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_第1页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_第2页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_第3页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_第4页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

CCSB21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342—2023

代替DB14/T1342-2017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

2023-11-13发布2024-02-13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1342—2023

大豆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杂交种制种的三系原种繁殖、三系扩繁、杂交种生产及生产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杂交种种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7414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318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

亲本

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用不育系做母本与其同型保持系杂交繁殖不育系种子,用不育系做

母本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种。

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

开花期,每个单株取2个成熟的花蕾固定在70%酒精中,取花粉做成载片,用0.6%碘-6%碘化钾溶液

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镜检,没有染成蓝色的花粉为不育花粉,染成蓝色的为可育花粉,花粉100%不育

的植株为不育株。

4三系原种繁殖

不育系繁殖

4.1.1网室隔离

1

DB14/T1342—2023

在网室隔离种植,搭建1.2m×1.2m或4.0m×5.0m等不同规格的网室,网室秋季土壤耕翻15cm~

20cm;春季播种前旋耕,结合整地,每667m2基施有机肥1000kg~2000kg,磷酸二铵25kg,肥

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1.2网室种植

当土壤5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10℃以上播种;父母本分行按1:1行比种植,行距50cm~60cm,

株距27cm;在开花期镜检每一株母本,剔除可育株。

4.1.3网室授粉

在开花前,进行锄草、防治病虫,给网室上纱网。开花前1天~2天,放入蜜蜂,4.0m×5.0m网室,

放入2000只/箱的蜜蜂1箱;小于与大于4.0m×5.0m的网室蜜蜂酌情增减。

4.1.4收获

成熟后,父母本分别收获,获得不育系种子。

保持系和恢复系繁殖

单独繁殖,淘汰可疑株、病劣株,固定专人,分收、分运、分晒、分脱粒。

5三系扩繁

不育系扩繁

5.1.1气象条件

开花期降雨量40mm~80mm,日平均气温在24℃~26℃为宜。

5.1.2隔离

对不育系进行隔离条件下繁种。蜜蜂传粉繁殖田与其他大豆种植田的距离大于3000m。天然昆虫

传粉繁殖田与其他大豆种植田的距离大于1000m。

5.1.3种植

当土壤5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10℃以上播种;父母本条播种植,行距50cm,株距16.7cm~19.1

cm;适宜行比为1:2或1:1,具体行比根据父本花粉量的多少及母本异交率高低确定。

5.1.4收获

父母本分别收获,严格收获环节,防止混杂。

保持系和恢复系繁殖

同4.2。

6杂交种生产

产地环境条件

2

DB14/T1342—2023

6.1.1气象条件

同5.1.1。

6.1.2生产条件

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壤肥力适中,丘陵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天然传粉昆虫群体种类多、数量多

的地块。

空间隔离

6.2.1天然昆虫传粉

杂交种制种田与相邻不同大豆品种种植田距离≥1000m。

6.2.2蜜蜂传粉

杂交种制种田与相邻不同大豆品种种植田距离≥3000m。

整地与基肥

秋季土壤耕翻15cm~20cm;春季播种前旋耕,结合整地每667m2基施有机肥1000kg~2000

kg,磷酸二铵25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播种

6.4.1选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规定。

6.4.2播种时期

当土壤5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10℃以上即可播种;父母本开花期相差5d以上,错期播种,错期时

间应根据父母本特性和土壤墒情而定。

6.4.3播种方式

条播,行距50cm,播深一致,覆土均匀,播种深度3cm~5cm。

6.4.4种植比例

根据父母本花粉量的多少及母本异交率高低确定,父母本种植适宜行比为1:2或1:1。

6.4.5种植密度

父母本每667m2种植密度为7000株~8000株为宜,根据地力和株型繁茂程度,种植密度可适当

增减。

田间管理

6.5.1除草

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

6.5.2灌溉

3

DB14/T1342—2023

在播前、花期和鼓粒期根据墒情及时灌溉。

6.5.3病虫害防治

6.5.3.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农药

施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6.5.3.2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耕翻晒垡,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

6.5.3.3化学防治

6.5.3.3.1根腐病

播种前两周用35.6%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按每1000g种子10ml~12.5ml进行种子包衣;

或播前用13%甲霜•多菌灵悬浮种衣剂,按每1000g种子16.7g~20g进行种子包衣,待自然干燥成

膜后,即可播种。

6.5.3.3.2蚜虫

当百株蚜虫量达1500头时进行防治,每667m2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ml~20ml兑水喷雾。

6.5.3.3.3食心虫

在结荚期和鼓粒初期,每667m2用45%马拉硫磷乳油80ml~110ml,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

水乳剂16ml~20ml的兑水均匀喷雾。

6.5.4防杂保纯

6.5.4.1出苗期

在出苗一周后根据下胚轴颜色去杂,在大豆第一片三出复叶形成时,根据叶形去杂。

6.5.4.2开花期

在大豆进入开花期时,根据花色不同去杂。

6.5.4.3成熟期

根据茸毛色、荚色、株型、结荚习性、叶形等去杂。

收获

收获前,全面进行一次田间检查,同5.2。

包装与贮藏

包装与贮藏应符合GB/T7414和GB/T7415的规定。

7生产档案

4

DB14/T1342—2023

主要记录播前准备、播种、出苗、结荚、成熟、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所采取的的具体措施。

5

DB14/T1342—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生产档案

生产档案记录格式见表A.1。

表A.1生产档案

项目日期详细描述操作人备注

播前准备

播种

出苗

开花

结荚

成熟

病虫害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