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科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广TOC\o"1-2"\h\u9407第1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4192121.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 427101.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与意义 4318921.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环境 431989第2章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5512.1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 548772.1.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5183532.1.2IP地址规划 5228742.1.3网络安全规划 5286922.2校园网络硬件设施配置 5310962.2.1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 588372.2.2无线网络设备配置 635572.2.3网络安全设备配置 6137232.3校园网络软件平台建设 6267922.3.1网络管理系统建设 6230152.3.2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631072.3.3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6132992.3.4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 620392第3章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659003.1智慧教室设计与实施 6137043.1.1概述 6285613.1.2智慧教室设计原则 6262843.1.3智慧教室实施策略 783593.2信息化实验室建设 7102433.2.1概述 7308373.2.2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原则 7683.2.3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实践 7141653.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7145483.3.1概述 7188603.3.2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场景 8314453.3.3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实践 84409第4章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845144.1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与整合 8169224.1.1数字教育资源分类 8261864.1.2数字教育资源整合 8145634.2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制作 991604.2.1资源开发原则 967744.2.2资源开发流程 9128074.3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推广 9213674.3.1培训与支持 9260974.3.2政策与制度 9318944.3.3推广与传播 930494第5章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1046195.1教育信息化管理政策制定 1040685.1.1政策背景分析 1081735.1.2政策目标与原则 10129985.1.3政策内容框架 10210725.1.4政策制定流程与参与者 10185935.1.5政策评估与调整机制 1039225.2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规范 1012895.2.1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10129175.2.2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 10314045.2.3教育资源共享与传输规范 10317465.2.4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10183645.2.5教育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1072405.3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 10170655.3.1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10168735.3.2管理队伍的组成与职责划分 1045325.3.3管理队伍的培训与发展 1029755.3.4管理队伍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10113055.3.5管理队伍的协同与创新 10285第6章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10312876.1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1051106.1.1理论基础 10124846.1.2实践摸索 11288446.2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 11124656.2.1课程目标与内容 11269696.2.2教学模式与方法 11116246.2.3课程评价与反馈 11201196.3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变革 11155286.3.1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11288056.3.2教育技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 11168806.3.3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 114382第7章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 11312187.1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分类与评价 1167307.1.1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分类 11202167.1.2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评价 12156787.2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模式与策略 1295107.2.1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模式 1236357.2.2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策略 1215207.3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 1316577.3.1案例一:某省教育云平台 1331527.3.2案例二:某高校在线教学平台 13267297.3.3案例三:某企业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13162407.3.4案例四:某在线教育平台 137125第8章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 13143138.1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构成 1337978.1.1技术支持体系 1330198.1.2管理服务体系 13179598.1.3培训与推广体系 1381988.1.4政策法规体系 13249658.2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 14127758.2.1坚持统筹规划,保证体系建设的整体性 14152498.2.2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 14168478.2.3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 14190258.2.4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1441728.3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的质量评价 14195308.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105478.3.2评价方法与工具 14286068.3.3评价结果应用 145242第9章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4196139.1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14171149.1.1政策法规体系概述 1438749.1.2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现状 15154889.1.3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构建策略 15246299.2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 1526519.2.1标准规范制定的意义与原则 15169059.2.2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框架 15222189.2.3教育信息化关键标准规范制定 1527119.3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推广与落实 15268009.3.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推广策略 15130169.3.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落实措施 15297559.3.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监督评估 1510480第10章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 152224710.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15120010.1.1数字化教育资源普及化 161650810.1.2个性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 161460910.1.3教育大数据驱动教育决策 16642510.1.4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162933310.1.5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161345910.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6453610.2.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问题及对策 16963210.2.1.1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62708810.2.1.2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间平衡发展 162245510.2.2信息化教育人才短缺问题及对策 162868910.2.2.1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信息化素养 16320510.2.2.2创设良好政策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信息化领域 16910510.2.3教育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 1661010.2.3.1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163238010.2.3.2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素养 162949610.3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愿景 1647310.3.1智能化教育环境全面构建 162244110.3.2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不断完善 161448110.3.3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化 163085210.3.4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161320710.3.5国际化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共享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16第1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概述1.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及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硬件设施,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1)宽带网络覆盖面逐步扩大,学校网络接入条件不断改善。(2)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3)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不断提高,促进了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4)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1.