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种植技术与技巧指南The"RicePlantingTechniquesandTipsGuide"isacomprehensiveresourcethatprovidespracticaladviceforcultivatingriceeffectively.Itisparticularlyusefulforfarmersandgardenerswhoarelookingtoimprovetheirriceyieldsandoverallcropquality.Thisguidecoversvariousaspectsofricecultivation,includingsoilpreparation,seedselection,plantingtechniques,watermanagement,andpestcontrol.Whetheryouareaseasonedfarmerorabeginner,thisguidewillequipyouwiththeknowledgeandskillsneededtogrowhealthy,high-qualityrice.Thisguideisapplicableindiverseagriculturalsettings,fromsmall-scalefamilyfarmstolargecommercialriceplantations.Itisespeciallyvaluableinregionswherericeisastaplecrop,asitofferssolutionstocommonchallengesfacedbyricefarmers.Byfollowingthetechniquesandtipsoutlinedintheguide,farmerscanenhancetheircropproductivity,reduceinputcosts,andimprovetheresilienceoftheirricefieldsagainstenvironmentalstresses.Inordertomakethemostofthe"RicePlantingTechniquesandTipsGuide,"readersareencouragedtofollowthestep-by-stepinstructionsandrecommendationsprovided.Thismayincludeconductingsoiltests,selectingappropriatericevarieties,implementingproperplantingschedules,andadoptingsustainablefarmingpractices.Byadheringtotheguidelines,farmersandgardenerscanoptimizetheirricecultivationprocessandachievesuccessfulharvests.水稻种植技术与技巧指南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水稻种植概述1.1水稻种植历史与意义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学家研究,我国早在8000多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种植。水稻的种植不仅为我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对我国的农业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水稻种植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具有较高的产量,能够满足我国庞大的人口需求。水稻适应性强,能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水稻种植还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1.2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广泛,遍布全国各地。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稻种植制度,可以将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划分为以下几大区域:1.2.1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该区域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1.2.2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该区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1.2.3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但总体上适宜水稻种植。该区域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1.2.4东北及内蒙古地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气候寒冷,但部分水稻种植技术已逐渐成熟。该区域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1.2.5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但部分干旱地区已成功发展水稻种植。该区域主要包括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左右。通过对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的了解,可以为今后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依据。第二章水稻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2.1水稻品种分类水稻品种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按生育期分类水稻品种按生育期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大类。早熟品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强,适合在热量不足的地区种植;中熟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好,适宜在热量充足的地区种植;晚熟品种生育期长,适应性较差,适合在热量丰富的地区种植。(2)按株型分类水稻品种按株型可分为紧凑型、中间型、散乱型三大类。紧凑型品种叶面积较小,叶片直立,通风透光性好,抗病性强;中间型品种叶面积适中,叶片斜立,通风透光性较好;散乱型品种叶面积较大,叶片平展,通风透光性较差。(3)按抗逆性分类水稻品种按抗逆性可分为耐旱、耐盐、耐寒、耐瘠薄等类型。耐旱品种适应性强,可在干旱地区种植;耐盐品种可在盐碱地种植;耐寒品种适应性强,可在低温地区种植;耐瘠薄品种适应性强,可在贫瘠土壤种植。2.2品种选择与搭配品种选择与搭配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合理选择与搭配品种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以下为品种选择与搭配的几个原则:(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品种根据当地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的品种。例如,在热量不足的地区选择早熟品种,在热量丰富的地区选择晚熟品种。(2)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品种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等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如耐旱品种适应性强,可在干旱地区种植;耐盐品种可在盐碱地种植。