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专测三
诗词赏析+丰富的日常生活文化描写
基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林林总总,犹如群山万壑,凝聚在纵横主线之上,令人有
A()之感。初读红楼时,红楼诗词可能会让人觉得生涩隔膜,接触久了,细细品味,
又觉韵味悠长,如醇香美茗,让人回味无穷。
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诗文融合”始终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传统。
因此,①,并不是曹雪芹首创;但让每一诗文都
成为人物个性的写照,却是曹雪芹对前人艺术传统的超越。《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并不只是
文章的点缀,更与人物命运B(),与文章情节浑然一体。
大观园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起诗社、作诗联句,是众女儿最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众女儿
自作的诗词,②——潇湘妃子多愁善感,荡芜君含蓄稳重,
枕霞旧友清新洒脱,各有特点,互不相犯。所以,《红楼梦》中的诗词在赋予小说以意境美感
的同时,又起到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读诗,亦是读人。
相较于其他作品,《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另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那就是“预先隐写
人物未来的语谶”。将谶语与诗词合而为一,是曹雪芹©()的艺术创造。在《红
楼梦》中,无论是出自人物之口的诗作,还是薄命司中的判词,③O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围炉煮茶,我们乍看会觉得十分新颖,其实它Ao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
《茶经》中专门记录了煮茶过程。炎炎夏日采撷的露珠,凛凛冬天刚落下的新雪,都是煮茶的
佳品。
围炉煮茶习俗起源于唐代,在宋代盛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煎茶用水、
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等,展现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取雪烹茶,
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味道,只是“①”。天上太虚幻境,喝的是仙花灵叶“千红一窟”茶,用
宿露烹制;人间富贵贾府,喝的是枫露茶、老君眉等。因人而异,因时不同。以茶融入每个人
的生活,在品茶中品出每个角色的人生情境,也是曹雪芹B的笔法。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人更多追求“围炉煮茶”带来的独特体验;古色古香的院子,营
造出“②”的闲适氛围;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萼萼尘”的意境,与好友交
谈,体会“③”的气氛。
如今,围炉煮茶C,相关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或许,感受如何,关键并不
在于流行什么娱乐项目,而在于体验者的心境。与好友一起,煮茶也好,闲坐也罢,都自有“④”
趣味。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5.下列选项中的“瑟瑟”与文中“看煎瑟瑟尘”的“瑟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潺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C.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D.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飕飕。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提升练
书中古诗词赏析(本题共4小题,18分)
(一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①
咏菊
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畲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②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①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是林黛
玉海棠诗社夺魁的作品。②平章:品评,评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人公沉浸在咏菊的创作冲动中,从早晨到黄昏,或绕篱,或倚石,独自沉思低吟。
B.“蕴秀”“嗡香”既展现了主人公的飘逸才情,又流露出主人公在诗歌创作完成后的满足
之情。
C.本诗前两联叙事,后两联抒情,起承转合,章法分明,是一首结构严谨的七言律诗。
D.尾联两句,写自从菊花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传
颂。
2.《红楼梦》中海棠诗社成立后,薛宝钗、史湘云组织了一次题咏菊花诗的活动。社长李纨
看完众人作品,认为林黛玉的《咏菊》诗当为第一,理由是“构思新,角度新,手法新”。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李纨的评价。(6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缩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的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林诗别致,薛诗浑厚。
B.林诗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之“白”,较之薛诗的“洗出”,更突出“白”的鲜艳洁净。
C.林诗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薛诗则以冰雪喻白海棠冰清玉洁之魂。
D.两诗的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林诗“偷来”“借得”贬词褒用,想象新颖,更见灵巧。
4.薛诗是如何以花写人,写出薛宝钗大家闺秀的性格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品茶桃翠庵产]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拢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
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
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
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
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
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
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
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
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
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餐茶吃。
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
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栗了。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孤脆壁”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
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
瞿,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番”。妙玉斟了一瓦与黛
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
“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话
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
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盒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
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
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
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
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
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
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
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搭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
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
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
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
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
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
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
“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
他带去罢。”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不在话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H"一回)
【注】杨翠庵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尼姑庵,是妙玉在大观园里的修行之所。
文本二: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
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回,妙玉判曲)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
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
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
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十八回)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母和妙玉关于选茶和用水进行了一番问答,这段对话看似浅白无奇,却可见主客都是品
茶的行家。
B.妙玉请宝钗、黛玉喝“梯己茶”,所用茶具、茶水都非同一般,可见她对这两位才情、样
貌俱佳的女子的欣赏。
C.妙玉在招待黛玉、宝钗时用“古玩奇珍”,而招待宝玉却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
此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选文虽只是描绘一次品茶活动,却写活了不同身份人物的个性,读来也令人感到韵味无穷,
妙趣横生,充满闲情雅趣。
2.在“三玉一钗吃梯己茶”这一场景中,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妙玉对宝玉的微妙心态,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妙玉对宝玉充满好感,渴望和宝玉接近,但又怕人非议。
B.妙玉把自己平常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来饮茶,是为了引起宝玉的注意。
C.妙玉笑宝玉吃一海茶是饮牛饮骡,表明她对权贵无知的鄙视。
D.妙玉通过品茶议茶时的高论来引起宝玉的注意,有点刻意掩饰自己的意味。
3.在《红楼梦》第五回,妙玉的判曲《世难容》用“天生成孤癖人皆罕”来概括妙玉的性格。
文本一是如何塑造妙玉“孤癖”性格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妙玉是庙宇中的黛玉。请结合文本,分析妙玉在哪些方面与黛玉相似。(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材料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一位深受唐诗影响的诗人,再加上曾奉旨刊刻《全唐诗》,唐诗从曹
寅开始成为曹家的家学。受此影响,曹雪芹将唐诗之美融入小说创作,把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推
上了顶峰。
小说《红楼梦》和唐诗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学界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书名是
从唐诗中来,只是具体从哪一首唐诗而来,则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从白居易《秦中吟》的诗
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而
来,我认为韦庄《闺月》中的“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也十分切合小说基调。不论哪首唐
诗,可以肯定的是,小说的书名深受唐诗“红楼”意象的影响。
小说中对唐诗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直接引用各代诗文共
90处,其中唐诗占了近40%。如果作者自身才识不够,引用诗歌就容易画蛇添足。但是《红
楼梦》中的唐诗引用恰到好处,对小说情节的帮助作用巨大。
小说前八十回中直接引用最多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诗句,其次是中晚唐,唯独没有直接引
用初唐诗歌。不过小说中有些诗歌模仿初唐诗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小说中更有多处化用晚唐诗
