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第1页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第2页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第3页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第4页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不复下箸()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2、(B)。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二」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不复下箸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2、(B)(2分)3、(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②意为公必盛馔③又久之,方命坐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2、翻译句子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参考答案: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吃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参考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四」引导语: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下文是有关他的《待客》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原文/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3、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4、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1、(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4、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翻译/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注释介: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至:到,往。京师:京城,都城因:于是谒:拜见。饭:饭食。翌日:第二天。馔(zhuàn):准备食物去:离开。方:才。果蔬:泛指菜肴。具:准备。其人:指萧氏之子。心怪之:感到奇怪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置:放、摆。而已:罢了。颇:很,十分。复:再。箸:筷子。啖:吃。旁:旁边,身旁。公:代词,指王安石。食:吃。之:代词,指胡饼。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之:代词,代指萧氏子。而:转接,意思为“但”。顷:一会儿。而已:罢了。在:担任。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怪:奇怪。约:请。意:以为。惟:只相:宰相纵:惯养退:回来意:认为愧:羞愧盛:丰盛具:具备启示/王安石待客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五」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翻译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注释:(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2)至:到,往。(3)京师:京城,都城(4)因:于是(5)饭:饭食。(6)翌日:第二天。(7)馔(zhuàn):饭食(8)去:离开。(9)方:才。(10)果蔬:泛指菜肴。(11)其人:指萧氏之子。(12)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13)脔(luán):切成块的肉。(14)置:放、摆。(15)而已:罢了。(16)颇:很,十分。(17)复:再。(18)箸:筷子。(19)啖(dàn):吃。(20)旁:旁边,身旁。(21)公:代词,指王安石。(22)食:吃。(23)之:代词,指胡饼。(24)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25)之:代词,代指萧氏子。(26)而:转接,意思为“但”。(27)顷:一会儿。(28)而已:罢了。(29)在:担任。(30)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31)怪:感到奇怪。(32)约:请。(33)惟:只(34)相:宰相(35)纵:惯养(36)退:回来(37)愧:羞愧(38)盛:丰盛(39)谒:拜见初中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文言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六」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