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1.1研究意义及目的董志塬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中北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形,是我国黄土高原上塬面面积最大连续分布最广的黄土塬,有着“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著称,据史书记载董志塬南北最长处110km,东西最宽处50km,由于自然条件良好、土质优越、地势平坦、降雨量比较充沛,董志塬成为了庆阳市的主要农业生产地,盛产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据考察早在20万年前后就有人类活动,随着庆阳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董志塬的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加剧,再加上沟壑纵横的地形特征,董志塬塬面被沟道侵蚀切割而不断缩小,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已经流失黄土23000km²,一年可流失4-8毫米厚度的黄土。根据庆阳市水保局的最新统计资料,董志塬的面积为946.25km²,与原来相比已经减小了很多。为了保护黄河,保护黄土高原,防止董志塬被“瓜分”的残破不堪,政府提出了“固沟保塬”的计划并在近几年开始逐步完善,其中对火巷沟沟头的治理对“固沟保塬”项目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火巷沟位于庆阳市西峰区东部,属于马莲河右岸一级支流,1964-2017年,火巷沟沟岸不断向两侧扩张,最严重时每年扩张8m,沟头在不断向着西峰城区逼近甚至有可能穿过城区主街道。西峰区的地势为西高东低,每年7月到9月份是西峰区降雨量最大的时候,在遇到暴雨时雨水来不及排泄,从城北、西、南三面,汇集于主街道中段,排入东部的火巷沟。此外,火巷沟还是西峰区的一个污水排水通道,常年雨水、污水的冲刷再加上沟内泉水的冲刷,使火巷沟沟底和沟岸遭到严重侵蚀,2010-2021年期间沟内发生了多次滑坡灾害,沟边的居民楼、道路、工厂、果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已经对西峰区居民的居住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止火巷沟沟头进一步延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保证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庆阳市于2016年开展火巷沟沟头的加固工程。“庆阳市西峰区火巷沟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是《甘肃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因此,对火巷沟不稳定边坡治理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火巷沟内的不稳定边坡、滑坡的治理除了进行削坡、修建挡土坝、设置盲沟、压实填沟、设置排水渠等工程治理措施之外,庆阳市还结合了排洪排污工程、污水再生例用等工程。比如庆阳市修建的海绵运动公园、东湖公园,庆阳湖等。这些工程建设将“固沟保塬”项目和“海绵城市”项目结合起来,在治理方案上系统化,在治理体系上综合化。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城市内涝、优化了水资源利用、调控了径流量、保护了塬边沟壑,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了市民们的幸福指数。这种综合治理体系不论是在地灾防治上还是在生态保护上都具有重大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黄土沟壑侵蚀的存在特征、演化规律以及对黄土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认为黄土高原土壤的主要侵蚀类型是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也称向源侵蚀。赵满(2020)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认为导致董志塬地区塬面面积日益缩小的直接原因就是溯源侵蚀,并对当前董志塬地区沟头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杨思齐等(2020)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学统计和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董志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西峰城区扩张对沟道侵蚀演变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随着西峰区城区面积的不断增大,火巷沟沟岸的扩张也在不断增大。还得出火巷沟沟头经历了先前进后后退的演变特征。陈绍宇等(2009)将溯源侵蚀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水力冲刷阶段、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阶段、重力侵蚀阶段这三个阶段。通过调查得出,针对塬面的工程措施是在沟头上方来水方向修筑涝池或涝池群拦蓄地表径流。针对沟底的工程措施是修筑沟底谷坊。李怀有(2008)提出了多种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手段,比如工程措施包括水平梯田、道路砂石化以及修建水窖、涝池、沟头防护、谷坊、淤地坝、塘坝、治沟骨干工程等;植物措施主要包括种植乔、灌、草及复合措施;农业措施主要有地膜覆盖、等高种植、间作、深耕深松等措施;还提出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防渗剂、防蚀剂等。