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粘扣带》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2023年12月,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发[2023]58号文件,下达了《粘扣带》标准的修订计划,项目编号为20231628-T-608,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并执行,由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2.标准研制的目的和意义粘扣带又名魔术贴、子母扣、AB扣、万能带、维可牢等,由钩面和毛面粘扣带组合而成,钩面粘扣带表面为许多细小的单丝弯钩,毛面粘扣带表面为许多复丝毛圈,具有“一碰即可粘合,一扯即可分开”的特性,作为一种软体紧固件,可取代传统的扣子、拉链等固定方式,具有使用方便、功能性强等优点,广泛用于服饰鞋帽、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旅行箱包、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领域,尤其由于其紧固特性,在水下和太空领域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GB/T23315-2009《粘扣带》标准已发布实施十余年,对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机织粘扣带的生产和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有效规范了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十余年织造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许多新品类粘扣带应用已逐渐成熟,例如蘑菇头粘扣带、抓毛、不抓毛粘扣带等,因此考核项目以及考核指标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旧标准未明确对甲醛含量、pH值、可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指标的考核,旧标准的产品范围已不能较好地涵盖当前市场需求,测试方法存在需要细化的问题,此外旧版标准未对产品代码进行分类,亟需将新品类粘扣带纳入到标准中,并且对考核项目和指标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产品和行业需求。本标准的修订将更好地适应当前粘扣带产品市场,测试项目和指标更有针对性,有助于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使新产品有标可依,为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提供技术依据,为生产方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3.主要工作过程(1)2023年12月~2024年4月,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查阅相关文献并调研行业现状,在草案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初步确定标准制定方案,搭建新版草案框架。(2)2024年5月~2024年11月,调研行业内产品现状,研讨标准草案内容,分析比对标准中剥离强力、剪切强力测试方法,细化操作步骤,设计试验方案并收集样品,完成试验参数的优化。(3)2024年12月~2025年1月,组织起草单位研讨标准草案内容,并以电子问卷形式调研当前粘扣带产品种类,确定标准草案,根据标准草案对产品的分类收集代表性样品,开展指标参数的确认。二、标准主要内容21、标准编制原则1.本标准编写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2.遵循统一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使标准简洁、易懂和便于操作,与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3.基于当前粘扣带产品现状和行业需求对标准内容进行修订。2、主要内容的确定1.修改了适用范围旧版标准规定的适用范围是“适用于以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钩面和毛面不同带的机织粘扣带产品”,通过调研国内生产企业,目前粘扣带纤维材料均为合成纤维,以锦纶和涤纶应用最多,同时根据特殊场景需要,如阻燃等开发出了芳纶、聚苯硫醚等新型纤维的粘扣带,因此粘扣带材质部分与旧版标准保持一致。在粘扣带种类上,目前仍以钩面和毛面不同面粘扣带占多数部分,但同时钩毛同面的粘扣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本次修订纳入了勾毛同面粘扣带。目前市场上存在针织粘扣带,但应用很少,主要由于针织粘扣带组织结构松散,使用时易勾丝,影响外观,耐疲劳性较差,应用最多的仍是机织粘扣带,在剥离和剪切测试时由于弹性也存在结果不稳定或无法测试的问题,因此目前标准范围仍为机织粘扣带。此外旧版标准中“特殊用途的粘扣带可参照执行”属于允许型条款,根据GB/T1.1-2020的要求,适用范围中不应存在允许型条款,同时该句表述未明确给出哪些是特殊用途粘扣带,实际应用中给部分企业带来困惑,因此删除了该句表述。最终标准范围修改为“本文件规定了粘扣带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代号和代码、要求、外观质量、尺寸允差、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机织粘扣带产品。”2.