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课内文言文阅读(补知识)目录01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归纳03知识通关演练一、(2023·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出师表诸葛亮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有删改)【问题】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二、(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问题】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三、(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回③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问题】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请根据《小石潭记》来推断乙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四、(2023·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节选自《旧五代史》)【注释】①白团卫村:契丹主带兵攻打后晋,杜威等迎战于白团卫村。②鹿角:指树障。③招讨使:官职名。④虚:白白地。⑤噍(jiào)类:这里指活着的人。【问题】曹刿和守贞都善于把握迎战时机,但抓取的战机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五、(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细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挞:用鞭棍等打人。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⑤韩性:元末大学者。【问题一】甲、乙两选段最能体现宋濂、王冕好学的一个字分别是、。【问题二】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大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两选段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核心考点理解内容、概括要点是各省市文言文必考的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阅读过程中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架空分析。归纳概括要点就是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人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到答案所在的区域,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分点解答,并带回文中检验,不要漏答。考点1理解类考向1文意辨析(选择题形式)(1)根据选项内容细读相应句段。根据选项中涉及的内容找到文章中对应的句段,翻译原文,提炼出要点信息。(一找)(2)对比分析选项与原文表述。将原文内容与选项的表述进行对比,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内容、观点一致。(二比)(3)判断分析,确定答案。(三判断)考向2原因分析(1)围绕题干中的关键词,定位该句在文中的位置。(2)审读题干,圈画题干中设问的“结果”,围绕所给的结果,探寻原因。(3)定位“结果”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紧抓涉及“结果”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围绕“结果的关键词(句)提取信息。(4)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概括。考向3教材知识迁移(1)理解文章大意,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2)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题指向。如淄博2014.10(5)题干“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一句”,该题干明确了答题受点,即“民本思想”。(3)调动知识积累,回归教材。根据自己平时所学找出与题干设问相关的内容,并做到内容精简,得出最优答案。(4)将所得出的答案代入检验,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注意:如果题干中未明确给出答题点时,需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文章的主旨和题干设问的方向,然后再调动积累的知识作答。考向4人物形象作答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紧抓正面描写。如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提炼显性的人物形象特点。(2)注意侧面描写。①明确主人公做了哪此事,通过这些事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②紧抓文章开头或结尾作者或者其他人用评述性、议论性语言对人物及与人物相关事件的评价,概括人物形象特点。(3)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写作背景等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考向5句子品析(1)阅读题干,明确品析角度。(2)理解文意,具体分析。若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品析角度,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用词、情感态度等角度入手品析。分析时,需先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找到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文章主题、作者情感,整合答案。考点2归纳概括类考向6主旨概括(1)看标题。有些文言文标题往往点出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暗示了文章的主旨。(2)精读首尾句段。有些文言文素材在首尾句段往往会揭示出文章主旨。(3)通读,梳理文意,把握要点。看选段包含几个小段,选段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寓言、说理等),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概括文章主旨。考向7启示、感悟解答谈启示、感悟类试题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紧扣原文。在精准、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主旨、情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2)从题目或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得出。如果选文有题目,要认真分析题目内容,题目或文中议论句、抒情句中往往包含着重要信息。(3)联系实际。做启示类、阅读感悟试题一定要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才能言之有理、有理有据。易混易错归纳1.混淆人物近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2.混淆“品性”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性的错位,误入陷阱。3.混淆事理命题人故意混淆题干要求和选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来检测考生这一方面的辨析能力。主要表现在混淆片面与全面、混淆未然与已然、混淆观点与事实、混淆直接与间接等方面的设误。①混淆片面与全面。如“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其中“②公禁之,民不敢犯”写的是陈公弼禁止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这一活动,突出的是其执法之“严”,而题干中包含了“严”和“不残”两方面的意思,选项犯了以偏概全之误。②混淆未然与已然。如“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其中B项上句“以北山石为椁”写的还是孝文皇帝对厚葬的一种“想法”,而不是写薄葬。考生若选该项,就犯了把未然当已然的错误。③混淆观点与事实。如“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其中“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写的是作者陈述的既有事实,而不是作者的观点。显然,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相符。④混淆直接与间接。如“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其中“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写的是齐桓公让百官有司做的事,不能“直接”体现齐桓公“以民为本”的思想。