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页(共24页)2025年高中政治三轮复习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成都模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可见()①人类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②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中能带来剩余价值③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④这里的资本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5•合江县一模)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了()①奴隶社会奴隶被奴隶主奴役致死的命运②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③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社会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合江县一模)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肯定他们的学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但因受限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①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5•合江县一模)某同学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2025•仁寿县模拟)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①生产扩大与劳动人民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不足③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5•四川模拟)17世纪初,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②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③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宜宾模拟)《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选自《共产党宣言》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的运动规律得出的。——选自《卡尔•马克思》(列宁)上述论断说明()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因利益对立而不可缓和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理论③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形式④科学认识社会运行规律有助于正确把握发展的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5•眉山模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传统的观念是指所有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②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就是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③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5•内江模拟)位于四川省资阳市的濛溪河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物质遗存和相关行为要素最丰富全面的遗址之一。该遗址已出土石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还有上万件植物遗存和少量木器、骨器及其他遗存。由此可以推断,当时()①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低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②人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③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个体劳动逐渐地盛行④人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原始畜牧业农业出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24•绵阳模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这表明()①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什邡市校级模拟)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宜宾模拟)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多种因素影响政权组织形式 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利益集团不以取得政权和改变政权为目标 D.各种形式的政体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13.(2024•宜宾模拟)“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养蚕妇人入城的所见所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①农民阶级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②地主阶级通过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因而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③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方式,奴役和剥削农民阶级④面对地主阶级的剥削,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只表现为农民战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5•浙江模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财富积累”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贫困积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说明资本主义现代化()①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②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③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④物的增殖与人的贬值同时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5•石家庄校级一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依据大量史料,对家庭、私有制、国家等重要社会因素和社会发展进程进行了科学考察,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使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出现了严重倒退④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5•安阳一模)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资本主义并未如其承诺的那样走向一个更加平等和自由的未来,反而出现了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形态——少数科技巨头或平台企业像封建领主一样掌握了大量数据和权力,而普通用户则像农奴一样失去了对自身数据和劳动成果的控制权。上述状况表明()①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②资本主义生产力已不再适应现代生产关系的发展③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④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放弃了平等、自由、博爱等口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重庆模拟)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发展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沙坪坝区校级模拟)一位名叫皮尔的英国资本家带着价值五万英镑的资金和物资前往澳洲斯旺河准备投资办厂,为了防止出现在当地招募不到工人的情况,皮尔还一并带去了3000名工人。但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马克思对此评价: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对于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有()①海外投资建厂在西方殖民时期不可能成功②拥有大量资本不一定能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③物产丰富的地方不会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3•九龙坡区校级模拟)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②是全新的、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③是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设想,在中国大地实现了从空想到现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3•重庆三模)《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所读次数最多的书,他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其发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预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③使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为现实④在实践基础上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题(共1小题)21.(2024•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材料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文选》(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上有哪些特点。(2)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025年高中政治三轮复习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DDCBCCAACA题号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BBCCAD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5•成都模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可见()①人类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②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中能带来剩余价值③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④这里的资本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解答】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②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资本具有独特的社会性质,主要指向的是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社会性质,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中能带来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③不符合题意,社会历史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2.(2025•合江县一模)诗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了()①奴隶社会奴隶被奴隶主奴役致死的命运②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③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社会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农民起来反抗。这种反抗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发展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解答】①③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不是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②④符合题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即将爆发的这一年,离家十多年的杜甫离开长安返回家中,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哭泣声,原来他的小儿子竟然活活饿死了!伤心之余,杜甫提笔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思是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有冻死的骸骨。这首诗反映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社会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以及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即封建土地所有制。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3.(2025•合江县一模)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肯定他们的学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但因受限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①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③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近代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就难以导致和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解答】①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错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③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4.(2025•合江县一模)某同学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1、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共产党宣言》(1)时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④说法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5.(2025•仁寿县模拟)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①生产扩大与劳动人民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不足③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含义: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2)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3)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来越突出。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答】①④符合题意,“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②错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不是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不足;③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6.(2025•四川模拟)17世纪初,康帕内拉结合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实际,在《太阳城》中写道,“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都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私有财产”。这表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①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②表达了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③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是基于对现实的批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近代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就难以导致和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解答】①错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不能科学预见未来社会特征;②正确,康帕内拉看到意大利劳动者劳动强度大、收入少的不公平分配现象,在《太阳城》中提出公社制度下大家共同占有一切,这表达了其改变不公平分配的强烈愿望;③不符合题意,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未看到无产阶级解放人类的历史主动性;④正确,康帕内拉是结合意大利劳动者的现实状况,设计了公社制度这种未来社会的模式,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7.(2025•宜宾模拟)《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选自《共产党宣言》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的运动规律得出的。