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模拟试题集锦-作文部分_第1页
2025年高考模拟试题集锦-作文部分_第2页
2025年高考模拟试题集锦-作文部分_第3页
2025年高考模拟试题集锦-作文部分_第4页
2025年高考模拟试题集锦-作文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最新高考模拟试题汇编-作文部分1.(2025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适应性演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热播日剧《DoctorX~外科医大门未知子》中,大门未知子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她不遵循医院的常规晋升路径,不参与医院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只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医术,以拯救患者生命为唯一目标。在面对各种高难度手术和来自医院高层的质疑与阻碍时,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我不会失败,因为我是天才。”她用实力一次次证明了自己,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但在现实中,坚守自我能否做到顺应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坚守自我与顺应时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九江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显露出对永生、穿越、记忆清除和移话题的兴趣。据调查,有85%的网民愿意通过技术手段为去世的亲人创建数字化身他们在计算机终端上实现“复活”。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虽然可以让得虚拟的“永生”,但亦模糊了“虚实”、“生死”之边界,甚至淡化了生命的真实意。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虚拟永生”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2025年福建省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讲好故事是凡一平小说创作重要的美学追求。读者在凡一平的小说中能够体验到故事的魅力,感受到故事对人物命运的掌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3月教学质量测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人”的形式表现不一,“成人”与“自在”依然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江门市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内卷”浪潮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内卷”中感到疲惫,却又不自觉地参与其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6.(广东省2025届备战高考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2025百师联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菜根谭》“虚”与“实”是心境澄明的良方。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8.(湖南省长沙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往往倾向于通过学习成功的经验来复制成功,但有人又说,成功不可复制。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9.(厦门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互联网时代,青年人常用新奇、夸张的语言来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会形成一种风尚。对此,有人表示担忧,也有人表示理解。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诗词鉴赏部分1.(九江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唐]白居易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潇湘瘴雾加餐饭,滟滪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注】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时在江州。东川节度使卢坦病殁,白鳥之弟白行简离职将来江州相聚。(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连用“朝来”“东川”“春初”“梓州”等时空信息,交代写诗来由。B.颔联“暂喜”“还愁”形成情绪跌宕,真实地表现出诗人闻信后转喜为愁的心理落差。C.颈联“加餐饭”是古代“保重身体”的常用语,与“稳泊舟”共同体现兄长的殷切叮嘱。D.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如用“瘴雾”“惊波”隐含旅途艰险,于婉转中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切。【答案】D【解析】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有误。(2)诗人为何欲寄眼泪给行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泪”的理解。【答案】①对弟弟旅途的担忧之泪。东川前往梓州路经三峡、潇湘等地,路途遥远艰险。②对兄弟二人相聚的迫切之泪。用长江不肯西流的联想,表达了急切相聚而不得实现的惆怅。③对兄弟二人各自前程的隐忧之泪。“瘴雾”“惊波”亦可比喻人生前路的险障,作者此时谪居九江,天涯沦落前途未知。2.(2025年福建省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献池州牧杜荀鹤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为献给池州牧的干谒诗,诗人没有着意强调自己的才华抱负,而重在表达对池州牧工作的高度评价。B.颔联、颈联写出了池阳凶年和战争之后的安定美好生活,以及水路交通顺畅、贸易往来繁荣的兴盛场景。C.颈联“惊断莺声”与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句,均以动衬静,意境相同,呈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D.本诗语言平易自然,朴实明畅,清新秀逸;其内容重在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现实主义诗风的特点。【答案】C【解析】C项,“均以动衬静,意境相同,呈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错误。“月出惊山鸟”通过“月出”“惊”等动态描写,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属于以动衬静;“惊断莺声”是说人们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时,黄莺的歌唱因受到惊吓而中断,此处并非以动衬静,其意不在于突出画面之宁静,而是描绘出了一幅百业兴盛、百姓勤劳的画卷。(2)儒家主张“仁政”,这首诗体现了哪些“仁政”思想?