对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主动防治”,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避让措施以桥的形式跨过滑坡绕到对岸,以隧道的形式移到山体内,以明洞或棚洞的形式通过。(2)排水措施排除地表水:如设置天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除地下水:如设置截水盲沟、排水坑道、排水井、集水井,井群抽水、虹吸排水等。(3)减重反压措施即削头压足法。(4)护坡护脚措施修筑导流堤(顺坝或丁字坝)、水下防波堤(破浪堤)等;种树种草,保持水土;坡面抹灰或刷浆;坡面上设置或增设阻挡滚石的铁链栏栅、半山坡上设置拦石坝、坡脚可设置落石槽等。(5)支挡措施如抗滑挡墙、抗滑桩、抗滑键、排架桩、刚架桩等。(6)锚固措施如锚杆、土钉、锚索等。(7)固结灌浆措施可采用物理灌浆、化学灌浆或物化灌浆等类型。(8)其它措施如电化学加固法、冻结法、焙烧法等。在黄土高原不稳定边坡的整治中这些治理措施常常会结合起来使用,既有主要措施也有辅助措施,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的灾害特点,从而达到一次治理不留后患的综合治理原则。第二章火巷沟概况2.1地理位置西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南部,是庆阳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东邻合水县、宁县,北接庆城县,西、南与镇原县和平凉市泾川县接壤。火巷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街办火巷村东南侧,西接西峰城区的北京大道,交通便利。2.2地形地貌火巷沟位于董志塬东北部边缘,总的地势为东高西低,地貌上属于黄土残塬,在地貌单元上可以划分为黄土塬区和黄土沟谷区,黄土塬区顶面平坦开阔,由东向西呈缓慢倾斜的趋势,平均海拔为1400m。黄土沟谷区沟岸比较陡峭,沟谷呈“V”字形,平均海拔为1300m,塬面与沟低高差大约100m。2.4地层岩性火巷沟地区地层较简单,主要为第四系,从下更新统至全新统均有不同程度出露。1、下更新统午城黄土(Q1eol)淡褐红—棕红色,夹有钙质结核层,属于粉质粘土,下伏于离石黄土,出露厚度30~40m,广泛分布于火巷沟沟道两岸底部。2、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eol)上部:淡灰黄色,夹棕红色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粉土、属于粉质粘土。下部:棕黄、浅棕黄色,夹结核层,属于粉质粘土。下伏于马兰黄土,厚度在90~100m之间,广泛分布于火巷沟沟道两岸中部。3、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2eol)黄褐色,土质均匀,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属于粉土,厚度在8~11m之间,分布于火巷沟顶部。2.5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庆阳市西峰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象资料显示西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10℃,年无霜期160-18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每年7月到9月份是西峰区降水量最大的时候,占全年降水量的55-70%且常以大雨、暴雨的形式降落。董志塬东侧主要被马莲河及其支流所切割,马莲河是庆阳市内径流量最大的一支河流,但是其水质较差无法供市民饮用,庆阳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董志塬西侧的蒲河。庆阳市长期以来都严重缺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多依靠大气降水入渗以及地表水的回补。火巷沟位于马莲河右岸一级支流盖家川的上游,沟内有地表径流,沟底有泉水出露,水质较好可供居民饮用。水文观测表明,排入火巷沟的平均洪水流量为30-50m3/s,峰值流量为500m3/s。2.6人类工程活动随着西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火巷沟周围的人类工程活动也变得强烈,附近的居民楼、道路、工厂厂房、果园等城市建筑在不断增多。在考察时,坡顶建有居民住宅小区,部分地区正在施工当中。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以及连续降雨的影响下,沟内发生了多次滑坡灾害,由于沟头逼近城区,为了防止沟头进一步延伸,沟内修筑了高填方路堤并对滑坡进行了加固,其中有一段路堤出现沉降导致坡顶的公路出现了路面沉降。沟旁还建有火巷沟提升泵站,据站内地工作人员介绍,火巷沟内现在只排放雨水,该泵站抽取火巷沟周围的污水并将其排往西峰区南部的温泉乡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第三章沟内不稳定边坡的类型及成因3.1不稳定边坡的类型火巷沟内的不稳定边坡主要是黄土滑坡,黄土滑坡是指黄土边坡在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失稳并沿着一软弱结构面下滑的现象,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常见一种地质灾害类型。据统计,滑坡灾害可占到所有灾害的60%以上,造成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按照黄土滑坡的结构特征以及地层状况,可以将黄土滑坡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与基岩接触面滑坡和黄土—基岩滑坡三种类型。3.1.1形态、结构特征火巷沟内的黄土滑坡大多属于黄土内滑坡,具有明显的滑坡形态特征,在调查过程中比较容易识别。沟内滑坡后壁坡面裸露清晰可见,大多呈“圈椅状”,后壁的壁面坡度较陡。