(3)品种搭配为实现高产稳产,应进行品种搭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2.3种子处理方法种子处理是水稻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种子处理方法可以促进种子发芽,提高成苗率。以下为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1)浸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使种子充分吸水,一般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浸种过程中,注意换水,保持水温适宜。(2)消毒为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3)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在湿润的布袋或沙盘中,保持温度2530℃,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注意保持种子湿润,避免干燥。(4)播种待种子发芽后,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前,对土地进行翻耕、施肥,保证土壤湿润。播种时,注意行距、株距和播量,保证种子均匀分布。第三章耕地准备与施肥3.1耕地整理耕地整理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耕地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耕地整理的基础工作,要求将地面起伏较大的土地进行平整,使其达到适宜水稻生长的坡度。(2)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质地、酸碱度等特性,采用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石灰、有机肥料等,以改善土壤结构。(3)排水设施:在耕地整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排水设施的布置,保证水稻田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和土壤盐渍化。3.2基肥施用基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肥施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施足基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需肥特点,合理确定基肥施用量,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营养充足。(2)施用优质肥料:选择优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3)适时施用:在水稻播种前1520天进行基肥施用,以利于肥料分解和水稻吸收。3.3追肥管理追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对营养需求的补充,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追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追肥时期:根据水稻生长进程和营养需求,确定追肥时期,一般分为分蘖肥、拔节肥和孕穗肥三个阶段。(2)追肥种类:选择合适的追肥种类,如氮肥、磷肥、钾肥等,以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3)追肥用量:根据土壤肥力、水稻生长状况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合理确定追肥用量。(4)追肥方法:采用科学的追肥方法,如深施、穴施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第四章水稻育秧技术4.1育秧方式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培育出健康、强壮的秧苗,为后续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当前,我国水稻育秧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4.1.1旱育秧旱育秧是指在旱地条件下进行育秧的一种方式。该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水、省肥等优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选择合适的旱地,进行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平整。(2)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3)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催芽等。(4)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5)秧苗出土后,适时揭膜,加强水分管理。4.1.2水育秧水育秧是指在水稻田中育秧的一种方式。该方式具有秧苗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选择适宜的水稻田,进行平整、施肥。(2)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3)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秧田中,覆土12厘米。(4)保持秧田湿润,及时补水。(5)秧苗生长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揭膜、通风。4.1.3塑料薄膜育秧塑料薄膜育秧是指在秧田上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的一种育秧方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选择合适的秧田,进行深耕、细耙。(2)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3)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4)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秧田中,覆土12厘米。(5)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4.2育秧期管理育秧期管理是保证秧苗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育秧期管理的要点:4.2.1水分管理水分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在育秧期,应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适时进行补水或排水。旱育秧和水育秧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旱育秧:播种后至秧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秧苗出土后,适度控制水分,防止水分过多导致秧苗徒长。(2)水育秧:保持秧田湿润,及时补水,防止水分不足影响秧苗生长。4.2.2肥料管理肥料是水稻生长的营养来源。在育秧期,应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合理施用肥料。具体如下:(1)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确定。(2)追肥:秧苗出土后,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以促进秧苗生长。4.2.3病虫害防治水稻育秧期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秧苗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具体如下:(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预防病虫害。