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

试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听读鉴赏

以下是罗豹的旅游日记片段,按要求完成下题。

国庆节,我游览了大理。夜晚,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O________O洱

海的夜是柔和的,是【甲】的,是梦幻的。自古以来,白族人民依靠洱海过上Shushi的生活,

渔民jiAshi小船捕鱼为生,农民引洱海水guAngAi庄稼。雄伟的苍山【乙】在洱海西岸,每

当清晨,阳光洒满山间mAoshGng的树林,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片山林,让人感受到大自然

的壮美。好客的白族老乡殷勤地用烤饵块招待我们...

(听写内容不具备播放条件的学校,由普通话二甲以上的语文老师统一用学校广播系

统读三遍,中间间隔适中,没有广播系统的学校由普通话二甲以上的老师在班级读三遍,中

间间隔适中)

1.听录音,将文中处句子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在横线上。

2.根据拼音和语境,按顺序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shushijiashTguangaimaosheng

3.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孤寂【乙】屹立B.【甲】静寂【乙】屹立

C.【甲】孤寂【乙】挺立D.【甲】静寂【乙】挺立

4.关于“殷勤”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殷”用部首检字法先查部首“殳”,再查6画。

B.“殷”在“殷勤”中的读音是“ying”。

C.可以用“热情”更换句中的“殷勤”。

D.殷勤的意思是:周到,尽心。

试卷第1页,共8页

5.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猜“饵”与下面哪个字读音相同?()

A.取B.洱C.聪D.联

6.和“洱海的夜是柔和的,是【甲】的,是梦幻的。”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句子是()

A.我们到扎西去吧,去看看扎西会议旧址,看看扎西会议纪念馆,看看红色小镇。

B.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

着……

C.我们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D.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二、基础知识综合

以下是余浩的观察日记片段,按要求完成下题。

赤水河君妇寓勺,无论在早晨还是日暮,白天还是夜晚,她都会呈现出明媚的面貌。

天色学浙暗下来,鸟儿归【甲真的是“【乙”上弦月不再与云朵尊

攀,帅气地从云层中露出身影,呼下的清辉为?地把大地镀亮成一块银毯。花圃屋罩着一层

蒙蒙的薄雾,露珠尊咚地在玫瑰花的花蕊上率前,映着清冷的月光,如季物的珍珠般梦幻。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吟诵起诗句“【丙】”。这样的美景真值得我们

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氐琥的一项是()

A.均匀(jun)呈现(ch6ng)相片(xiang)纪念(ji)

B.纠缠(jiu)露出(lou)箧亮(du)花」(pii)

C.帅气(shu*i)露珠(Ki)玫瑰(mGi)花蕊(rui)

D.宜人(yi)日暮(mu)明媚(mGi)薄雾(bGo)

8.日记中带点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逐渐洒下景色宜人B.顽皮磷动秋风送爽

C.均匀笼罩手舞足蹈D.遍地纠缠摇头晃脑

9.将方框中的句子插入日记▲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日落的时候,河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

②黎明时,透过河面的轻烟,隐隐约约看到天边的晨星。

试卷第2页,共8页

③艳阳高照,金色的阳光铺满河面,赤水河像长长的织锦。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10.填入【甲】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圈B.巢C.棚D.厩

11.填入【乙】处的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二八月,乱穿衣。B.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C.立了秋,把扇丢OD.一场秋南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2.填入【丙】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纷纷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D.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3.为增强“这样的美景真值得我们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的情感表达,罗豹向余浩提出

修改建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的美景,难道不值得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吗?

B.这样的美景,谁能不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呢?