滑坡前缘常呈“舌”形,为滑坡体的堆积区,且堆积区常被沟内地表水流以及降雨所侵蚀而形成陡坎,滑坡前缘的坡度一般较为平缓。发生滑动后会在原有坡面上形成凹地,当降水较多时,滑坡两侧的边缘部分有时会发育冲沟。滑坡的形成机制多为牵引式,变形破环方式多为滑移—拉裂,且多为小型滑坡。滑坡主体发育于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中,滑体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堆积较为混杂,垂直节理发育,孔隙较大降水容易下渗。滑动面一般位于土质比较均匀的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中,滑动面近似呈圆弧形且比较光滑,剪出口位于午城黄土顶部。火巷沟原为庆阳市老城区雨污水排水通道,经雨洪水及沟内泉水多年对沟底冲刷,使沟岸两侧多处发生滑坡灾害,形成火巷沟滑坡群,且呈带状分布。3.2不稳定边坡的成因3.2.1自然因素(1)斜坡岩土体结构特殊的沉积过程决定了黄土自身不同于其他土体的结构特点,比如颗粒细小、结构比较松散、孔隙度大、具有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等,而这些特点则往往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火巷沟内黄土滑坡主要由第四系黄土组成,斜坡自身的岩体强度低,结构不均一稳定性差,斜坡内容易形成软弱结构面导致土体滑动。(2)强烈的沟谷侵蚀董志塬地区沟头的溯源侵蚀是导致董志塬塬面面积不断缩减的主要原因,火巷沟内的沟头侵蚀情况也很严重,主要是由水力冲刷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剧烈的溯源侵蚀。这是由于火巷沟具有较为丰富的降雨补给,加上沟谷的纵向坡度较大,在溯源侵蚀的影响下沟头不断前进沟岸不断扩张,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沟岸塌陷。此外,沟内常年性的地表径流对边坡坡脚的侵蚀使边坡原有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这些都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创造了可能性。(3)水的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区,水是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每年7-9月份是西峰区降水量最大的时候,可占到年平均降水量的55-70%而且常以大雨、暴雨的形式降落。加上西峰区城镇化建设导致道路硬化率不断提高,在遇到暴雨时城区内地面上的雨水来不及排泄,从城北、西、南三面,汇集于主街道中段,排入东部的火巷沟,致使火巷沟遭到侵蚀冲刷,沟头不断向城区延伸,沟岸不断扩张,沟底不断下切。部分城区的污水也排向火巷沟,加剧了火巷沟的侵蚀。大多数滑坡灾害就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导致的。除了大气降水外,火巷沟内还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的流动也对斜坡的稳定性有着一定的影响。水对滑坡灾害的诱发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黄土孔隙度较大,结构疏松,降雨时会有大量的雨水顺着裂隙渗入。这不仅增大了斜坡土体的自重,还使斜坡内孔隙水压力增大,黄土颗粒间的有效正应力减小从而降低了斜坡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一方面斜坡土体的滑动力增加;另一方面斜坡土体的抗滑力减小,当坡体完全失稳时斜坡就会演变成滑坡。3.2.2人为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也是引发滑坡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西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火巷沟附近的人类工程活动在不断增多,例如在坡顶修建居民楼、道路、工厂厂房,在沟内排放生活用水等。这些工程活动增大了坡顶的荷载,改变了斜坡原有的天然应力状态,破坏了其稳定性从而导致了滑坡灾害的发生。第四章沟内不稳定边坡的治理4.1火巷沟排污排洪治理据记载,早在1951年庆阳市就开始对火巷沟进行治理,1951年庆阳市修建东湖蓄水工程来导流排洪,对火巷沟沟头塌陷进行治理,这也是庆阳市第一项城市排洪工程。1987年庆阳市政府决定改造东湖,将之前的巨型涝池改建为西峰区第一座公园——东湖公园,次年三月,扩建东湖公园,用地规模168亩。1992年竣工,形成有山有水、形态多姿的园林区。此后东湖公园在1998年、1999年、2011年经历了三次扩建,东湖公园逐渐变成包含园林景观、运动场所、红色教育展厅的综合性城市森林公园。不仅改善了东湖的生态环境还为市民们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峰城区的污水都通过火巷沟排往王家湾水库,常年的污水排放严重的污染了火巷沟流域的河水,水质不断变差导致附近居民饮水困难,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对火巷沟的排污进行治理,自2003年起庆阳市通过修建排水管道、防洪管道等对火巷沟内的排洪排污进行改造。2005西峰区政府对老城区排水进行了治理,采用混凝土箱涵将城区雨洪水引至俞家沟圈,经消力池及排导渠排至火巷沟下游,对污水采用管道引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雨洪箱涵。2008年庆阳市完成火巷沟排污排涝工程,2010年开工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至此,火巷沟内的排污排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4.2火巷沟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2013至2014年期间,火巷沟内发生了多次滑坡灾害严重威胁到沟边居民的生命安全,2014年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甘肃省内重点地质灾害进行排查和梳理,编制了《甘肃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做了统筹安排。