——选自《卡尔•马克思》(列宁)上述论断说明()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因利益对立而不可缓和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理论③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形式④科学认识社会运行规律有助于正确把握发展的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2.共产主义生产关系: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共同所有。【解答】①错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因利益对立而不可调和,但不是不可缓和;②④正确,《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把握了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理论,也说明科学认识社会运行规律有助于正确把握发展的趋势;③错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社会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8.(2025•眉山模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传统的观念是指所有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②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就是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③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解答】①符合题意,“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说明传统的观念是指所有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②符合题意,材料中传统的所有制指的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说明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决裂就是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③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错误,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分别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决定力量应该是生产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9.(2025•内江模拟)位于四川省资阳市的濛溪河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物质遗存和相关行为要素最丰富全面的遗址之一。该遗址已出土石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及碎屑10.5万余件,还有上万件植物遗存和少量木器、骨器及其他遗存。由此可以推断,当时()①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低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②人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③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个体劳动逐渐地盛行④人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原始畜牧业农业出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和发展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新石器时代,也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解答】①②正确,蒙溪河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的石器,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也是最初阶段;③错误,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④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才出现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0.(2024•绵阳模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这表明()①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这一矛盾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解答】①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②正确,材料中强调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③错误,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④正确,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说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1.(2024•什邡市校级模拟)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恩格斯强调:“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用赤裸裸的剥削方式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完全相同④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解答】①②正确,恩格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统治阶级财产状况与政治统治联系的不同方式,按照恩格斯的分析,在材料所述的三种国家形式中,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是赤裸裸的剥削方式,而资本主义国家采用间接、隐秘的方式来进行统治;③错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采取的剥削方式并非完全相同;④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2.(2024•宜宾模拟)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国家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多种因素影响政权组织形式 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利益集团不以取得政权和改变政权为目标 D.各种形式的政体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2.共产主义生产关系: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共同所有。【解答】ABC不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政权组织形式为统治阶级服务,未涉及影响政体的因素、国家的产生和利益集团;D正确,“在这些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体现了政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权组织形式具有阶级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3.(2024•宜宾模拟)“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养蚕妇人入城的所见所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①农民阶级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②地主阶级通过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因而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③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方式,奴役和剥削农民阶级④面对地主阶级的剥削,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只表现为农民战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解答】①不合题意,这个选项描述的是阶级矛盾缓和的表现,而不是造成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原因;②③符合题意,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方式,奴役和剥削农民阶级,这种剥削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是造成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的直接原因;地主阶级通过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从而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地主阶级的这种经济支配地位导致了社会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是造成阶级对立和不平等的重要原因;④错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既有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也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14.(2025•浙江模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财富积累”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贫困积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说明资本主义现代化()①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②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③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④物的增殖与人的贬值同时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工人阶级物质生活的略微改善。但是,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经济上仍然处于无权和受剥削的地位,在政治上也无法与资产阶级分享平等的政治权力。【解答】①错误,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广大劳动者处于被剥削地位,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②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现象,并没有直接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导致问题;③正确,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④正确,在资本主义现代化中,“财富积累”的同时“贫困积累”,体现了物的增殖(财富积累)与人的贬值(贫困、劳动折磨等积累)同时存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15.(2025•石家庄校级一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依据大量史料,对家庭、私有制、国家等重要社会因素和社会发展进程进行了科学考察,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使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出现了严重倒退④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国家的产生1、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2、国家的产生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解答】①④正确,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错误,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错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使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这是历史的进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6.(2025•安阳一模)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资本主义并未如其承诺的那样走向一个更加平等和自由的未来,反而出现了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形态——少数科技巨头或平台企业像封建领主一样掌握了大量数据和权力,而普通用户则像农奴一样失去了对自身数据和劳动成果的控制权。上述状况表明()①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②资本主义生产力已不再适应现代生产关系的发展③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④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放弃了平等、自由、博爱等口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工人阶级物质生活的略微改善。但是,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经济上仍然处于无权和受剥削的地位,在政治上也无法与资产阶级分享平等的政治权力。【解答】①正确,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资本主义出现了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形态,这表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②错误,应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③正确,少数科技巨头或平台企业像封建领主一样掌握了大量数据和权力,而普通用户则像农奴一样失去了对自身数据和劳动成果的控制权,这表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④不符合题意,“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放弃了平等、自由、博爱等口号”该选项说法与现实不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7.(2024•重庆模拟)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发展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和发展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新石器时代,也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解答】①错误,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不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②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原有的旧的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发展;“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④错误,“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表述过于绝对,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18.(2024•沙坪坝区校级模拟)一位名叫皮尔的英国资本家带着价值五万英镑的资金和物资前往澳洲斯旺河准备投资办厂,为了防止出现在当地招募不到工人的情况,皮尔还一并带去了3000名工人。但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马克思对此评价: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对于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有()①海外投资建厂在西方殖民时期不可能成功②拥有大量资本不一定能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③物产丰富的地方不会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和财富拥有者,是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解答】①错误,英国资本家皮尔在澳洲斯旺河投资办厂,说明海外投资建厂在西方殖民时期是可能成功的;②正确,英国资本家皮尔在澳洲斯旺河投资办厂,虽然最后失败了,说明拥有大量资本不一定能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③错误,为了防止出现在当地招募不到工人的情况,皮尔还一并带去了3000名工人。但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英国资本家皮尔在澳洲斯旺河投资办厂,说明物产丰富的地方也会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正确,英国资本家皮尔在澳洲斯旺河投资办厂,虽然最后失败了,说明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9.(2023•九龙坡区校级模拟)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是科学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知识验证试题及答案
- 专业宠物殡葬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认证内容更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测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项目管理考试全解析试题及答案
- 视野拓展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财务分析能力培养试题及答案2025
- 实木塑胶跑道施工方案
- 水泥基座的施工方案
- 花艺师市场环境分析题及答案
-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会计学论文范文8000字
-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6000字范文
- 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
- ISO9001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
- 西游记搞笑剧本【五篇】
- 浸提制剂生产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 第七章聚乙烯醇纤维
-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等2地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 【含答案解析】
- 衬垫组织结构及特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