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学情评估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学情评估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在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

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文是中国古代评价较好的谥号之一,隋文帝得到

这个谥号的主要原因是他()

A.勤俭节约B.完成统一C.开创殿试D.修建运河

2.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

唐玄宗在位前期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A.农业的持续发展B.繁荣兴盛的原因

C.统治者选贤任能D.统治者爱惜民力

3.“此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

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这主要源于()

A.李自成起义B.安史之乱C.演渊之盟D.雅克萨之战

4.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纹饰取材丰富,有流行于希腊的

食苕纹样、波斯的联珠纹样,还有印度舞人和象征佛教的莲花,以及中国传

统的吉祥物龙凤。多样的装饰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D.兼容并包

5.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唐朝的两位高僧不忘初心,在历史上各自留下了一段属

于自己的故事。二人“东渡”和“西行”的壮举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

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这

段话旨在说明北宋()

A.科举制度的发展B.从根本上消除了割据隐患

C.崇文抑武的危害D.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

7.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下面的诗词(节选)的共同点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

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惶恐滩头说惶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零丁洋里叹零丁。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人生自古谁无死?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留取丹心照汗青。外声,沙场秋点兵。

切。

A.抗击的对象都是金政权B.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

C.都抒发了作者的报国情怀D.都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8.下面是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汉平帝元始二年宋神宗元丰元年

珠江流域

7%

黄河流域

流域

35%

58%

总人口约5900万总人口约9000万

A.商品经济繁荣B.海外贸易拓展

C.民族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

9.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

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

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B.强化国家认同

C.加强边疆地区管辖D.促进文化发展

10.北宋苏轼曾表示,年少的时候想要读《史记》《汉书》,必须抄写一份,然后

诵读;到了近几年,由于利用印刷术大量印制诸子百家之书,人们都可以轻

松获得阅读书籍。据此可知()

A.活字印刷术可节约成本B.科技成果推动了文化发展

C.北宋社会读书风气浓厚D.宋词是当时主要文学形式

11.以下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明清时期()

你没有我的可是你已经被逐

权力大!__出政治舞台了!国

漫画一:跨时空的“对话”漫画二:“留声”传达

A.国家疆域不断扩展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清政府不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

有一块“卧碑”,卧碑上镌有几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妄议言事;第二,不

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下列与“禁令”精神一致的是清朝()

A.设置军机处B.实行科举取土

C.大兴文字狱D.设置台湾府

13.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vn吉林、辽东

陕南乂

四川、云南/'…一'、台湾

A.文化专制加强B.民族关系紧张

C.市民阶层壮大D.人地矛盾尖锐

14.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康熙年间,清政

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

上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多民族大交融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统治

15.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春节写春联,抒发美好愿望,并贴

于门上,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为了寄托团圆情感,人们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在传统节日中感

受我们的民族文化。”材料反映出()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C.传统节日起源较早D.社会习俗具有娱乐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21分,17题20分,18题14分,共55分)

16.(21分)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边疆治理与国家统一”为主题开展的项目化学

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的图片进行布展。

①唐蕃会盟碑②《步辇图》(局部)

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④明朝《倭寇图卷》(局部)⑤达赖金印

夜行铜牌

⑥《清人平定准喝尔⑦神威无敌⑧清军平定大、小和卓

图卷》(局部)大将军铜炮叛乱图

⑴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图片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8分)

和平相处、订立盟约: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中央册封、设置机构:抵御外寇、捍卫主权:

任务二:二组同学梳理了唐朝、元朝、清朝时期与西藏地区的关系。

朝代关系史实(部分)

唐朝友好往来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设区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

管辖册封历代达赖和班禅;在西藏设立旦,监督西藏

清朝

地方政务

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B处的内容。概括三个朝代处理与西藏关系的方式。

(5分)

任务三:三组同学查阅相关书籍,并摘抄了以下内容。

元朝和清朝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王朝传统的治边思想、方略和制度,并

结合各自原有内容而形成新的边疆治理思想、方略与制度,从而使王朝国家

时代边疆治理的思想、方略与制度的内涵更加丰富。治边政策对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和清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8分)

17.(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遣使者至摩揭陀国,取熬糖法;显庆

四年(659年)至五年(660年),唐高宗遣使在菩提寺征召制糖专家。寺主同意

派专家十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

——摘编自欧阳修等《新唐书》

材料二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

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泉州

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为

流行,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逐渐传入。

——摘编自李华瑞《宋夏史探研集》

材料三明朝传入我国的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在清朝得到了大面积推

广。这些农作物有两大优点:其一是单产高,比如甘薯,亩产数十石,而同

时期的水稻亩产只有几石,明朝人称甘薯“胜种谷二十倍”;其二是适应性强,

它们并不与五谷争地,可广泛种植于山地和旱地间。和玉米一道传入我国的,

还有美洲的辣椒,最初仅作为观赏植物。后来辣椒传到贵州,由于当地缺少

食盐,人们烹饪时就加辣椒来增加味道。乾隆年间,贵州已普遍食用辣椒,

紧接着云南、湖南、四川等地的居民开始食用,后来全国老百姓都开始食用

辣椒。

——摘编自汤纲等《二十五史简明读本•明史》

⑴材料一中,唐朝引进制糖工艺说明了什么?(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棉花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⑶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高产作物的优点,并说明新品种引进推广带来的影响。

(6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新品种引进的因素。(4分)

18.(14分)某中学组织学生去北京参加以“触摸历史,走进课本中的北京”为主题

的研学夏令营,以下是他们参观的部分景点的照片和解说词。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

①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隋朝大运河②妙应寺:始建于元朝,位于北京西城区,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建于元朝的白

杭郡,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塔,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

和文化上的交流。佛塔。

瞩麟:.海i

;1噩隔ot

③八达岭长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④曹雪芹纪念馆:位于北京的曹雪芹故居,

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既

是《红楼梦》的诞生地,该故居承载着文化

是古代保护中原地区社会稳定、经

传承的历史使命,同时寄托着人们对《红楼

济发展的军事防御体系,又是促进

梦》的喜爱之情。

民族融合、加强相互交流的纽带。

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两个景点,围绕所选景点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14分。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答案

一、l.B2.B3.B

4.D点拨: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吸

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所以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的纹饰有流行于希腊的葭苕纹样、波斯的联珠纹样,还有

印度舞人和象征佛教的莲花,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特征。

5.C6.C7.C8.D9.B

10.B点拨:根据题干中的“年少的时候想要读《史记》《汉书》,必须抄写一

份,然后诵读;到了近几年,由于利用印刷术大量印制诸子百家之书,人们

都可以轻松获得阅读书籍”可知,印刷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阅读书籍,由此

得出,科技成果推动了文化发展,B正确;材料体现了印刷术对人们的影响,

未涉及成本问题,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北宋社会读书风气浓厚,排除C;

材料未涉及宋词,排除D。

11.C12.C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