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小升初语文真题考点精准练(2024统编版)
专题16诗词赏析
专题考点,读
考点分布考点内容命题焦点常考题型
诗词阅读的考点内容包括:读准字音;理解理解诗歌字、
以填空、选
字义、词义、句义;了解古诗歌的艺术表现词、句的含义;
诗词阅读择和问答题
手法;了解古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古诗歌体会诗歌表达
为主。
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的感情。
一、复习策略。
1.知识梳理与积累。
(1)构建知识体系。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诗词赏析知识,涵盖诗词内容(字词、诗句、
整体内容)、情感主旨、艺术特色(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每个分支详细展开,
如在修辞手法分支下,列举比喻、拟人等手法的特点与作用;在情感主旨分支,归纳常见情感
类型。
(2)背诵经典诗词。背诵课本要求及常见的经典诗词,在背诵过程中加深对诗词内容的
理解。不仅要记住诗句,还要理解字词含义、诗句描绘的画面及情感表达。如背诵《送元二使
安西》,体会其中的送别之情。
(3)整理笔记。将诗词中的重点字词、特殊句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整
理成笔记。例如,整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的拟人手法及表达的忧国忧民与思念
家人的情感。
2.强化技巧训练。
(1)专项练习。针对不同考点进行专项练习。如集中练习字词含义理解题,通过大量诗
词中的字词练习,熟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情况;针对诗句赏析题,练习从内容、情感、艺
术特色等多维度分析诗句。
(2)总结答题模板。总结各类题型答题模板。如诗句赏析题,可采用“这句诗运用了[修
1
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深刻地等]描绘了[画面内容],表达了诗人[情感]”的模板;
情感主旨题,按照“通过描写[诗词内容概括],表达了诗人[情感],反映了[主题]”的思路答
题。
3.对比阅读与拓展。
(1)对比赏析。选取题材、情感、风格相似或相反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如对比王维和
孟浩然的山水诗,分析两人在描写山水景色时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异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创意表达练习。进行诗词的创意改写、画面描绘等练习。如将《望庐山瀑布》改写
成现代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根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文字描绘出
西湖夏日荷花盛开的美景,锻炼对诗词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
4.错题分析与反思。
(1)建立错题本。将做错的诗词赏析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标注题目、错误答案、正确答
案及错误原因。例如,因对“夸张”手法判断失误,要分析正确判断夸张手法的依据及自己出
错的原因。
(2)定期复习错题。每周复习错题本,重新思考答题思路,强化对薄弱知识点的理解。
针对反复出错的题型或知识点,如对某种表现手法的理解,进行重点学习和练习。
二、答题技巧。
1.选择题。
(1)内容理解选择。
仔细研读选项和原文。将每个选项与诗词原文逐字逐句比对,注意选项对字词解释、诗句
理解、整体内容概括是否准确。如选项中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解释错误,与原文
不符,可排除。
排除法。排除与原文内容相悖、逻辑不合理、概念错误的选项。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先保
留,对比其他选项后再做判断。例如,选项中对诗词情感的表述与诗词整体意境不符,可直接
排除。
(2)艺术特色判断选择。
依据特征判断。根据常见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特征判断选项。如看到把事物赋予人的动
作、情感,是拟人手法;有两种事物对比突出某种特点,可能是对比手法。
分析选项差异。对比相似手法的选项,如比喻和拟人,比喻侧重相似性,拟人侧重赋予人
格,根据诗词句子具体情况选择。若选项中出现不熟悉的手法,回到诗词中分析句子特点,结
合已掌握的手法特征进行判断。
2
2.填空题。
(1)字词含义填空。
结合语境分析。把字词放在诗词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含义。如“东临碣石”的“临”,
结合后句“以观沧海”,可判断是“登上、来到”之意。
回忆积累知识。回忆平时积累的字词常见义项,选择最符合诗词语境的解释。对于古今异
义词,要特别注意古义的准确填写。
(2)情感体会填空。
分析诗词意象。从诗词中的意象(如月亮、大雁常表达思乡;菊花、梅花常象征高洁等)
入手,结合诗句内容体会情感。如诗词中有“月”的意象,又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表述,
可判断有思乡之情。
关注抒情语句。诗词中的抒情句往往直接表达情感,如“断肠人在天涯”直接体现出漂泊
的愁苦。抓住这些语句,准确填写情感。
3.简答题。
(1)诗句赏析简答。
判断艺术手法。首先判断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运用了比喻手法。
描绘画面内容。用生动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如这句诗可描绘为“如同碧玉装扮成的
高高的柳树,无数条绿色的枝条像美丽的丝绦一样垂下来”。
阐述情感效果。说明诗句通过艺术手法,如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如这句诗表
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情感主旨阐述简答。
概括诗词内容。简要概括诗词所写的事件、景物等内容,如《春望》描写了国都沦陷后破
败荒芜的景象及诗人的所见所感。
分析情感表达。结合内容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
的情感。
点明主题思想。阐述诗词反映的主题,如《春望》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体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3)对比赏析简答。
分别分析诗词。先分别分析两首诗词的内容、情感、艺术特色,如分析李白《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分别明确两首诗描绘的送别场景、表达的送别之情
3
及运用的写作手法。
对比相同点。从情感角度,两首诗都有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从写作手法角度,都可能运
用借景抒情。找出并阐述两首诗词在这些方面的相同之处。
对比不同点。对比情感的细微差别,如李白诗可能更多对友人远行的牵挂,王昌龄诗可能
侧重对自身品格的表白;对比写作手法,如李白诗以景衬情更突出,王昌龄诗在叙事中抒情。
分点阐述不同之处。
4.拓展题。
(1)画面描绘拓展。
理解诗词意境。深入理解诗词描绘的意境,把握诗词的整体氛围,如“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营造的是孤寂、清冷的氛围。
展开合理想象。在诗词基础上展开想象,补充细节。如描绘这句诗,可想象江面被冰雪覆
盖,周围一片寂静,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独自在小船上垂钓的画面。
生动语言表达。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绘的语言生动形象。如“寒风吹过,江
面的冰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清冷的光”。
(2)创意改写拓展。
把握原诗情感。准确把握原诗的情感基调,如《静夜思》是思乡的惆怅。
确定改写形式。可以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形式。如改写成记叙文,以第一人称“我”的
视角,描述在异乡的夜晚,看到月光洒在床前,勾起思乡之情的经过。
融入细节与想象。加入合理的细节描写和想象,丰富内容。如描述“我”躺在床上,辗转
反侧,看着月光,回忆起故乡的点点滴滴,使改写后的短文既保留原诗情感,又有丰富的内容。
一、(2024•江西九江)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路转溪
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是人们获得丰收后热烈畅谈的场景。
4
B.上阕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衬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C.这首词通过对夜间乡村田园风光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山村夏夜图”。
D.这首词主要是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来写的,展现了乡村夏夜的风光,使人有身临
其境之感。
二、(2024•四川巴中)品读古诗。
早春呈①水部张十八员外②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⑤,绝胜⑥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上。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
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③天街:京城街道。④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⑤