修改了粘扣带的定义编辑性调整了旧版标准的表述,同时在旧版粘扣带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相互钩挂起到固结作用”和“柔性带状紧固件”,明确了粘扣带的固结原理和产品基础属性。粘扣带定义从原料、织物组织结构、产品构成、固结原理以及基础属性等5个方面限定了本标准中的粘扣带定义:——原料: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组织结构:机织类;——产品组成:钩面和圈面;——固结原理:钩体和圈体相互钩挂;——基础属性:柔性带状紧固件。3.修改了产品分类3旧版标准按力学性能将粘扣带整体分为了普通型和加强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在照顾行业内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设置更高水平的质量等级,既照顾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又促进了行业的整体提升,同时让企业更直观地执行标准。随着粘扣带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粘扣带产品类别的细分,本次修订将粘扣带种类在两个力学性能等级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分类,首先将粘扣带钩面和圈面的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然后按照行业内主要的搭配类型对组合分类,再将每类粘扣带按照力学性能分为Ⅰ级和Ⅱ级(Ⅱ级力学性能高于Ⅰ级)。通过调研生产、使用等行业内企业,结合国内及国外的相关标准,对粘扣带带面和搭配组合进行分类,国内和国外相关标准见表1。表1国内外粘扣带相关产品标准序号地区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JISL3416-2000粘扣带2韩国KSK1309:2023粘扣带3浙江T/ZZB3427-2023锦纶粘扣带4南非SANS1823-2019Touchandclosefasteners5CNS12648-2024紧固件6IS8156:2024Textiles—SyntheticHookandLoopTapeFastenersforConsumerGoods—Specification7美国DLAA-A-55126C-2016FastenerTapes,HookAndLoop,Synthetic其中日本JISL3416-2000和韩国KSK1309:2023内容基本一致,在分类上除了在强度指标上进行了分级外,还按照钩面和圈面搭配进行了分类,分为了常规钩搭配抓毛和不抓毛,蘑菇头搭配抓毛不抓毛两种,一共4种产品类型。印度IS8156:2024从原料规格角度对粘扣带钩面和毛面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粘扣带搭配组合对使用性能进行规定。美国DLAA-A-55126C-2016标准也是从钩面和圈面材质搭配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并进行规定。台湾和南非标准与我国旧版国标类似,依据粘扣带粘合力学性能进行分级,未对钩面毛面搭配分类。结合检测数据和行业现状调研,不同结构或规格的钩面粘扣带搭配不同圈面,其粘合力学性能差异较大,根据力学性能差异在应用在不同产品上,因此可以在力学性能等级基础上进一步对粘扣带产品分类,针对每类产品特性有针对性地确定考核指标。结合国外标准和市场调研,钩面带主要分为:——常规机织钩面带,即钩面带采用正常粗细和硬度的单丝制成的钩型,经切钩后的钩面,一般与抓毛和不抓毛圈面带使用,是服装、箱包、制鞋等领域最为常用的产品类型。——软细机织钩面带,即钩面带采用较细较软的单丝制成的钩型,经切钩后的钩面,可与抓毛和不抓毛圈面带使用,较常规机织钩面带初始剥离和剪切强力低,但耐疲劳性能好,不易划伤,使用寿命长,在服装、儿童用品、护腰、医疗卫生等领域应用较多。——蘑菇头钩面带,即在织造完成尚未切勾的织带上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切勾形成蘑菇头形状的钩面带,可与抓毛和不抓毛圈面带使用,剪切强力非常大,常用在建筑装饰等产品上。4圈面带主要分为机织抓毛和不抓毛两种,抓毛圈面带力学性能更好,不抓毛圈面带外观更加整洁,目前不抓毛圈面带应用也越来越多。粘扣带带面分类见表2。表2粘扣带带面分类1a2b3--粘扣带搭配组合见表3。表3粘扣带搭配组合分类ABCDEF4.增加了粘扣带产品标准的代号和编码产品编码有助于产品主要信息的获取、产品流通、分类统计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能快速直观获取粘扣带的关键信息,通过调研,目前粘扣带的主要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类别、产品强度分级、产品材质、抗疲劳性能、宽度、长度以及附加信息(如阻燃、抗静电、耐水等功能性),因此产品代号和编码确定如下:(1)产品代号见表2;(2)产品强度等级,如Ⅰ、Ⅱ;(3)钩面带材质种类,用GB/T4146.1中属名符号表示,如PA;(4)圈面带材质种类,用GB/T4146.1中属名符号表示,如PA;(5)抗疲劳性能,如抗疲劳5000次,即5000;(6)产品宽度,用毫米(mm)表示;(7)产品长度,用米(m)表示;(8)附加信息,如阻燃、抗静电、耐水等附加功能性信息。55.明确了粘扣带基础安全要求根据GB18401和GB31701中相关的安全信息补充到标准中,主要包括甲醛、异味、可致癌芳香胺染料、重金属、邻苯二价酸酯、色牢度、钩面锐利性等,指标和测试方法与强标保持一致。6.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测试制样方式的优化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国内外试验原理相同,本次修订对制样过程进行了优化,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如ISO22776、ISO22777以及对应的国内采标标准GB/T3903.21、GB/T3903.20,ASTMD5170、ASTMD5169,EN13780、EN12242等标准,在制样方式上更为详细。