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答案】①为官仁爱:这首诗献给当地官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钦佩和赞美,也是对他们念民生疾苦、同百姓忧乐的期待和劝勉。②反对战争:直接抒发对“小康”“绝戎装”的祈愿,叙述水路交通安全,郡城不见戎装,表达对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政治诉求。③重视生产:描写商贾往来不绝,百货畅行无阻,百姓收割新麦、采摘嫩桑,描绘出一幅百业兴盛、百姓勤劳的画卷。④以民为本:想象背井离乡的流民,闻说家乡变化,不久就会远道还乡,安居乐业,暗含诗人对百姓生活幸福安定的憧憬。(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3.(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3月教学质量测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①苏轼二年三殂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②。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且穷愁。孤松早偃元非病,倦乌虽还岂是休。更欲河边几来往,只今霜雪已蒙头。【注】①此诗作于元祐七年(1092年)九月初诗人离扬州赴汴京途中。次旧韵,指次《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之韵。张山人即张天骑,彭城云龙山的一位隐士。②《后汉书·马援传》记马援对官属说:“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栽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马少游”代指张天骥,“款段”原指马行缓慢,此处是戏称张天骥从容洒脱。B.颔联写诗人无事时以饮酒遣怀,且坚持著书,体现其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种旷达态度。C.颈联中诗人以“倦鸟”自指,“孤松”暗用“白首卧松云”意,赞许张天骥超然世外的态度。D.尾联中诗人表示将来还想多渡几次河,只是头发已白,机会不多了,戏谑中有苦涩之味。【答案】C【解析】“‘孤松’暗用‘白首卧松云’意,赞许张天骥超然世外的态度”理解错误。“孤松”是诗人自指,早偃却非因病害,暗示自己虽历经坎坷、人生偃蹇,但并非自身有过错,而是外界环境等因素所致。诗人借“孤松”形象,抒发自己在官场沉浮、人生波折中的独特心境与对自身境遇的看法,展现出一种坚韧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2)苏轼创作此诗时,由扬州知州奉调还朝,又于他乡遇故知(张天骥)。这些本是高兴之事,此诗却写得颇为沉郁,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沉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①宦海浮沉、奔波不休的疲倦。两年中三次渡淮,调动频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休止。②仕途不顺、书酒自遣的苦涩。虽然无事正好饮酒,“穷愁”有助于著书,但毕竟不是本意。③年华老去、前途未卜的茫然。大好年华都在奔波中耗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还有多少奔波。4.(江门市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南楼夜杜牧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昼短惜年流。歌声袅袅彻清夜,月色娟娟当翠楼。枕上暗惊垂钓①梦,灯前偏起别家愁。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②已白头。[注]①垂钓:相传西周吕尚用直钩垂钓。②簪裾:古代显贵者的服饰。(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是杜牧的晚年之作,主要描绘了在南楼宴饮赏月肆意欢快的场景。B.诗歌首句与“莫使金樽空对月”都提到饮酒作乐,均有乐中生悲之感。C.颔联描写歌声轻柔,月色明媚,极力营造出一种宁静清雅的意境氛围。D.尾联不仅是在叙述,也是在抒情,更是在对人生进行反思,颇有深意。【答案】A【解析】A.“主要描绘了在南楼宴饮赏月肆意欢快的场景”错,诗中并未描绘“肆意欢快”的场景,反而透露出一种悲凉和愁绪。首句“玉管金樽夜不休”虽写宴饮,但“如悲昼短惜年流”已点出对时光流逝的哀叹,尾联“身到簪裾已白头”更是抒发了年华老去的感慨,整体情感并非欢快,而是带有对人生的反思与感伤。故选A。(2)诗歌讲究“立象以尽意”,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答案】①“枕”代表着诗人休息的场景,在枕上,诗人从梦中惊醒,“垂钓梦”暗示着他渴望如吕尚般得遇明主、实现抱负,却只能在梦中。“枕”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惊惶之情。②“灯”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却又孤独的氛围,在灯光前,诗人的别家愁绪涌起。灯照亮了眼前的场景,却无法驱散心中的愁绪,暗示着诗人在外漂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5.(2025百师联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梁谏议陆游湖海还朝白发生,懒随年少事声名。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篮舆避暑云门寺①,应过幽居听水声。【注】①作者自注:“游有庵居在云门,流泉绕屋,谏议旧所爱赏。”云门寺位于今浙江绍兴,陆游一生中有近30年在云门寺度过,少年读书、中年居、老年寄情,写下有关云门的诗有五十首之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懒"字奠定了全诗闲适悠然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归乡一事做铺垫。B.领联写忧国之心无人能比,"无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执着于外物的心态。C.颈联空缺处可补一“轻”字,通过对比,表现诗人对及时享乐的追求。D.全诗融叙事、写人为一体,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答案】C【解析】“表现诗人对及时享乐的追求”错,颈联写梁谏议远离世俗职务的轻松,以及回归家乡的愉悦,诗人并没有流露出及时享乐的思想。(2)诗歌尾联历来为人赞赏,请简要赏析其妙处。【答案】①运用虚写(想象及寓情于景),写梁谏议要乘坐篮舆去往云门寺避暑,将会路过陆游清幽的居所,听到潺潺的水声,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友人到访的期盼(对友人的思念);②以景结情,尾联以清幽美好之景收束全诗,既照应上文梁谏议辞去世俗职务之轻松,又展现了诗人幽静的生活环境。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注]石湖精舍(其一)杨万里万顷平湖石琢成,尚存越垒对吴城。如何豪杰干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注]范至能参政:即范成大,字至能,曾任参知政事,后因言官弹劾被赋闲职,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石湖是因越王勾践凿石开渠而形成的,交代了石湖的历史由来。B.颔联古今相照,昔日战场干戈声与当下的杖屦声形成反差,令人感慨。C.本诗第六句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一句意趣相近。D.尾联中描绘春到石湖,芳草萋萋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