(2)秧田管理:保持秧田清洁,及时清除病弱苗,减少病虫害发生。(3)药剂防治:发觉病虫害,及时进行药剂防治。4.3秧苗移栽秧苗移栽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秧苗移栽的要点:4.3.1秧苗选择移栽前,应选择健康、强壮、无病虫害的秧苗。具体要求如下:(1)秧苗高度:旱育秧一般为1520厘米,水育秧一般为2025厘米。(2)叶色:叶色浓绿,叶片挺拔。(3)根系:根系发达,白根多。4.3.2秧苗移栽时间秧苗移栽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确定。一般而言,早稻在4月底至5月初,晚稻在6月底至7月初。4.3.3秧苗移栽方法秧苗移栽方法主要有手工移栽和机械移栽两种。具体操作如下:(1)手工移栽:将秧苗从秧田中拔出,洗净根部泥土,按一定行距、株距栽植。(2)机械移栽:使用水稻移栽机进行移栽,提高移栽效率。4.3.4秧苗移栽后管理秧苗移栽后,应加强水分、肥料、病虫害等方面的管理,保证秧苗生长良好。具体如下:(1)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2)肥料管理:根据生长情况适时施肥。(3)病虫害防治:发觉病虫害及时防治。第五章水稻移栽与田间管理5.1移栽时间与方法5.1.1移栽时间水稻移栽时间的选择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移栽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及育秧方式来确定。在气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开始进行移栽。过早或过晚移栽均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5.1.2移栽方法移栽前应进行土地平整,保持田面整洁。移栽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秧苗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秧苗进行移栽。(2)秧苗处理:移栽前,将秧苗根系浸泡在清水中12小时,以提高移栽成活率。(3)移栽深度:秧苗移栽深度以23cm为宜,过深或过浅均会影响水稻生长。(4)行距与株距:根据水稻品种及土壤肥力,合理调整行距与株距,保证水稻生长空间。5.2田间水分管理5.2.1水稻移栽后的水分管理移栽后要保持田间湿润,防止土壤干燥。移栽后57天,可进行一次浅水灌溉,水深12cm,以促进秧苗生根。此后,根据土壤湿度及水稻生长情况适时灌溉。5.2.2水稻拔节期的水分管理拔节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应保持田间水分充足。拔节期灌溉水深保持在35cm,以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5.2.3水稻抽穗期的水分管理抽穗期是水稻需水量较大的时期,此时应保持田间水分充足。抽穗期灌溉水深保持在57cm,以促进水稻抽穗灌浆。5.3病虫害防治5.3.1病害防治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能力。(2)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害发生风险。(3)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水稻生长势,增强抗病力。(4)及时防治,发觉病害及时用药,控制病情蔓延。5.3.2虫害防治水稻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螟、稻水象甲等。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2)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防治害虫。(4)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第六章水稻灌溉与排水6.1灌溉制度水稻灌溉制度是保证水稻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灌溉时期、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三个方面。6.1.1灌溉时期灌溉时期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气候变化来确定。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在不同生长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以下是各个生长阶段的灌溉时期:(1)苗期:播种后至移栽前,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2)分蘖期:移栽后至拔节前,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分蘖生长。(3)拔节期:拔节至抽穗前,适度干旱,有利于水稻拔节和根系发育。(4)抽穗期:抽穗至成熟前,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水稻正常抽穗和灌浆。(5)成熟期:成熟至收获前,适度干旱,有利于水稻成熟和提高产量。6.1.2灌溉次数灌溉次数应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需求来确定。一般而言,水稻生长季节内的灌溉次数为35次。6.1.3灌溉量灌溉量应根据土壤湿度、水稻生长需求和水源条件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次灌溉量为2030毫米。6.2灌溉方法6.2.1传统灌溉方法传统灌溉方法包括漫灌、沟灌和喷灌等。(1)漫灌:将水源引入农田,使水自然流动,均匀湿润土壤。(2)沟灌:在农田中挖设灌溉沟,将水源引入沟中,通过沟内水流湿润土壤。(3)喷灌:利用喷头将水源喷洒到农田上,使水分均匀分布。6.2.2节水灌溉方法节水灌溉方法包括滴灌、微灌和渗灌等。(1)滴灌:通过管道将水源输送到水稻根部,水分利用率较高。(2)微灌:利用微喷头将水源喷洒到水稻叶片上,降低蒸发损失。(3)渗灌:在土壤中设置渗水管道,使水源通过管道缓慢渗透到土壤中。6.3排水管理排水管理是保证水稻生长良好和防止农田积水的关键措施。6.3.1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和井灌排水等。(1)明沟排水:在农田中设置明沟,将多余的水分排出。(2)暗沟排水:在农田下方设置暗沟,将多余的水分排出。(3)井灌排水:利用井水灌溉,同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6.3.2排水时机排水时机应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和气候变化来确定。以下是排水的主要时机:(1)播种前:清除农田中的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于种子发芽。(2)分蘖期:适度干旱,促进分蘖生长。(3)拔节期:适度干旱,有利于水稻拔节和根系发育。(4)抽穗期: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水稻正常抽穗和灌浆。(5)成熟期:适度干旱,有利于水稻成熟和提高产量。第七章水稻施肥技术7.1氮、磷、钾肥料施用7.1.1氮肥施用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肥料,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施用氮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量施用: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预期产量,合理确定氮肥用量。(2)分期施用:将氮肥分为基肥、追肥和穗肥三个阶段施用,以利于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求。(3)深施:将氮肥深施于土壤中,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利用率。7.1.2磷肥施用磷肥对水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增强抗病能力。