“庆阳市西峰区火巷沟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是该综合防治体系中实施重点项目之一。2016年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通过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查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庆阳市西峰区火巷沟滑坡、不稳定斜坡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完成了该工程的勘察及施工图设计工作。经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综合认定火巷沟左岸的三个滑坡在现状条件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需尽快进行治理。由此,庆阳市开展了火巷沟沟头的加固工程,治理方案如下:(1)搬迁对坡顶受滑坡灾害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2)削坡减载针对沟左岸的三个欠稳定滑坡,首先进行分级放坡,对整个坡体进行削坡减载,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坡体的自重荷载,减小坡体的下滑力从而提高斜坡的稳定性。(3)修建挡土坝在沟道回填区的下游设立挡土坝来进行支挡,以此来保证后续回填土形成的边坡的稳定性。(4)修筑盲沟由于回填沟道局部有地下水渗出,结合渗水带的位置、特征,采用U型混凝土槽结构修建排水盲沟,保证回填区地下水进入盲沟,从而安全、顺利的排泄至下游,防止大规模填土后,地下水渗入到土体内,引发填土湿陷及不均匀沉降。(5)沟道回填沟道内修筑好挡土坝、盲沟之后,将削坡减载形成的大量土方分层回填到沟道内,每层回填土体都要碾压,碾压之前对土体进行整平工作,使表面平整,保证填土整体的稳定性。(6)修筑截、排水渠完成削坡减载、沟道回填后,在第一级平台和填方区各布设一道排水渠,在整个治理区的坡面布设由过水波纹管、集水池和链接渠组成吊沟。在填土坡面布设截水渠,防止地表水下渗坡体,影响斜坡稳定性。(7)马道、坡顶硬化对马道进行“V”型硬化处理,由马道边缘向马道后缘倾斜,坡脚处由坡体向马道倾斜,坡顶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硬化,从而起到截水的作用。(8)对填方区表层进行绿化(9)建立坡体变形监测系统使用预警伸缩仪、全站仪观测和专人巡查的方法对施工安全、防治效果及滑坡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监测。该工程项目预算总投资为1600.04万元。2017年庆阳市采用高填方路堤及滑坡加固的方法,投资三亿多沿北京大道的轴线方向修筑200多米的高填方路堤,阻止火巷沟沟头进一步向城区延伸。4.3综合治理体系对火巷沟不稳定边坡的治理不仅仅是针对滑坡灾害而进行的简单的工程治理措施,在对斜坡进行削坡减载、沟道回填的基础上增加了截、排水设施的修建,还对治理后的坡面采取了绿化措施。这种综合化的治理模式不仅能有效防治黄土滑坡灾害,还能有效防止塬面上的径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塬面上的径流往往会造成沟内严重的溯源侵蚀,坡面的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除了“庆阳市西峰区火巷沟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这一实施“固沟保塬”的重要工程之外,庆阳市的其他许多工程项目都体现了这种综合的治理体系比如:2013年开工的庆阳市新城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庆阳湖),庆阳湖是庆阳市雨水开发利用与雨洪控制的关键工程,该工程通过雨水开发利用与再生水协同配置,实现了生态景观用水的目标,庆阳湖强大的蓄水能力和调洪能力对庆阳市的非常规水资源和常规水资源的协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庆阳市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根据气候特征、土壤地质等天然条件,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地确定“滞蓄为主,以净促用;适度渗透,有序排放”的技术路线,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具体做法为修建新的管网,以收集塬面的雨水,并将雨水收集到涝池中以供再利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调节塬面径流,并且可以控制密集的沟渠冲刷。同年西峰区开工建设了海绵运动公园。海绵运动公园东至岐黄大道,南至董陈西路,西至庆化大道延伸段,北至纬一路,以乔灌花草种植为主,配建人工湖、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味、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固沟保塬”项目和“海绵城市”项目结合,庆阳市创建了生态公园,作为市民的休闲区,例如火巷沟的森林公园,张铁沟的湿地公园,小崆峒沟的地质公园。第五章治理过程中的问题5.1沟头回填后的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对沟头进行回填是阻止火巷沟沟头继续延伸的主要治理措施。