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1页
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2页
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3页
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考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代的地理知识三山:古代传说东海中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四海: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礼记》中指东海、西海、南海、北海,通常泛指天下。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即冀、兖、青、扬、徐、荆、豫、梁、雍。江、河:古代分别指长江、黄河。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地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广袤、纵横、阡陌:东西为广,南北为袤;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关中: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京畿地区叫“关内”或“关中”。崤函:古代崤山、函谷关的合称。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做行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山水之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史书分类1.按修订者可分为正史和野史正史:清高宗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24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除《史记》外,大部分正史都是官修的。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史书。2.按体例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例如《资治通鉴》。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史。例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例如二十四史(包括《史记》)。3.按时间分为断代史和通史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例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古代的历法知识1.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其中的“六月”指的是农历的六月。2.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3.纪年法①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③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丁卯”即丁卯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壬戌”即壬戌年)运用干支纪年是60年一个轮回。如2020年是庚子年,1960年也是庚子年;2019年是己亥年,2079年也是己亥年。4.纪月法①序数纪月法。如一月、二月、三月,至今仍在沿用。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②农历时节纪月法。农历各月有月令别名,可用特定称谓纪月。如:一月为“正月”,六月为“荷月”,八月为“桂月”,十二月为“腊月”。③孟、仲、季纪月法。农历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依次为孟、仲、季。如:“孟春”“仲春”“季春”分别为农历的一月、二月、三月,“仲夏”为农历五月,“仲秋”为农历八月。5.纪日法①序数纪日法。②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③特定称谓纪日法。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十五称“望”,农历每月十六称“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晦”。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6.纪时法①序数纪时法。②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等同于现在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如“子时”相当于23时至次日1时,“午时”相当于11时至13时。古人还把夜晚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