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6讲新知+基础+名著+现代文+古诗文+写作(解析版)★左迁①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原文译文赏析一封朝奏②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内容理解:写被贬原因,不卑不亢,磊落坦荡。写作手法:运用对比,“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远,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欲为圣明除弊事③,肯④将衰朽惜残年!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内容理解:诗人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足见诗人忧国忧民、一片忠心。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封住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写作手法: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的自然景象表述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着上奏后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敛收我的尸骨。情感:照应诗题,诗人借死明志,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课下重点注释】①左迁:贬官。②朝(zhāo)奏:早晨上奏。③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④肯:岂肯、哪能。【主旨】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忠而受贬,诗人为国事献计献策,却“朝奏”而“夕贬”,怨愤之情溢于言表。但诗人只想替皇帝“除弊”,毫不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了老而弥坚的耿耿忠心。后四句将思家念国的忠贞和英雄失路的悲怨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全诗奔放不羁、抑扬顿挫,极富表现力。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洁白轻薄(bó)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睨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B.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宿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zhǎng)门户”。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lín)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bài)的激情。【答案】C【解析】A.有误,“轻薄”的“薄”应读“báo”“睨裳”的“睨”应为“霓”;B.有误,“节衣宿食”的“宿”应为“缩”,“支撑”的“撑”应读“chēng”;C.正确;D.有误,“振耳欲聋”的“振”应为“震”,“澎湃”的“湃”应读“pài”;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迸溅虔诚谈笑风生姗姗来迟B.驻足抱负再接再励翻来覆去C.踱步作辑首屈一指金榜题名D.抖擞娴熟蛛丝蚂迹语无伦次【答案】A【解析】B.再接再励—再接再厉;C.作辑—作揖;D.蛛丝蚂迹—蛛丝马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慷慨激昂的演讲让同学们取得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B.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奋勇争先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C.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D.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答案】D【解析】“义无反顾”是指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不符合“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的语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去世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答案】B【解析】A.宾语缺失应在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后加“的行为”;B.正确;C.句式杂糅,应删去“也让人叹为观止”;D.逻辑不通导致语序不当,“浓郁地”不能修饰“营造”,而修饰的应该是“节日气氛”,因而,应将“浓郁地”去掉“的””放到“节日氛围”前。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______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______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______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______可以更好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强基固本。A.推广既驱使又 B.推广不仅促进而且 C.推动既驱使又 D.推动不仅促进而且【答案】D【解答】A.有误,“推广”使用不正确,社会力量应该是“推动”;驱使”是推动和支配的意思不能和“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搭配;关联词语运用错误,“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既……又……”。B.有误,“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既……又……”。C.有误,社会力量应该是“推动”;“驱使”是推动和支配的意思不能和“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搭配;“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既……又……”。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B.《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史记》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C.契诃夫,俄国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品有《变色龙》等。D.《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者人为主人公,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出自《伊索寓言》。【答案】D【解析】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马》。7.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答案】示例一:我反对。初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尚无较强的自制力,自行找同桌将导致纪律涣散,影响学习;容易使一些内向的同学遭到孤立,缺乏集体归属感,不利于班级团结。示例二:我赞同。学生自行找同桌,能充分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同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解析】这是一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表达立场、参与讨论的口语交际题。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立场的坚定性;②发言的委婉性;③发言的合理性。1.阅读《骆驼祥子》中的选段,完成下列习题。