在施用磷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量施用:根据土壤磷素含量和水稻品种需求,合理确定磷肥用量。(2)基肥施用:将磷肥作为基肥施入土壤,有利于水稻吸收。(3)集中施用:将磷肥集中施在水稻根部附近,提高磷肥利用率。7.1.3钾肥施用钾肥能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在施用钾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量施用:根据土壤钾素含量和水稻品种需求,合理确定钾肥用量。(2)分期施用:将钾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施用,以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求。(3)叶面喷施:在水稻生长后期,可通过叶面喷施钾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7.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水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弥补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方法:(1)硼肥: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叶面喷施硼肥,提高结实率。(2)锌肥:在水稻移栽前,将锌肥施入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3)钼肥:在水稻抽穗期,叶面喷施钼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7.3施肥时期与方法7.3.1施肥时期水稻施肥时期应根据水稻生育期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基肥:在水稻移栽前施入,以提供水稻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2)追肥:在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追施氮肥和钾肥。(3)穗肥:在水稻抽穗期,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7.3.2施肥方法(1)撒施:将肥料均匀撒施在田间,适用于基肥和追肥。(2)点施:将肥料施在水稻根部附近,适用于基肥和追肥。(3)叶面喷施:将肥料溶液喷施在水稻叶片上,适用于微量元素肥料和部分氮肥。第八章水稻病虫害防治8.1常见水稻病虫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以下为我国常见的水稻病虫害:(1)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2)虫害:稻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秆蝇等。8.2病虫害防治方法针对以上病虫害,以下为相应的防治方法:(1)病害防治:1)稻瘟病: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觉病斑及时用药,如咪鲜胺、异菌脲等。2)纹枯病:加强栽培管理,降低湿度,减少病菌滋生。发觉病情及时用药,如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等。3)稻曲病: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觉病情及时用药,如戊唑醇、咪鲜胺等。4)白叶枯病: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菌传播。发觉病情及时用药,如链霉素、新植霉素等。(2)虫害防治:1)稻飞虱:利用天敌控制,如蜘蛛、瓢虫等。在发生初期,可使用敌敌畏、噻虫嗪等农药防治。2)稻螟虫: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虫源。发觉虫情及时用药,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3)稻纵卷叶螟:利用天敌控制,如寄生蜂、蜘蛛等。发觉虫情及时用药,如敌敌畏、噻虫嗪等。4)稻秆蝇:选用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减少虫源。发觉虫情及时用药,如敌敌畏、阿维菌素等。8.3综合防治策略为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病虫害发生。(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4)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5)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以上综合防治策略,有望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第九章水稻收割与储藏9.1收割时间与方法9.1.1收割时间水稻的收割时间对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水稻收割的最佳时间是在水稻成熟度达到90%以上时进行。此时,稻穗颜色变为金黄色,谷粒饱满,籽粒硬度适中。具体收割时间还需根据当地气候、水稻品种及生长状况灵活调整。9.1.2收割方法目前水稻收割主要采用机械收割和手工收割两种方法。(1)机械收割:使用收割机进行收割,具有效率高、损耗低的优点。在收割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收割机的高度和速度,保证收割质量。(2)手工收割:采用镰刀或割稻机进行收割。手工收割虽然效率较低,但可以更好地控制收割质量,减少损失。9.2脱粒与晾晒9.2.1脱粒脱粒是将收割后的稻穗与谷粒分离的过程。目前常用的脱粒方法有:(1)机械脱粒:使用脱粒机进行脱粒,具有效率高、损伤小的优点。(2)手工脱粒:通过摔打、揉搓等方式进行脱粒。手工脱粒虽然操作简单,但效率较低,损伤较大。9.2.2晾晒晾晒是将脱粒后的谷粒暴露在阳光下,使其水分降至安全储存范围的过程。晾晒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然晾晒:将谷粒摊放在晾晒场上,利用自然阳光进行晾晒。此方法晾晒效果好,但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2)机械晾晒:使用晾晒机进行晾晒,具有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办公楼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装修工程合同书范本
- 2025办公财产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咨询合同范本下载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现场目视化管理
- 临时用电及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 技能培训:新员工安全培训2
- 2024年度EHS工作计划
- 虚惊事件与事故
- 中职资料:第1讲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课件
- 诺如病毒感染诊断和治疗
- 卡压不锈钢管的施工组织方案
- 2022山东大学出版社校园招聘16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10kV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 试剂售后承诺书
- 小学校本课程-生活中的陌生人教学课件设计
- 榆阳区可可盖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用两位数乘除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a卷】
- 中小型病理技术团队岗位设置及绩效分配现状分析
- 防护棚验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