处:时。⑥绝胜:远远胜过。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朝诗人写的,他与并称“韩柳”。
2.“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
的景象描绘出来。
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
5.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三、(2022•广东)古诗鉴赏。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
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5
B.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一下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
边疆之地。
C.第三句开头以“何当”两字作设问,“何当”即“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
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D.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后两句点题,表达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四、(2024•山东临沂)古诗品读,展文化自信。
竹石
【清】郑燮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放松,
立才艮原在O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坚劲,
__________________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2.“坚劲”一词中“劲”的读音是,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请你用这
个读音组个词:。
3.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了竹子的,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
表达自己的O
4.这是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读这首古诗时,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B.这首诗和《马诗》《石灰吟》都是同一类型的古诗,都立意深远,给人启迪。
C.这首诗开头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
D.这首诗中“坚劲”这个词写出了竹子姿态的豪迈和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五、(2024•广东广州)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明]于谦
①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
竹石
[清]郑燮
②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古诗《竹石》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根据诗意选词填空,请填字母编号:①;②。
A.千锤百炼B.千锤万凿C.千辛万苦D.千磨万击
3.细读以上两首咏物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并进行梳理,完成下表。
借何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表达方法上
古诗
作比品质和远大志向精神品质的共同特点
《石灰吟》
—
《竹石》
—
六、(2024•湖南娄底)古诗词阅读。
[甲]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婚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乙]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两首诗都写了美食,甲诗中的美食是,爱好这种美食的不是渔者,而
是乙诗中的美食是。
2.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发感情。乙诗通过妃子看见荔枝的嫣然一笑,与专使快马加
鞭运送荔枝扬起的一团烟尘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皇宫骄奢生活的不满。甲诗通过______________
,与进行对比,表达了
7
七、(2022•福建福州)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①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
借问梅花③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成(shD)楼:军菅城楼。③梅花:这里指羌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A.田园(山水)诗B.记事(咏怀)诗C.边塞(征战)诗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宁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四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八、(2024•河北保定)对比阅读,感受不一样的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忽来风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诗的题目中,可看出《春夜喜雨》描写的是(季节)
8
(时间)的雨,其中的“”字是全诗的诗眼,浓缩了诗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2.《春夜喜雨》中最能表现这场雨特点的两句诗是:
3.《春夜喜雨》描写的雨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B.连绵阴雨C.疾风骤雨D.倾盆大雨
4.读诗句,想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5.《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与《游园不值》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让人
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6.“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
九、(2024•福建福州)古诗文阅读。
【甲】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栗留清白在人间。
【乙】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甲】诗中“等闲”的意思是;【甲】诗中的“在
人间”与【乙】诗中的“”一词意思相近。
2.【甲】【乙】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甲】诗借“”表明志向,
即使“",也立志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
3.对两首诗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千锤万凿”的“千”与“万”都是虚词,形容很多。
9
B.【乙】诗中的“洗砚池”,引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C.【甲】诗描述了石灰历经磨炼,却保持自身的廉洁清白;【乙】诗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
只留清香的美德。
D.【甲】诗中”若等闲、浑不怕”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态度;【乙】诗中“淡墨痕”写
出了梅花花色淡雅,花香扑鼻的特点。
十、(2022•新疆乌鲁木齐)古诗阅读。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诗的首句从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度过了紧张的岁月,“”说明时间长;第
二句写游山,“”点明时令;“”表明此行的目的。
2.与末句呼应的诗句是“”表达对山水的依恋。
3.形象地写出征战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诗中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的诗句是“,
H^一、(2022•广东东莞)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
寒食节:《寒食》寒食节白天的景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东风、,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
的是时节的景色。
10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o
A.春天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
B.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都是鲜花盛开,东风把柳枝吹得歪歪斜斜。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
A.“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B.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早春景象。