【选段一】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选段二】她今天也异样,不知是电灯照的,还是擦了粉,脸上比平日白了许多;脸上白了些,就掩去好多她的凶气。嘴唇上的确是抹着点胭脂,使她也带出些媚气。(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祥子提出用工钱做赔偿,但曹先生并没有扣他的钱。B.虎妞发现自己怀孕了,就逼迫祥子和自己结婚,于是和父亲刘四爷闹翻,与祥子出走。C.【选段一】连用三个“那么”,可以看出祥子对新车的喜爱和实现愿望的兴奋。D.祥子发现跟踪曹先生的孙侦探就是当初抓自己的乱兵排长,两人狭路相逢。孙侦探敲诈了祥子的所有积蓄,这让祥子再次陷入人生的低谷。(2)【选段二】中的人物是大胆泼辣、(
)又有点变态的虎妞。A.吝啬B.美丽C.正直D.粗俗【答案】(1)B(2)D【解析】(1)B.“虎妞发现自己怀孕了”错误,当时虎妞并没有怀孕,她骗祥子说自己怀孕了,目的是逼迫祥子与自己结婚。
⑵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故选D。2.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内容与理解,表述有误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赵云“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B.过,讨饶。A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文段里的A是鲁达。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答案】AD【解析】A.《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林冲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①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②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③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④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⑤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A.⑤③④①②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③②①D.⑤③②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熟习情况。依据原小说内容,林冲是草厅被大雪压塌以后投山神庙过夜的情节,属于叙述性语段,有先后顺序,第⑤句应紧承上文,放在首位,③②句掩门、靠门,先后顺序明显;先入门,再进殿,所以①句承③②句,先看殿堂,再看四周,所以④句殿后。(一)勇者不惧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赵人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计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会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时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不顾战事繁忙,坚持与门人讲学问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继续讲解。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⑤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的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答案】①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②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③勇者不惧需要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结合内容,从“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2.第④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答案】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的表现;最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结合第④段内容可知,本段先提出“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的分论点;然后用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时,孟子的一些言论来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接着用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的表现;最后总结“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B.文章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文章②③两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变愈明的效果。D.第⑤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正确;C.有误,文章第③段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二)“利胚”师傅老葛明前茶①“小时候,家中还没有洗衣机,洗了粗重的床单被罩,母亲都喊孩子们去帮忙绞拧。但她不许我沾手,因为,我要学利胚。”②三十年前,老葛还是小葛的时候,就深受管束,父母不让他掰手腕玩,不让他帮家里割稻子、扬谷子、捣年糕,不让他做任何有可能扭到手腕,或导致手部震颤的活计,原因就是“你师父说的,孩子的手腕要是不小心吃到力,利胚这一行就不能做了”。③利胚,是制作薄胎瓷的重要一环。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好器型以后,碗还是混沌初开的模样,厚墩墩的,憨态可掬,碗口、碗腰、碗底处都有少许蓄泥,拿在手上有点坠手。而利胚就是把这胚体尽可能地削薄,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一百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不到二十克。在利胚的过程中,器型的风骨开始呈现。清冷孤傲的气韵,并非上品,极品薄胎瓷看上去有一种很柔和的暖,“微微冒汗”。这种毫不孤冷的视觉效果,完全由利胚师傅所赋予的弧线来体现。④利胚的第一步是磨刀,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光这一步就学了两年。利胚用的刀,其实都是用细长的钢条再次淬火,经锻打锉磨而成。师父不会把他用熟了的刀给你,因为你使不惯。每个人的手形不一样,利胚的速度不一样,“咬刀”的习惯也不一样。老葛跟我解释说,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所以刀刃的弧度必须跟随器型变化。胚体越修越薄,刀刃越要与泥胚的弧线咬合得天衣无缝,不然,“哧”的一声,你精修了两个钟头的胚体,一秒钟就被修废了。⑤三十年光阴倏忽过去,小葛变成老葛,跟随他的利胚刀,从二三十把,变成一百多把,板刀、条刀、挽刀、底足刀、外形刀、蝴蝶刀,这些刀就像他的兵器一样,每天都要在手中掂量磨砺。老葛在他的工匠生涯中,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磨刀,一磨就是一下午。从他吃完午饭开始磨刀,家人就知道,无事不可扰乱他的心神。这三十年,老葛成长为顶尖的利胚师傅,靠的就是高度的自律:他从不喝酒,因为酒精容易使手腕震颤;他不看情节粗暴的影视剧,怕自己沉溺分神;他也从不在白天工作,因为利胚时需要绝对的心神宁静。⑥下午把刀磨好,前半夜老葛都在喝茶、读经,看他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碑帖拓片。他并不练习书法,他只是看,捕捉那笔锋的走势,水墨的速度,连笔的弧度。他细细观瞧,即使酷暑天,身上也凉荫荫的没有一滴汗。这样,到了后半夜,他做利胚的心气就养成了——身体微倾,耳朵紧贴在钢条刀具的另一端,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此时市声已消,灯火渐暗,猫走在瓦楞上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刀条擦过泥胎卷起飞扬的细浪,瓷泥特有的涩味钻入鼻孔。