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图画情境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图画情境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图画情境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图画情境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图画情境类选择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题型•选择题攻略

专题03图画情境类选择题

目录

题型综述.......................................................................................1

解题攻略.......................................................................................1

类别1地图情境..............................................................................2

类别2图片情境..............................................................................5

类别3漫画情境..............................................................................8

高考练场......................................................................................11

010题型综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新课标下要求命题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图画情境类的题目往往通过地图、历史图片中

的关健信息解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地图、历史图片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多依据地图、历史图片考查相关史实,或进一步深入考查相关史

实的背景、原因、影响、作用等。

1.命题特点: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

2.考查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有分析历史原因的阐释

能力及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

02解题攻略

解答此类试题不要被地图、历史图片的丰富信

息所吸引,一上来直奔地图、历史图片,必须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考意

要首先仔细审读题干,明白问题的指向,这样

才能有的放矢。

地图、历史图片中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不仅

包括其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它们进行的文字说

第二步:全面阅读,提取信息

攻略秘籍明以及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并重,提

炼出完整的信息。

在准确提炼出地图、历史图片中信息的基础上

,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地图、历史图片

第三步:迁移所学,解读图画

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形成对它们的

完整认识,最终以确定正确答案。

类别01地图情境

r情境解读

入地图情境类指主要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呈现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范围

的改变、行政区划的改观、河道的改变、战争路线及进程的描绘、区域性经济特征的展示、文化交流的路

线等问题,通过这些地图语言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2、通过地图和历史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考察学生运用地图和历史

图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寸策略

1、仔细审读题干: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问题的指向,避免被地图和历史图片中的丰富信息所干扰。

2、提取有效信息:在地图和历史图片中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地图的图例、文字说明、名称和来源

等,尽量做到图文并重,提炼出完整的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将提取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弄清地图和历史图片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形成对它们的完整认识,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典例剖析

【典例】(2024•浙江卷1月)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答案】c

【命题思路】以游牧部落迁徙切入,考查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内容。

审读题干确定时空:古代(世界)。

图中线路向西到达欧洲,向东到达印度和中国地区\从公元前2干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

提取信息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

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度的广大地区

解题步骤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

陆上通道,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

蒙古军队西征指的是蒙古建国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

影响既深且远,其方向应该由东向西,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

解读图画

公元4世纪时,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入韩国、日本;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不符

合材料,排除D项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线路向西到达欧洲,向东到达印度和中国地区,由此可知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

实是亚欧游牧大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

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C项正确

【变式11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海外商业贸易图。图1至图2的变化可用于说明()

图1图2

A.朝贡贸易逐渐中止B.闭关锁国政策实施

C.古代科技不断进步D.商帮活动范围扩大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通过观察两幅

地图,可以发现第二幅图航线已经由亚洲伸向非洲北部,在印度洋由沿岸航行到横穿印度洋,反映出我国

古代的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C项正确;我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只是反映海外贸易范围扩大,并未涉及朝贡贸易中止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不

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排除B项;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两幅图反映的是海外贸易的航线,无法说明

是商帮的活动轨迹,排除D项。故选C项。

【变式2】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威海卫布防图。如图所示,清军在多处布有炮台群,但日军联合舰队分兵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甲午战争时期。根据

材料“清军在多处布有炮台群,但日军联合舰队分兵绕过布防开进威海卫,致使北洋军队全军覆没”及所

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战,日本乘机

控制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由此可见,题干反映了清军避战保船

布局的失当,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陆轻海的军事战略,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军队腐败调度失灵的

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清朝海军实力不敌日本的相关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

选A项。

类别02图片情境

情境解读

1、图片情境类指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图

片史料类选择题通常以一图或多图的形式呈现,通常以历史文物、人物、照片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观

察分析图片、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历史图片类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

力。这类题目通常涉及文物、照片、等多种形式的图片,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图片细节、理解图片背后的历

史背景和意义,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审图片:一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

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及反映主题。

2、判选项:一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图片反映的实质;二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断各项是否

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

3、定答案:注意图片标题和图片中的“提示性文字”,找出图中历史事物(现象)的特征,并通过排除法

排除明显不符合选项,结合所学及前两项,锁定最终答案。

典例剖析

【典例】(2024•湖北卷)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杯”(如下图)制作精美,陶胎轻薄,杯壁厚度

不超过0.5毫米。一般认为,蛋壳陶杯是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该类器物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

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据此可推断()

正视图俯视图

A.早期国家认同已广泛形成B.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C.史前文明存在远距离交流D.凤凰咀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

【答案】C

【命题思路】以蛋壳陶杯切入,考查史前文明内容。

审读题干确定时空:新时期时代(中国)。

"蛋壳陶杯”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

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

提取信息I两个地区有一定联系

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了"蛋壳陶杯"