一、(2024·广东揭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出师表(节选)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2)至于斟酌损益()(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蜀志》)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先主病笃()(2)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二、(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以下选文(诗歌),完成各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都御史①刚峰海公②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④八两葛布一端⑤,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选自《金陵琐事》)【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6.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B.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卒获有所闻D.苏点其宦囊/可汗大点兵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B.甲文除了重点写莲,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以植物来喻人,表达对菊花隐士者和对追名逐利的牡丹富贵者的厌恶鄙弃之情。C.乙文主要从侧面写海瑞的清正廉洁。D.乙文划线句的正确断句是: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9.你认为海瑞能否称得上是莲一样的君子?请用甲文的观点和乙文的事实具体说明。三、(2024·辽宁大连·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①,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合②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陈③以触其厕。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适④弱,我众适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⑤。毁卒乱行⑥,以顺其志,则必战矣。”(节选自《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注释】①相望:对峙。②合:回答。③微陈:弱小、隐蔽的队伍。陈,借为“阵”。④适(dí):同“敌”。⑤赞师:指引导敌师出战。⑥毁卒乱行(háng):故意使军队的阵列显得混乱。卒,古代军队组织的一种单位。行(háng),指队列。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C.则安国之道也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D.以顺其志
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11.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我强适弱,我众适寡,用之奈何?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13.曹刿在战后回答鲁庄公战争取胜的原因,孙子在战前回答齐威王关于用兵的规律与方法。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战争取胜之道。四、(2024·湖北十堰·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秦观①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②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④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⑤,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⑥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⑦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⑧。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⑨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⑩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⑪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⑫以此补之。①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②暗疏:默写。③旬朔: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比:近来。⑤惩艾(yì):惩戒。⑥曩:从前。⑦寻绎:推求探索。⑧省:记住。⑨孙搴(qiān):人名,北齐的大将。⑩羸卒:疲弱的士兵。⑪勒:这里指编辑。⑫庶几:或许,差不多。14.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词语解释迁移课内字词一见辄能诵联系常见成语走送之结合字形推测烨然若神人根据语境推断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5.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很多,如“韦编三绝”,你还知道哪些?再写出两个。16.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三处)。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17.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8.请选文中选择词句概括:宋濂幼时读书的境况是;秦观幼时读书则是19.根据选文及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人。链接材料: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五、(2024·湖南湘西·一模)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小题。【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报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①璞:含玉的石头。②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③奚:为什么。④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20.阅读两篇古文后,小华对文言词语进行了以下推断,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成语“吉人天相”中的“相”意思是“保佑、帮助”之意,与“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意义不同。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的“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这与“奉而献之厉王”中的“之”字意义相同。C.“安”的本义是“安宁,安定”,而“安求其能千里也”和“安得广厦千万间”中的“安”是疑问代词。D.“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用法,“驱使”的意思,“而刖其左足”中的“刖”也是这种用法。21.小华阅读【乙】文时发现有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不太清晰,有碍于理解,请你选择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帮助他(
)A.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C.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22.小华在阅读中对下面这两个句子不太理解,请你帮他翻译出来。(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23.小华认为《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而《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但是具体哪里不同却说不上来,请你帮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礼仪用品企业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卷
- 周庄超深基坑施工方案
- 纸张加工中的涂布工艺改进考核试卷
- 了解项目管理考试命题思路试题及答案
- 热电联产关键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过氧化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 海洋能源开发市场前景分析考核试卷
- 环保工程绿色交通设计与规划考核试卷
- 高一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第三批次系统内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二子女无财产无债务离婚协议书
- 装配作业指导书
- 换填承载力计算(自动版)
- 公司董事会会议台账
-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 煤矿安管人员七新题库及答案
- (完整word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
-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 电路原理图设计评审检查要素表
- 工控机测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