C.因唐朝时有寒食日折柳插门的风俗,所以特别写到柳树。
D.一个,,飞”字,明写柳絮而暗写风,动感强烈。
十二、(2024•河北石家庄)阅读。
北风吹
[明]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①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②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菽蕤③,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注释]①棱棱:威严方正,形容节操。②阳和:阳春和气,即春天的温暖。③箴蕤(wei
ruI):草木茂盛、树枝下垂的样子。
1.借助注释,试着写一写下面诗句的意思。
①节操棱棱还自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冰霜历尽心不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说说自己的理由。
3.《石灰吟》也是于谦的诗,其中“,”
可以说是传世名句,表达了诗人伟大的志向。文天祥、郑燮的诗句同样激励着一代代人:“千
磨万击还坚劲,。”“人生自古谁无死?
4.柏树代表了怎样的品质?被古代文人赋予了象征意义的植物还有很多,请选一个你喜欢
的说说理由。
11
十三、(2024•山东东营)阅读。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姨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此前诗人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②陌:道路。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前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四、(2023•河南驻马店)阅读。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寻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
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
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用诗人沉醉于山水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精神享受的
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
12
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2.你认为诗人读书有哪些乐趣?()(多选)
A.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
B.读书可使荡涤心胸,感觉清明纯净。
C.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
D.读书可使人的品德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3.材料二中的“活水源流随处满”是诗人于谦巧妙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最富有哲理
性的诗句()□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五、(2024•山东泰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放舟蓬莱①阁下
戚继光②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峻噌①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
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
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颔联中“出”字精练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
逸家乡的意愿。
C.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颇有感慨之意。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
2.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
“孔孟”。
13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
花夕拾》《故事新编》,散文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C.传统文化中我们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如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男子二
十岁称为“弱冠之年”,人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等。
D.《竹石》作者是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明代书画家、文学家。
14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解析】本题考查词的内容理解。“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除位置上有区别外(词牌名在前,题目在后,当然,也可以没有题目),还有区别就是词牌名
是这首词的形式,题目是概括词的内容。
2.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整首词的意思: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
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
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
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
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是在稻花香气中
人们想象今年的丰收,听到一片蛙声,而非描写人们获得丰收后热烈畅谈的场景。故选A。
二、1.韩愈柳宗元
【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
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他与柳宗无并称为“韩柳”。
2.运用了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结合“'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意思:天街上细密的春雨
润滑如酥,”可知,诗句把“小雨”比作了“酥油”,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
早春时节细雨的细腻、润泽,以及它带给大地那种柔和、舒适的感觉。
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
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
得稀疏,这句诗描写了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
朦胧景象。据此来想象并描绘,只要合理即可。如:早春,天下起了细雨,小草在雨水的滋润
下,从地里悄悄地探出了头来,从远处看来,大地是否一片青绿青绿的,当大家高兴时走近看,
却什么也看不到。
4.一年之计在于春。
【解析】本题考查名言的积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在一年开始的春天便要做好
全年的安排和打算。作者在此时用“最是一年春好处。”来提醒: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
15
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5.“最”“绝”二字表达作者充满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意思:一年之
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最是:正是。处:时。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诗人特意选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最”
字用于强调“一年春好处”的极致性。它表明在诗人眼中,早春时节是春天中最美好的阶段,
超越了其他任何时段。这种表达不仅突出了早春的独特魅力,也流露出诗人对早春的深深喜爱
和赞赏。“绝”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美好感受的强烈程度。它表示早春的景色“绝胜”于“烟
柳满皇都”的盛春景象。诗人认为早春的景色更胜一筹,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早春的清新脱俗
和独特韵味,也表达了诗人对早春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三、1.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有误,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后两
句点题,表达诗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故选D。
2.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学生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栗在正确