老葛已经锻炼出这样的本能——无需盯着泥胎反复观瞧,只要耳听手摸,就能判断胎体的厚薄。听一下刀在泥胎上走的声音,如果是“噗”,说明胎体尚厚;如果是“嘶”,说明开始走薄了,越往后,声音变化越是在毫微之间。⑦午夜,老葛的左手,一直小心翼翼地托举着泥胎,犹如正托举一个脆弱的婴儿。他在这四个小时中不喝水,不看手机,不上厕所,不交谈。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旋律里,如此忘我,直到一气呵成。⑧利胚成功的喜悦是怎样的?老葛说,形同十二岁那年的春天,在油菜花田里伸出手去,一只蝴蝶停在他的手背上。他失去了欢呼雀跃的本能,只是感受那痒酥酥的幸福。1.文中老葛第一次学磨刀的时间是()A.三十年前B.小学六年级C.十二岁时D.初中二年级【答案】B【解析】由第④段中“小葛上到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学习磨刀”可知,老葛第一次学磨刀的时间是小学六年级。故选B项。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作者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利胚的重要性。B.第⑥段作者通过写老葛“靠听走刀的声音判断胎体的厚薄”,突出其技艺高超。C.第⑦段中连用四个“不”,从细节上突出老葛利胚时的忘我。D.第⑦段运用拟人,将老葛托举泥胎比作托举脆弱的婴儿,体现出其认真的态度。【答案】D【解析】第⑦段中将老葛托举泥胎比作托举脆弱的婴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拟人”表述有误。故选D项。3.文章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表面写老葛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手腕的保护,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利胚的工艺精细,对匠人的要求高;②为下文写老葛从事利胚工作,并成为顶尖的利胚师傅做铺垫。【解析】首段常见的作用: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4.《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巧妙地详略安排,其中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就体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请你据此分析本文中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老葛磨刀。(4分)【答案】①磨刀是利胚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利胚的成功与否;②利胚用的刀无法统一,瓷器的造型和弧线千变万化,就必须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刀;③磨刀能体现老葛的高度自律,还能养气、养神;④详写磨刀情节更能表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解析】记叙文写作应该讲究详写和略写的有机配合。写人的,对主要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要作详细描写,对次要人物可只作简略交代;叙事的,对主要事件应浓墨重彩加以铺写,尽情渲染,对次要的事件则要惜墨如金,概括叙述。二者有机配合,以略写来衬详写。略写并非可有可无,它能使文章反映的人物或事件更全面,更丰富,更有感染力。(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或问之②亦不睨视而去【答案】①有的人②斜着眼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还要能课外联系课内。“或”常见义项有两个,即“有时”“有的人”,这里结合上下文可知为“有的人”之意。“睨”字可以联系到《卖油翁》中“睨之久而不去”,结合语句,可判断为“斜着眼看”的意思。2.翻译句子。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答案】人们赠送的(东西),(即使)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此句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此句为判断句。其次,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遗”指“赠送”,“义”指“合乎道义”。最后,逐字逐词翻译,语言要连贯。3.许衡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品行方正,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惑。【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住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分析事件入手,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还可以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抓住文中对文中直接评价性的语句。选文讲述许衡不食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梨可以无主,但是我们的心是不可以无主的,诚实就是金子,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综上,可选择其二作答即可。【参考译文】许衡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当时非常口渴。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拿,是不可以的。”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树没有主人了。”许衡回答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有一点儿不合乎道义也不接受。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二)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额,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释]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中突出“书记翩翩”写出了苏绾文采出众,才华横溢。正因为苏绾书记翩翩,才被元帅聘为书记。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而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根据注释“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翩翩”其中一个义项是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据此,可得出答案。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计划
- 八年级英语备课组课堂观察计划
- 小学校本研修教育科研推广计划
-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25字范文写作框架范文
- 炎热环境下火灾预防措施
- 老年抑郁症护理
- 东营市重点中学2024年八上数学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肾功能衰竭护理课件
- 护理学基础卧位
- 寒假西餐厅服务员实习报告
- 打破刻板印象
- 2023年荆州市荆州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无围标、串标行为承诺书
- 铝合金门窗及阳台栏杆工程施工合同
- 新大遥感地学分析课件第4章 地质遥感
- 会议签到表完整版
- 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 赛迪顾问-新锐评论第70期(总第120期):县域经济研究系列稳县域经济大盘育优质企业的四点建议
- 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DBJ50∕T-220-2015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