新石器时期,国家尚未出现,排除A项

受生产力水平影响,新石器时代南北地区不可能贸易往来较为频繁,排除B项

解读图画

据材料主要可以推知湖北襄阳凤凰咀和龙山文化之间存在交流,无法得出凤凰咀

遗存与大汶口文化同期,排除D项

"蛋壳陶杯”此前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存,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但是湖北

襄阳凤凰咀遗址出土了"蛋壳陶杯",说明两个地区有了一定的联系,C项正确

【变式1】湖北省屈家岭遗址考古新发现了熊家岭等水利系统,水坝筑土而成,现存坝顶高约2米、宽约

13米,坝底宽约27米,南北长约180米(如下图)。水坝东侧为蓄水区,西侧为灌溉区,植物考古显示灌

溉区存在史前稻田。溢洪道位于蓄水区北部缺口处,南高北低。据此可推断()

A.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中游B.中国已进入阶级社会

C.中国是水稻的最早培育地D.先民主动调控水资源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中水坝集蓄水、灌溉和泄洪为一体,可知古人有意识地利用水水资源,

D项正确;材料只是描述了屈家岭遗址的水利工程发达,并没有交代其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明

源头,排除A项;阶级社会需要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剥削关系的出现和社会结构的分化等方面观察,

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交代屈家岭稻田是考古发现最早的稻田,排除C项。故选D项。

【变式2】如图为清代宫廷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绘制的《乾隆皇帝射猎图》。郎世宁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

国画中,在此射猎图中以写实的笔法呈现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这一作品()

A.彰显了清廷尚武的风尚B.显示出风俗画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清朝宫廷生活的奢靡D.体现了东学西渐的社会潮流

【答案】A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

干“射猎图中以写实的笔法呈现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是女真族建

立的政权,骑射尚武风气浓厚,《乾隆皇帝射猎图》展示了乾隆皇帝娴熟的骑技和尚武骑射的精神风貌,A

项正确;风俗画通过对社会风俗的描绘,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但材料未体现风俗

画的价值取向,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乾隆皇帝娴熟的骑技和尚武骑射的精神风貌,并未反映清朝宫廷

生活的奢靡,排除C项;郎世宁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体现了西学东渐的社会潮流,而非东学西渐,

排除D项。故选A项。

类别03漫画情境

情境解读

1、漫画情境指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漫画部分常由图片、标题或注释组成,图片是漫画的主体,通常

是特色鲜明的人和物。有些图片无法表达的内容,就需要用文字作适当补充。

2、历史漫画题通常通过夸张、幽默的手法展现历史事件或人物,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漫画内容来回答问题。

注意漫画的标题和文字说明,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漫画的寓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信息;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应对策略

1、定时空:①从漫画的标题入手,理解漫画的意思;

②根据漫画上的文字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

③通过漫画风格推敲历史时间;

④通过其中的人物、事物判断历史归属;e通过漫画场景理解相关历史背景等等。

2、定主题:结合题目,看漫画,提炼漫画主题。

3、抓关键:结合漫画主题,明确解答方向。

4、析选项: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决定取舍。

典例剖析

【典例】(2024•浙江卷6月)1938年,《抗战漫画》第1期刊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下列标题中,最契

合漫画主题的是()

A.《全世界起来打鬼子》

B.《远东之恶魔,人类之公敌》

C.《击破敌人侵略的迷梦》

D.《大丈夫不怕死,好男儿要当兵》

【答案】C

【命题思路】以《抗战漫画》切入,考查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内容。

审读题干确定时空:1938年(中国)。

根据本题漫画可知,里边包含一些文字要素\

,如“抗战"、“大陆政策"、“中华民族

”等

提取信息一描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粉碎敌人侵略的迷梦

中华民族这支有力的胳膊手中高举抗战的火।

炬,正在捶打一个拿着“大陆政策”标语的

人的场景/

漫画中主要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抵抗,没有体现全世界共同抗击,排除A项

《远东之恶魔,人类之公敌》”,此标题主要强调了日本侵略者的邪恶本质,从整个人类的角

度出发,突出多国共同抗战的意思,而漫画强调中华抗战,未涉及其他国家,排除B项

解读图画

“大丈夫不怕死,好男儿要当兵”重点在于鼓励人们参军,而漫画突出的是正在进行的抵抗行动

,而非单纯的参军号召,排除D项

根据本题漫画可知,里边包含一些文字要素,如“抗战”、"大陆政策"、“中华”等,表示的

是中华民族这支有力的胳膊手中高举抗战的火炬,正在捶打一个拿着“大陆政策”标语的人的场

景,描述的是中华一致,粉碎敌人侵略的迷梦,C项正确

变式演练

【变式1】仔细观察下图,图中的人物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由此可知()

