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题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题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题参考答案_第3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题参考答案_第4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题参考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

想一想(P5)

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不利于我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隋朝开凿南北

走向的大运河,连接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

塘江五大水系,隋朝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和文化上的交流。

读地图(P5)

1.永济渠、通济渠、邢沟、江南河。

2.永济渠北接涿郡,南接洛阳,连接了海河和黄河;通济渠北接洛阳,南接旺胎,

连接了黄河和淮河;邢沟北接山阳,南接延陵,连接了淮河和长江;江南河北接

延陵,南接余杭郡,连接了长江和钱塘江。

材料研读(P7)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劳动力,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

城和驰道;隋炀帝还多次巡游,三次征辽东。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大量人

力、财力,影响百姓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导致民不聊生。

课后活动(P7)

L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扩大

第1页共20页

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选拔官员的权力也从地方集

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隋炀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

盾激化,民众忍无可忍,最终爆发起义,最后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炀帝的残暴

统治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材料研读(P10)

魏征是唐太宗在位时期一位重要的大臣,他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

多次,为唐初繁荣局面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魏征的去世让唐太宗失去了一

个重要的谏言者,因此他感到自己痛失了一面镜子。

想一想(P10)

个人方面,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

农业方面,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

产。用人方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课后活动(P12)

1.状况: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马牛成群,粮食连年丰收,米

价便宜,百姓安居乐业。原因: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

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

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武则天的碑上没有碑文,对此有几种说法,如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

第2页共20页

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或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聪明之

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等。

第3课"开元盛世"

想一想(P13)

在政治上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在经济上都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

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研读(P17)

长安城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对称,井然有序。

读地图(P17)

L提示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外郭城是居民居

住区和商品交易区,据此在地图中找出即可。

2提示东市和西市都是商品交易区,据此在地图中找出即可。

课后活动(P18)

L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业贸易繁盛。

2提示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开元盛世的资料,并表述成文即可。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想一想(P22)

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

第3页共20页

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由此引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

盛转衰,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地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政

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

民众赋税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爆发大规模农民

起义,黄巢起义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等。

材料研读(P24)

社会动荡不安,生灵涂炭,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课后活动(P24)

L现象: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减少。诗句:

如杜甫的《垂老别》中的"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0

2提示五代指的是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

周。十国则是指南方和北方的太原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吴、南唐、吴越、楚、

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和北汉。据此,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即可。

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材料研读(P27)

主张各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想一想(P28)

和亲、会盟、战争、册封、设置机构等。

读地图(P29)

第4页共20页

L提示吐蕃在青藏高原地区,突厥主要在阿尔泰山地区,回纥在漠北,渤海在我

国东北地区,南诏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据此在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

2提示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据此

在地图中找到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的位置。

课后活动(P30)

L(1)"蕃"是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

西方各族的泛称。

(2)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

音乐、装扮方式等也在唐代社会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

展。

2提示结合文成公主入藏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设计历史情景剧,并组织同学进

行演出。

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研读(P33)

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想一想(P34)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

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但他不畏艰险,历经

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第5页共20页

读地图(P34)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到达天竺的曲女城和那烂陀寺。

课后活动(P35)

1.国家和地区:新罗(或朝鲜半岛)、日本、天竺、大食、东罗马帝国等。示意

图根据上述国家和地区,参考其地理位置绘制即可。

2.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

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

了日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

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想一想(P37)

促进中国文化外传,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

播与文明的发展。

材料研读(P39)

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现实。

课后活动(P41)

1.

第6页共20页

印刷雕版印刷术

科技天文僧一行《大衍历》

医药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

韩愈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柳

思想宗元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的杰出代表

李白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抒发了

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杜甫的很多诗作

诗歌

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

文化

痛苦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

书法

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

绘画

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2提示通过网络、书籍搜集有关敦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成画册,以展现敦

煌艺术之美。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北宋的政治

想一想(P45)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防止武将篡夺皇位,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研读(P46)

第7页共20页

状元及第的荣耀高于武将打败外敌入侵,反映出宋朝社会崇文抑武的价值取向。

课后活动(P48)

L"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从而剥

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

"钱"指的是地方的财政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宋太祖下令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

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军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

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

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2.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进士科的考试以经义策论

为主。②整顿太学: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

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

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认识:王安石在教育方面

的改革有助于培养真正的人才,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材料研读(P49)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想一想(P51)

第8页共20页

妥协、让步政策;守内虚外政策。

读地图(P52)

L提示北宋、辽、西夏的都城分别是东京、上京、兴庆府,澧州在黄河岸边,据

此在地图中找到这些地点的位置。

2提示燕云十六州在北宋和辽的边界处,据此在地图中找到燕云十六州的位置。

课后活动(P52)

1.仿宋制、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2.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促进了边境地区的贸易与开发,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

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

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

材料研读(P54)

寓意政权的强大、稳固。

想一想(P55)

因为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抗金斗争中,他率领

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的中坚力量;岳飞率领"岳家军"

抗击金兵南下,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

第9页共20页

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读地图(P56)