C.这样的美景,我们不得不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

D.这样的美景,我们应该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

14.用长话短说的方法改写“上弦月不再与云朵纠缠,帅气地从云层中露出身影,洒下的清

辉均匀地把大地镀亮成一块银毯。”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弦月镀亮银毯。B.上弦月把云朵镀亮成一块银毯。

C.上弦月把大地镀亮成银毯。D.上弦月的清辉把大地镀亮成一块银毯。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②事不期③,包羞忍耻④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⑤,卷土重来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杀,乌江亭由此闻名。②

兵家: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③不期:难以预料。④包羞忍耻(chi):意谓大丈夫

试卷第3页,共8页

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⑤江东: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才俊:才

能出众的人。⑥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15.对比阅读,下面对诗歌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乌江亭》《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相同,指“书写,题写”。

B.《题乌江亭》与《夏日绝句》都是对项羽乌江自杀的做法表达了看法,做了相同的评

价。

C.《夏日绝句》赞扬项羽具有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拜与向往。

D.《题乌江亭》为项羽不过乌江而感到可惜,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忍辱负重或能

转败为胜。

16.与《题乌江亭》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的一项是()

A.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B.视死如归,生而辱(rd)不如死而荣

C.君子报仇,十年不晚D.卧薪(xin)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埋于东海。

17.本文选自()

A.《山海经・北山经》B.《宋史词马光传》

C.《世说新语・雅量》D.《韩非子•五蠹》

18.对文中字词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少女:小女儿。B.溺:溺水,淹没。

C.埋:堵塞。D.故:(人)死亡。

19.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①有一天,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身亡,再也没有回来了,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

鸟。

②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

③她常常飞到西山衔树枝和石块去填海,想要把大海填平。

试卷第4页,共8页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20.下面对文章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常”最能体现精卫永不低头、百折不挠(nAo)的精神。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朗读停顿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

为/精卫”

C.大海无边无际,精卫却坚持填海,表现了精卫做事自不量力、徒劳无功。

D."日"与人体器官紧密相关,一般表示“说”和“叫作”的意思。“女娃”在现代汉语中是“女

孩子”的意思,本文指炎帝女儿的名字。

21.“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请根据提示,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问题。

提问角度问题

文章内容

文章写法

生活经验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叙事作品,完成下题。

①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geng)下了车,急

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②“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③“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④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⑤“我们?”华罗庚斩(zhM)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⑥“那房子呢?”

⑦“原封不动!”

⑧“汽车……”

试卷第5页,共8页

©“借给别人。”

⑩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

码(mA)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⑪“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⑫“您学识渊(yuan)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

不觉得遗(yi)憾(hAn)吗?"

⑬“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⑭华罗庚与送行的人——握手,快步登上船舷(xiGn),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

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22.给短文加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解放了B.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C.回自己的祖国去D.我要为祖国尽力

23.第①段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心理描写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

2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短文内容进行批注。

角度内容批注

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

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

“中国解放了!”

写得好的地方

“那房子呢?”

(描写方法)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25.“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

一切”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华罗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6.偶然看到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秦沫媚深感触动。

试卷第6页,共8页

她摘抄了部分原文,她的摘抄有四处错误(一处标点错误,一处语病,一处错别字,一处格

式),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朋友们,

不一一道别,我先诸位反回。我千言万语有,但愧(kui)无生花之笔来一一地表达

出来。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zhi)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zh6ng)心吐出

来的。

总之,为了抉(ju6)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

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

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朋友们!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首都北京见面吧!

1950年2月归国途中

华罗庚

27.默读第⑭段,联系《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和生活实际,思考华罗庚在船上会

想什么,做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六、语言表达

快乐读书吧,完成下题。

魏良奥在参加“与名著相伴,为生命打好底色;与经典同行,为未来点亮明灯。”阅读竞赛活

动时遇到了“拦路虎”,请你与他一块完成闯关任务。

28.左面目录选自右面方框内的哪本书?()

目录

盘古开天............1A.《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女婿造人.……........3B.《世界经典童话故事》

女婿补天…….........5C.《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始祖伏羲…….........7D.《安徒生童话》

试卷第7页,共8页

神农炎帝............10

......