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结合诗歌内容和译文,这句诗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
疆战场景色,如: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
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四、1.咬定青山破岩中千磨万击任尔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默写。书写时注意“破”“磨”的正确写法。
2.Jingjin使劲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劲”在表示力气、作用、精神、态度等时,读“j1n”,如
干劲、劲劲等;在表示坚强有力,力量大时读“jIng”,如坚劲、劲风、劲弩等。故读“jl
ng”。
3.特点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岩中”可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
中。这两句诗写了竹子的特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
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
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这两句诗写了竹子的品格。
16
这首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托竹抒情,表达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决不向恶势力
低头的志向。
4.题画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D.有误,“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炼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强有力地生长着,任凭
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首诗中“任尔”这个词写出了竹子姿态的豪迈和对
东西南北风的蔑视。故选D。
五、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书写时注意“咬”“破”的正确写法。
2.B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石
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这里用“千锤万凿”,强调了石灰石开采过程的艰难和不易,突出了其经历的重重磨难,为后
文“烈火焚烧若等闲”中展现出的坚韧品质做铺垫,更加凸显出石灰石不惧艰难的特点。故选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坚
定强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里用“千磨万击”,形象地描绘出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所遭受
的各种磨难和挫折,极言其经历之多、之严酷,从而更有力地衬托出竹子顽强不屈的精神。故
选D。
3.石灰一身正气,纯洁高尚的思想品质清白托物言志竹子/竹石坚贞不屈的正
直高尚的品格坚劲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方法。借何物作比:《石灰吟》借石灰作比,通
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描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竹石》借竹子作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描写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姿态,展现其坚韧的品
质。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坚定顽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精神品质,
以及坚守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远大志向。《石灰吟》中,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
火焚烧,仍然要把清白留在人间,作者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
保持清白正直的品格。《竹石》中,竹子在破岩中扎根,经历风吹雨打依然坚定,作者借竹子
的坚韧,表达自己在困境中绝不屈服,坚守信念的决心。体现诗人的精神品质的词:《石灰吟》
中“清白”一词最能体现诗人的精神品质,强调了诗人追求纯洁高尚、不被玷污的品格。《竹
17
石》中“坚劲”一词最能体现诗人的精神品质,突出了竹子的坚定强劲,也象征着诗人坚定不
移的意志。在表达方法共同点: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通过对石灰和竹子的描
写,赋予它们人的品质和精神,借物抒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都采用了直抒胸臆
的方式,在诗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石灰吟》的“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的“任尔东西南北风”,都鲜明地展现了作者的态度和精神。
六、1.妒鱼江上往来人荔枝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结合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婚鱼美。”可知甲诗中的
美食是第鱼,爱好这种美食的不是渔者,而是江上往来人;结合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
知是荔枝来。”可知乙诗中的美食是荔枝。
2.喜爱妒鱼的人们出没风波捕鱼的渔民辛苦劳动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江上渔者》这首诗描写了命运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一类是
为了生活常年处在风口浪尖打鱼的渔民;另一类是到江边来享受婚鱼美味的达官贵人。通过江
上往来人对婚鱼的喜爱和渔人出没风波的艰辛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七、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题材的辨析。《塞上听吹笛》出自唐朝高适,雪净胡天
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
退还,月光照着成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根据译文可知,此诗写
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首先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成楼之间托出羌笛
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是典型的边塞(征战)诗。故
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塞上听吹笛》出自唐朝高适,雪净胡
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
然退还,月光照着成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
山。根据译文可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意为: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
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其中''梅花何处落"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
花落》。表达的是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戌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
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B项表述有误,故选B。
18
3.这首诗一二两句描绘了“塞上”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皎洁的月
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的场景。诗的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
烈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思想感情的辨析。《塞上听吹笛》出自唐朝高
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
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成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
夜落满了关山。根据译文可知,诗的前两句主要抓住“雪、天、马、月、笛、楼”几个字,动
静结合地描写了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戌楼羌笛悠扬舒缓的场景。诗的后两句
主要抓住了“梅花”一物来理解,结合实际可知,胡地是没有梅花的,所以“梅花”是虚写,
是借梅花写士兵因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主要表达了思乡之情。
