCl)中CaC^ZH?。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进
行了如下实验:称量mg样品置于用期中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加热过
程中CaCl2>NaCl既不熔化也不分解。
①T℃后,继续升温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样品中CaCb・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47)的质量分数表
达式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②有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理由是o
固体质量总
17.(18分)综合实验探究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
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
思路II: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认为NaOH
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02与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献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得出NaOH溶液
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C>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
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填“合理”或“不合理”)
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
下测得该溶液的pH(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试剂变质,该试剂要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字母)。
A.铜片
B.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
18.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g,然后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钢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帮其
解决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o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AADCCACA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8分)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土壤的酸碱性会对茶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某兴趣小组
测定了某地茶园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改良方案。
查阅资料:茶树最适宜生长在pH为5.0-5.5的土壤中
【任务一】测定土壤酸碱性
(1)将土壤样品与蒸储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4。
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
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任务二】调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
(2)经调查发现,长期过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请写出一种氮肥的化学式
NHwHCO、或NH4cl或CO(NH?)2。
【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
(3)牛牛同学认为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写出熟石灰与酸(以硫酸为例)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HzSOq+Ca(OH)2=CaSC>4+2H2C)。
(4)农业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碱性。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该小组在
同一块土地的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实验。50天后,测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B(填字母序号)。
pH7
6
5
4―—----------.............—
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0cm10〜20cm20〜30cm
掩埋深度
A.0〜10cm
B.10〜20cm
C.20〜30cm
解(1)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答案为:用玻璃棒
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常见的氮肥有碳酸氢镀、氯化镂、尿素等;故答案为:NH4HCO3或NH4cl或CO(NH2)2;
(3)硫酸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04+Ca(OH)2=CaSO4+2H2O;故
答案为:H2so4+Ca(OH)2—CaSO4+2H2O;
(4)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5.0〜5.5,由图示信息可知,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10〜
20cm,因此此时土壤的pH最接近5.0〜5.5;故答案为:B。
12.(8分)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
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H分离转移"|~
混合物I-性质差异i―”目标组分|恢复原态
U反应转化J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分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分。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储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
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分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分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钢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
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储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
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播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
能量消耗。
解:(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储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
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
故答案为:分离转移;
(2)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故答案为:颗粒大小;
(3)设硫酸的质量为x,贝心
:
H2SO4+BaC12=BaSO4I+2HC1
98233
x0.233g
98x
233=0.233g
x=0.098g
0.098g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x100%=0.98%
故答案为:0.98%;
(4)常压加热蒸储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
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储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
耗;故答案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13.(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展“碳
达峰、碳中和”研究。“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
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实现碳达峰的总体思路是以清洁低碳可持续发
展为方向,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使用实施电能替代。“碳中和”是指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CO2与通过植树造林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吸收
的CO2相互抵消,从而实现CO2“净零”排放。
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85%,以燃煤发电和供热为主排放的CO2占总排放量的47%。
因此,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任重道远。2019〜2030年间的部分年份,在现有模式和替代情景下我国煤电
行业排放CO2如图所示。
・现有模式延续情景e加快两个替代情景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02含量过高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绿色植物“消耗C02”的主要途径是
光合作用。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B(填字母序号)。
A.煤
B.可燃冰
C.石油
(3)根据图中信息,在“加快两个替代情景”下,我国煤电行业排放C02于2025年达到峰值。
在2030年这一年内,采用该模式比“现有模式延续情景”下少排放CO27.4亿吨。
(4)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成功范例。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CC)2+2NH3=CO(NH2)2+氏。。
解:(1)大气中CO2含量过高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绿色植物“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光合
作用;故答案为:温室效应;光合作用;
(2)煤和石油属于常规化石能源,不属于新能源;可燃冰属于新能源;故答案为:B;
(3)根据图中信息,在“加快两个替代情景”下,我国煤电行业排放CO2于2025年达到峰值。在2030
年这一年内,采用该模式比“现有模式延续情景”下少排放CO2(46.4-39.0)亿吨=7.4亿吨故答案
为:2025;7.4;
(4)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成功范例。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CC)2+2NH3=CO(NH2)2+H2。;故答案为:CC)2+2NH3=CO(NH2)2+H2OO
14.(8分)锂(Li)离子电池应用广泛,有利于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
(1)Li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Li+;
(2)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铝箔,通常由铝锭打造而成,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锂离子电池中还含有铜箔,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将铝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金属片上出现划痕者更活泼。
