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据儒家经典《尚书》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商汤畏惧天命,施行德政,所以得了天下;商纣王自以为天命在兹,安闲逸乐、不恤民众,因而堕废天命,被西周取代。据此可知,西周()A.深受儒家“以德治民”思想的影响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C.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D.执政理念中包含了一定的理性因素2.《礼记·乐记》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A.丰富百姓娱乐生活 B.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C.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D.发挥艺术的社会治理功能3.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时期,尊贤纳士,以法家李悝为相国,同时尊子夏为师,“受子夏经艺”,并敬重儒家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下列项中,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礼法走向结合B.德治和法治各有其积极意义C.各国普遍儒法并用D.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4.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通过“铸刑书”将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部分人认为其做法会导致“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的局面,子产却认为“吾以救世也”。二者分歧实质上反映了()A.郑国王室的衰落 B.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C.法治体系的缺陷 D.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题组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5.汉初文景时期,减轻刑罚,以致“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搁置)”。到了汉武帝时期,“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种变化是因为()A.王国势力坐大致使社会动荡B.从黄老无为向以法治国转变C.西汉的律法沿袭了秦朝律法D.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6.据北魏律载,对亲属相犯,拟罪之前,先查清相互间的亲疏尊卑长幼关系,再依据服制详定刑罚等差。凡是卑幼伤尊长,处分重于常人相杀;反之,尊长杀卑幼,刑事责任轻于杀常人。这表明()A.律是中华法系最重要的部分B.北魏律有利于维护三纲五常C.皇帝有随意增减刑罚的权力D.政府利用家训强化基层教化7.《唐律疏议》将“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其与儒家典籍一致的情况大量存在:儒家典籍《唐律疏议》《礼记》:“悼与耄(幼童和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疏议》:“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唐律疏议》:“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由此可以看出()A.唐朝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B.唐朝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C.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D.《唐律疏议》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题组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8.北宋吕大钧《吕氏乡约》:“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这些体现了()A.践行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B.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C.确立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D.北宋儒学呈现基层化趋势9.明代司法制度规定:布政使、按察使、巡抚以及巡按等,都可以接待上诉民众或复查案情。万历年间大儒吕坤曾对此作出评价:“数批检问,非以求同,正谓恐有冤抑,相与平反耳。”明代司法制度这一规定()A.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B.导致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化C.有利于保证审判的公正D.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10.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村内七座牌坊都是为褒奖鲍氏家族的孝行、善行而建,逶迤成群,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棠樾牌坊群的建造()A.旨在加强宗法制度B.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C.是晋商发展的见证D.宣扬了儒家伦理观念B组关键能力提升11.下表为《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关西周大司徒职责的记载(节选),据此可以认定,当时()记载内容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A.德治法治争端初起 B.援礼入法开创先河C.教化刑罚相辅相成 D.社会局面安定有序12.出现于尧舜时代的“象刑”,是指对于轻罪之人,不伤害其肉体,而是在其衣物上描绘特殊的图案以示惩戒。发展至商代,每逢新年伊始,官吏们往往将刑罚的场面描绘成画悬挂于城门楼上,以警示过往行人。这反映了()A.传统艺术已经出现 B.绘画承载政治意义C.先秦政治宽刑重民 D.艺术助力封建统治13.唐律规定,官员将其监管的财物用于买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官方对此解释说,“以威若力强买物,虽当价,犹笞五十”“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这表明唐律()A.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B.重视防范腐败风险C.重视保护私有财物 D.遵循以礼入法原则14.乡约,是乡村社会的一种基层治理方式。通过乡约宣讲省谕,教化、管理基层社会是清朝的常见做法。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以镇压回民起义为契机,清朝在陕甘回民聚居地区普遍推广了乡约。平定准噶尔以后,乡约又开始向新疆地区发展。乡约在西北的推广()A.弥合了胡汉风俗差异B.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体现了因俗而治传统D.抑制了各民族的上层势力C组学科素养创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统治者吸取秦“急法不赦”而国家速亡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赦免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赦免体系。汉代赦免权取决于皇帝一人,即使已经被赦免,事后皇帝又可以各种理由废除赦免。同时王公贵族拥有赦免的特权,高级官吏也享有一定的免罪权。赦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到六月,如中元二年,因“方春戒节,人以耕桑”颁布赦令,允许“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对特殊群体,统治者也给予一定的照顾,“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摘编自孙雪《儒学与汉代赦免制度研究》材料二唐代赦免制度的设计相对其他朝代更加成熟。统治者吸取了以前朝代赦免制度的精华,并把赦免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固定下来,还为之设定特定的仪式。对于赦免之人,不仅允许罪犯自新,而且在赦书中要求相关有司不得对其进行刁难。唐代赦免制度中宽宥仁慈的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合法化的表现形式,同现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殊途同归。——摘编自刘艳丽《唐代赦免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赦免制度实行的原因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赦免制度成熟的表现,说明实行赦免制度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公认为要敬天保民才能统治长久,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因素,故选D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排除B项;周公认为敬天保民才能统治长久,说明理性因素增强,神权迷信影响力减弱,排除C项。2.D解析《礼记·乐记》记载,“乐”是与伦理相通的,体会“乐”可以了解民心、政情、治国之道,说明艺术具有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故选D项;材料侧重表述礼乐对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而不是丰富百姓娱乐生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音乐艺术的社会治理功能,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B项;音乐的作用更多的是促进伦理教化,而非普及文化,排除C项。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文侯执政时期既尊重法家代表人物,也敬重儒家代表人物,这说明魏文侯对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德治思想均认可,即德治和法治各有其积极意义,故选B项;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排除A项;“普遍”说法错误,材料只涉及魏国,排除C项;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在汉武帝以后才出现,排除D项。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成文法的公布有助于减少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削弱旧贵族势力,因此遭到其反对,对成文法态度的不同本质上体现了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故选B项;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郑国王室衰落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法治体系缺陷,排除C项;材料只介绍了部分人对“铸刑书”的态度,其不代表广大民众,排除D项。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汉初相比,汉武帝时期死罪案件数量较多,这与汉武帝加强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求相吻合,故选D项;汉武帝时期采用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治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初与汉武帝时期刑狱的对比,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律在对亲属犯罪拟罪之前,先理清亲属尊卑长幼关系,然后据此实行差异的处罚,说明北魏律有利于维护儒家三纲五常,故选B项;“最重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魏律以儒家三纲五常为量刑的依据,与皇帝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基层教化无关,排除D项。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律法体现了儒家的礼义孝等内容,这说明唐律将儒家思想与法律内容密切结合起来,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以礼入法,而非严刑峻法,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禁止后辈告发长辈,排除B项;《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而非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结,排除D项。8.D解析从《吕氏乡约》的内容可以看出,儒家伦理道德深入到乡间,体现出北宋儒学基层化的趋势,故选D项;材料仅是对乡约内容的规定,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强信息分析的行政管理师试题及答案
- 新时代的微生物检验技师能力试题及答案
- 重要项目管理考试知识的归纳与试题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常见题型试题及答案
- 重庆高校课题申报书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心态调整方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相关法规的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有效沟通探讨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评审书模板
- 突破思维界限的证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考试指导题库(含答案)
- DBJT45-047-2017 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规程
- 2025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潍坊市再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劳动合同范本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1课文翻译
- 中医方剂学测试题(含答案)
- 【课件】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 【MOOC】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大作业
- 宁夏银川一中下学期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