然而,之前对沟内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手段的比较单一,只进行沟头回填而没有做好相应的截、排水措施,导致沟头回填这一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有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长期而言大方量的回填土改变了沟内边坡原来的土层结构,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系统,久而久之地下水位不断上升,逐渐渗透到填土的边坡中,边坡开始出现变形并产生裂缝,使回填的黄土发生软化,土体结构失稳,从而诱发新的黄土滑坡灾害。这也是火巷沟的沟头经历先前进治理后后退,之后又前进的原因。在发现简单的削坡和填沟不能做到长期有效的治理沟头后,对沟内不稳定边坡的治理加上了相应的排水措施,在修建这些排水措施之前,应该充分查明不同的沟头的侵蚀特征、沟内地形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特征,并且辅以相应的水文计算。在此基础上再对排水设施进行合理的设计,真正做到“塬水不下沟或有序下沟”。5.2边坡生态恢复缓慢火巷沟内很多不稳定边坡经过治理后,一些坡度较陡边坡的往往缺少对坡面的绿化和生态的修复,这也导致了对边坡进行分级放坡后坡面裸露植被覆盖度低,容易遭受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不稳定边坡治理工程中对坡面的绿化也是十分重要的,边坡上的植被不仅能有效减少坡面径流,抵抗雨水对坡面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植物的根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坡面土体的稳定性。坡面的绿化是在已有的边坡防护的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选择植物的种类时应充分对火巷沟及周围地区的环境、植被、气象做充分的调查,选择与火巷沟内自然生态植被相似的边坡植被,使之能够适应沟内的生长条件,从而使生成的植物区系在水文效应、生态效应、护坡效应等⽅⾯与当地⾃然植物区系相近。对一些坡度较陡的坡面可以采用挂网法植草,在坡面上放置细钢丝编织网,网面下方预留越五公分的空隙,将添加了抗疏力土壤固化剂的客土和植物种子喷播到网下,这种经过固化的土不容易发生崩解,可抵抗雨水侵蚀防止水土流失,而且植物的生长情况也比较好。5.3高填方路堤不均匀沉降为了防止火巷沟沟头进一步向城区延伸,庆阳市沿北京大道的轴线方向修筑了高填方路堤并对滑坡进行了加固,然而在路堤顶部有一段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导致公路路面明显下沉。黄土由于其结构比较疏松,垂直节理发育而具有湿陷性,而压实和回填使黄土的湿陷性更为严重,因此路堤边坡在经受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以及车辆、建筑物等的外部荷载下很容易发生坍塌或者滑坡从而造成路面沉降;此外,高填方路堤自身填筑高度较高,填筑量较大,如果是建在软弱土层上,在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下,会导致路堤的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产生较大范围的路堤塌陷。路堤沉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路面产生裂缝。因此在修筑高填方路堤时,可以采用强夯法来降低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土体的强度,从而使路堤更加稳定。对路堤的边坡可以采用格构锚固并结合坡面绿化来进行加固,还要对路堤辅以相应的排水措施。发生沉降时可以对沉降部位进行换填或者压力灌浆来进行治理。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1总结黄土塬地区严重的沟壑侵蚀切割现象已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的阻碍,为了防止“天下第一大塬”被侵蚀的残破不堪,各界人士经过10多年的构思、探索和发展,“固沟保塬”工程逐渐形成了以塬面径流调控、沟头沟岸加固防护、坡面(植被绿化)生态工程、沟道水沙集蓄为四道防线的综合治理模式。由于火巷沟内边坡稳定性较低,再加上强烈的沟谷侵蚀、水流冲刷以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沟岸两侧多处发生滑坡灾害,形成带状分布的火巷沟滑坡群。“庆阳市西峰区火巷沟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是开展“固沟保塬”项目的重要案例,其主要的治理措施有:削坡减载、沟道回填、截、排水工程、坡面绿化、坡体变形监测等,此工程不仅有效治理了黄土滑坡灾害,而且对边坡周围的径流进行了合理的调控。当然,在火巷沟不稳定边坡的治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沟头回填后原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系统发生改变,地下水位上升并逐渐渗透到填土的边坡中,边坡开始出现变形并产生裂缝,土体结构失稳,诱发新的黄土滑坡灾害;治理之后边坡的生态恢复缓慢,大多数坡面裸露或者植被覆盖率较低,植物难以在坡度较陡的边坡上存活,导致坡面容易遭受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从而造成水土流失;高填方路堤在经受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以及车辆、建筑物等的外部荷载下会产生不均沉降的现象等。目前,“固沟保塬”工程已经具有显著成效,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灾害明显减轻,黄河中上游的含泥沙量不断增加,表层黄土的剥离侵蚀现象减弱,生态防护治理体系也在日趋完善,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已经接近60%。“固沟保塬”这一综合治理模式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灾防治、生态保护、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6.2展望通过对火巷沟不稳定边坡治理工程的初步研究,我认为在未来的治理工作中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发展。