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与意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覆盖城乡、满足教育现代化需求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有力保障。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意义如下:(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2)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3)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国家竞争力。(4)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1.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环境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1)国家层面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2)地方层面政策:各级地方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文件,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3)项目支持:国家及地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等工程,有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4)政策保障: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保障,如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第2章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1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校园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阐述。2.1.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学校规模、建筑分布及未来发展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可扩展性。2.1.2IP地址规划合理规划校园网络的IP地址资源,保证IP地址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便于网络管理和维护。2.1.3网络安全规划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针对性的网络安全策略,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2.2校园网络硬件设施配置校园网络硬件设施是网络运行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以下方面的硬件设施配置。2.2.1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选择功能稳定、扩展性强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保证校园网络的高速传输和稳定运行。2.2.2无线网络设备配置根据学校需求,配置合适的无线接入点(AP)设备,实现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2.2.3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2.3校园网络软件平台建设校园网络软件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核心,本节主要介绍以下方面的软件平台建设。2.3.1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搭建高效、易用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校园网络设备、资源和用户的统一管理。2.3.2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3.3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校园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学校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2.3.4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应用系统,如智能排课、智能问答等,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第3章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3.1智慧教室设计与实施3.1.1概述智慧教室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式的教学环境。本节主要围绕智慧教室的设计与实施展开论述。3.1.2智慧教室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师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2)先进性: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教学环境的前瞻性;(3)互动性: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4)兼容性: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设备、平台、应用的互联互通;(5)安全性: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防范网络与数据风险。3.1.3智慧教室实施策略(1)基础设施: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提供硬件设备支持;(2)教学平台:搭建统一的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3)应用系统:开发符合教学需求的应用系统,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4)教师培训: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智慧教室的水平;(5)评价与反馈:建立评价体系,收集使用反馈,持续优化智慧教室建设。3.2信息化实验室建设3.2.1概述信息化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本节主要探讨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策略与实践。3.2.2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原则(1)创新性:紧跟科技发展,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2)实用性:满足实验教学需求,提高实验室利用率;(3)开放性:打破专业与学科界限,实现资源共享;(4)安全性:保证实验室安全,降低安全风险。3.2.3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实践(1)实验室规划:结合学校特色,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2)硬件设施: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提升实验室硬件水平;(3)软件平台:搭建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实验资源的有效管理;(4)实验教学: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5)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3.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3.3.1概述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节主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价值。3.3.2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场景(1)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实验环境,提高实验操作安全性;(2)虚拟教学:构建虚拟教学场景,增强教学互动与体验;(3)虚拟实训: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4)虚拟参观:提供虚拟参观体验,拓展学生视野。3.3.3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实践(1)硬件设备:配置虚拟现实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硬件支持;(2)软件资源:开发虚拟现实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3)教师培训:加强教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学效果;(4)评价与优化:建立评价体系,持续优化虚拟现实教育应用。第4章数字教育资源建设4.1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与整合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本章首先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并探讨其整合策略。4.1.1数字教育资源分类数字教育资源根据其性质、用途和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旨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在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论坛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与学习途径。(3)教育软件资源:如教学管理系统、试题库、教育游戏等,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评价和辅导。(4)数字化教材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数字化教案等,满足不同教学场景的需求。4.1.2数字教育资源整合为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整合策略如下:(1)建立统一资源库:汇聚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构建资源管理平台: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分类、更新和发布。(3)促进资源互补与融合:结合不同教学需求,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4.2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制作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制作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制作。4.2.1资源开发原则(1)需求导向: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资源开发,保证资源实用性。(2)内容严谨:保证资源内容科学、准确,避免误导。(3)形式多样:丰富资源形式,满足不同教学场景和个性化需求。4.2.2资源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明确资源开发需求。(2)内容设计:根据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3)制作与开发:采用技术手段,制作符合教学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4)测试与优化:对制作完成的资源进行测试,不断优化改进。4.3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推广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推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推广策略。4.3.1培训与支持(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2)提供技术支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技术服务,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3.2政策与制度(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发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2)完善评价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积极性。4.3.3推广与传播(1)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区域间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2)开展应用交流活动:推广优秀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以上措施,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第5章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5.1教育信息化管理政策制定5.1.1政策背景分析5.1.2政策目标与原则5.1.3政策内容框架5.1.4政策制定流程与参与者5.1.5政策评估与调整机制5.2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规范5.2.1管理制度体系构建5.2.2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5.2.3教育资源共享与传输规范5.2.4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5.2.5教育信息化服务质量管理规范5.3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5.3.1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与目标5.3.2管理队伍的组成与职责划分5.3.3管理队伍的培训与发展5.3.4管理队伍的激励与评价机制5.3.5管理队伍的协同与创新。