八、1.春季夜晚喜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结合题目“春夜喜雨”,可知这是描述春季夜晚的
雨,“喜”字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喜悦之情,是全诗的诗眼。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
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最能体现春雨温柔、细腻、默默滋润万物的特点。
3.A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知《春夜喜雨》
描写的雨是和风细雨,故选A。结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可知《六月二十七
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倾盆大雨,故选D。
4.天空中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但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峰;雨点如珍珠般跳跃,纷纷落
入船中,场景显得既壮观又有些凌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是:乌云如翻涌的墨汁般迅速蔓延,但尚
未完全遮住远处的山峦。忽然间,豆大的雨点仿佛跳跃的珍珠,杂乱无章地溅入湖中停泊的船
只。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积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意思是:那潮湿的泥土
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
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这两句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19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一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渭城朝雨泡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积累。根据积累,写与“雨”字有关的诗句。示例:清明时节
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九、1.平常,轻松满乾坤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和近义词。“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它把熊熊烈火的
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平常,轻松。“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只要把高尚气节
留在人世间,在人间:在人世间。“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
之间。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故【甲】诗中的“在人间”与【乙】诗中的“满乾坤”一词意
思相近。
2.石灰粉骨碎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即使''粉骨碎身”也不怕,一定立志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从而表达出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和情感主旨的赏析。D.“淡墨痕”写梅花像是用淡淡
的墨汁点染而成,赞扬了梅花的高风亮节。“花香扑鼻”说法错误。故题干叙述有误。故选D。
十、1.经年寻芳上翠微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经年”的意思是:常年。说明时
间长;“寻芳”的意思:游春看花。点明了时令是春天;“上翠微”的意思是:到翠微亭。表明
此行的目的。
2.马蹄催趁月明归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马蹄催趁月明归”的意思是: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
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与之对应的是诗句是:特特寻芳上翠微。
3.经年尘土满征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参考译文,可知,“经年尘土满征衣”的意思是: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写出了征战之苦。
4.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这首诗通过游记,抒发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诗句中最能体现情感的诗句是: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
20
明归。
【参考译文】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
赏齐山美景。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十一、1.这首诗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难以入眠的情状,实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
和感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
手法。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
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
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2.“凉”字既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也写出了别离的伤感和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江风引雨入舟凉”的意思是江风把那细雨
吹进小舟,顿感丝丝寒凉。寒雨连江”则是表明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
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
“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引”字与“人”
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
耐人涵咏。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3.飞花柳树暮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春天
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
物有飞花、东风、柳树,从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思是春
天的长安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皇城里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诗人立足高远,视
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
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
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
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故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C.表述错误。“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
21
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
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故选C。
【参考译文】在橘柚飘香的江楼上醉饮话别,江风把那细雨吹进小舟,顿感丝丝寒凉。想
象你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十二、1.①柏树的节操刚正不阿,始终保持②经历了冰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双方购销合同
- 2025年医疗器械销售合同范本的应用与实践
- 2025智能合同管理与招投标流程
- 2025房产租赁合同书长期性
- 二零二五禽畜委托养殖合同书
- 普通装修合同书
- 二零二五中介二手房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五版股权转让和代持股协议
- 如何理解2025年的赠与合同
- 2025基金传真交易协议合同范本
- 县域产业布局与升级-深度研究
- 第十六周《“粽”享多彩端午深耕文化传承》主题班会
- 日间患者流程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汇报
- 创意美术网络安全课件
- 上海电信2025年度智慧城市合作协议2篇
- 2024燃煤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
- 产前检查妇产科教学课件
- 气球婚礼派对合同范例
- 2024无人机测评规范
- 术中停电应急预案
- 【高分复习笔记】许莉娅《个案工作》(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