旧版国标中制样未规定钩面或毛面组合方向,也为规定剥离端和剪切端,由于粘扣带在织造、切勾、卷带、运输压缩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样品的方向异性,测试中若未规定搭配和拉伸端结果可能存在波动,影响结果一致性,通过收集了常规钩面搭配抓毛圈面和不抓毛圈面,蘑菇头钩面搭配抓毛圈面和不抓毛圈面4种样品,分别测试4种不同状态测试结果的差异,每个方向至少做4次以上测试,剪切和剥离搭配方式见图1和图2,试验结果见表4。图1剪切强度试样搭配组合图2剥离强度试样搭配组合表4剥离强度制样方式试验结果ABCD1623456表5剪切强度制样方式试验结果ABCD123456根据表4和表5试验结果可知,剪切强度相对于剥离强度结果稳定,制样方式对剪切强度影响不大(CV值10%以下,相对极差20%以下);制样方式对个别样品剥离强度存在影响(2号样品CV值24.1%,相对极差43.7%对于大部分样品影响不大。虽然本次收集样品与实际产品测试的产品范围相比产品种类偏少,但也存在制样对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实际大规模应用后制样对结果的影响,避免个别样品不同试验结果造成差异。因此本次修订与国内外主流制样方式保持一致,采用4种制样方式,对每种制样方式均进行测试,每种方式测试3次,最后以12次试验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以提高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7.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测试滚筒质量的优化旧版国标中规定了滚筒质量为3.3kg。国际及国外相关标准一般规定滚筒能够对试验施加1N/mm的力,按取样宽度为2cm计算质量为2kg。从粘扣带粘合原理分析,在粘合过程中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保证粘合完全即可,过高的质量不利于试验操作,因此对滚筒质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见表6。表6不同滚筒对剥离和剪切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1237由表6可知,不同滚筒质量试验结果数据无明显差异,质量较大的滚筒试验结果并不比质量小的滚筒结果高,结果整体车呈现无规律正常波动,理论分析为2.0kg滚筒已经可以将粘扣带辊压充分,因此本次修订将滚筒质量与国外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修改为2.0kg。8.剥离强度指标的确定8.1常规钩面+抓毛钩面(A型)8.1.1初始剥离强力结合实验室测试和生产质量数据,对3000余组A型粘扣带剥离强度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布见图3,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剥离强度分布在1至9N/cm区间,集中分布在2至4N/cm区间,其中1.6N/cm(国标普通型)以下的占比较少(少于1%),2.0N/cm(国标加强型)以下的也较少,占4%以下,在该指标体系下粘扣带剥离强力已经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目前市场产品质量较好,大多数产品能够达到加强型指标,该指标也基本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指标一致。由于1.6N/cm的基础要求已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一味追求初始剥离强力并非该类产品质量提升导向,所以基础指标保持不变。对于加强型指标,根据目前产品质量适当提升,以拉开与普通型产品区间,结合实际数据,将加强型指由2.0提升为2.5N/cm。图3初始剥离强力数据分布8.1.2剥离强度疲劳性8(1)1000次疲劳剥离强度指标抗疲劳性对消费者实际体验影响较大,一些产品虽然初始强度较大,但其疲劳性能不佳,反复使用后紧固作用明显下降,则粘扣带作为辅料会影响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体验。选取了63种样品对粘扣带1000次疲劳测试后剥离强力进行测试,并计算强度保持率,对强度保持率进行分析,见图4。强度保持率集中在75%以上,中位数为80%,最小值为2.16N/cm,整体呈初始剥离强度越高,疲劳保持率越低,保持率低于75%的产品主要由于其初始剥离强度较大(一般大于4N/cm),反复疲劳测试中对毛面结构损伤较大,相对强度下降至较高,但绝对强度仍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旧版国标中1000次疲劳对应剥离强度为1.8N/cm(加强)和1.4N/cm(普通),强度保持率88%左右,与试验结果一致。因此,基于初始剥离强力指标和保持率,本次修订普通型1000次疲劳保持为1.4N/cm,加强型强度保持率为85%,指标提升为2.1N/cm。图41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保持率表71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保持率结果1234567899 (2)3000次疲劳剥离强度指标选取了65种样品对粘扣带3000次疲劳测试后剥离强力进行测试,并计算强度保持率,对强度保持率进行分析,见图5。由图5可知,3000次疲劳试验后,强度保持率分布分散,没有集中趋势,最小值为1.94N/cm,结合初始强度绝对值可知,对于初始剥离强度较低的(如2到3N/cm保持率较高(大多数大于70%因此结合加强型指标,3000次疲劳剥离强力指标提升至1.8N/cm(相当于最低绝对值指标保持率为72%)。以提升疲劳强度加强消费者使用体验为导向,本次修订增加对普通型的考核要求,按照1.6N/cm的初始强度和75%的保持率,指标确定为1.2N/cm。