第6章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6.1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6.1.1理论基础本节将探讨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连通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等,为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理论支撑。6.1.2实践摸索分析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总结经验与启示,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广提供借鉴。6.2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6.2.1课程目标与内容阐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设置,以及如何将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6.2.2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翻转课堂等,以及如何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6.2.3课程评价与反馈介绍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教育技术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6.3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变革6.3.1学科教学现状分析分析我国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指出教育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6.3.2教育技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介绍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如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资源、智能辅导系统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促进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6.3.3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探讨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及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通过以上论述,本章旨在阐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7.1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分类与评价7.1.1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分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教学管理类、资源建设类、教学互动类、远程教育类、评估监测类和终身教育类。各类应用具体包括:(1)教学管理类:教务管理系统、在线选课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等。(2)资源建设类:数字化课程资源、虚拟实验室、教育云资源等。(3)教学互动类:在线教学平台、课堂互动工具、即时通讯工具等。(4)远程教育类:远程教学系统、网络直播课堂、移动学习平台等。(5)评估监测类:学生学习评估系统、学业成绩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等。(6)终身教育类:成人教育平台、社区教育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7.1.2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评价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功能完善度:应用的功能是否能满足教育需求,是否具有拓展性。(2)用户体验:应用的界面设计、操作便捷性、学习效果等。(3)技术成熟度:应用的技术是否成熟,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等。(4)推广效果:应用的普及程度、用户满意度、实际效果等。7.2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模式与策略7.2.1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模式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主导模式: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2)学校自主模式:学校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应用。(3)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应用。(4)市场驱动模式:市场主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应用。7.2.2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策略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广策略包括:(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政策保障。(2)资金投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资金投入,保障应用研发和推广。(3)人才培养:培养教育信息化应用所需的各类人才,提高应用效果。(4)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知名度和认可度。(5)试点示范: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项目,总结经验,逐步推广。7.3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7.3.1案例一:某省教育云平台该省教育云平台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为全省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平台采用主导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7.3.2案例二:某高校在线教学平台该高校在线教学平台采用学校自主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互动功能,提高了教学效果。7.3.3案例三:某企业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该企业针对不同学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快速推广,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7.3.4案例四:某在线教育平台该平台以市场为导向,针对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功能。通过市场驱动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广泛覆盖。第8章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8.1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构成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是保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推广顺利进行的保障。该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8.1.1技术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是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等方面。其目标是保障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为教育教学提供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持。8.1.2管理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其任务是保证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顺畅运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8.1.3培训与推广体系培训与推广体系负责对教育工作者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推广教育信息化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推广策略等方面。8.1.4政策法规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为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法规支持,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学校规章制度等。8.2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设策略8.2.1坚持统筹规划,保证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设需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保证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8.2.2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体系建设的重点,分阶段推进,保证体系建设的有效性。8.2.3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8.2.4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摸索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的创新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教育教学的多元化需求。8.3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的质量评价8.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合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的特点,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技术支持、管理体系、培训与推广、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指标。8.3.2评价方法与工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工具,全面评估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的质量。8.3.3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育信息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改进与优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时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度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合同
- 2025年船舶租赁及船舶维修保养服务合同下载
- 二零二五版婚内财产分割及净身出户执行协议
- 2025版合资公司股权分配及经营管理制度合同
- 2025版智慧校园公共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公路运输安全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股权激励与员工离职补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冬虫夏草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合作协议
- Python快速编程入门(第3版) 课件 第9章 异常
- 公司年度培训总结汇报
- 2024年化学检验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年患者用药指导知识技能竞赛(省选拔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视频监控系统测试方案
- 国家管网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马工程《文学理论》
- 加油站消防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计算机操作技师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