29.编写“中外神话人物卡”,你会推荐谁呢?请写出名字及推荐理由。

中外神话人物卡

姓名: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班级开展“让历史人物,活,过来”故事会。在你了

解的历史人物故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讲一讲。

历史人物卡

姓名:故事名称:

主要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31.习作。

“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人生是一条长河,我们正是河上那一叶扁舟中的船客,笑看成

长过程中发生的有趣事情,幸福地向前行进。请以“童年趣事”为题,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件你

印象中最有趣的事。

要求:①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②字数不少于350字。

试卷第8页,共8页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

1.-----------------------------------------------------------------------------------------

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shushijidshTguangaimaosheng

[舒]适]驾[驶1隧一闲忧[盛-3-B4-B

5.B6.B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段首空两格,同时注意汉字在横线中的位置,字距和行距,两

边要留白,做到工整规范、正确美观。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

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书写时注意“溪、野、流、卵”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结

合语境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书写时要注意“灌、溉、茂”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孤寂”侧重于孤独寂寞,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心境,不能形容洱海的夜,“静寂”指安静、寂

静,更能体现洱海夜晚的安静氛围,所以【甲】处应填“静寂”。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山或高大的建筑物等,“挺立”着重于直

立,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苍山是山脉,用“屹立”更能体现其雄伟壮观,所以【乙】处应填

“屹立”。

故选B。

4.本题考查查字典、字音。

B.殷:yin,释义:1、〈书〉丰盛、丰富。2、深厚,丰盛。3、朝代,公元前1300—公元

前1046,是商代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后改用的称号。读yan,释义:1、〈书〉

赤黑色。读yin,释义:1、〈书〉形容雷声。2、〈书〉震动。

殷勤:读yinqin,形容热情而周到。因此可知,“殷”在“殷勤”中应读“yin”,而不是“ying”。

故选Bo

答案第1页,共10页

5.本题考查形声字。

“饵”是形声字,左边“C”是形旁,表示与食物有关,右边“耳”是声旁,读音与“耳”相关。“洱”

也是以“耳”为声旁的形声字,所以“饵”与“洱”读音相同。

故选B。

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洱海的夜是柔和的,是【甲】的,是梦幻的“,连用三个“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A.“去看看扎西会议旧址,看看扎西会议纪念馆,看看红色小镇”,连用三个“看看”运用了

排比的修辞手法。

B.“吼叫着,震撼着,喧嚷着“把雷、电、雨、风、雨点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C.“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连用三个“走过”运用了排比

的修辞手法。

D.“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连用三个“照

亮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o

7.D8.B9.D10.B11.C12.C13.C14.C

【解析】7.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D.薄雾(bao)------b6o

故选D。

8.本题考查错别字。

B.磴动——滚动。

故选B。

9.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日记中提到“无论在早晨还是日暮,白天还是夜晚,她都会呈现出明媚的面貌。”,因此插入

的句子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先是“黎明时,……”(早晨),然后是“艳阳高照,……”(白

天),最后是“日落的时候,……”(日暮)。因此插入的句子顺序应该是:②③①。

故选D。

10.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A.圈:指一个封闭的环形区域,通常用于描述动物或人围起来的区域。

B.巢:指鸟类或其他动物用来栖息和繁殖的窝,通常是用树枝、草等材料搭建的。

答案第2页,共10页

c.棚:指用木材、竹子等材料搭建的简易遮蔽物,通常用于遮阳或避雨。

D.厩:指用来饲养马、牛等牲畜的建筑物,通常有固定的栏舍。

在题干中,鸟儿归【甲】,最合适的词语是“巢”,因为“巢”是鸟儿栖息的地方。

故选B。

11.本题考查对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A.“二八月,乱穿衣。”这句俗语描述的是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大,人们穿衣不固定的情况,

与“秋风送爽”无关。

B.“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这句俗语描述的是八月大雁南飞,天气转凉,大

雁南飞的景象,与“秋风送爽”无关。

C.“立了秋,把扇丢。”这句俗语表示立秋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使用扇子。这句话体现出

了秋风渐凉的意思,与“秋风送爽”有关。

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句俗语描述的是秋雨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最终

需要穿棉衣。这句话强调了秋雨带来的寒意和人们穿衣情况,与“秋风送爽”无关。

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运用。

A.“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千里之外,黄云遮蔽了白日,北风吹动

着大雁,雪花纷纷扬扬。这句诗描绘的是冬日黄云、北风、飞雁和雪景,与文中的秋夜月光、

露珠等景象不符。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是,秦时的明月和汉时的关隘,万里长征的

人们还未归来。这句诗表达的是历史沧桑和征战的悲凉,与文中的美景描写不符。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

