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热与能单元综合检测(第3次月考)一、单选题1.国家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A.10℃ B.20℃ C.26℃ D.40℃2.在下列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尘土飞扬 B.雪花飘飘C.落叶缤纷 D.荷花飘香3.由吸热公式得到c=,那么物质的比热容(
)A.与物体吸收的热量Q成正比B.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C.与物体温度变化成反比D.与物体吸收热量Q、质量m以及温度变化均无关4.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以下与机械能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B.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的机械能C.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内能不可能为零D.热传递一定是从能量的物体传向能量小的物体6.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7.温度相同的两块相同材质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温度一定高 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温度一定低C.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温度可能高 D.两块金属块的温度不可能相同8.甲乙两球质量相等,甲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有关甲、乙两球的比热容和温度变化关系,小明认为:如果甲的比热容大于乙,则甲升高的温度可能小于乙;小华认为:如果甲的比热容小于乙,则甲升高的温度一定大于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华的观点是正确的9.小莉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物质密度ρ/(kg·m-3)(常温常压下)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比热容c/[J/(kg·℃)]煤油0.8×103铜1083干泥土0.84×103纯水1.0×103铝660水4.2×103铜8.9×103铅328铜0.39×103铝2.7×103锡232铝0.88×103A.用来熔化铜的器皿不可以用锡制作B.质量相等的纯水和煤油,纯水的体积较小C.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等热量,铝快温度降低得较多D.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等热量,水温度升高得较多10.甲、乙两种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t,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t,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是()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二、填空题1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根据______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标,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的温度为100℃。12.实验表明,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______,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持续到它们的______相同为止。13.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它的单位读作______,表达的物理意义为______。一杯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物质中较______。14.一般物质都是由______构成的。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水分子热运动______(选填“减缓”或“加剧”),水的内能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内能。15.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金属球,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温度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若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则放出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16.如图所示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冲程,若飞轮(曲轴)转速为2400r/min.那么,每秒钟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次数为________次。用水给发动机冷却,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17.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水壶,同时给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如果B液体是水,则A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J/(kg•oC)。[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oC)]18.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如图甲所示为我国地图,其中烟台和太原是处于同纬度的两个城市,如表是2022年12月4日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2022年12月4日城市甲晴﹣5℃~4℃城市乙晴0℃~6℃(1)由纬度相同可知,在晴朗的气候条件下,两个城市的______是相同的;依据表中的______,可以判断城市甲是______(选填“烟台”或“太原”);(2)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其中把海面吹向陆地的风称为海风,把陆地吹向海面的风称为陆风。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海陆风形成示意图中______图反映的是白天海风的形成。三、作图题19.某同学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分别是4℃、-2℃,请你把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在图甲、乙中表示出来!20.如图1为四冲程内燃机吸气冲程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吸气冲程中活塞和曲轴的位置和进气门、排气门的开闭情况。请在图2中,画出做功冲程中曲轴的位置和进气门、排气门的开闭情况,并在括号内画出活塞的运动方向。四、计算题21.质量为2千克的铝块温度从60℃降低到10℃,求铝块放出的热量Q。[c=0.9×103J/(kg·℃)]22.寒冷的冬天,我们都用热水洗脸,当我们打来一瓶4kg,温度为85℃热水时,为了节约时间,向热水中加入初温为10℃的冷水,当温度稳定后,水的温度变为40℃,水的比热容[],不计热量损失。(1)热水放出的热量?(2)加入冷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23.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30℃,质量是2.1g。把它投入到温度为25℃的水中,最后铁钉和水的温度均为30℃。铁和水的比热容分别是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求:(1)铁钉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如果铁钉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水的质量是多少。24.如图甲所示,A、B是两个底部装有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的容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1000J。现将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A、B杯中,其中甲液体的比热容3×103J/(kg•℃);让两个加热器同时开始工作,60s后停止加热,然后立即将质量为5.4千克的合金球迅速放入乙液体中(从球放入到达到热平衡不计热损失),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乙所示。(1)加热60s时,乙液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2)甲液体的质量多少;(3)合金球的比热容为多少?五、实验题25.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液体热胀冷缩/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_(左/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_________℃。在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前需要_________,如果没有这样的操作,测量正常体温的人的读数为_________℃。2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套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5020542食用油5020550(1)从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_(选填“高”或“低”)。由此可推理,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但小明觉得实验次数过少,缺乏说服力,则他应该______。27.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是否有关”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质量m/kg初温t0/℃末温t/℃加热时间t/min吸收热量Q/J10.1203024.2×10320.220304______30.320306______40.3204012______50.3205018______(1)将表格中的空格实验数据填写完整;(2)该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有什么意义?______;(3)第______这三次实验,是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4)探究结论是:水吸收的热量与______,与______。2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的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放入100克水和100克煤油,用两只相同酒精灯加热,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已知ρ水>ρ煤油)表一
100克水表二
100克煤油加热时间(分)0481216加热时间(分)02468温度(℃)2022242628温度(℃)2022242628升高温度(℃)02468升高温度(℃)02468(1)甲图烧杯中盛的液体是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实验中,加热时间长短间接反映了__________;(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吸收的热量多;(4)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质量、升高温度的比值是定值。该结论是____(选填“正确完整”、“正确不完整”、“错误”)。29.在“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实验活动中:(1)小中同学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水10.110220.2104煤油30.110140.2102①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有关;②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③我们还可以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物质,它的吸热能力较______;(选填“强”或“弱”)(2)小华分别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该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__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30.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小明和小红分别探究甲、乙、丙、丁四种液体的吸热能力,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一液体名称液体质量(克)液体温度(℃)液体末温(℃)加热时间(分钟)吸收的热量小明甲520304多乙520302少表二液体名称液体质量(克)液体温度(℃)液体末温(℃)加热时间(分钟)吸收的热量小红丙510202相同丁5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掌握项目管理考试的应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提升项目管理技能的考试题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机制试题及答案
- 掌握学生需求与辅导员考试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项目执行方案提纲范本
- 内容整合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选拔中的情境模拟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效微生物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提分试题及答案
- 墨水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考核试卷
- 呼吸机故障应急演练
- 轻钢结构大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垃圾分类垃圾箱绿色公益宣传
- 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 145完整版本.现代安全管理的六大管理体系
- 19《牧场之国》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高清版)DBJ52∕T 106-2021 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 蜜雪冰城内部股权分配合同
-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范文
- 薄膜的形成过程及生长方式课件
- 丁香花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