(1)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一些地形复杂,路况较差的灾害地点,勘察及测量的工作难度往往较大,如果利用无人机进行观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和物力,在沟壑纵横的黄土残塬地区非常适用。(2)加强对不稳定边坡的监测监测工作一直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不论是治理前的预防监测还是治理后的效果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治理工作中可以利用遥感监测、专人监测或预警伸缩仪、全站仪等加强对黄土塬地区不稳定边坡以及沟头溯源侵蚀的监测,做到对灾害的及时防治,使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3)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目前对火巷沟内不稳定边坡和沟头的治理措施具有普遍性,有些边坡和沟头的防治设施布设的不合理,导致治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该充分查明不同边坡和沟头的侵蚀破坏特征,加强理论计算,对不同的灾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参考文献[1]王慧娟.黄土高塬沟壑区塬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15-20.[2]牛樱.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特点[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7):160-164.[3]秦凤艳,冀显坤,戈海玉,等.黄土滑坡防治措施研究[J].地下水,2008(1):83-84,91.[4]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7):1297-1312.[5]韩乾隆.黄土高原沟谷型滑坡土地利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7-16,33,48.[6]薛挺.大型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及运动过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4:7-14.[7]全乐黄土滑坡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四川建材,2014,40(6):102-103,106.[8]崔宏,李晖敏,闫文军.湿陷性黄土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9,35(26):99-100.[9]王花蕊.降雨诱发黄土边坡失稳破坏机制研究[J].陕西水利,2019(2):27-28,31.[10]欧勇.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区高边坡治理[J].治淮,2021(8):10-12.[11]李家达.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失稳破坏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1-7.[12]胡爱萍,杨阳,贾工作,等.庆阳市西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1):78-80,84.[13]张凡琛.延安市宝塔区小南沟滑坡特征及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2021:59-60.[14]寇平浪.黄土董志塬地区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土壤侵蚀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0:11-14.[15]杨思齐.近50年董志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城市化对沟道侵蚀演变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20:52-53.[16]王小帆.基于水文特征分析的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方案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20:21-26.[17]杨思齐,金钊,罗达,等.城市扩张对董志塬沟道侵蚀演化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20,40(5):1359-1370.[18]巩晓静,郭勇,朱旭升.火巷沟的新生[N].陇东报.2007-7-30.[19]车小力.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分布特征及其演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1-9.[20]王崔林.黄土董志塬沟谷侵蚀发育空间分异特征及其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0:6-7.[21]赵满.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治理模式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1-2,37-40.[22]郑芳文.陇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地下水资源评价[D].长安大学,2009:6-10.[23]姚文波.