莹,月亮像弓一样弯弯。这句诗描写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如珍珠,月亮如弯弓,与文

中的“露珠映着清冷的月光”非常契合,且情感也与美景相符。

D.“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意思是,转眼间(须臾)却又进入海门(海门可

以理解为海口或河口),卷起的沙堆像雪堆一样。这句诗描写的是海浪卷起沙堆的景象,与

文中的月光、露珠等描写无关。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A.“这样的美景,难道不值得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反问的形

式加强了肯定语气,表达了“这样的美景值得拍照留念”的情感。恰当。

答案第3页,共10页

B.“这样的美景,谁能不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呢?”这也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谁能不”的

形式表达了“大家都应该拍照留念”的情感。恰当。

C.“这样的美景,我们不得不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这句话使用了“不得不”,带有一种

被迫或无奈的语气,与原文“值得”表达的积极情感不符。不恰当。

D.“这样的美景,我们应该多拍几张相片留作纪念。”这句话使用了“应该”,表达了积极的建

议和情感,与原文的情感一致。恰当。

故选C。

1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对题目给出的句子“上弦月不再与云朵纠缠,帅气地从云层中露出身影,洒下的清辉均匀地

把大地镀亮成一块银毯。”进行分析可知,原句主要描述上弦月从云层中露出,洒下清辉,

将大地镀亮成银毯。主要表达的是“上弦月洒下清辉,把大地镀亮成银毯”。

A.“上弦月镀亮银毯。”这个选项省略了“洒下清辉”的细节,直接说“镀亮银毯”,但“银毯”

指的是大地,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完整。

B.“上弦月把云朵镀亮成一块银毯。”这个句子将“云朵”作为被镀亮的对象,与原句意思不

符。

C.“上弦月把大地镀亮成银毯。”这个句子表达了上弦月将大地镀亮成银毯,简洁明了,符

合原句的意思。

D,上弦月的清辉把大地镀亮成一块银毯。这个选项虽然准确,但不够简洁。

故选C。

15.B16.B

【导语】杜牧的《题乌江亭》通过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反思,表达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观点,

强调“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男儿气概。诗中提到“江东子弟多才俊”,暗示项羽若能忍辱负重,

卷土重来仍有希望。全诗既对项羽的自杀表示惋惜,又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人

们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与希望。

15.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B.《题乌江亭》与《夏日绝句》对项羽乌江自杀的评价不同。《题乌江亭》认为项羽应忍辱

负重,卷土重来;而《夏日绝句》则赞扬项羽宁死不屈的气节。两首诗对项羽的评价截然相

反。

故选B。

1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答案第4页,共10页

B.《题乌江亭》主张忍辱负重,卷土重来,该项“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强调宁死不

屈,与诗中观点相悖。

故选B。

17.A18.D19.C20.C2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西山木石尽,巨

壑何时平?为什么课文没有写精卫填海的结果?其他的神话人物是否也有精卫

的精神?

【导语】《精卫填海》是一篇充满神话色彩的文言文,讲述了炎帝之女女娃溺水后化作精卫

鸟,衔木石填海的故事。文章通过精卫的不懈努力,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象征着人类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意志。语言简洁凝练,情节生动,寓意深远,既是对古代神话

的传承,也是对坚持不懈精神的颂扬。

1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怪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奇异的地理风貌。

精卫填海的故事正是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故选Ao

18.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D.结合参考译文可知,文中“故为精卫”的意思是因此化为精卫鸟。“故”是因此的意思。

故选D。

19.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阅读全文,结合参考译文中的内容可知,②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这是故事的起因,

介绍女娃的身份;①有一天,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身亡,再也没有回来了,她化作了

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这是故事的经过,描述女娃的遭遇和变化;③她常常飞到西山衔

树枝和石块去填海,想要把大海填平。这是故事的结果,描述精卫的行为。因此,正确的

顺序是②①③。

故选C。

2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C.精卫填海的故事主要表现了精卫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不是自不量力、徒劳无

功。尽管大海无边无际,精卫仍然坚持不懈地填海,体现了她面对困难时的毅力和决心。这

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而不是批评她自不量力。

故选C。

21.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答案第5页,共10页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有才智的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

成才,如果不提问就无法获得知识。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

根据提示,从文章的内容提问:精卫为什么要填海?从文章的写法提问:作者是如何通过精

卫的行为表现其坚持不懈的精神的?从生活经验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像精卫一样面对

困难和挑战?