A.冷战消除了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B.美苏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

C.政治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D.美苏尊重对方的利益与要求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冷战时期(世界)。由漫画中的人物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可知当时是美苏冷战争霸时期,再由漫画

中文字“核战、我们给这玩意儿加把锁吧”分析可知,在冷战过程中,美苏双方存在冷静克制机制,在争

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B项正确;冷战消除了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

现政治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材料主旨是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排除C项;美苏此时相互争霸冷

战,并非相互尊重对方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变式2】如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19年1月23日创作的漫画《大熔锅》。据图可知,作者意在

画面中,威尔逊特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

满刀枪剑戟,上写"和平浓汤"(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

大熔锅中。左边意大利紧抱“国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

右方有着同样罐子的英、法正在窃窃私语。身材瘦小的澳大

利亚却面露惊异和惶恐

tA.指责美国的o设想损害他国利益B.抨击美国蓄意激化世界局势

C.揭示威尔逊和平计划难以实现D.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勾心斗角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

西方。根据漫画可知,一战后的战胜国他们手中拿着代表国家利益的“桶”,威尔逊手持“密油”调剂”和

平浓汤”准备做出一锅“美食”,但是各国反映不一。其中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但最终没

能如愿,这说明威尔逊无法解决战后矛盾,和平计划难以实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法各国各有所

图,没强调自己利益被损害,排除A项;美国并未蓄意激化世界局势,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的和

平计划难以实现,非帝国主义列强勾心斗角,排除D项。故选C项。

03高考练场

高考真题

1.(2024•江西卷)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C.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其准

确时空为:新石器时代(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图1展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早期的文化分布较为分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

表明中华文明经历了从多元并行逐渐演变成以中原为中心的过程,C项正确。图中并未明确显示中原地区

己处于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且“分化”与“复杂”不完全等同,排除A项;图中显示不同文化圈之间存

在交流,而非一开始就相互隔绝,排除B项;D项中的“分层状况”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海南卷)下图是《东坡笠屐图》。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僧耳一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箸笠

戴归一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窘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

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演绎的主要原因是

()

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

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

C.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

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带固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民众通过增加和改编故事情节,来表达对东坡的敬仰、对生活的态度

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种演绎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诉求和文化心理,B项正确;

《东坡笠屐图》的故事在不断演绎中增加了许多虚构情节,这表明它并非单纯为了还原历史场景,排除A

项;该图的故事更多关注的是东坡的个人形象和事迹,而非伦理道德秩序的强化,排除C项;这个故事主

要是围绕苏东坡的个人经历和精神风貌展开的,与门第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福建卷)下图是某博物馆馆藏的1957年山东工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它为研究

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

毕业证书

工速字第七十二号

学生王XX系山东省掖县人,现年廿

六岁,在本校二级一班修业期满,成绩

合格,准予毕业。此证。

校长刘XX

1957年6月15日

A.历史解释B.时空背景C.历史线索D.文本记述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57年(中国)。这张毕业证书中包含了诸多信息,如学校名称“山东工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

学生姓名“王新民”、籍贯“山东省掖县”、年龄“十六岁”、所在班级“二级一班”、毕业时间“1957年6

月15日“以及校长姓名”刘仲瑞”等。这些具体的个人信息和学校、班级等细节为研究教育发展提供了

“历史线索”,C项正确;这些具体的个人信息和学校、班级等细节更多地是在描述特定个体和具体情境,

需要提取和解读,并非直接构成历史解释,排除A项;毕业证上除了时间,其它的信息并不能反映出当时

的时代背景,材料也不仅仅反映时空背景,排除B项,文档记述是指通过书面形式详细记录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对事实、数据、过程、结果等的系统性描述,旨在传达、存储或作为参考。这与毕业证提供的信息

不太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福建卷)前王朝时期,埃及出现了刻有国王名字的印章;古王国时期,出现了王室编年记;新王

国时期,出现了按年代顺序罗列众多国王名字的王表(如图所示)。上述变化体现了古埃及()

亡仁

瓜1

画瓜

酬用

B

统的形

记史传

A.

性的稳

承延续

王位传

D.

的改进

字体系

C.文

】B

【答案

知准确

信息可

题时间

。据本

质题

是本

知这

,可

问词

的设

题干

题主

据本

题。

选择

单项

类型

是单

】本题

【解析

记,新

编年

王室

期有

国时

古王

章,

的印

名字

国王

刻有

出现

时期

王朝

,前

可知

材料

)。据

(埃及

古代

是:

时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