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9:8-10.[24]闫江鸿.黄土高原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59-60.[25]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J].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2-6.[26]田瀛莉.庆阳市董志塬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研究[J].肃水利水技术,2011(4):3-5,10.[27]陈绍宇,许建民,王文龙,等.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特征及其防治途径[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4):37-41.[28]康宏亮.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沟头溯源侵蚀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大学,2017:1-6.[29]闫焕智.黄土高原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生态建设探究[J].甘肃农业,2018(19):8-11.[30]陈绍宇.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21-24,40.[31]惠波,刘立峰,宋雪峰,等.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浅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8(4):7-9.[32]王小帆,霍艾迪,朱兴华,等.陇东黄土塬区固沟保塬工程治理模式研究[J].人民黄河,2019,41(9):106-109.[33]李旭霖,张复明,郝晋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46-148,151.[34]史倩华.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水力学特征野外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1-4.[35]段省清.甘肃省庆阳市固沟保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3):44-45.[36]张茂省,谭新平,董英黄,等.土高原平山造地工程环境效应浅析——以延安新区为例[J].地质评论,2019,65(6):1409-1421.[37]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3):433-454.[38]金钊.黄土塬——千沟万壑之中的平坦之地[J].地球环境学报,2020,11(1):119-124.[39]金钊.黄土高原沟道治理:几百年来与洪水和泥沙的斗争[J].地球环境学报,2020,11(5):574-582.[40]惠波,惠露,张瀚洋,等.对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作的回顾和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21(1):21-24.[41]董琪,李阳,段旭,等.黄土梁峁区高填方地基变形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24(2):309-314.[42]GuanYabing,YangShengtian,ZhaoChangsen,等.Monitoringlong-termgullyerosionandtopographicthresholdsinthemarginalzoneoftheChineseLoessPlateau[J].Soil&TillageResearch,205:104800.[43]KouPinglang,XuQiang,YunusAli-P.,等.Rilldevelopmentanditschangerateafieldexperimentunderconstantrainfallintensity[J].Catena,199:105-112.[44]AidiHuo.UAV-basedgullyretrogressiveerosionstatusdynamicvariabilityinvestigationsinChineseLoessPlateau[J].ArabianJournalofGeosciences,2021,14:263.[45]YuleiMa,XiangzhouXu,PeiqingXiao.ExpansionontheloessgullysidewallProcessesandmechanisms[J].InternationalForumonLandDegradation,SoilConserv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948-2025组织治理指南
- 院感感染管理办法
- 河北政务云管理办法
- 澄迈容积率管理办法
- 阳泉供热管理办法
- 从业人注册管理办法
- 高空吊篮管理办法
- 煤矿监测队管理办法
- 省直限价房管理办法
- 陵园价格管理办法
- 黑马程序员培训协议合同
- 2025年综合类-审计-第二章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题)
- 股权融资培训课件
- 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创新动态研究
- 2025年高考湖北卷物理真题(含解析)
- 科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
- 肿瘤科规培生入科培训
- 2025-2030中国聚磷酸和聚磷酸铵行业需求状况与前景方向预测报告
- 科组经验介绍课件
- 社会救助政策培训课件
- 餐饮招商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