【方案二】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mL相同的稀盐酸中,金属丝表面产生气泡者更活泼。
【方案三】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mL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金属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
析出者更活泼。
以上方案中,你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方案二(填方案序号),该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A1+6HC1TA1C13+3H?t。
解:(1)Li+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Li失去1个电子变成Li+。
(2)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铝箔,通常由铝锭打造而成,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方案一】将铝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金属片上出现划痕者,说明的是两种金属的硬度大小,不能说
明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二】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1nL相同的稀盐酸中,金属丝表面产生气泡者更活泼,
说明金属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方案三】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mL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铝、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
反应置换出银,不能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方案二,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6HC1-
2A1C13+3H2t«
故答案为:
(1)失去;
(2)延展;
(3)方案二;2A1+6HC1=2A1C13+3H2t。
15.(10分)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
抽取了I、II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大理石、KC1O3>MnO2>稀盐酸、NaOH溶液、H2O2
溶液、酚麟溶液、石蕊溶液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BCD
I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2和C02,应选用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C(填字母)。
MnO2
其中,制取0。的化学方程式为2H%>2—2H2O+O2t。
II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酸、碱的化学性质
(1)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
取溶液,滴在0H试纸上,把变色的0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测得pH=l的
溶液为稀盐酸。
(2)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稀
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I组:(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2和CO2,应选用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C。其中,制取。2的化
Mn02
学方程式为2H2。2_:__2H2O+O2t0
Mn02
故答案为:B;C;2H2O2——2H2O+O2t-
II组(1)为了鉴别稀盐酸和NaOH溶液,小英要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
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测得pH=l的
溶液为稀盐酸。
故答案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
可得溶液的pH;稀盐酸。
(2)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使该反应“可视化”,小英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酬溶
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酚酎;红。
16.(10分)常见的氯化钙产品有无水CaCb和CaCdxHzO(x=l、2,4,6),除CaCUGH2。不具有吸
水性外,其他均具有吸水性,可作除湿剂。
(1)不同温度下,CaCb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10306080
溶解度/g59.564.7100137147
①30℃时,饱和Ca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o
②低温下从饱和CaC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的化学式为CaCbMO。
(2)针对某氯化钙除湿剂,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适量氯化钙除湿剂于烧杯中,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触摸烧杯壁,感觉热,静置一段时间
后恢复至室温。
步骤二:取少许步骤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C>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三:取少许步骤一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饱和NaHCC>3溶液,有白色沉淀和大量无色气体
产生。
①由步骤一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氯化钙除湿剂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②写出步骤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b+2AgNC)3=Ca(NO?)2+2AgCN。
③根据步骤三,可用饱和CaCl2溶液鉴别饱和NaHCO3溶液和饱和Na2CO3溶液的理由是CaCl、溶
液与Na2co工溶液反应时无气体产生。
(3)为测定某氯化钙除湿剂(含CaCb・2H2O和少量NaCl)中CaCaZHz。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进
行了如下实验:称量mg样品置于生土国中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加热过
程中CaCb、NaCl既不熔化也不分解。
①T℃后,继续升温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样品中CaCb”也。(相对分子质量为147)的质量分数表
49(m—71)
达式为--------X100%(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2m----------
②有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理由是除湿剂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固体质量层
解:(1)①30℃时,CaCb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0g,则30℃时,饱和Ca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0
TT7—.X100%=50%;
100。+1000
②低温下从饱和CaC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含结晶水最多的CaCl2.6H2O;
(2)①取适量氯化钙除湿剂于烧杯中,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触摸烧杯壁,感觉热,故由步骤一中
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氯化钙除湿剂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②氯化钙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氯化银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AgNO3=Ca
(NO3)2+2AgCN;
③氯化钙溶液与饱和NaHCC>3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和大量无色气体产生,CaCb溶液与Na2c。3溶液
反应,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故可用饱和CaCb溶液鉴别饱和NaHCC)3溶液和饱和Na2c。3溶液的理由是
CaCl2溶液与Na2c。3溶液反应时无气体产生;
(3)①由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图可知,水的质量为(m-n)g;
设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为x,
△
CaCl2•2H2O—CaCl2+2H2O
14736
x(m-n)g
147x
36-g一冗)0
49(m—ri)
x-12g
49(m—n)49(m—n)
则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g^mgXlOO%=一百一X100%;
②有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说明得到的水的质量增加,导致计算出的CaCb・2H2O
的质量偏大,原因是除湿剂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故答案为:(1)①50%;
@CaCl2*6H2O;
(2)①氯化钙除湿剂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aCl2+2AgNO3=Ca(NO3)2+2AgCl;;
③CaCb溶液与Na2c。3溶液反应时无气体产生;
②除湿剂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17.(18分)综合实验探究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
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新物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混凝土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买卖居间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寓物业前期生活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工程部技术员聘用合同范文1份
- 2025年度智慧交通ppp项目合同编制手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债务转让协议范本:债务转让的合同签订与履行规范
- 2025版冷链物流搬运与仓储合同
- 2025年LED室内应用灯具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消毒防腐药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公共设施吊顶设计与施工总承包合同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图集
- 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殡仪馆工作人员招考聘用10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第2版)》(李建明) 项目一
- 加速康复外科-营养支持-课件
-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课件培训课件
- 2022年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英语词根词缀表
- 消夏啤酒节活动方案
-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 DL-T 748.1-2020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1部分:总则
- YY 0026-1990热风循环烘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