【点睛】参考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

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2.C23.D24.“走、冲着、喊”等动词把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喜悦心情极

致地表现了出来。简短的对话,干净利落地表现出华罗庚回国的坚定态度。25.“这

一切”指学识,洋房、汽车等优越条件。从华罗庚宁愿抛弃洋房、汽车等优越条件毅然回到

贫穷落后的祖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为祖国建设尽力,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心怀祖国、不求享

乐、精忠报国的人。

26.

:朋友r---------®

不一道别.我先诸位嬴。我阡言万语周.但愧(皿)无生花之笔来——地友达出:

来。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出1)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zh6ng)心吐出来的。

总之,为了抉(ju。)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

服务,我f门也应'*1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

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朋友ff]!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首都北京见面吧!

、<^^年2月归晦

27.和煦的春风像母亲的双手轻拂着华罗庚的脸庞,他感到暖暖的,很舒服。一想到就

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民族而奋斗,他脸上绽放着笑容,眼睛闪闪发光。他觉得轮船开得

太慢了,恨不得立刻插上一双翅膀飞到了北京,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华罗庚在得知中国解放后毅然决定

回国的坚定决心。文章以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为主线,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

献精神。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华罗庚的急切与坚定,以及他妻子从惊喜

到激动的心理变化。结尾处华罗庚与送行朋友的对话,进一步强化了他对祖国的忠诚与责任

答案第6页,共10页

感。整体上,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具体场景和人物对话,深刻表现了华罗庚的爱

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22.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从开头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的消息后,到对妻子坚定说'"回去,回自己

的祖国去!’”,再到与家人和朋友告别,文章始终围绕“回到自己的祖国去”这一主题展开。

所以可以给文章拟写的标题是:回自己的祖国去。

故选C。

23.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

对文章第①段中的句子“华罗庚(geng)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

进行分析,通过句子中“下、走、喊”等这些动词可知,第①段主要运了人物描写中的“动作

描写”这个方法,体现出了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了这一消息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故选D。

2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题目要求对这两个句子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写的好的地方去做批注。那么分析句子时,就

要结合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这些手法去对脊椎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写出合理的批注。

句子“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通过“下了

车”“急步走进”“喊了起来”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后的激动心情,突出

了他内心的急切和对祖国的热爱。

句子“‘那房子呢?原封不动!’‘汽车……借给别人。’”通过简短而有力的对话,展现了

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放弃房子和汽车,体现了他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和奉献精神。

25.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联系文中第⑥⑧段中的内容和第⑩段中的“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

您真的要走?’”及第⑬段中的“‘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可知,“这一

切,,指的是华罗庚在美国的学术成就、优渥的生活条件以及他在美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这

句话可以看出,华罗庚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人。他宁愿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

件,也要回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

26.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1:标点错误,原文开头“朋友们,”称呼语后用冒号(:),用替换号将逗号(,)替换

成冒号(:)0病因2:错别字,文中句子“我先诸位反回。”中的“反”是错别字,应该用替换

答案第7页,共10页

号换成“返”。病因3:语序颠倒,句子“我千言万语有”语序颠倒,应该用对调号把“有”调换

到“千言万语”的前面。:病因4:格式错误,落款的人名“华罗庚”应用调遣号调遣到“1950年

2月归国途中”的前面。

2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联系《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的内容“为了抉(juG)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

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

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再结合生活实

际,可以从祖国需要、发展科学事业及推动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几个反面展开想象

写话。如:华罗庚在船上可能会想:“我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祖国需要我,我一定能为

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回国后我还要着力推动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8.A29.女蜗女娟创造了人类,并且当人类处于天塌地陷、水深火热之中

时,她炼石补天,斩杀猛兽,平息洪水,让人类获得了新生。

【解析】2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包含了众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像盘古开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