L提示金和南宋的都城分别是会宁府和临安,据此在地图中找到这两个地点的位

置。

2提示邸城在金和南宋的边界处,据此在地图中找到邸城大战的位置。

3.提示宋金和议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金统治区,

以南为宋统治区,据此在地图中找出淮水至大散关这一分界线。

课后活动(P57)

L与北宋并立的主要是辽、西夏和金;与南宋并立的主要是金和西夏。

2.作者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收复失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

的日子。

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材料研读(P60)

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今天的西北、西南、

东北广大地区和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

想一想(P62)

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实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促进了民族交融,促使藏族等西藏地

区的少数民族对国家产生强烈向心力。

第10页共20页

课后活动(P63)

L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保持统一局面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提示查找资料了解今天我国省制的建制和名称,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可总结

出:在建制上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名称上沿用和演变了元朝的行省

制度。

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想一想(P65)

隋朝大运河通过当时的东都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

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缩短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距离。

读地图(P65)

L提示元朝新开凿的运河是会通河和通惠河,在地图中找出即可。

2.从刘家港出发,向北穿过黑水洋(或青水洋)、渤海,经过直沽、通州,到达

大都。

材料研读(P69)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仰仗东南地区。这说明,南宋时,我国经

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读地图(P69)

L粮食主要产区的范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11页共20页

2.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3.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课后活动(P70)

1.①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导致的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为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②唐朝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③南

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宋朝时,社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品种类繁多,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读地图(P72)

L提示根据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找出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2.陆上交通线:以大都为中心,覆盖全国各地的陆路交通网;向西通往中亚、西

亚和东欧等地区。

海上交通线:东海航线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

非、东非和欧洲等地。

材料研读(P73)

当时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想一想(P73)

中外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政府的

第12页共20页

支持;造船技术提高,航海技术进步。

课后活动(P75)

L宋朝时,陆路交通受阻,海路交通日渐发达,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元朝

时期,打通了陆路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提示搜集文献、网络等资料,了解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游历路线。

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材料研读(P81)

苏轼生活在北宋的稳定环境中,创作了大量气势豪迈的作品;李清照生活在两宋

之交,经历了社会动荡,她的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辛弃疾和陆游生活在南

宋时期,山河沦陷,辛弃疾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

陆游的不少作品抒发了爰国情怀。

想一想(P82)

《窦娥冤》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它通过对主人公窦娥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尤其是对官场腐败的抨击。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使得该剧在不同时代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疾

苦。

课后活动(P82)

1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

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用于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

第13页共20页

战方式,即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运用于

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2.要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听从别人的正确意见。

第二部分教材练习141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明朝的统治

材料研读(P87)

设丞相容易导致朝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想一想(P88)

通过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加强皇权。

课后活动(P90)

1.

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其直接向皇帝

中央负责;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将原来行中6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

地方.司,互不统属;分封诸干为王,驻守各地,监

控地方

第14页共20页

2.不能。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

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知识丰富,航海技术先进。意发挥,考试答卷的文体格

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所以,这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干的官员。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材料研读(P92)

明朝前期国力雄厚,物产丰富;造船业发达;

地读地图(P93)

1.提示根据地图观察郑和远航的路线和方向。

2.2才是示根据地图中的图例,找出郑和航海到过的国家和地区。

3.想一想(P95)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因此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课后活动(P96)

L明朝对外关系主要人物表

人物活动区域主要事迹主要作用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

路,增进中国与亚

郑和西洋匕下西洋r

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

和友好往来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

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本解除

第15页共20页

2.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葡萄牙人攫取在

澳门的租住权;1848年后,葡萄牙殖民者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冰仔岛和路环

岛;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想一想(P98)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之所以被称为"一条鞭法",是因为它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

税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收税。

材料研读(P99)

支持。因为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

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

粮。

读地图(P100)

1.襄阳T洛阳T西安T太原T京师T山海关

2提示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是西安,在地图中找出西安即可。

课后活动(P101)

1.

旧朝政腐败,宦官擅权旧土地兼并严重

回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第16页共20页

2.口号:(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唐末,黄巾起义)苍

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宋朝,王小波起义)吾疾贫富不均,

今为汝均之!(明末,李自成起义)均田免粮。诉求:均贫富和获得平等地位。

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

材料研读(P103)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I,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

联系。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琉球(今台湾元朝时期,在澎湖设置巡

)0

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

构。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想一想(P106)

清朝治理西藏和新疆,一方面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另一方面维

护了西藏、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

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读地图(P108)

提示在地图中找出钓鱼岛、南海诸岛、库页岛、外兴安岭、葱岭的位置。

课后活动(P109)

L清朝全盛时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

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第17页共20页

2.修德安民,即修养自己的道德,赢得民心。

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材料研读(P111)

军机处的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

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

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想一想(P114)

作为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政策,闭关自守无法阻挡西方的殖民侵略。影响:闭关

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自

卫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邛艮制

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使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后活动(P115)

L原因:这些诗句大都有"明"或"清"等字眼。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对这些

诗句加以歪曲解释,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认为写这些

诗句的诗人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