图53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保持率表83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保持率结果123456789(3)5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为加强疲劳性能质量提升,本次增加5000次剥离强度考核项目,为增强标准适用性,该项目为可选项,产品疲劳性能表注在产品代号中。对65种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见图6和表9。最小剥离强度为1.06N/cm,由图6可知,强度保持率集中在35%至65%之间,结合初始剥离强力分析,变化趋势为初始剥离强力越高保持率越低,结合初始剥离强力和强力保持率,5000次剥离强力指标定为1.3N/cm,普通型不考核。图65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保持率表65000次疲劳剥离强度保持率结果123425678922 8.1.2剪切强度(1)初始剪切强度收集了3000余条初始剥离强度测试结果,结果分布见图7。由图7可知,测试结果集中分布在10至16N/cm2之间,中位数为14,与剥离强度类似,旧版国标指标能够满足日常使用要求,故普通型指标不再进一步提升,对加强型指标适当提升至12N/cm2。图6剪切强度测试结果(2)1000次疲劳剪切强度收集了62组测试数据,结果见图7表,最小剪切强度9.3为N/cm2,强度保持率集中分布在80%以上,初始值越大保持率越低,按照80%保持率,加强型指标1000次疲劳指标提升为9.6普通型保持不变为6.6N/cm2。图71000次疲劳剪切强度测试结果(3)3000次疲劳剪切强度收集了61组测试数据,结果见图8,测试结果最小值为7.6N/cm2,保持率集中在60%至85%区间,结合旧版国标指标参数,加强型指标定为7.8N/cm2,普通型为新增考核项目,指标定为4.5N/cm2。图83000次疲劳剪切强度测试结果(4)5000次疲劳剪切强度收集了64组测试数据,结果见图9,测试结果最小值为6.7N/cm2,保持率集中在40%至70%区间,初始值为12N/cm2的保持率集中在50%附近,加强型指标定为5.2N/cm2,普通型不考核。图95000次疲劳剪切强度测试结果8.2常规钩+不抓毛(B型)8.2.1初始剥离强度收集了600余条测试数据,初始剥离强度分布见图10,整体数据集中在1.5N/cm至2.9N/cm区间,结合台湾标准低强度指标为大于等于120gf/cm(1.176N/cm日本和韩国标准为0.63N/cm以上,B型初始剥离强度定为1.5N/cm,不再分级。图10初始剥离强度测试结果8.2.2剥离疲劳性(1)1000次疲劳收集了15个样品进行1000次疲劳试验,并结合A型粘扣带强度保持率在85%附近,1000次疲劳试验试验结果定为1.3N/cm。(2)3000次疲劳选取了30种样品进行3000次疲劳试验,并结合A型粘扣带强度保持率在75%附近,3000次疲劳试验结果定为1.1N/cm。8.2.3剪切强度收集了100余条测试数据,初始剪切强度分布见图11,整体数据集中在8N/cm2至16N/cm2区间,从理论分析由于毛面抓毛或者不抓毛对剥离强度影响不大,结合A型粘扣带初始剪切强度指标B型剪切强度定为7.5N/cm2,不再分级。8.2.4剪切疲劳性(1)1000次疲劳剪切强度选取了15个样品进行1000次疲劳试验,并结合A型粘扣带强度保持率在85%附近,1000次疲劳试验试验结果定为6.6N/cm2。(2)3000次疲劳剪切强度选取了30个样品进行3000次疲劳试验,并结合A型粘扣带强度保持率在60%附近,3000次疲劳试验试验结果定为4.5N/cm2。8.3C/D型粘扣带(细软钩+抓毛/不抓毛)细软钩粘扣带由于钩结构所用单丝直径较细,钩挂能力相对于常规钩面较弱,其力学性能也相对较低,但其较为柔软,耐疲劳性也相对较好,其搭配抓毛和不抓毛毛面力学性能接近,在实际贸易中也不区分考核,故两类粘扣带采用同一指标。8.3.1剥离强力(1)初始剥离强力收集了64种C/D型粘扣带样品,对初始剥离强力进行测试并从低到高排序,结果见表。最小值为0.640N/cm,最大值为2.530N/cm,数据集中在1.0至1.7之间,结合实际贸易中需求方要求,初始剥离强度指标定为1.0N/cm表C/D型初始剥离强力序号剥离强度序号剥离强度序号剥离强度1452463474485496789606140624163426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
- 健康知识普及课件
- 健康的生活-生物课件
- 2024年标签贴纸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营销全业务管控管理办法
- 蚌埠市数据共享管理办法
- 街道办事处考勤管理办法
- 西藏大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 装修与机电配合管理办法
- 西咸新区自行车管理办法
- 收购公司股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 《农民工参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研究》
- 《仓储基本知识》课件
- 不动产登记知识课件
- 建筑工程钢结构部分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 2024年新高一英语初升高衔接《语法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含答案解析
- 曲臂车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1
- 3外架专项施工方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与文言文】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体育赛事组织策划及执行方案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