句。他经常使用知名度不太高的晚唐诗人的诗句,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如第十七至十八回,
宝玉所说“蓼汀花淑”的“蓼汀”二字当从晚唐诗人罗邺的“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
愁”(《雁》)想来。曹雪芹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发现了这些不为普通大众读者所熟知的好诗,
使得《红楼梦》不落俗套,超出一提唐诗则李杜等名家名作的格局。即使是引用较少的中唐诗,
曹雪芹也十分欣赏,化用在小说情节之中,如“憨湘云醉眠芍药祸”一节就是化用了卢纶的《春
词》。
甲戌本第一回侧批说:“余谓雪芹撰此书,亦为传诗之意。”“传诗之意”包含了作者的
诗学观念。在小说中最为直接体现诗学观念的就是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的诗论。虽然《红楼梦》
中的诗论不能完全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学理论,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它与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分
开来,小说中人物的诗论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倾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和唐诗的渊源极深,他的诗学观大体上是宗唐派,但
是他又并不否定宋诗,在把唐诗标举为最高典范的同时,也赞许那些能够突破唐诗藩篱的后世
诗歌。(摘编自陶然、李能知《曹雪芹与唐诗的渊源》)
材料二:
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杜甫、李白、
苏东坡写的诗词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
《红楼梦》中的诗词又是了不起的。《红楼梦》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第一类
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要介绍小说的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
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方法来总括小说里主栗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非常巧妙恰当地来
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
《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小说中的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
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作为一个男性,曹雪芹要设身处地设想人物的境遇、
性情,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
中写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其中写道:“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
洲”,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柳絮是非常美的,
“蒙蒙乱扑行人面”,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也很烦恼的。我上大学时的辅仁大学女校校
舍在恭王府。每到春天,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
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空”。正如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飘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
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
府。“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这完全是林黛
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这些诗词配合了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来。
而《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写出作者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开篇第一首
诗词是《顽石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青壤峰下那块石头是当时女娟炼石补天留下的。这个顽石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
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中国古
代封建社会,要有用,唯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贾宝玉追求的落空,
正是曹雪芹对人生的失望。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真
正表现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内心感情和动机,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
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摘编自叶嘉莹《漫谈〈红楼梦〉
中的诗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作者不认同《红楼梦》书名出自白居易、李商隐,认为韦庄的《闺月》才是其出
处。
B.《红楼梦》中人物的诗论可以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所以可以将作品中的人物诗论看作作
者的诗学理论。
C.叶嘉莹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水平比不了古代名家作品,但她并不否认其存在的价值。
D.《红楼梦》所引的苏轼柳絮词中,以柳絮的随风飘落、无人珍惜,暗示了林黛玉的生活遭
遇。
6.根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唐诗句在《红楼梦》中被直接引用最多,可见盛唐诗歌对曹雪芹的影响远超其他时期的
诗歌。
B.林黛玉的《唐多令》是曹雪芹依照林黛玉的遭遇和性情而为其量身定制的,内容符合她的
个性特点。
C.叶嘉莹将《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类,认为其中真正好的是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情感
的诗。
D.两则材料均写到《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探究的方向各不相同,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写作目
的。
7.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想起的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引自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
B.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黛玉和宝玉一起阅读《会真记》(《莺莺传》),“但觉词藻警人,余
香满口”。
C.小说第五十回中,探春在芦雪庵的联句“价高村酿熟”化用了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句。
D.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黛玉跟香菱谈诗,不妨看作悼红轩(曹雪芹的书室名)
的诗话”。
8.叶嘉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唐多令》的品读方法,对我们学习诗歌鉴赏有何启发?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红楼梦》中诗词的精妙,源自作者的深厚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曹雪芹个人诗词
素养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体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
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
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
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
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
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
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
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栗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
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
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
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
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
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
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
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
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
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
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
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
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
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
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
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
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
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
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
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壶
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
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
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
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
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
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
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
落霞与孤鹫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鹫齐飞”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
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
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栗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其二)
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
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
“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
(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精算师考试资料:合同责任保险合同所形成的负债
- 借款居间服务合同及借款合同
- 商场简装修店面转让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工程力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5《我的雇佣合同》
- 2025房产买卖转让合同
- 一年级 学习生活探索
- 2025个体工商户的股权转让合同
- 2025环卫服务合同范本
- 2025购车贷款合同模板
- 立绘买断合同协议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的禁忌
- 利达消防L0188EL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 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江苏盐城市射阳县临港工业区投资限公司招聘8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声音感应控制电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DB50T 1041-2020 城镇地质安全监测规范
- 2025-2030年中国冰激凌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体育赛事运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海绵城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